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肥水调控对日光温室番茄土壤养分和盐分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水平,保持生态环境持续发展,提出针对性的设施栽培水肥高效调控技术。【方法】分别于陕西杨凌和西安长安布设肥料配比和肥水调控田间试验,对不同土壤条件下日光温室番茄生长期间和收获后,土壤剖面中几种主要养分(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及盐分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配方施肥处理能有效降低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量以及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但收获后各试验不同处理0~200 cm土壤剖面中的硝态氮累积量为1164.9~1986.3 kg/hm2,0~20 cm土壤剖面中有效磷含量为196.0~349.5 mg/kg,速效钾含量为229.3~523.2 mg/kg,电导率为0.235~0.394 mS/cm,均处在偏高范围,表明土壤养分和盐分累积严重。【结论】在当地日光温室蔬菜栽培中,进一步降低施肥量和灌水量、提高肥水利用效率仍具有相当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设施栽培菜地土壤养分的空间累积及其潜在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52,自引:6,他引:52  
连续2年对陕西杨凌地区设施栽培菜地土壤剖面的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菜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农田明显增加,但与高产优质菜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要求相比,仍属较低水平。菜地土壤0~100cm剖面硝态氮含量以及耕层及20~40cm土层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均较农田土壤显著增加,表明养分特别是硝态氮在土壤剖面发生明显的淋溶作用,由此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值得关注。土壤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与土壤电导率间有密切的关系,其中硝态氮含量与土壤电导率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说明过量施用肥料特别是氮肥是引起土壤盐分累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温室栽培系统的养分平衡及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目的】弄清中国典型地区温室栽培系统的养分收支状况及其对土壤养分累积变化的影响,为节肥增效,实现温室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国典型温室栽培地区山东寿光具有代表性的18个温室大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温室肥料投入、作物种类及产量等情况的详细调查及土壤分析,研究温室系统养分的收支平衡及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结果】(1)在中国典型温室栽培生产基地,每年氮、磷、钾养分的平均投入量为4088、3656和3438kg.hm-2,其中随化肥投入的氮、磷、钾养分分别占到各养分总量的63%、61%和66%,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2)温室栽培条件下,氮、磷、钾养分的利用率分别仅为24%、8%、46%,且施用比例(1﹕0.9﹕0.8)与作物的需求比例(1﹕0.3﹕1.4)严重失衡。温室土壤有机质相对缺乏,而氮、磷、钾则大量累积,其理论盈余量分别为3214、3401和2322kg.hm-2。(3)温室土壤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露地土壤,且耕层(0—20cm)的累积量最高,其平均含量分别为露地土壤的1.4倍、1.9倍、21.2倍、5.4倍和3.7倍。各养分在土壤剖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向下迁移现象,其中NO3-的大量累积和向下迁移是造成当地地下水污染风险的关键因子。【结论】温室栽培系统中,盲目过量的施肥,不仅造成肥料资源的浪费,破坏土壤-植物的养分供需平衡,影响蔬菜品质,同时氮、磷的随水淋失也会带来巨大的环境风险。温室生产中不仅应重视高质量有机肥的投入,还应根据作物的需肥特性及土壤供肥能力进行计量施肥,以实现温室生产高效、优质、环境友好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年限对设施栽培土壤养分累积及其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年限对设施栽培土壤养分累积及其环境的影响,为设施栽培土壤的养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农田和菜地土壤为对照,测定了陕西杨凌地区5个不同种植年限(1,3,5,7,10年)的25个大棚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40cm)土壤的pH、电导率及养分含量,通过分层聚类分析筛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土壤养分指标。【结果】相对于农田和菜地土壤,种植1~5年的设施栽培土壤的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及有效态锰、铜、锌含量均随种植年限的增长而升高,种植5~10年后各养分含量则趋于稳定,其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种植1~3年时,土壤硝态氮含量及电导率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各种植年限各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与电导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设施栽培土壤的硝态氮累积形成了一定的硝酸盐淋溶和次生盐渍化的风险。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栽培土壤pH呈下降趋势,且与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硝态氮和速效磷的累积是导致土壤pH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以pH、有机质、速效磷和有效锌为典型指标,来表征土壤养分随栽培年限的变化状况。【结论】与农田和菜地土壤相比,设施栽培土壤pH下降、电导率上升且养分含量相对较高,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应提倡合理施肥,以保证设施栽培的持续发展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山东省设施农业生产体系养分的投入情况,常年施肥的设施菜田土壤肥力变化以及土壤氮、磷累积和迁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为未来设施菜田清洁生产,降低氮磷流失风险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对山东省不同区域设施黄瓜和番茄化肥和有机肥施用情况的调研,以及对种植5、10、15年和20年的设施菜田土壤进行0~100 cm分层取样,以周围粮田土壤作为参照,分别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结果表明:设施蔬菜化肥养分投入量显著降低,有机肥的养分投入量和化肥投入相当,总养分投入量仍然过高,黄瓜氮、磷、钾的总投入量分别为1033、765 kg·hm~(-2)和1068 kg·hm~(-2),番茄为710、503 kg·hm~(-2)和755 kg·hm~(-2);设施蔬菜果实养分输出占总养分投入比例提高,分别为25%(N)、10%(P_2O_5)和29%(K_2O);长年施肥的设施菜田土壤中,硝态氮发生严重淋洗,速效磷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表层0~20 cm土壤中,速效磷含量达到了345 mg·kg~(-1),常年轮作模式种植,加剧了土壤酸化以及速效养分的累积和迁移;40~60 cm是硝态氮向深层土壤迁移和累积的关键土层,主要发生在种植10~15年间;速效磷的累积在前期5~10年,主要发生在浅层土壤0~40 cm,并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逐渐向深层发生迁移,在10~15年间主要表现在深层土壤40~100 cm。设施菜田养分投入量降低,但投入总量仍然过高;长期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会促进土壤速效养分的累积和迁移,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硝态氮和速效磷在设施菜田中由浅层向深层土壤迁移和累积存在时空差异,10年左右的种植年限是设施菜田0~100 cm土层中养分累积和迁移速率转变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通过温室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水平下,草莓一个生育期内土壤中pH值、电导率值、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壤中EC值、硝态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在草莓生育前期大幅下降且生长结束期后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的低于幼苗期水平,其中不同配比施肥对生育期前后土壤酸碱性无显著影响(P0.05);0~20、20~60 cm土层EC值、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随施肥水平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但在施肥量水平达到S-F (N 270 kg/hm~2、P_2O_5 180 kg/hm~2、K_2O 240 kg/hm~2)时,0~20 cm土层土壤EC值达到1.255 mS/cm,硝态氮含量达到532.5 mg/kg,此水平下造成硝态氮在生长结束期的累积,加大土壤盐渍化的产生风险;综合考虑,施肥水平为S-E (N 180 kg/hm~2、P_2O_5 120 kg/hm~2、K_2O 160 kg/hm~2)时,既能满足草莓生长所需的养分,同时可以避免硝态氮的累积,抑制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充分湿润与淹水栽培对设施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充分湿润和淹水栽培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的差异不大,均会使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钾含量和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钾含量和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小幅下降;两种水作后期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小幅下降;两种水作后期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均略有增加,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均略有增加,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在20g/kg以上;两种水作均会降低土壤酶的活性,但充分湿润栽培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较小。相关分析发现,土壤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保护地蔬菜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日光温室菜地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并对耕层0~25cm的相关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及中量元素硫、硅,微量元素铜、铁、锰、锌、硼养分含量呈现较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总的趋势是上部土层高于下部土层;交换性钙与之相反;交换性镁含量在各土层差异不大;有效钼在50~100cm土层含量最高,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分布趋势;0~25cm土层磷含量数倍高于下部土层,显示磷肥应尽可能深施,以提高下部土层磷素肥力,而50~100cm、100~150cm土层养分含量差异不大。不同施肥措施对上部土层(0~25cm)磷、钾等养分含量有较明显的影响,而对下部土层(50~100cm和100~150cm)磷、钾等养分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祁连山青海云杉林中土壤碳、氮、磷、钾等养分特征,以及养分含量和养分空间异质性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祁连山大野口流域1hm2青海云杉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剖面取样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土壤剖面(0~60cm)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71.94±11.70)g/kg、(4.07±1.70)g/kg、(264.16±111.75)mg/kg、(0.59±0.07)g/kg、(18.51±7.52)mg/kg、(23.87±3.58)g/kg和(152.81±70.92)mg/kg.土壤养分中,除速效氮含量呈左偏态分布,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呈右偏态分布,变异系数大小为:速效钾有机碳速效氮全氮速效磷全钾全磷.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碳与氮素、磷素、钾素(全钾负相关)之间密切正相关,同时,全量养分之间彼此相互关联,速效养分中仅速效氮含量受控于全氮.【结论】土壤养分主要受植被和土壤两大因素影响,两大因素累计解释异质量为64.008%.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庐山地区红壤剖面和养分状况。[方法]在庐山红壤分布区挖土壤剖面观察土壤分层和形态,分析A、B_1、B_2、C_(SV)不同土层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结果]红壤A层土层厚度为0~9 cm,B_1层为9~25 cm,B_2层为25~108 cm,C_(SV)达108~124 cm,A层的pH为4.75;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均表现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下降明显,全氮含量从1.31 g/kg下降至0.38 g/kg,速效钾从46.73 g/kg下降至15.46 g/kg,分别下降了70.99%和66.92%,速效磷在A层土壤中的含量为8.10 g/kg,在B_1层的含量为5.31 g/kg,下降了34.44%,降幅较大,在C层为4.94 g/kg,降幅仅为6.97%。[结论]庐山地区红壤剖面质地均匀,土壤水土流失严重,酸化明显,养分含量不足。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输入、输出与平衡   总被引:66,自引:5,他引:61  
李书田  金继运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0):4207-4229
 弄清中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和平衡状况,对养分资源管理和肥料的科学分配与施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参考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和论述了中国的养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估算了各种有机肥资源及其可提供的氮磷钾养分数量,分析和评价了中国不同区域养分输入、输出特点及平衡状况。针对目前养分输入、输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养分资源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1984~1993年,以玉米、水稻为供试作物,设置经典的5处理肥料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沈阳市两大主栽作物产量对土壤肥力的依存率为52.6%,余者为肥料效应。土壤氮磷钾养分的保证程度分别为63.6%,83.6%和85.5%。通过基础产量与施肥最高产量回归统计,获得以y=100x/(a+bX)为模型的两个“以地定产”算式;用基础产量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回归统计,获得土镶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就此可算出土壤某种养分供应量,为推行配方施肥技术提供了准确的参数。  相似文献   

13.
河北低平原潮土氮磷钾平衡状况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北低平原潮土氮磷钾养分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养分收支情况为氮磷有盈余,而钾处于亏损状态。各养分的平衡系数分别为氮1.07-1.41,磷1.14-1.70,钾0.72-0.96。氮磷钾养分的实际盈亏率都在允许的范围内。氮的盈余率为4.75%,比允许值47.6%低;磷的盈余率为13.7%,比允许值1.6%高;钾的亏缺率为28.1%,比允许值41.3%低。总的来说,在该试验条件下,氮磷钾养分的盈余情况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4.
杨树人工林营养及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本文对杨树人工林的土壤养分供应能力、杨树对养分的需求规律、树体的营养诊断、肥料的施用时期、方法、种类及用量等进行了简要探讨,建议在我国加强杨树养分需求规律研究,尽快建立杨树植物营养诊断标准体系,构建基于3S技术的杨树人工林营养管理系统,加强长期种植杨树人工林对土壤属性、环境等方面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芦笋的养分累积特性,研究分析了芦笋不同器官中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干物质在母茎、嫩茎、地下部中的累积比例分别为46%、25%、29%。母茎和地下部中各种养分含量大小为:NKPCaMg;而嫩茎为:NKPMgCa。N、P、K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特点为:嫩茎母茎地下部,而Ca含量为:嫩茎地下部母茎;Mg含量为:母茎嫩茎地下部。芦笋全年每株养分累积量分别为N 6.84 g,P 0.84 g,K2.25 g,Ca 0.43 g,Mg 0.37 g。N,P,K,Ca,Mg累积比例为1∶0.12∶0.33∶0.06∶0.05。  相似文献   

16.
广西柑桔园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广西柑桔主产区果园0~30 cm土壤样品56个进行了土壤有机质和N、P、K、Ca、Mg、Fe、Cu、Zn、B含量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较丰富,土壤速效N、P、K缺乏分别为30.36%、32.14%和28.57%;土壤有效Ca、Mg、B缺乏比较严重,而土壤有效Fe和Cu含量过高;柑桔园土pH、有机质及多个大中微量元素有效养分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建议在柑桔园增施Mg、B肥及石灰或其它碱性肥料,减少喷施含Cu杀菌剂。  相似文献   

17.
宜山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含量和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广西宜山11生低产杉木人工林的N、P、K,Ca、Mg的含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分中叶和果的养分浓度最高。各养分中Ca和N的浓度最大。杉木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的各种养分储存量达到生态系统相应养分总量的99%以上。杉木林叶量小,林冠下部宿存大量的枯枝叶及立地条件差可能是造成宜山杉木林低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新乡市无机肥的增产效应及培肥地力的作用,探明了无机氮磷钾的直接增产与互作增产效应,明确了在高产栽培中氮磷钾兼施、以磷增氮的作用,展望了土壤养分平衡状况对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增施生物有机肥对盐碱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吉林省西部盐碱土为试验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的生物有机肥对土 壤 有机质、养分含量和pH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能有效降低土壤pH。施入生物有机 肥后,从6~9月,盐碱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钾含量和土壤pH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7 月 份达最低值;土壤有效磷含量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规律。与对照组土壤相比,生物有机肥的3个 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钾和有效磷含量,且随着生物有机肥 施用量的增多,其变化幅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温室黄瓜植株叶片养分含量和土壤养分状况,并探讨了植株叶片养分吸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个温室大棚中的黄瓜植株叶片氮含量明显低于临界值,磷含量偏高,而钾含量适宜,Fe、Mn、Cu和Zn含量丰富;土壤氮、磷、钾养分严重不平衡;叶片磷含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钾含量与土壤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中的磷、钾含量可作为土壤肥力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