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江黄颡学名瓦氏黄颡鱼(Pelteokagrus vachlli).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的种类,主要分布于长江、淮河干支流和湖泊中。常见个体250g左右。最大个体可达1000g。历来是人们喜爱的优质食用鱼。近年来由于该鱼价格高。市场紧俏。导致捕捞过度,江黄颡鱼已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江黄颡鱼资源。  相似文献   

2.
瓦氏黄颡鱼属鲇形目,黄颡鱼属。是该属中个体最大的种类,又名江黄颡,俗称江颡,常见个体在250g左右,最大个体达1kg以上。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鳞,营养丰富,无肌间刺,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瓦氏黄颡鱼的天然资源日益减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我们开展了网箱养瓦氏黄颡鱼试验.现将养殖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江黄颡鱼Pseudobagrs vachelli (Richardson)又称瓦氏黄颡鱼,俗称江颡、郎丝江颡、硬角黄腊丁、青楞子,分类上隶属于鲇形目、wei科、黄颡鱼属.是该属中个体最大的一种,2龄鱼体重可达150~600g,最大个体的体长可达36cm,体重1850g。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无肌间剌,其鱼汤呈乳白色,浓而不腥,鲜中带甜,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以往,在长江、淮河中下游是渔业对象之一。近年来由于滥捕现象严重,资源量已明显下降。江黄颡鱼是我国土著鱼类。其分布广、适应性强、生长快,市场需求量大.因此发展江黄颡鱼的养殖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瓦氏黄颡鱼与长吻鮠杂交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瓦氏黄颡鱼俗称江黄颡鱼,主要分布在长江、淮河流域,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的品种.瓦氏黄颡鱼的上市规格500g/尾以上,养殖周期一般需要3年,雌性则要4年甚至更长时间,严重降低了养殖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本试验希望通过"杂交"手段,培育出"不育"或"全雄"的后代,达到群体生长效果好,外形、口感与瓦氏黄颡鱼接近的"杂交黄颡".  相似文献   

5.
瓦氏黄颡鱼属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又名江黄颡鱼。俗称嘎子、呀子、硬角黄腊丁、郎丝江颡等。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水系,是长江和珠江及其支流的重要经济鱼类。生长快、个体大、经济价值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养殖前景。湖北省水产研究所1998年开展瓦氏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1999年人工繁殖获得初步成功,以后该鱼的人工繁殖地点和规模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6.
江黄颡鱼又名瓦氏黄颡鱼,属鲶形目,鳞科(亦称能科),黄颡鱼属。黄颡鱼属中有黄颡鱼、江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岔尾黄颡鱼等品种,江黄颡鱼是该属中目前人工养殖的个体最大、生长速度较快的品种,是我国淡水优质经济型鱼类之一,该品种不仅环境适应性强,耐低温,耐低氧,抗病力强,食性杂,而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食物营养结构趋向名优水产品方向调整,对江黄颡鱼的市场需求量日渐增大。  相似文献   

7.
江黄颡鱼(PseudobagrusvachelliRichardson)又称瓦氏黄颡鱼,俗称江颡、郎丝江颡、硬角黄腊丁、青楞子,分类上隶属于鲇形目、鮠科、黄颡鱼属。该鱼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的一种,二龄鱼体重可达150~600g,最大个体达1850g。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鱼汤呈乳白色,浓而不腥,鲜中带甜,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江黄颡鱼是长江、淮河中下游的渔业对象之一,近年来由于滥捕现象严重,其资源量已明显下降。江黄颡鱼是我国的土著鱼类,分布广、适应性强、生长快,市场需求量大,其人工养殖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试验表明,采用网箱饲养江黄颡商品鱼…  相似文献   

8.
瓦氏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vachelli (Richardson)又名江鱼尝、江黄颡鱼等 ,是鲇形目、鱼尝科、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的种类 ,常见成体多在 0 15~ 0 4kg ,最大可达 1kg。该鱼肉质特别细嫩 ,味道鲜美无腥味 ,无肌间刺 ,历来深受消费者喜爱。瓦氏黄颡鱼在我国分布较广 ,除黑龙江、青藏高原和台湾外 ,其它地区的河流水系中均有分布。但以长江干、支流和通江湖泊中出产最多 ,其它水系出产较少。长期以来 ,市场销售的瓦氏黄颡鱼一直来源于天然捕捞 ,上市量有限 ,满足不了消费需要。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瓦氏黄颡鱼资…  相似文献   

9.
瓦氏黄颡鱼人工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瓦氏黄颡鱼又名江黄颡、硬角黄腊丁、郎丝江颡、嗄呀子等。主要分布于长江及其支流中,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科、黄颡鱼属,是该属中个体最大的一个种。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少肌间刺,备受广大养殖户及消费者的青睐。为了满足广大养殖户对瓦氏黄颡鱼苗种的迫切需求, 5月中旬我们开始试繁,先后催产 3批共 46组亲鱼,共获幼鱼 18.6万余尾,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亲鱼收集与培育 1.1.1亲鱼收集 1998年 11月从长江选购 1批瓦氏黄颡鱼亲本,用帆布袋充氧运输。雌性个体重一般在 250~ 360 g之间,雄性个体均…  相似文献   

10.
瓦氏黄颡鱼又名江黄颡鱼,俗称江颡,主要产于长江及其支流中,分类上属于鲇形目,黄颡鱼属,是该属中个体最大的种类,通常个体在250克左右,最大个体达1千克以上。我们开展了网箱养殖瓦氏黄颡鱼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水域地点位于我市息烽县境内乌江小溪码头,平均水深200~300米,水质清新,全年平均水温20℃,溶解氧4.5毫克/升以上,pH值7.0~8.0。2.试验网箱(1)网箱规格:6米×6米×2.5米的双层聚乙烯无结封闭网箱,网目1~2厘米,养殖面积288米2。(2)网箱设置:用直径为5厘米铁管作框架,以油桶作浮子固定在小溪码头。网箱…  相似文献   

11.
江黄颡鱼,又称瓦氏黄颡(pelteebagrus vachelli Richardson),隶属于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生长速度最快的鱼类,二龄鱼体重可达300~600g,最大个体达1500g。该鱼由于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鱼腥味和肌间刺,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江黄颡原生活在天然水域的流水环境中,但由于近年来随着天然水域环境的恶化和捕捞强度的加大,江黄颡的自然资源量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     
《海洋与渔业》2008,(4):33-33
【品种来源】采自自然水域或人工驯化养殖培育。 【特征特性】黄颡鱼是一种小型名优经济鱼类,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耐低氧,抗病能力强,属于偏杂食性的肉食性鱼类。江黄颡鱼,又称瓦氏黄颡鱼,是该种类中生长个体最大的品种,通常个体在250克左右,最大个体达1850克。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商品规格杂交黄颡鱼的食用营养价值,对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fuividraco(♀)×P.vachelli(♂)]、雄性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商品鱼的形体指数、出肉率和肌肉的营养组成、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黄颡鱼的肥满度与雄性黄颡鱼无显著差异;杂交黄颡鱼的胴体率、含肉率和脏体比均与雄性瓦氏黄颡鱼及雄性黄颡鱼无显著差异(P0.05)。杂交黄颡鱼肌肉水分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而蛋白质和灰分含量与雌、雄黄颡鱼均无显著差异;雄性瓦氏黄颡鱼肌肉中水分、蛋白质和灰分的含量较低,脂肪含量最高;杂交黄颡鱼肌肉的氨基酸总量和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与黄颡鱼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雄性瓦氏黄颡鱼(P0.05);杂交黄颡鱼肌肉脂肪中C22:6n3的比例和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比例与雌性黄颡鱼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雄性瓦氏黄颡鱼,均低于雄性黄颡鱼。试验表明,杂交黄颡鱼的体形和出肉率与雄性黄颡鱼一致,其肌肉为低脂蛋白食品,营养价值与黄颡鱼接近。  相似文献   

14.
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连续三年对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进行了系列研究 ,结果显示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的杂交与黄颡鱼自交相比 ,卵的受精率要高 ,而孵化率、出苗率没有明显差异 ,说明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之间进行杂交不存在繁殖障碍或繁殖障碍较小  相似文献   

15.
正黄颡鱼属于鲇形目鲿科(亦称鮠科)黄颡鱼属,黄颡鱼属有5个种,即黄颡鱼、长须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和中间黄颡鱼,当前进行人工养殖的黄颡鱼属品种主要有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2种。黄颡鱼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耐低氧,产量高等特点。在水体中营底层生活,对各类水体适应能力强。黄颡鱼属杂食性鱼类,食谱范围较广,幼鱼以枝角类、桡足  相似文献   

16.
瓦氏黄颡鱼[Peltobagrus vochelli(Richardson)]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生长最快的种类。具有广泛的人工养殖推广前景。1999年至2004年,我们在瓦氏黄颡鱼大规模人工繁殖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方式的夏花苗种培育生产性试验,现将在龙感湖盛氏渔场的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俗称嘎鱼、黄腊丁,是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小型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少刺,味道鲜美而无鳞,营养丰富,颇受消费者欢迎,是近年来市场上热销的一种优质鱼类,常年市场销售价在30元/kg~40元/kg。常见的种类有瓦氏黄颡鱼(江黄颡鱼)、长须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和细黄颡鱼,目前人工养殖多是黄颡鱼,在内陆地区均有养殖。  相似文献   

18.
廖城珍 《内陆水产》2003,28(11):10-11
瓦氏黄颡鱼,又称江黄颡,是生活在江河水域中的一种名贵鱼类。瓦氏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少细刺,可食部分多,已成为国内新兴淡水养殖品种。为了调整优化我市渔业生产结构,使瓦氏黄颡鱼成为我市水产养殖品种之一,2002年引进瓦氏黄颡鱼在农村池塘人工试养。  相似文献   

19.
刘安民  李跃辉 《内陆水产》2002,27(10):10-10
肥坨黄颡鱼Pseqdobagrusvachelli(Richarh-son),又称瓦氏黄颡鱼、肥坨,是科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的一种。2龄鱼体重可达150~400克,最大个体达1500克。该鱼味道鲜美,肉质细嫩,无肌间刺,无腥味,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及水域污染等原因,黄颡鱼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为合理开发这种优质种质资源,我们开展了肥坨黄颡鱼的人工繁殖试验。1材料和方法1.1亲鱼收集2001年12月在岳阳渔都选购一批肥坨黄颡鱼亲本,用氧气灌车输氧运输。雌性个体100~200克,雄性个体在400克以上,鱼体健壮,无病…  相似文献   

20.
江黄颡鱼又名瓦氏黄颡鱼(Pseudobagrus vachelli Richardson),为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的一种,它广泛分布于长江干流及其附属水体,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养殖对象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由于酷渔滥捕和水质污染,江黄颡的自然资源量锐减。随着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的发展,江黄颡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