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陕北延河流域的县南沟小流域为样区,利用1∶5万数字地形图和ANUDEM软件,对黄土丘陵区中等分辨率水文地貌关系正确DEM的建立方法进行研究,并从建立的DEM与基础数据比较、DEM对地形的表现能力分析及水系网络分析3个方面对DEM的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利用ANUDEM和1∶5万地形图插值建立的黄土丘陵区DEM 3个主要参数分别为:分辨率10 m,迭代次数35,第二糙度系数0.7。从建立的DEM上提取的派生等高线与原始等高线符合度高;并且对地形形态的描述和对地貌与水文关系的表现,均更加准确和真实。  相似文献   

2.
数字高程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形分析的基础数据,利用DEM可以提取地形因子,如坡度、坡向、高程信息、体积、水系、河网密度等.地形起伏度、地表切割深度、地表粗糙度等是反映地表起伏变化和侵蚀程度的指标.本文以浙江省低丘红壤区域为研究对象,在ArcGIS的支持下,利用1:10 000地形图的矢量化等高线对研究区域内DEM的生成进行了探索,实现了研究区域内的地形三维模拟;提取了坡度、坡向、坡长等地形特征因子,利用ArcGIS表面分析模块,结合通用水土流失方程,就地形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红壤地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低分辨率DEM提取坡耕地坡度信息的误差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实现坡耕地数据的自动提取和侵蚀状况调查,并与实地勘察及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利用中低分辨率DEM提取坡耕地坡度信息误差的来源及其对水土流失调查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忠县1∶50000地形图生成分辨率为25m的DEM,基于该分辨率DEM自动提取的坡耕地信息在评价其水土流失现状时与实地勘察和相关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主要原因为:①该地区地貌特殊,平行岭谷地貌和出露的侏罗纪紫色泥(页)岩与砂岩互层结构共同作用形成的地形较为复杂,造成该区土地利用多以小地块为主的镶嵌结构,而分辨率较低的DEM对地形起伏的描述误差较大;②人为修建的梯田(水田)、坎田以及垄沟整地措施对坡耕地微观地形改变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坡耕地水土流失现状评价中,单从中低分辨率DEM获取坡度信息来判断水土流失程度,将会产生较大误差。DEM分辨率越高,对与坡度有关的地貌和水文参数的描述越精确,提取的坡度信息越准确。中低分辨率坡度可以通过变换,使其接近较高分辨率坡度对地形起伏的反映能力。此外,还应加强实地勘察力度,并与计算机自动提取技术相结合,才是正确评价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林业应用中小区域范围内数字高程模型(DEM)的高程精度,以地势起伏明显的玲珑山及其周边地区为试验区,利用中误差、等高线套合积差2种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和DEM回放等高线目视检验主观评价方法对SRTM3和ASTER GDEM 2种免费数字高程模型进行高程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森林覆盖对DEM的精度存在一定的影响,试验区内SRTM3的中误差和等高线套合积差为11.534 m和0.177,ASTER GDEM的中误差和等高线套合积差为10.459 m和0.166,均达到官方公布的精度,且ASTER GDEM精度略高于SRTM3;从DEM回放等高线目视检验来看,2种数据提取的等高线对试验区山地描述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但对试验区河谷平原处地形描述较差,其中S RTM3提取的等高线偏移较大。综合考虑,玲珑山及其周边地区优先推荐使用ASTER GDEM数据。  相似文献   

5.
以江油市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GI S空间分析技术,用等高线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并利用DEM数据提取地形因子。借助GI S叠加分析法,讨论各类型绿被与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的空间关系,得到江油市关于地形因子的各等级绿被空间分布规律及特征。此研究对绿被的空间分布规律、生态环境评价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江油市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GI S空间分析技术,用等高线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并利用DEM数据提取地形因子。借助GI S叠加分析法,讨论各类型绿被与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的空间关系,得到江油市关于地形因子的各等级绿被空间分布规律及特征。此研究对绿被的空间分布规律、生态环境评价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利用地形图矢量化等高线制作DEM的过程以及利用坡面径流模型提取沟谷线的原理。借助GIS软件,以安徽境内的大别山区为例,完成了研究区的DEM建立与沟谷线的提取,并指出了研究结果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山区的地形因子、沟域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密度特征是沟域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并且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使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和Arc GIS软件对北京山区的地形因子、沟域空间形态及密度逐一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从多元方式和视角来深刻认识微观沟域,为沟域经济空间布局提供基础数据和有益启示。地形因子从等高线、高程、坡度、坡向等方面梳理、总结地形特征、利用特点和空间分布。基于Arc GIS平台水文分析功能,提取北京山区的沟域,进而总结沟域与主要水系的空间关系和空间形态。使用地表径流漫流模型,采取核函数(Kernel)内插原理,按照汇流累计量模拟沟域密度空间分布情况,并基于不同空间尺度总结沟域密度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9.
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该文在对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来源及结构、数字地形分析及其应用、基于DEM的地形分析中的不确定性和误差分析的基础上,以日本东北地区岩手县早池峰山为研究对象,美国MicroImage公司开发的TNTmips地理信息系统为工具,日本国土地理院发行的“数字地图25000”为基础数据,研究基于DEM的数字地形特征提取与分析方法,以及DEM精度对地形特征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①以DEM为基础可提取多种地形特征,如坡度、坡向、坡面形态、流域边界、水流路径等,这些特征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均可用图形和属性数据来表示;②DEM水平精度对基于DEM提取的数字地形特征影响表现为:低精度的DEM将导致研究区平均坡度变小、坡度标准差变大;同时,DEM精度对不同坡度区域表现为不同的影响,其结果按坡度大致可划分为3种不同类型,即0°~10°、10°~35°以及大于35°; DEM精度对坡向的影响除平坡外变化较小,其中平坡面积随DEM精度的降低而增大;低精度的DEM将导致水文地形信息受损,这将严重影响流域水文模型参数的确立及水文过程模拟分析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建立在ARC/INFO软件的基础上,以南京卫岗地区为例,利用1:10000的国家基本地形图作为基础底图资料,严格按照国家DEM的制作精度要求,制作1:10000的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方法及过程,并相应做了三维可视化方面的研究。而且对制作过程中的地形图自动矢量化作了进一步探索。同时详细、严格地对生成的DEM做了精度和质量上的检验。在此基础上做了坡度和坡向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提取、水文分析等一系列地学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基础建设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需要一种能够在少量人工干预的条件下,经过一系列自动化处理,快速输出包括数字表面模型(DSM)、数字高程模型(DEM)、正射影像(DOM)等产品,并能生成一系列其他中间产品的系统设备.该系统采用多种先进算法,包括原始图像增强、快速自动生成和滤除连接点、自动提取密集DSM、传统几何校正、由DTM自动生成等高线、自动生成镶嵌影像等.通过对系统的多次测试,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基于POS数据的无地面控制点空三加密、自动DEM匹配、自动DOM生产以及影像地图自动切片等任务.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has evaluated the sampling density for creation of high-resoluti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DEMs) for precision agriculture purpos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yield and topographical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in a study area located in the central Sweden province of Dalarna. The DEM data sampling was carried out with a RTK-GPS system. A dense sampling scheme was employed and data was divided into two for both interpolation and validation. Kriging interpolation was used for DEM generation. From the DEM, topographical parameters were extracted and topographical indices were estimated. The indices were calculated with slope length and its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mponents. The drainage area for a point of interest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is area to the total drainage area were also estimated. The relationship of yield and the topographical parameters and indice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both circular and spatial statistics. A spatial regression was used to calculate a model for the relationship. Up to 20% of the yield could be explained in the final model for one of the fields.  相似文献   

13.
GPS-RTK测量技术以其实时、高效、高精度等优势,已在测绘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地理信息系统作空间分析的基础数据之一。高质量的数字高程模型是应用DEM的重要前提。克服了诸多影响RTK测量数据精度的因素,通过GIS软件对实测RTK数据处理,获得高精度DEM,为沙丘的实时动态监测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4.
贾志成  杨光  杨国苑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147-2148,2156
在宁夏盐池县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以1∶5万和1∶10万地形图制作的DEM为研究对象,以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基本技术平台,分别提取了地面坡度及坡向、平面曲率、剖面曲率4个地形指标,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精度DEM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指标的提取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最后提出了运用负地形法从DEM提取平面曲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DEM重采样坡度衰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诺  王宇  白天路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088-3091
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重采样发现,随着水平分辨率的降低,地形也随着趋向平缓,坡度信息不断丢失,地面表达能力逐步下降.利用1∶10 000数字地形图生成5m水平分辨率DEM,以此为基准重采样生成10、20、40m水平分辨率的DEM,提取各水平分辨率DEM的坡度.对提取的5m水平分辨率DEM的坡度进行邻域分析,提取10、20、40m水平分辨率DEM的最大坡度,以此求取其与直接由相对应水平分辨率DEM提取的坡度的差值,并对坡度差值进行频率统计分析,同时分析了剖面曲率在重采样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DEM水平分辨率的降低,坡度平均值不断降低,较小坡度的频率逐渐增大,较大坡度的频率逐渐减小.DEM水平分辨率较高时,坡度差值分布集中于较小坡度差值处,且范围集中;DEM水平分辨率越低,坡度差值分布曲线愈加分散,且集中于较大坡度差值处.DEM水平分辨率越高,剖面曲率曲线分布越广,DEM水平分辨率越低,曲线分布越窄,且变得集中,其中剖面曲率较高部分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6.
该文应用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得了高精度的树冠底部地形信息及树高信息,提取了包含植被冠层高度的数字表面模型,即林冠层三维信息模型(DCM),结合研究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可以获得用常规方法很难准确获取的森林植被参数,如冠层垂直结构、森林高度、郁闭度等.在此基础上,制作了研究区的林木高度图,具有直观、形象等特点,有助于林业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资源相关信息,并可利用DCM获得森林密度、胸高断面积、蓄积量(生物量)及单木参数等森林植被参数.  相似文献   

17.
地形坡度对星载LiDAR(lightdetection and ranging)估测最大树高具有较大的影响。为了提高坡度条件下树高的反演精度,通过建立坡地条件下5种不同的最大树高估测模型,前3个模型分别使用不同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据的地形指数来量化地形坡度的Xing模型,第4个模型使用波形参数-未改进边缘长度来量化地形坡度,第5个模型与第4个模型类似,用改进边缘长度来替换未改进边缘长度。结果可知,波形参数模型的精度要高于使用DEM数据的地形指数的Xing模型的精度,第5个模型的精度要高于第4个模型的精度。表明波形参数量化地形坡度的能力要优于DEM数据的地形指数,而改进边缘长度模型更适合估测坡地的最大树高。  相似文献   

18.
基于DEM的涑水河流域地表水文特征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省运城市涑水河流域为例,在介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流域水文特征方法的基础上,运用ArcGIS软件Arc Hydro Tools扩展模块,采用SRTMDEM数据对流域地表水文特征进行模拟和分析。提取了涑水河流域河网、流域盆地等水文信息,为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演变、植被生长、土地覆盖等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RS与GIS技术,研究东江源区2000年的土壤侵蚀状况。利用研究区地形图制作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派生出坡度、坡向图。借助于分布指数,通过空间叠加分析,从高程、坡度和坡向3个方面对研究区的土壤侵蚀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土壤侵蚀在这3个方面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侵蚀是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而人类活动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或减弱的主导因素。因此,转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植被的保育和重建是防治土壤侵蚀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