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宾冬梅  唐晓玲 《畜禽业》2001,(10):62-63
草地可谓为天然饲料基地,我国草地面积约60亿亩.主体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的草原,其次分布于中部、东部、南部的草山、草坡,还有零星分布在各地的小块草地,在集约化地区也有少量荒坡草地,我国的草地面积虽大但因干旱缺水,草地质量差且退化,加之投入太少,所以饲料基地的作用没能很好的发挥,但是草地具有巨大的潜力.澳大利亚利用草地发家,成了富裕的“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美国人均耕地13亩尚且重视草地资源,在土地资源严重不足的我国更应挖掘草地潜力当作迫切任务.改变草地面貌的关键在于改变人的行为,从破坏草地转变为建设草地,为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4,(6)
文章在分析处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忠县草地面积、类型、分布状况、草地特点、草地资源质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忠县的草地生产力、草地资源实际利用及载畜潜力,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忠县草地资源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施德宁 《畜禽业》2008,(3):77-79
<正>平阳县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宜发展种养业生产。全县土地面积1052km2,其中耕地33.15万亩,山林面积702.7万亩,草地11.02万亩。年平均气温17.9℃,降水量1636mm。半山区及滩涂面积广,经济作物及及饲草资源丰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东南山丘区水库流域不同空间尺度下景观格局对水质的影响,基于珊溪-赵山渡水库上游支流15个监测断面水质及流域土地利用数据,提取子流域和6种河岸带缓冲区空间尺度上的景观格局信息,运用冗余分析方法定量探讨不同尺度景观格局与水质的关系,识别水质资源管理的最佳空间尺度及关键景观指标。结果表明:(1)水质指标时空尺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p H、总氮、氨氮空间差异显著(P<0.05),里光溪、南浦溪、莒江溪及玉溪为主要污染风险区域,总氮浓度表现为雨季低于旱季;(2)流域内林地和草地占比最大,为主要的“汇”景观,建设用地、耕地为主要“源”景观,最大斑块指数(LPI)与水质成正相关,散布与并列指数(IJI)、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在多数时空尺度与水质成负相关;(3)景观格局对水质的影响存在空间尺度效应,100 m及800 m河岸带尺度总解释率优于其他尺度,雨季水质主要受草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LPI和SHDI的影响,旱季水质主要受建设用地、耕地和IJI影响。流域内景观格局对水质影响的最佳管理尺度为800 m河岸带,优化该尺度内的景观格局,综合考虑近水体“源”景观的集聚,防控100 m...  相似文献   

5.
王文庶 《畜禽业》2015,(2):40-42
<正>昌宁县草地资源丰富,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发展草地牧业对保供给、保生态、保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技术1.1草原资源基本情况昌宁县有草原总面积222.92万亩,家庭承包草原面积176.11万亩,其中禁牧面积22.82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53.29万亩。1.2草原保护建设利用2003年昌宁县被列为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县。2004年4月至2006年7月实施,完成人工草地建设1.554万亩,改良草地3.362万亩;完成草地围栏  相似文献   

6.
<正>为强化对天然草地的科学管护和合理利用,友谊农场于2009年5—9月间对现有草地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摸清了草地类型、生产力和主要植被种类,为今后科学合理的利用和保护草地,调整草地生产规划提供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21,(6)
我国国家林业和草原总局印发的《关于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对现有森林和草地资源充分利用,推荐生态系统的多重生态与经济功能,加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草原产品的供给质量,实现林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但是,在设计发展过程中草原畜牧业仍然受到严重制约。针对草原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洱海流域上游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及其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关系,以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基础,解译得到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9年共计5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等方法,分析洱海流域上游土地利用变化规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趋势及其相互影响。结果显示:(1)耕地、林地和草地是研究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转换类型,其他用地动态度最高(13.76%),草地最低(-2.17%);(2)运用改进的价值当量因子核算研究区ESV,其一级服务功能为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二级服务功能中,水文调节的ESV最高,维持养分循环最低;(3)20 a洱海流域上游林地和草地的ESV最高,总体呈上升趋势,林地、草地和水域是主要的贡献因子和敏感因子。林地、草地和水域分别在2000-2005年、2010-2015年、2015-2019年生态贡献率最高,为62.62%、64.12%、53.66%;(4)各地类转入转出变化与其ESV变化呈线性关系,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的转入和转...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9,(12)
草地资源是阿勒泰地区的主要资源之一,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为此,分析阿勒泰地区草地资源特征,提出促进阿勒泰地区草业发展的建议,旨在为促进阿勒泰地区草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同时促进当地草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沈虎泉  熊兵 《畜禽业》2013,(6):58-59
<正>新疆是我国重要牧区之一,天然草原辽阔,其面积仅次于西藏和内蒙古自治区。由于复杂和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造就了极为丰富的草地类型,从草地利用条件和生产能力综合指标评价看,新疆草地质量居全国之首。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草地在维护陆地生态平衡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导致草地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只顾眼前利益,违背自  相似文献   

11.
<正>草是草食动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草地的多少、草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草食家畜的生产发展,合理使用天然草地,保护开发草地资源对发展草食家畜(牛、马、羊)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玉龙县是山区农业县,山区面积占总面积90%以上,有近200万亩的天然草地,这是极其珍贵的资源。2006年全县人均纯收入1758元,其中畜牧业收入占38%,农村和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但天然草场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海洋环境因子对日本鲭资源分布的影响,基于2016、2019、2020年5月和8月浙江南部近海海域渔业资源和水文环境调查数据以及卫星遥感数据,利用两阶段广义加性模型研究春、夏季日本鲭资源分布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日本鲭资源密度的年际变化较大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布规律,春季近岸水域的资源密度大于外海水域,夏季与之相反。海水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日本鲭分布的重要因素,春季资源密度和水温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盐度存在非线性负相关关系;夏季,资源密度随着水温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29.3℃时达到最大值。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对春、夏季浙江南部近海海域日本鲭的出现概率以及资源密度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海州湾小黄鱼幼鱼和黄鲫幼鱼的食物竞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8年7~8月在黄海海州湾海域进行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胃含物分析法、多元统计分析法、饵料重叠系数法等,对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幼鱼和黄鲫Setipinna taty幼鱼的食物竞争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幼鱼和黄鲫幼鱼的营养级相同,均为3.33级.但是它们的食物组成相似性(0.06~0.20)和饵料重叠系数(0.03~0.38)并不高,均小于0.6,而两种鱼类幼鱼种内的食物组成相似性和饵料重叠系数则较高.从饵料组成来看,甲壳类中的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和长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在两种鱼类幼鱼体长/又长较小阶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叠,之后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摄食逐渐产生分化.从本研究的结果判断,小黄鱼幼鱼和黄鲫幼鱼之间可能存在较弱的种间资源利用性食物竞争,而两种鱼类幼鱼各自则可能存在较大的种内资源利用性食物竞争.  相似文献   

14.
基于GAM的长江口鱼类资源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至2017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鱼类资源调查,运用广义加性模型研究长江口鱼类资源密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对2017年鱼类资源密度的时空分布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最佳GAM偏差解释率分别为69.6%、55.9%、51.4%和47.4%,交叉验证回归线斜率的平均效应为0.62~0.88。盐度、水温和溶解氧是影响长江口鱼类资源密度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且在不同季节对鱼类资源密度有不同的影响机制。总体上,在春、夏、秋季,盐度与鱼类资源密度之间存在正向相关性;在夏、秋、冬季,水温对鱼类资源密度有显著影响,在秋季与鱼类资源密度之间存在正向相关性;在春、秋、冬季,溶解氧对鱼类资源密度有显著影响,在冬季与鱼类资源密度之间存在正向线性相关。研究表明,2017年夏季鱼类资源密度较高;在长江口南支的自然延伸水域存在鱼类资源密度的相对低值,在崇明岛向海自然延伸方向水域存在鱼类资源密度的相对高值。后续研究将对长江口鱼类资源进行不同生态类型区分,以期更加准确地掌握影响各生态类型鱼类时空分布的环境因素及其时空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15.
1980-2018年扎龙湿地及乌裕尔河流域景观格局演变及其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扎龙湿地及其上游乌裕尔河流域的景观格局演变,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与保护提供参考。利用研究区内1980-2018年5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区域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耕地面积从1980年的8629.648629km2增加至2018年的9527.909528km2;水域面积、居工地面积和盐碱地面积分别增加45.7446、57.9358和18.4618km2;林地面积、草地面积和沼泽地面积分别减少231.90232、742.33743和46.1646km2。1980-2000年研究区域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为耕地的面积1035.861306km2,草地转移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845.85846km2,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总体变化不大。(2)景观格局指数不稳定,沼泽湿地面积是扎龙湿地的优势景观类型,耕地是乌裕尔河流域的优势景观类型,除优势景观类型外各种景观类型破碎化严重,景观丰富度越来越低。(3)景观格局的变化是自然气候和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经济变化中的人均GDP、第一产业值以及城镇人口数量是导致整个研究区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年均径流量与扎龙湿地内部草地的变化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09,(9):6-6
当前,环保治污形势严峻。养殖业污染急需治本之策.急需低成本环保治污的措施办法。业内有人士认为:山区、丘陵区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生态化放牧饲养方式,可低成本解决养猪业环境污染问题。生态化牧场建设在临近耕地的树林草地中。以林地草地为放牧场,冬季以收割后的庄稼地为放牧场。以资源化的方式,作为有机肥料施入农田中,由于是小型规模化养猪,农户之间又各自为战,化整为零地养猪,不搞集中化的养猪小区。不会超载过牧和污染环境。不必投入环保设施去高成本治理污染。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6,(5)
文章通过对金阳县草地建设与草原利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阐述了金阳县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潜力,并着重就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提出了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一、渔业资源衰退引起的恶性循环渔业依赖于水域资源。如果捕捞生产能力达到极限,造成资源衰退,则会出现“越努力作业,将越贫困”的现象。现阶段日本渔业生产情况与鼎盛时期相比,产量下降20%,销售价格下降20%,而生产成本却增加了200%。据此,渔业陷入恶性循环:资源恶化导致渔获量减少,并且渔获物小型化、低值化,直接造成销售收入下降;捕捞渔民为了提高渔获量,加大了渔船改造力度,增加捕捞能力,这一方面使得捕捞成本进一步上升,另一方面必然导致渔业资源进一步恶化。恶性循环让弱者退出了渔业产业,整个行业陷入了无人胜出的“底层竞争”状态。当然,并不是说存在竞争不好,但是如果这种竞争是建立在资源衰退、鱼价低迷的基础上,就会对渔业发展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祁连县畜牧业产业化绿色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祁连县畜牧产品资源丰富多样,而且当地生态优势独特、草地面积和地下资源也极为丰富。畜牧业是其传统优势产业,但一直存在发展模式传统、产业化水平低的问题。近些年来,随着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入推广,祁连县畜牧业也走上了产业化绿色发展的道路。那么,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其又该如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以藏羊特色农产品发展为例对其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十月十七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国家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和全国县以上人民政府批转了农牧渔业部《关于加速发展淡水渔业的报告》,要求认真研究执行。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转发批语中指出: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吃饭是第一位的大问题。必须尽最大努力发展粮食生产,切不可稍有放松。在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要利用广大的山区、丘陵、草地、水面、滩涂和其它资源条件,发展畜牧和水产业,逐步而适度地改变居民的食物构成,这不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当前,鱼是各种副食品中最紧缺的。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过去没有把渔业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