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北京近自然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科学地评价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的质量,以北京17个园林绿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德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从自然度和景观美学指数两方面以植物群落组成、植物群落活力、干扰程度、植物群落结构、植物群落风景要素和植物配置要素等6个二级指标、植物群落地域特色、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天然更新幼苗数、植物群落郁闭度、人类活动、自然灾害、植物群落层次、直径分布、季相变化丰富度、观赏特性丰富度、植物群落与整体环境协调性、植物群落的景观地带性特色、植物生活型结构丰富度、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生长势17个三级指标构建了近自然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北京市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综合得分在0.35~0.71之间,评价等级多集中在Ⅱ级、Ⅲ级,这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近自然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文中最后建议用近自然园林的理念来营造园林绿地、加强对乡土植物物种的研究和应用以提高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陈翠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70-22472
对柳州市东堤游园滨水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Simpson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群落相似性系数(Jaccard相似性系数)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堤游园滨水绿地植物群落中乔灌木种类丰富,但地被植物种类较少,尤其是水生植物景观较单一。滨水绿地植物配置以乡土植物为主,其中观赏价值高的乔灌木的应用频率及物种多样性相对较高;不同植物群落问物种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该研究为城市滨水绿地植物景观的生态建设与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太原城市道路绿地植物群落为对象,包括太原市绿化率大于40%的城市道路、道路绿化宽度大于3m的交通道路绿地、街旁绿地、沿路带状公园道路绿地,涉及太原市3个主城区、8条主干道。共选取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样地15个,从样地植物群落类型、组成成分及生态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太原现有城市道路绿地植物群落提出进一步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安康中心城市道路景观植物配置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康中心城市道路景观植物的调查,从植物种类的多样性程度,物种区域特色结构,植物配置的断面结构和垂直结构,绿地率指标等多方面分析,提出了安康中心城市道路景观植物选择及合理配置的建议:丰富道路景观植物的种类,调整植物种类结构,使乔、灌、草的比例调整为1∶1.5∶2,构建道路绿地生物多样性;以具有鲜明地带性树木为基调,构建安康中心城市道路景观地域特色;加大道路绿化改造力度,改善道路绿地植物布局配置结构,提高道路绿地率。  相似文献   

5.
以南京市城区142条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调查资料为基础,重点研究符合游憩性质的道路路侧绿地、滨水绿地、游园绿地,采用样地调查方法,对其群落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chy process,简称AHP)评价模型,对样地植物群落进行评分,确定景观等级。结果发现,Ⅰ级和Ⅳ级样地均占评价总数10.3%,位于中间层次的绿地约占总数的80%,说明南京市游憩型道路绿地的总体品质居于中档。此外,对南京市游憩型道路绿地存在的优劣势进行探讨,以期为同类型地区游憩型道路绿地景观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路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客观评价城市道路植物景观现状,选择9个重要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城市道路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杭州市14条具有代表性的主干道路绿地为对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物种多样性、植物景观空间构成、植物生活型结构多样性及植物景观地域特色是影响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质量的主要因子;杭州市白沙路、白堤、之江路的植物景观综合...  相似文献   

7.
针对上海高家庄园不同功能区景点的人工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系统调查,通过对不同功能区景点的人工植物群落类型进行分析,以及对不同功能区景点的人工植物群落不同林分类型的碳储量进行估算,在进一步对高家庄园人工植物群落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建设群落结构完整、物种多样性丰富、生物量高、趋于稳定状态、后期少人工管护的低碳型人工群落配置模式,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对崇明岛地区绿地人工植物群落稳定及有效经营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秀群  贾若  陈龙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241-18243
为了评价武汉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对武汉市具有代表性的10个公园的78个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并详细分析了武汉市公园绿地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组成。发现武汉市公园绿地群落内共有植物449种,分属112科275属。将所调查群落划分为6个植被型、13个生活型、35个建群种类型。结果表明武汉市公园绿地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偏低,外来种所占比例偏大,群落结构比较简单,建议丰富武汉市公园绿地植物多样性,并模拟乡土植物群落,更多地营建近自然的复层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园绿地景观。  相似文献   

9.
人工植物群落景观是由许多构景因子叠加并相互作用的共同表征,所以探寻整体景观质量与基础构景因子之间的内在关联显得尤为重要。选择湘潭市公园绿地的39个复层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美景度评判法对其视觉景观质量进行评价打分,同时提取并量化群落中的基础构景因子,利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将二者用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方式关联起来,分析了基础构景因子对视觉景观质量的影响程度与影响方式。结果表明,整形乔灌木修剪质量、枝叶茂密程度、色叶植物比例、植物物种数、乔灌盖度比这5个构景因子对复层植物群落的视觉景观质量有显著影响,为人工复层植物群落的构建与设计提供依据和指导,也为园林植物群落景观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街头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要的绿色廊道,将城区内外的各类绿地连接在一起,形成城市绿色网络。笔者通过杭州市西湖区街头绿地典型群落结构的调查和测定,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街头绿地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群落结构调整优化的措施。根据杭州市西湖区植物群落的类型统计结果,表明调查样地植物群落类型多样,但种类单一,群落结构简单,只是将有限的物种资源进行不同的配置。最后,根据调查地立地条件,对杭州市西湖区植物群落的景观优化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铜仁市城市绿地系统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贵州省铜仁市2004年9月4日Quick Bird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技术以及Fragstats 3.3软件,对铜仁市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结构和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铜仁市城市绿地总体上比较破碎,且存在少数绿地类型(其他绿地与农业用地)占主导地位的现象;建成区绿地类型完整,景观多样性水平高于规划...  相似文献   

12.
花卉主题小品在城市景观环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城市各种景观环境中花卉主题小品的应用,分析了城市景观、社区景观、交通中心花卉景观、道路小型绿地以及水景景观中花卉小品的装饰艺术。  相似文献   

13.
对城市公园绿地外道路噪声环境进行监测与分析的结果表明:公园边界噪音来源于车辆发动机噪音、胎噪、运动风声的综合噪声。这些噪音对公园游憩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如果公园绿地边缘部分的植物景观能够迅速降低噪音,又能展现美感,将对公园利用率的提高大有裨益。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与生态效益都融合在园林植物中,所以一次设计将在多个层面展现植物景观的功能。以北京市公园绿地(被城市干道包围的绿地)边界的多个不同样方为对象,调查与研究这一宽度范围内的植物类型、种植密度和配置方式,从而判断使噪声衰减最有效率的植物配置形式。这些植物群落不仅能有效地减弱交通噪声,构造更为安静的游园环境,而且更能美化城市环境,体现并形成当地的植物特色。按照降噪效率对这些样方进行排序并运用SBE法对所测公园边界的植物群落进行美景度相应指标的评价,分析边界植物群落色彩美景度高低的原因,得到所测群落中景观效果最好的植物配置形式。综合以上两种最佳形式的植物配置,进行平衡与推断, 形成诸如同样的宽度条件下,多排小乔或低层灌木既可以起到较好的降噪作用,又可以丰富路缘的观赏效果;乔灌草皆有的种植模式中乔木排数尽可能多,林间内部保持通透,会形成舒适的空间效果等判断, 可以对北京市以及类似的大型城市绿地边缘塑造植物景观提供科学的论据。   相似文献   

14.
太原市城区园林植物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对太原市城区园林植物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城区园林绿化植物物种主要集中在蔷薇科(Rosaceae)、菊科(Compositae)、木犀科(Oleaceae)、豆科(Leguminosae)、杨柳科(Salicaceae)、百合科(Lili-aceae)等,占本次调查植物总数的39.8%;乔灌木种类数量最多,其中以落叶树种为主,占乔灌木总数的85.1%;物种来源方面,引进物种所占比例较大,占总数的56.9%,乡土植物的应用范围较小,占43.1%;植物群落垂直结构以乔灌、乔草结构应用范围最广,占全部类型应用面积的75%;在不同园林绿地类型方面,公园绿地、高档居住区绿地中园林植物的种类、数量和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类型最多,其次为城市新建干道绿地,而老的居住区绿地、旧街道绿地最少。同时,分析得出,在太原市城区绿地建设中不仅应丰富园林绿化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加强城区地表植被覆盖率及垂直面绿化规模、增加彩叶树种种植比例、挖掘乡土植物资源、合理引进优良的园林植物。  相似文献   

15.
基于AHP的海口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金睿    辛欣  宋希强    何荣晓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3):262-268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质量是衡量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以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与社会功能3方面构建海口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海口市9个主要公园绿地的植物群落进行科学而有效的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海口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质量整体优良,但优质植物景观群落配置相对缺乏。基于评价结果推荐了5个优秀植物群落景观配置模式,并提出以“近自然”复层式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优化海口热带滨海城市植物景观,突出本土特征,强化景观功能,提高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16.
对上海市公园绿地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群落密度、冠幅、树种出现频率等对群落景观的影响,并按生态园林景观分类方法对部分典型植物群落进行分类探讨,列举了适合上海公园绿地生境的群落结构模式和植物群落优化调整的技术途径,以期更好地满足上海市公园绿化建设的需要,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河道植物景观结构探析——以南京秦淮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了城市河道植物景观对改善单纯水利功能河道的重要性。经过踏查,以南京秦淮河为例进行研究,从植物配置的物种丰富度、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驳岸与植物选择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来对南京市河道植物景观进行探讨。分析得出近水一侧水位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驳岸的形式和植物的选择,远水一侧植物景观受水位影响小,起到统一和连续性作用,体现河道景观的廊道作用。  相似文献   

18.
植物景观色彩是城市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控制对于有效塑造城市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道路功能、环境色彩、绿化空间、植物配置等方面探讨了植物景观色彩的影响因素与控制原则;结合生态、林荫、滨水、文化等道路景观主题,提出了交通性与生活性道路植物景观色彩的控制要点;借鉴城市色彩的研究经验,以张家港人民路植物景观改造设计为例,提出植物景观色彩配置的具体方法:主色调统一法、辅色调统一法、点缀色统一法和混合运用法。完善了城市道路景观色彩研究,为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色彩构建提供了较全面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朱朝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99-1600,1603
解析了乡土植物及生态园林的概念,分析了乡土植物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的生态作用,强调了乡土植物在园林中所发挥的视觉美、季相美、芳香美、意趣美的观赏作用,以及塑造景观空间、构建时序景观、营造地域景观的景观作用,指出乡土植物的应用更加符合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的要求。重点探讨了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乡土植物的科学合理选用方法,强调应根据生态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乡土植物,要满足城市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注重选择景观生态性突出的乡土植物,以突出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最后提出乡土植物配置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即要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遵从互惠共生原则,协调植物关系,注意色彩搭配及季相变化。  相似文献   

20.
徐州市新城区景观大道植物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汉龙  杨瑞卿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22-5424
景观大道作为徐州新城区绿地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成特色鲜明、绿意盎然的徐州新城区风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在对徐州新城区8条景观大道绿化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其植物配置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徐州市新城区景观大道分为行道树绿带、分车带绿带、路侧绿带3种植物配置类型,在分别分析了3种不同类型植物绿带配置方法和存在问题后,提出了对徐州市景观大道植物配置的优化建议,以期对今后的景观大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