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铝是人体非必需的无害元素,但茶叶中的铝含量高于一般食品,且随着茶叶成熟度的下降,铝含量不断增加。人们担心过量饮茶会导致铝在体内聚集,对脑神经造成障碍,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饮茶是否有益健康。茶叶中的铝主要来自土壤、水源和空气等,早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就已将铝作为食品污染物加以控制。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铝测定方法很多,有荧光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极谱法等。本文主要研究了茶叶中铝含量的检测方法及条件优化。  相似文献   

2.
溴水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溴水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碘的实验技术,建立了实用、简捷、准确的分析方法。对五种食品样品的测试结果表明,各项指标符合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福州市部分超市销售的皮蛋、精装香肠、散装香肠、普通榨菜和儿童榨菜进行抽检及3个月的跟踪调查,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但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
硒的测定方法已有不少报道,其中,以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最为常见,较多应用于食品中硒的测定。迄今,茶叶中硒的荧光法测定报道不多。本文采用混合酸消化样品、2,3-二氨基萘(DAN)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的痕量硒。同时,用此方法测定了浙江省的34只出口茶叶样品。在此基础上还做了茶叶中硒的冲泡率试验。从测定结果看,茶叶中硒含量与茶叶级别无显著正相关。由于植物中硒的生物有效性优于动物中的硒,因此,饮茶对补充人体所需的硒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人参皂苷的含量。方法采用不同前处理方式对不同类型的样品进行预处理,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皂苷的含量。结果人参皂苷在0μg~10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1,检出限为0.0025g/100g,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6%~8.56%,加标回收率在80.8%~103.3%之间。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适用于测定食品中人参皂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茶叶中微量钼的催化极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钼的分析测定,通常用分光光度法。此方法还原条件要求严格,且大多需经萃取,手续并不简单,灵敏度也不高。茶叶中微量钼的电化学分析法测定还少见报道,本文介绍用催化极谱法分析测定茶叶中微量钼,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样品处理用氧瓶燃烧法,取样量少,空白沾污程度低,分析结果准确可靠。本法用于各种绿茶及红茶的分析,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吉林人参中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中木质素含量的方法并研究吉林人参中木质素的含量。方法:采用经典的Klason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人参木质素特征吸收峰在268nm。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准确、快速,适合测定人参中木质素含量的测定。结论:吉林省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份的人参所含木质素的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尾叶香茶菜不同部位的黄酮和多糖进行测定分析,实验表明,尾叶香茶菜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和多糖含量差异较大,该植物的黄酮类化台物主要存在于叶中,而多糖主要存在于根部;同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尾叶香茶菜中无机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尾叶香茶菜中存在多种无机元素,各元素的相对含量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茶叶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组分的薄层扫描定量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茶叶中叶绿素的分析以前通常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柱层析-分光光度法,且主要研究叶绿素a、b及总量的变化,而对叶绿素的降解产物分析研究很少。李名君(1984)提出了叶绿素及其主要降解产物的分光光度分析法,在无需标准样的情况下,通过几次测定和简单计算,即能系统地测出茶叶中叶绿素a、叶绿素b、  相似文献   

10.
第六讲:茶叶中重金属元素的其他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了前几讲介绍的几种最常见的方法以外,茶叶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还有很多,如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离子色谱法等。 一、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主要是通过在样品处理溶液中加入能够使样品溶液中某种待测成分反应并显色的物质,显色后,根据显色剂显色程度的不同与待测成分标准系列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定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人参饼干中人参总皂苷、人参单体皂苷Rb1、及Re+Rg1含量测定和人参饼干中人参皂苷的定性鉴别,建立检测的吉林省地方标准。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液相色谱法。结果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4%。结论上述方法可操作性、重现性好,稳定性强,适合于油脂、蛋白、杂色丰富的人参食品中人参成分的检验。  相似文献   

12.
几种测定游离棉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分析了样品中的游离棉酚含量。3种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相近,HPLC法的测定值与分光光度法有本质区别。在研究中,可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根据NY525—2002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机肥中全磷含量,通过对测试过程中随机效应与系统效应的分析,计算出两种效应对测试过程中所导致的不确定度,并评估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该不确定度评价方法在分光光度法测定分析工作中有较强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K3Fe(CN)6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多酚测定法,国内外曾作过很多研究,目前常用的有酒石酸亚铁比色法、高锰酸钾滴淀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酒石酸亚铁比色测定中磷酸盐缓冲溶液配制时因结晶水的不稳定使得实际pH值与测定值偏离,结果重现性较差;高锰酸钾滴淀法终点难于掌握,茶多酚以外的还原物质同时会被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消耗有机溶剂,紫外吸收因多酚类结构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本文利用在酸性介质中,茶多酚能将Fe~(3+)还原为Fe~(2+),Fe~(2+)与K_3Fe(CN)_6生成深蓝色配位化合物KFe[(CN)_6],在一定范围内符合朗伯一比耳定律的特点对茶多酚进行定量.本方法试剂配制简单,测定快速,反应灵敏,适应范围广,结果重现性较好,尤其适用于微量茶多酚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西洋参超微粉中人参皂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西洋参超微粉中人参皂苷含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UV)分别检测速溶茶的咖啡碱含量,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速溶茶咖啡碱的加标回收率为96.7%~99.7%,相对标准偏差为1.5%~1.7%,准确度和精密度均高于紫外分光光度法,且检测效率也相对较高。此外,分别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速溶红茶、速溶绿茶及速溶乌龙茶的咖啡碱含量,得出这2种检测方法结果间的数据转换系数分别为0.767、0.596、0.827。  相似文献   

17.
甘蔗果酒多酚含量测定的不同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Folin-Ciocalteu比色法(F-C法)、Folin-Denis比色法(F-D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不同方法测定甘蔗果酒中多酚的含量。结果表明对于含量较纯的多酚物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回收率可达99.80%,无需显色,测定过程方便快捷;对于组分复杂的多酚物质,受到干扰物质的影响造成测定结果偏高,采用F-C、F-D显色法测定更为适宜,二者回收率都在61%左右。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一种测定大豆中异黄酮类成分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方法.以染料木素为对照品,利用染料木素与氢氧化钠产生反应,在271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中总异黄酮的含量.大豆中总异黄酮的含量为4.784 mg/g,加样回收率为100.9%,相对标准偏差为2.0%.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检查大豆中异黄酮的含量的一种手段,适用于大豆及其保健品的日常分析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茶多酚是一类存在于茶树中的多元酚的混合物,不仅是构成茶叶色、香、味的主体化学物质,而且是一种理想的天然食品抗氧化剂,已被列为食品添加剂。此外,还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衰老、防辐射、减肥、降血脂、防癌等多方面的功能。茶多酚在食品加工、医疗保健、日用化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测定茶多酚的方法较多,主要有滴定法、原子吸收法、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2008年之前我国茶叶茶多酚测定方法以酒石酸铁比色法GB/T8313~2002为主。2008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二甲酚橙光度法测定微量及痕量锌的最佳条件,并拟定人参中微量及痕量锌的测定方法。经试验表明,本法灵敏度高(q=1.59×10~4),重现性好,在0—25μg/50ml 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试剂和仪器普及,操作简单,快速,用来测定人参中微量及痕量锌的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