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之一,筛选培育耐盐小麦种质资源对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9份杂交小麦和2份常规品种为试验材料,以蛭石为培养基质,设置NaCl含量分别为0、0.4%、0.8%、1.2%、1.6%、2.0%的6个处理,从播种时开始盐胁迫处理,分析测定生长相关的11项指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小麦种质资源进行苗期耐盐性评价,结果表明,在1.2%盐处理下,小麦种质资源大多数指标的耐盐系数四分位差最大,因此,1.2%盐被认为是耐盐鉴定最适浓度;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可将11项调查指标的耐盐系数简化为3个主成分;通过主成分贡献率和隶属函数分析进一步将3个主成分值简化成综合评价指标D值;根据D值利用聚类分析将21份小麦种质资源划分为5类,对应高耐、耐盐、中耐、敏感和高敏5个耐盐级别,苗期耐盐鉴定表明13份杂交小麦的综合评价D值高于捷麦19与济麦22;结合逐步回归分析获得11个调查指标耐盐系数与D值的最优回归方程:D=–0.743+0.779×PLL+0.372×TNL+1.273×PH+0.336×PLC+0.279×RL+0.558×RDW,由此回归方程可知...  相似文献   

2.
耐盐鉴定是筛选种质和选育耐盐小麦品种的前提。小麦室内耐盐鉴定方法较多,涉及不同生育时期和组织器官。为了评估这些方法在生产上的适用性,本研究选用北方冬麦区5个耐盐品种和5个盐敏感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基于芽期和苗期的7种耐盐鉴定方法(涉及27个测试指标)进行实用性评价。结果显示,利用小麦种子的发芽相对盐害率不能区分参试耐盐品种和盐敏感品种,而小麦苗期的叶部盐害指数、根部Na+和K+流速以及根尖数、根径、叶片K+含量的相对盐害率在耐盐和盐敏感品种之间差异显著。综合回归分析结果和可操作性,明确叶部盐害指数是北方冬麦区适用性较高的耐盐鉴定方法,可结合根尖数相对盐害率、叶片K+含量相对盐害率或根部Na+和K+流速用于种质筛选或品种选育。本研究从适用程度方面解析和评价了耐盐鉴定方法,为小麦耐盐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据1979年统计资料,我国盐碱地小麦面积达3800万亩,仅鲁西北四区盐碱地小麦面积就达800万亩左右。在这些地区中,由于盐害严重,小麦产量低下。要提高盐碱地区的小麦产量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改良盐碱土,二是选用耐盐的作物品种。实践证明,选用耐盐的作物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但有关小麦耐盐育种的报道很少。山东省德州地区农业科学研  相似文献   

4.
不同浓度盐胁迫对小麦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提高以盐渍化为代表的中低产田的产量,已成为进一步提高小麦总产量的主要途径,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依据300 mmol/L盐浓度下的发芽率和水培苗期在200 mmol/L和400 mmol/L两个盐浓度梯度水平下的株高、根长、根数变化,对选自不同生态类型区的21份冬小麦资源及育成品种进行了耐盐性鉴定,并依据盐胁迫下的小麦发芽率和苗期植株变化对供试材料的耐盐力进行综合评判。研究结果表明:从供试材料中筛选出了1级耐盐材料3份;2级耐盐材料3份;3级耐盐材料5份,丰富了小麦耐盐种质资源。该方法与田间盐池鉴定方法相比,具有工作量小、速度快的优点,且鉴定结果与田间表现吻合度高,研究结果可为小麦耐盐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进一步提高盐渍化土壤小麦产量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小麦耐盐性鉴定指标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中的小麦耐盐性鉴定指标是指种子发芽率、幼苗存活率、根长、苗高及苗重、分蘖数、籽粒重和产量、植株地上部的K+/Na+比率。常用的生理生化指标包括:细胞膜透性、ATP酶活性、羟脯氨酸(Hyp)和糖蛋白中糖分含量、甜菜碱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等。本文主要研究二者与小麦的盐胁迫反应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反映小麦的耐盐能力。小麦耐盐性鉴定的方法:芽期耐盐性的鉴定方法、苗期耐盐性的鉴定方法和全生育期耐盐性的鉴定方法,可用于小麦种质资源耐盐鉴定评价和耐盐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6.
用微卫星标记定位小麦耐盐突变体的耐盐相关基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小麦耐盐突变体RH8706-49×敏盐突变体H8706-34(两者为“一粒传”后代)的F2群体作为基因定位群体,结合BSA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群分法),对小麦耐盐突变体的耐盐相关基因进行了微卫星分子标记定位,在246对微卫星引物中,微卫星标记Xgwm299与耐盐相关基因连锁,遗传距离为5.8 cM,定位于3B染色体的长臂。  相似文献   

7.
植物耐盐基因及小麦耐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植物耐盐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转基因技术的日趋完善,已有许多与植物耐盐有关的基因被克隆并用于转基因研究中.文章简要论述了植物在盐胁迫下诱导表达的基因及耐盐基因在小麦耐盐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8.
用花药培养筛选耐盐变异体培育小麦耐盐品种的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1991年,应用花药培养与耐盐变异体筛选相结合的方法,对小麦耐盐育种新途径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花药培养中,选择加入一定浓度的NaCl的筛选培养基,可以筛选出耐盐变异体,获得耐盐花培株系,经5个有性世代的鉴定表明,耐盐变异体的耐盐特性可以稳定遗传给后代,经筛选的花培株系中,耐盐特性能够稳定遗传的株系比例约占1/4,应用于育种实践,经多点鉴定,选育出了一批有实用价值的种质材料和优  相似文献   

9.
王继滨  成功  代慧芹 《种子》2017,(10):102-104
通过对10个小麦品种在大田条件下试验,用株高对土壤含盐量的响应评价小麦的耐盐能力,确定不同小麦品种的耐盐阈值.结果表明,德抗961、济南17和山融3号等3个品种生长期间表现出高耐盐碱能力.试验发现小麦品种产量与土壤含盐量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盐碱地试验误差较大,会造成试验精确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K~+吸收途径在小麦耐盐机理中的作用,以小麦耐盐品种沧6005(C6005)和敏感品种矮抗58(AK58)为材料,通过K~+吸收相关抑制剂和NaCl对幼苗进行根系处理,测定并分析了根系K~+、Na~+含量、比值和质膜K~+转运相关蛋白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条件生长小麦相比,250 mmol/L NaCl处理7 d后,2种耐盐性不同的小麦根系中的K~+/Na~+比明显降低,同时与敏感品种相比,耐盐品种能保持较高的K~+/Na~+比;NaCl胁迫下,通过3种抑制剂处理对K~+含量及K~+/Na~+比值的影响发现,与钾离子通道和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途径相比,小麦根系K~+吸收主要通过钾载体途径;当该途径被抑制时,沧6005的K~+/Na~+比下降幅度明显高于矮抗58,表明耐盐品种更依赖该途径;NaCl胁迫下,钾载体途径被抑制时,小麦根系质膜质子泵H~+-ATPase和H~+-PPase活性明显降低,且沧6005降低幅度相对更大;NaCl胁迫下,钾载体抑制剂处理,对沧6005质膜K~+/H~+转运蛋白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矮抗58,进一步证明上述结果。研究表明,盐胁迫下小麦主要通过钾载体途径吸收K~+,耐盐品种沧6005对钾转运载体的依赖程度更高;高NaCl环境中,细胞质膜质子泵活性和钾载体活性的提高对于维持K~+/Na~+比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解析小麦耐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TaSC (Triticum asetivum L. salt-tolerance related gene, GenBank 登录号为AY956330)是从小麦耐盐突变体RH8706-49 中克隆的高盐诱导表达的耐盐相关基因。以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TaSC 为诱饵, 运用分裂泛素酵母双杂交技术从小麦cDNA 表达文库中钓取互作蛋白质, 筛选到一个编码小麦未知功能蛋白质的基因(GenBank 登录号为AK336035), 命名为TaSCIP1 (TaSC interaction protein 1)。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实验证实TaSCIP1 与TaSC 存在互作。该互作蛋白的分离有利于进一步研究TaSC 基因的耐盐机制。  相似文献   

12.
摘要:探讨不同浓度的盐对不同品种小麦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增加,小麦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呈下降趋势。不同小麦品种对盐胁迫的反映不同,永良4的耐锌性最强,优麦2号次之,鲁原502最差。  相似文献   

13.
1995年沧州市农科院与河北省农科院理化所协作对“小麦耐盐易位系鉴定与新品系培育”进行立项研究,以期筛选出新的耐盐特异种质,开展遗传转育,扩大基因库,选出具抗逆、高产潜力和优良农艺性状的优良品系。1材料与方法由河北省理化所生物技术室利用小麦与多枝赖草...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下小麦品种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不同品种在不同盐浓度下的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盐胁迫下小麦的耐盐性、筛选耐盐品种,选用本地区生产上常用的18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用0 mmol/L NaCl和150 mmol/L NaCl处理小麦,测定小麦品种的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及细胞膜透性变化;结果表明:在盐溶液的胁迫下,不同品种的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及脯氨酸含量对NaCl胁迫的反应不同‘沧麦6005秃’、‘6005诱-1’、‘沧麦6005诱-2’、‘沧麦6005诱-3’四个品系的耐盐性较好,‘沧麦6005秃’、 ‘沧麦6005诱-1’耐盐性最好。可见盐处理后小麦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其抗盐性密切相关,这将为研究小麦盐渍逆境下的小麦育种及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种业导刊》2012,(4):37-37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品种耐盐小麦,在盐碱地中的产量最多可比某些普通小麦高出25%。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小麦抽穗期降雨多、气候潮湿、少耕免耕、秸秆还田等造成病原菌数量大幅增多,导致小麦赤霉病持续暴发,同时常用化学防治药剂频繁使用,已使病原菌产生了抗药性。本试验在泗阳县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推广药剂氰烯菌酯·戊唑醇SC、丙硫菌唑·戊唑醇OD、咪鲜胺铜盐·噻霉酮SC推荐用量和用法中加入助剂卡剌,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交替使用药剂,为应急防控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得出,3种加入助剂卡剌的处理的防治效果均高于没有加入卡剌的处理,说明卡剌能有效促进农药内吸、传导速率,显著提高农药耐雨水冲刷能力和农药利用率,提高防治效果。因此卡剌可以作为防治赤霉病的助剂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耐盐春小麦新品系SW-99-10和SW-99-1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小麦品系SW-99-10和SW-99-12是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抗逆境研究室从美国加州引进的小麦耐盐种质.该品系是经过实验室抗逆性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鉴定和筛选以及多年田间耐盐性鉴定和丰产性选择,选育出的耐盐优质小麦新品系,适用于中度或重度盐渍土壤的种植和制作饼干、糕点等专用面粉.  相似文献   

18.
鉴定小麦耐盐种质对于充分利用盐碱地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CH7034是本实验室自育的1份小麦耐盐品系,为了明确其耐盐性遗传规律和控制位点,利用CH7034与盐敏感品种SY95-71的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QTL分析。基于SNP芯片数据和盐害指数(salt injury index),在2A、2D、4B和5A染色体上共检测出6个QTL,分别为QSI.sxau_2A、QSI.sxau_2D、QSI.sxau_4B.1、QSI.sxau_4B.2、QSI.sxau_5A.1和QSI.sxau_5A.2。其中,QSI.sxau_5A.1在3次盐胁迫试验中均能被检测到,具有最高的表型变异解释率(15.73%~20.18%),且不同于5AL染色体上已报道的其他耐盐位点。在QSI.sxau_5A.1区间开发并整合了7个SSR标记,将LOD峰值进一步确定在SSR-D1处。基于转录组数据库,从QSI.sxau_5A.1区段内筛选了12个响应盐胁迫的高置信基因。研究结果为CH7034耐盐位点的精细定位乃至克隆奠定了基础,也为小麦耐盐品种选育提供了新种质和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9.
小麦幼苗盐胁迫蛋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耐盐和盐敏感小麦品种的幼苗为材料,对不同盐浓度、不同时期、不同渗透剂处理下盐胁迫蛋白形成进行研究。梯度SDS-PAGE图谱表明,耐盐品种幼苗在盐胁迫下26KD和52KD蛋白质带增强比敏感品种显著。不同渗透剂比较表明,26KD蛋白质带只有在盐胁迫下才有明显增强。26KD蛋白很可能是专一性盐诱导蛋白。  相似文献   

20.
盐胁迫下棉花体内Na+的积累、分配及耐盐机制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NaCl胁迫下,棉花体内以阳离子Na 为主要毒害因子,耐盐性不同的棉花根、茎、叶内Na 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Na 含量吸收和累积最多的部位是:不耐盐材料的根、耐盐材料的根和叶、强耐盐的叶。不同耐盐性的材料从外界吸收的Na 总量就全植株来讲大致相同,只是在体内各器官的分布存在差异;低浓度NaCl(0.2%)下,不耐盐、耐盐材料的全植株Na 量分别上升1.9倍和2.9倍;高浓度NaCl(0.4%)下,不耐盐、耐盐、强耐盐材料分别比对照上升3.6倍、5.2倍和5.3倍。尽管棉花萌发阶段几乎不吸盐,但成株期是吸盐的,且吸盐量提高很多倍,这说明棉花对盐分的吸收具有发育阶段性,同时也反映出棉花耐盐的阶段性。总之认为棉花的耐盐机理与小麦、大麦等作物不同,具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