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肉鸡的饲养方式一般来讲有三种:平养、网架饲养和笼养。实践证明,网架饲养肉鸡的方式在农村最为合适。一、网架饲养的特点1.网架饲养优于平养。首先,网架养殖使鸡群脱离地面,避免了鸡只与地面上排泄物的接触,降低了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等疾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饲养肉鸡一般来讲有三种形式:坪养、网架饲养和笼养。实践证明网架饲养艾维茵肉鸡,在广大农村为最合适的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集约化养殖技术不断发展,白羽肉鸡饲养不断规模化。虽然白羽肉鸡饲养方式有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但环境控制问题大致相同,合理选用养殖方式,控制鸡舍内环境,可促进鸡群正常生长。本文综述白羽肉鸡不同饲养方式(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及鸡舍内环境(光照、温度、通风和有害气体等)控制方法,旨在为实际生产中白羽肉鸡的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养殖模式的变化,有很多养殖户由地养、网养改成了笼养。但在养殖过程中发现自己养不成鸡了,自己以前的经验在笼养中达不到预期效果。笔者在放心肉鸡工程实施中经常与养殖户沟通,结合自己的管理体验总结了以下几点。1笼养与平养的区别1.1同等饲养面积,笼养的密度约是平养的3倍左右。1.2温度是养殖成功的基础,同日龄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黄羽肉鸡绝大部分是采用地面或网上平养方式饲养,特别是两广地区,很少有采用笼养的。随着土地资源的越来越紧缺,黄羽肉鸡的饲养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近年来,黄羽肉鸡种鸡笼养技术日渐成熟,为了探索黄羽肉鸡饲养新模式,我们开展了黄羽肉鸡笼养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养殖模式的变化,有很多养殖户由地养、网养改成了笼养。但在养殖过程中发现自己养不成鸡了,自己以前的经验在笼养中达不到预期效果。笔者在放心肉鸡工程实施中经常与养殖户沟通,结合自己的管理体验总结了以下几点。1笼养与平养的区别1.1同等饲养面积,笼养的密度约是平养的3倍左右。1.2温度是养殖成功的基础,同日龄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不同的饲养模式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设3种饲养模式,分别为3层笼养、网上平养和户外散养.结果表明,笼养模式的肉鸡生长速度在前期(1~21日龄)平均日增重较高,而后期低于平养肉鸡,全期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与笼养和平养肉鸡相比,散养肉鸡胫骨长度、腿肌率和皮下脂肪厚度极显著降低(P<0.01);而屠宰率略高(P>0.05).以平养方式饲养的肉鸡胸肌率最高,为34.19% (P<0.01).散养模式可显著提高肉鸡血清5'-核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2005,(8):26-26
兔场兼养肉鸡是养殖业中的一个新课题。这种多层次的立体饲养模式,相比单一化养殖更具优越性。一、可以更加充分利用养殖场地的空间与地面兔用多层式的兔笼饲养,离地面50厘米,占用空间位置;鸡在水泥地面饲养占用地面空余位置。这可以一舍两用,节省了建设鸡舍的资金投入。二、可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爱拔益加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本研究设置2种饲养方式(网上平养和笼养)和2个饲养密度(14和10只/m2),采用2×2因子设计,共分4个处理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饲养密度和饲养方式对肉鸡耗料增重比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网上平养低密度组耗料增重比极显著高于笼养高、低密度组,网上平养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笼养,日增重和平均体重显著高于笼养;2)网上平养肉鸡胸肌率、腿肌率显著高于笼养,胸肌和腿肌剪切力极显著高于笼养,胸肌滴水损失显著高于笼养。低密度组肉鸡腿肌pH24极显著高于高密度组;3)笼养肉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显著高于网上平养,高密度组T-AOC显著低于低密度。网上平养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高于笼养。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血浆肌酸激酶(CK)的互作效应显著。笼养高、低密度组CK显著低于网上平养高密度组。综上,14只/m2饲养密度虽然对肉鸡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增加了肉鸡氧化应激反应;网上平养肉鸡在生长性能和产肉性能方面优于笼养,但在肉品质、耗料增重比、免疫应激和抗氧化方面较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辽宁省朝阳地区肉鸡养殖实际情况,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在宏发肉鸡养殖集团多年放养、回收肉鸡的生产实践基础上,就笼养肉鸡的管理要点进行总结。从鸡舍选址、进雏、温度、湿度、通风换气等饲养管理细节进行详细阐述,为管理好笼养肉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广西有无鸡不成宴的饮食文化,因而每年广西的肉鸡年出栏数在全国居于前列,从事肉鸡养殖也是不少农户重要的收入来源。肉鸡养殖的利润,除了受市场因素影响外,肉鸡的饲养管理的水平也是决定肉鸡养殖利润的重要因素。1进苗前的鸡舍消毒工作广西目前很多养殖户是采用育雏阶段地面平养,脱温后林下放养的饲养模式。鸡舍的地面一般为水泥地面。目前养殖户的鸡舍消毒方法一般是先清洗鸡舍地面,干燥后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但是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肉鸡行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为推进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促进肉鸡生产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升鸡肉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养殖场(户)收入,实现肉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刊特从全国畜牧总站技术推广体系中遴选肉鸡饲养管理部分关键技术介绍给读者,希望广大养殖场(户)能从中受益。目前,肉鸡规模化养殖主推的饲养模式主要有笼养、地面厚垫料饲养、网上平养、新型发酵养殖、黄羽肉鸡放养等。自本期开始,我刊将分上、中、下三期系统介绍各种养殖模式的技术要点和优缺点,供广大养殖户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选择1日龄罗斯308(ROSS308)肉仔鸡2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处理组1和2肉鸡日粮添加抗生素金霉素,处理组3和4替代抗生素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组1和3肉鸡地面平养,处理组2和4采用笼养,试验期42d。结果显示,处理组4平均日增重、饲料增重比等指标显著优于处理组1(P0.05),处理组2和3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肉鸡对饲料粗蛋白质的表观利用率和血清白蛋白浓度,处理组4显著优于其他3个处理组(P0.05)。试验证明,无论是地面平养还是笼养方式,枯草芽孢杆菌替代抗生素对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都有良好效果,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提高饲料蛋白质的营养消化和代谢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笼养肉鸡以其饲料报酬高,空间利用率高,易于管理,节省人工,饲养周期短等优势,近两年在山东潍坊地区迅猛发展,仅笔者所在的高密市就有10万只以上标准鸡舍3处,5万以上鸡舍几十处。万只以上鸡舍几百处,地面养殖几乎全部被淘汰。本文介绍笼养肉鸡疾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是肉鸡养殖大国,养殖方式主要有网上平养、地面平养及笼养等。鸡舍环境的变化会影响肉鸡的饲料转化率、成活率、生长性能等。鸡舍环境的影响因素有温度、湿度、空气中颗粒物质和有害气体等。肉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因此合理的通风既可以提供肉鸡所需的氧气,又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本文介绍肉鸡舍通风的必要性、通风类型、通风管理及通风效果评估,供广大养鸡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肉鸡养殖历史短,但养殖模式更新很快,传统的养殖模式有最初的地面平养,就是在禽舍的地面上铺上一层稻壳等松软的垫料,肉鸡的饲养管理在垫料上养殖;另一种相对先进的养殖模式为网上平养,即在离地的网床上养殖,这种模式避免了肉鸡直接与粪便以及污染物的接触,同时保证了饲槽、料槽的干净,减少了污染,所以发病率大大降低,这种模式在各地迅速得到了普遍的推广,通过先进设备的应用,在防暑降温、通风降氨  相似文献   

17.
<正> 种鸡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保持良好的体况和繁殖性能,尽可能多地获得授精率高的合格种蛋,繁殖出大量健壮的雏鸡。 我国种鸡的饲养较多为带固定运动场的半舍饲方式,部分采用金属网或板条地面,少数采用混合地面饲养。一般均系育成——产蛋三段制。不论何种地面对蛋用种鸡的授精率均无大的影响;而肉用种鸡最好采用带垫料的地面,据观察肉鸡养于斜网地面比养于垫料地面的授精率一般要低9%左右。目前种鸡采用笼养者渐渐增多,自然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种鸡饲养都是家禽养殖事业中极为关键的环节,把握种鸡笼养方式能有效利用单位空间,同时也能提升种鸡饲养规模。种鸡笼养能降低鸡只感染寄生虫病的概率,同时能强化提升种鸡受精率,是良好而有效的种鸡饲养模式,当前在大多数规模化种鸡养殖户中被广泛应用。但笼养种鸡模式也有很多问题,如鸡只脚垫、鸡只脚趾问题。文中对笼养种鸡的常见问题进行探析,并且提出有关养殖管理的有效措施,希望能给笼养种鸡养殖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SPF鸡粪菌移植与发酵床养殖模式下肉鸡的生产性能和抗药性,与传统普通地面平养模式相比较,测定肉鸡的增重、成活率,免疫器官、消化器官的发育,大肠杆菌抗药性。结果表明,SPF鸡粪菌移植与发酵床养殖模式下肉鸡生产性能和发育性能均高于传统普通地面平养模式,大肠杆菌抗药性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山西省平遥县肉鸡养殖场采用立体养殖与网养养殖方式进行比较分析试验,全面分析了商品肉鸡立体养殖和网养饲养的技术优势,为广大肉鸡养殖场户全面掌握商品肉鸡立体养殖技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