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证明TMR饲喂方式对犏雌牛产乳性能的影响,增加产奶量和改善牛奶品质。[方法]按照产奶量,胎次,泌乳日龄相近的原则,选择10头泌乳盛期经产犏雌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5)。试验组犏雌牛饲喂TMR饲料,对照组采用精粗分开的传统饲喂方式。[结果]试验表明,试验组犏雌牛干物质采食量比对照组提高1.87%,平均日产奶量提高0.35kg,差异显著(P0.05),平均乳脂率高0.43%,乳蛋白高0.17%,但差异性不显著(P0.05)。[结论]TMR饲喂全舍饲养殖犏雌牛有效地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降低了饲养成本,探索和寻找出了一套适合甘南州犏雌牛生产的饲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放牧与舍饲两种饲养方式对犏雌牛产奶量与乳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两种不同饲养方式下的犏雌牛各6头,测定其产奶量,并采集乳样进行奶品质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奶量增加0.99kg(P0.05),蛋白质、非脂乳固体、乳糖、密度、冰点分别提高0.26%、0.51%、0.23%、1g/cm3、0.029℃,而脂肪、总固、酸度比对照组低0.54%、0.05%、0.35°T,差异均不显著(P0.05)。即在本试验条件下,全舍饲养殖方式显著提高了犏雌牛的产奶量,但未对犏雌牛的乳品质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蒸汽压片玉米对放牧犏雌牛产奶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选择30头常年放牧犏雌牛,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傍晚归牧后每头补饲精料(玉米)0.75kg/d。试验组用蒸汽压片玉米替代粉碎玉米。每10天测定一次产奶量,直至试验结束。[结果]试验第一个月和第二个月试验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对照组产奶量分别提高了1.97%、16.29%;第三个月试验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产奶量比对照组提了32.26%。试验组犏雌牛奶的蛋白质、乳糖稍高于对照组,脂肪、总固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经效益测算,补饲三个月内,试验组比对照组只均每天增收3.53元,差异显著(P0.05)。[结论]用蒸汽压片玉米对放牧犏雌牛进行补饲,显著提高了其产奶量,延长了产奶高峰期,可有效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了比较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犏雌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在甘南州合作市佐盖曼玛乡选择健康的2胎黑犏雌牛20头(平均产奶量2.25±0.06kg/d),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头,试验组放牧并添加中草药,对照组只放牧饲养。结果表明,试验第10天时,试验组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13%;试验第20天时,试验组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8.3%;试验第30天时,试验组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7.0%;试验组犏雌牛乳蛋白率平均为4.98%、乳脂肪率4.75%、乳糖含量3.30%,分别较对照组提高9.2%、2.8%、0.9%。因此,在日粮中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可提高犏雌牛的产奶量并改善乳品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制订三个补饲饲料配方饲喂犏雌牛,以筛选出能提高犏雌牛产奶量的最佳饲料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三个试验组犏雌牛的月均产奶量和年均产奶量均高于对照组,试验A、B组月均产奶量分别较对照组高出10.81kg/头、11.72kg/头,差异显著(P0.05);C组较对照组高出7.16kg/头,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年产奶量和饲料成本,试验A组年纯收益最高,较不补饲的对照组高出689.27元,说明配方一补饲效果最佳,优于配方二和配方三。  相似文献   

6.
选用荷斯坦奶牛10头,根据年龄、胎次、历年产奶量、特别是预试期实测产奶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头牛,进行45 d舍饲饲养试验。试验组在与对照组基础日粮相同的情况下添加0.4 mg/kg日粮的钴。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试验组牛比对照组牛日平均产奶量多4.07 kg,两组间差异显著(0.05)。试验组平均乳脂率比对照组牛高0.1个百分点,但差异不显著(0.05),说明日粮中添加钴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上年未产犊牦牛采用补饲与同期发情处理技术,并采用安格斯肉牛细管冻精开展牦牛杂交,出生的犏牛犊采用犊牛培育技术,对不同培育条件对犏牛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上年未产犊母牦牛补饲技术,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隔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及犊牛成活率分别为86.67%、82.23%、78.34%和96.46%,分别提高22.84%、27.59%、33.03%和7.62%,差异显著(P<0.05)。采用犏牛犊牛培育技术,与传统对照组相比,犊牛培育组和培育对照组公、母犏牛初生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上年未产犊母牦牛补饲与同期发情处理技术结合犏牛犊牛培育技术,显著提高其杂交一代犏牛的生长发育速度,提高犊牛的繁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试验依据奶牛营养需求,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补饲精料配方,观察研究不同饲料对犏雌牛的补饲效果。试验选择30头常年放牧犏雌牛分为试验1组、试验Ⅱ组和对照组,每天归牧后试验1组和Ⅱ组分别补饲正大奶牛专用饲料(372)和自制配合饲料,补饲量为1kg/头,对照组不补饲。试验结果表明,两组试验组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试验组间对比,试验1组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产奶高峰期试验1组日均产奶量可达到4 898.34g/d,试验Ⅱ组达到4 528.27g/d,对照组仅为3 030.67g/d,试验1组、Ⅱ组分别比对照组产奶量提高61.65%、49.43%。经效益测算,试验1组、Ⅱ组头均每天分别比对照组增收11.4元、8.08元。用正大372奶牛专用饲料和配制饲料对高原牧区放牧犏雌牛进行补饲,均有效提高了产奶量,增加了产奶效益,正大372奶牛专用饲料增产效果更好,而自制配合饲料使用便捷。因此,在高原牧区牧户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以上不同饲料进行筛选饲喂。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犏牛、牦牛犊牛培育技术结合设施化养殖技术,研究不同的饲养方式对犏牛、牦牛生长发育、增重效果及屠宰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犊牛培育技术,6月龄犏牛公犊牛和牦牛公犊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体重也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采用设施化养殖技术,犏牛设施组的总增重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牦牛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牦牛设施组、犏牛对照组和犏牛设施组的总增重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牦牛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犏牛设施组胴体重及净肉重分别为138.27±3.17kg和113.29±2.87kg,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8.47%和47.91%,犏牛设施组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高于犏牛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牦牛设施组胴体重及净肉重分别为99.09±2.35kg和79.83±1.91kg,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7.46%和46.29%,与牦牛对照组和犏牛对照组相比,牦牛设施组和犏牛设施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高于牦牛对照组和犏牛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采用犏牛、牦牛犊牛培育技术结合设施化养殖技术,犏牛、牦牛的生长发育速度显著提高,总增重、日增重、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高于传统放牧条件下的犏牛和牦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研究内蒙古半牧半舍饲养条件下科尔沁牛的生长规律和生产性能。【方法】2014年4月~2015年4月选取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5处养殖户多头样本,测量和分析初生、6月、12月、18月和24月龄科尔沁牛生长特性。【结果】科尔沁公牛和母牛体重均随月龄的延长呈直线增加,初生和6月龄,科尔沁公牛和母牛的体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科尔沁公牛体重均显著高于母牛体重(P0.05),公牛体重分别比母牛体重高20.9%、36.07%和42.58%。公牛日增重在0.61~0.95kg/cm。18月龄和24月龄科尔沁公牛肉用指数分别为3.82和4.61。【结论】科尔沁牛乳肉兼用牛,在以放牧为主舍饲为辅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生长发育特性和生产性能,适合本地区的养殖,但为提高生产效率,有待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和饲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掌握娟姗种公牛在高寒牧区的适应性和生理机能变化情况,将6月龄娟姗种公牛引入牧区后观测生理机能变化情况,待体成熟后与牦牛开展自然交配。对牦牛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方式下的繁殖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交配方式下母牦牛受胎率、产犊成活率、繁殖率比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的母牦牛相应指标分别高19.26%、25.71%和23.12%,流产率和初生犊牛死亡率则比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的母牦牛分别低8.54和5.64个百分点。同时对两种杂交技术下牦牛所产的后代娟犏雌牛进行犊牛生产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交配母牦牛所产的后代娟犏雌牛犊比人工授精的母牦牛所产娟犏雌牛犊的初生重、12月龄体重、初胎初乳量、初胎年均泌乳量分别高4.92 kg、21.86 kg、0.36 kg、197.89 kg,两组数据经差异显著性检验,自然交配组的娟犏雌牛犊初生重、12月龄体重、初胎年均泌乳量均极显著的高于人工授精组的相应指标(P<0.01),初胎初乳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郏县红牛犊牛补饲精料对其生长发育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分别选择25头郏县红牛新生犊牛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从7日龄开始补饲精料,每头犊牛进行为期180 d的补饲试验,4月龄断奶;对照组按传统方式哺喂,6月龄断奶。测定初生和6月龄时的体重和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坐骨端宽等体尺指标,且进行了补饲犊牛的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初生体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6月龄体重、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初生体尺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6月龄时试验组体高和胸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长、管围和坐骨端宽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平均每头犊牛比对照组纯增效益556.5元。说明郏县红牛犊牛补饲对其生长发育产生有利的影响,且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多肽菌素对奶牛产奶量、体细胞数和乳成分的影响。选择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泌乳牛40头,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头。试验组奶牛在TMR中添加10g/(头·d)多肽菌素,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期为28d。结果显示,试验结束时试验组奶牛日均产奶量比对照组高出6.71%,差异显著(P0.05);体细胞数较对照组降低20.5%,差异显著(P0.05);乳脂率比对照组高7.40%,差异显著(P0.05),乳蛋白率、乳糖含量比对照组高出3.08%、1.66%,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奶牛日粮中添加10g/(头·d)的多肽菌素,可以提高产奶量,显著降低体细胞数,改善乳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寒冷地区不同培育方式对和牛犊牛健康及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20头健康、初生的和牛犊牛,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母牛带犊自然哺乳方式培育犊牛,试验组采用人工哺乳方式培育犊牛。试验期为180 d,定期测定犊牛体重和体尺指标,观察犊牛健康状况。结果显示,犊牛在3月龄断奶时,试验组犊牛断奶体重及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6月龄时体重及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犊牛粪便指数、腹泻率、腹泻频率及死亡率均高于试验组的犊牛,其中腹泻率与腹泻频率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犊牛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发病频率及死亡率也均高于试验组犊牛,且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人工饲养培育和牛犊牛提高了和牛犊牛成活率,降低了犊牛腹泻和犊牛呼吸道疾病等的发病率,可充分发挥提高犊牛断奶体重的潜力,不仅降低了养殖和牛的经济成本,也提高优质肉牛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的音乐对奶牛产奶性能和血液激素水平的影响,试验选用某地区牛场进行试验案例分析,试验共分为3期,每期为60 d,每期试验均选取年龄、产奶量等接近,饲养水平一致的奶牛,将试验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头。试验组早、中、晚挤奶前2 h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饲养。每10天测定一次泌乳牛的产奶量,并采集血样。结果发现,在60 d的周期内,播放民族音乐的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的产奶量平均降低12.60%,播放轻音乐的试验组比对照组产奶量高10.25%,差异相对比较显著(P 0.05),而在60 d的周期内,播放流行音乐的试验组比对照组产奶量平均降低0.71%,差异显著。在试验进行的第30天,民族音乐组的COR含量比对照组高8.54%,差异相对比较显著(P 0.05),轻音乐组的GH含量比对照组高30.95%,差异相对比较显著(P 0.05),轻音乐组的5-HT含量相对于对照组来低13.31%,差异相对比较显著(P 0.05)。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民族音乐对泌乳牛的产奶量有一定抑制作用,而轻音乐能有效促进泌乳牛产奶量的提升,流行音乐对泌乳牛的产奶量影响效果不大。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究早期断奶对新疆褐牛生长发育及犊牛腹泻的影响,为新疆褐牛科学饲养提供参考。试验选取出生日期、体重相近的新疆褐牛犊牛180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头,在舍饲条件下通过特定营养配方方案,分别在4月龄(试验组)与6月龄(对照组)时进行断奶处理,比较试验两组生长发育情况差异并对饲养成本进行核算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体尺、体重与日增重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节省饲养成本339.70元,日节省饲养成本1.90元;试验组腹泻率与粪便指数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本试验方案下新疆褐牛犊牛在4月龄断奶时犊牛生长发育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早期断奶饲喂成本较低,能有效降低腹泻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掌握荷斯坦牛群体改良效果。【方法】:收集陕西咸阳某奶牛场近3年1000头荷斯坦牛群体生产数据并加以分析。【结果】:经过群体改良,2014年该牛场全群日平均产奶量较2012年提高21%,为26kg/d,乳脂率及乳蛋白率分别为4.47%和3.29%。差异显著性分析发现,不同年份间乳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蛋白率2013、2014年分别与2012年显著差异(P0.05);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与日平均产奶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631和-0.7739),乳脂率与乳蛋白率呈正相关(r=0.4841);全群平均体细胞数不同季节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胎次间产奶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产奶量随胎次的增加而增加。【结论】:DHI体系的推行有利于该场荷斯坦奶牛群体改良。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生态养殖模式为试验组,以传统模式为对照组开展饲养试验,探究生态养殖对夏南牛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间犊牛初生重、母牛初情期、初配时间和产后第1次发情时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6~12月龄牛平均日增重为0.55 kg,对照组为0.48 kg,2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6~12月龄公、母牛日增重分别为0.62、0.56 kg;对照组分别为0.51、0.44 kg,2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公、母牛平均每千克增重消耗生产成本分别为12.51、13.24元,对照组分别为14.06元、15.31元,2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公、母牛投资利润率分别为1.56%、1.40%,对照组分别为1.08%、0.96%,2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比水牛奶与代乳粉对水牛犊牛蛋白质代谢、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初生犊牛16头,根据犊牛出生顺序依次分配到对照组(8头)和试验组(8头),对照组饲喂水牛奶,试验组饲喂能量水平实测值为20.35 MJ/kg的代乳粉。饲养试验从水牛犊牛7日龄之后计起,持续90 d,饲养试验期间水牛犊牛自由采食精料及饲草,饲养试验结束时晨饲前颈静脉采血。结果表明:在试验期间,对照组与试验组相比谷草转氨酶差异极显著(P0.01),谷酰转肽酶差异显著(P0.05),其他蛋白质及肝功能相关血液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犊牛的总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试验组相比,总胆固醇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低密度胆固醇含量差异显著(P0.05),三酰甘油、高密度胆固醇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相比,钠、氯含量差异均极显著(P0.01),钾、钙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犊牛的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纤维蛋白原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饲喂水牛奶及代乳粉对水牛犊牛肝功能、蛋白质代谢相关的血液指标有一定程度影响,但对免疫相关指标则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选择胎次、泌乳时间、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牛92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头。两组均饲喂相同TMR,试验组额外每头牛每天添加20g的酶制剂FE907,对照组不添加。结果表明,试验期试验组产奶量比对照组高出1.05kg/(头·d),提高了3%,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各项乳成分指标统计分析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