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讨珠三角地区1999-2008年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情况及其时空演变规律,运用实证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采用协调发展度定量评价模型和重心转移模型,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结果显示:珠三角地区整体协调发展度不高;1999-2008年整体好转,但2003-2004年除深圳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空间差异明显,经济较发达地区明显好于其他地区;研究期内珠三角地区协调发展度重心有往东北方向转移趋势.因此,珠三角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意识还有待加强;珠三角协调发展地区差异可为城市发展模式提供借鉴;珠江口东岸地区宜坚持持续协调发展战略,发挥示范作用;珠江口西岸地区宜坚持强化协调发展战略,优化土地利用模式,加强区域间协作.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省域层面城镇化与粮食生产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相对发展指数模型对2004─2021年我国省域层面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04─2021年我国省域层面的城镇化水平、粮食生产水平,以及2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指数总体上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在2021年,我国省域层面的城镇化水平总体呈现东部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空间分布,粮食生产能力整体上呈现西部最低、东部次之、中部最高的空间分布,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东部高西部低、南北低中部高的空间分布格局,但地区间的差异在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了中国2000—2016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单位根(ADF)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及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城乡收入差距和新型城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3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新型城镇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农村土地流转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对农村土地流转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然而农地流转对新型城镇化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改善作用不明显。截至2016年土地流转率、城乡收入差距和新型城镇化率3要素整体耦合协调度及系统内部两两因素耦合协调度均达到了初级协调临近中级协调。本文基于实证分析,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及法律法规体系;继续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香蹀  尹盼盼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0):2111-2114
基于31省(市、区)2005—2017年的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发展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二者的时空演化差异。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我国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取得了显著提高,实现了从失调发展状态向协调发展状态的跨越,但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我国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中-东-西递减趋势;西藏、青海、宁夏是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最低的省份,尚处于失调发展阶段。提出着力破解弱势地区职业教育服务城乡融合发展问题;构建与区域发展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体系等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省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时空分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商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基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2000—2015年中国以及30个省份单元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对其时空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000—2015年期间中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明显上升态势。从空间格局演变来看,30个省份单元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区域间耦合协调度差异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耦合协调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在构建农业产业链韧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助熵权法评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水平,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分析两者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1)时间维度上,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耦合协调关系趋于增强,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趋缓,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2)空间维度上,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耦合协调度呈现“点状分散—块状集聚”的空间演化特征,极度失调、低度协调区逐渐消失,逐渐形成西北、西南方向“陷落”的空间格局。3)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农水平、城镇化水平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向抑制作用。鉴于此,应强化区域协同发展理念,充分挖掘协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实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协调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乡协调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为研究安徽省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文章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文献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其次,从城乡空间、人口、经济、社会、环境五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安徽省2008-2017年城乡发展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测算了五个方面的协调度以及综合协调度。最后,文章通过各协调度及综合协调度的得分,对安徽省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进行了分析,为未来制定城乡发展政策及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非均衡及收敛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中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路径,基于2000—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δ收敛和β收敛方法,实证考察了全国及三大地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距、空间非均衡及其收敛性。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差距和区域间差距均呈缩小趋势,但区域内差距仍较为突出,区域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2)无论是全国还是区域层面,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非均衡程度在逐渐缩小,然而目前仍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分布和区域极化现象,表现出明显的东、中、西梯次下降的空间分布格局;3)中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δ收敛特征、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且三大地区具有明显的“追赶效应”,西部的收敛速度最快,其次是中部,东部最慢。最后,研究提出遵循相对比较优势、推进区域协同均衡发展、促进跃迁升级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1949-1978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1978年以后经历了与城乡发展政策互动的3个阶段,城市化水平提高较快.但在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城市化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同等GDP总量条件下的城市化;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发展不协调,结构不合理;城市化战略不科学.未来中国城市化战略调整的方向为:城乡协调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大、中、小城市科学布局,协调发展;各区域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宁夏城乡收入差距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隐患,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正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宁夏19个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EDSA-GIS、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研究1990-2013年宁夏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宁夏城乡总体收入差距和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波动扩大趋势,而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呈波动缩小趋势。(2)宁夏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分异显著,城镇收入和农村收入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城乡收入比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3)1990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热点区始终位于宁夏中南部地区,而冷点区长期位于北部引黄灌区,且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二元结构特征。(4)工业化水平和人均GDP的提高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市民化水平和财政支农力度的提高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对中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增加财政支农力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乡市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农村改革和河南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新乡市通过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和产业集聚区等举措,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客观评价新乡市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促进新乡市统筹城乡全面持续发展,结合新乡市实际情况建立了一个包括9个指标的统筹城乡发展评价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新乡市2006-2011年的统筹城乡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测算。结果表明,新乡市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水平在稳步提升,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度对城乡统筹贡献大,而城乡经济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统筹度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2.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城市轨道交通与城乡融合协同发展可加快乡村振兴战略进程。本研究以郑州市为例,以最小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指标测评轨道交通可达性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水平,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及乡村振兴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VAR(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究城市轨道交通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是否具备协同发展机制,进而分析协同发展是否影响乡村振兴。结果表明:2012—2020年耦合协调值由0.10上升至0.99,由极度失调发展为优质协调;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城市轨道交通与城乡融合协同发展对乡村振兴有单向因果关系。研究表明,城市轨道交通与城乡融合二者呈现协同发展趋势,协同发展对乡村振兴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城乡统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这都为城乡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和道路.梳理现有文献基础上,选取了城镇化水平、二元对比差异度、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度、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度4组"城乡配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市涪陵区2000—2016年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与重庆市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元对比差异度较高,城乡产业发展不协调;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因地制宜,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着眼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强基固本,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这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的政策叠加期和历史交汇期,探索两大战略的相互关系和互融程度具有战略紧迫性和历史必然性。本文基于所构建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逻辑衔接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选取西南五省份2011—2019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分异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测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西南五省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耦合衔接的时空分异显著,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呈现上升态势,从2011年的初级协调过渡至2019年的高级协调;(2)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受到经济驱动力、产业带动力、基础设施推动力、环境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等多重驱动因子的影响,且单因子驱动力和交互因子驱动力间均存在差异性。基于结果成因及问题的讨论,本文从制定参与主体协调联动机制、构建持续发展观下新的农村产业体系、优化政策制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耦合衔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产业融合是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质之一,能够有效推动农民收入增长,从而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有效融合后的产业在规模化生产同时能带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进而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城乡协调统筹发展。城乡融合背景下,加强城乡间要素、市场、空间等方面的渗透互补,打破陈旧的二元城乡发展格局,实现城乡双赢局面。这一理论基础下,并结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对农村产业融合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文吉  廖和平  朱琳 《现代农业科技》2009,(21):297-297,299
将城乡建设用地看成一个系统,基于功效系数法,以南岸区为例,进行城乡建设用地系统协调度评价。结果表明:南岸区城乡建设用地系统处于失调状态。据此,南岸区政府应以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快城镇化进程为契机,采取有效的措施或途径,推动城乡建设用地系统互动,促进城乡建设用地系统趋向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以来,我国乡村进入迅速发展并逐步转型阶段,为明确重庆市乡村发展阶段、划分乡村转型发展类型、刻画乡村转型空间格局,通过建立乡村发展水平评价和转型类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自然断裂法、系统聚类法等方法,将重庆市乡村聚类为6个乡村转型综合类型区.结果显示,2004-2015年重庆市总体乡村发展差异明显,两极化较严重,但统筹城乡等措施已初见成效,乡村自身发展动力得到明显增长;类型区呈现出一定空间分异规律:乡村发展水平由都市区至"两翼"地区逐步降低,都市区外围区县发展迅速;转型类型由距都市区向外呈圈层结构,由近及远表现为"以城带乡-城乡协调-以城带乡转型".并针对不同类型区分析其发展特征和转型路径,提出乡村发展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县域城乡融合是中国城乡关系演进新的阶段,是实现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关键。测度2010—2021年长三角地区152个县级行政单元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对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并表现出生态融合>人口融合>空间融合>经济融合>社会融合的维度差异。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东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动态演变进程中呈现出低水平融合区逐渐向中等水平融合区的转变趋势。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财政自给率显著地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失衡、金融借贷比则与其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县级行政单元人口规模和经济区位中均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9.
邓莉  冉光和  李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26-8730
将统筹城乡纳入"三农"框架中的3个层面进行研究,重点集中在农民的人力资源开发、农业等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在上述框架下探讨了重庆统筹城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资本投入和流向偏离"三农"是导致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业投入不足、农村投入不合理的直接诱因,而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财政金融政策的不合理。据此,提出了创新财政政策和金融制度等制度举措。  相似文献   

20.
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9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构建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评价2008—2018年两系统各要素间的耦合关联程度。同时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二者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关联度为0.761,达到较高关联,耕地集约利用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发展动力,新型城镇化为耕地集约利用提供要素支持;新型城镇化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保持稳定;两系统的耦合度先上升后下降,耦合度阶段总体上由中度耦合进入高度耦合,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东西高南北低到南北高中间低演变的特点;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协调发展等级由轻度失调衰退过渡为勉强协调发展,空间上主要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相对发展程度状况呈现出耕地集约利用滞后的发展态势。因此,福建省应在现有的资源禀赋上科学投入,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均衡新型城镇化发展差异,完善制度配套,推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