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与紫罗兰远缘杂交亲和性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4个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湘油15号、湘油13号、花油3号和云油7号为母本,紫罗兰为父本进行人工远缘杂交试验,结果表明,亲和性的强弱与亲本材料有关,甘蓝型油菜与紫罗兰属间杂交亲和性较低,不同品种甘蓝型油菜与紫罗兰属间杂交亲和指数不同,湘油15号和湘油13号与紫罗兰杂交的亲和程度高于花油3号和云油7号与紫罗兰杂交的亲和程度,四者有效亲和指数分别为0.16、0.22、0.09和0.14。  相似文献   

2.
采用蕾期剥蕾授粉的方法,研究了新疆野生油菜与甘蓝型油菜属间杂交亲和性.属间杂种F1植株形态表现一致,介于双亲之间,并且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从新疆野生油菜X湘油15号F1群体中选取9株进行RAPD分析,扩增出的带型完全一致,并且是父母本随机扩增DNA片段的综合,说明这9株全为真杂种.试验结果表明,蕾期授粉可以克服新疆野生油菜和甘蓝型油菜属间杂交的不亲和性,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定远缘杂种.  相似文献   

3.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白芥(Sinapis alba)、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e)、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芸芥(Eruca Mill)自花授粉后,花粉粒在柱头上粘附、萌发以及花粉管与柱头的识别反应。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芸芥与白芥自交授粉后,花粉粘附在柱头上比较困难,花粉难以萌发,花粉管较难伸长。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自交后,花粉粘合、萌发时间早,并且萌发的花粉管数目多。这种差异性不同程度的反映了各个物种的自交授粉亲和性,其中芥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表现为自花授粉,白菜型油菜、白芥与芸芥表现为较强的自交不亲和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RACE技术从芸芥自交亲和系花药中克隆出果胶酸裂解酶(Pectate lyases,PL)基因,全长1 657bp,其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 Frame,ORF)为1 371bp,编码456个氨基酸,分子质量51.179ku,等电点9.42。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蛋白与其他植物的PL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因此命名为EsPL。进化树分析表明,芸芥EsPL基因与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的PL基因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EsPL在芸芥开花后自交亲和系花药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自交不亲和系花药中表达量,该基因可能在芸芥自交亲和性状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油菜与芸芥属间杂种离体子房和胚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建立芸薹属与芸芥属间杂种离体子房和胚培养的技术体系,运用4个亲和性较强的组合进行离体子房和胚培养,结果表明:在子房培养中,以授粉后6~8d处理的子房生长量最大,成胚数和成苗数最多.所有不同浓度和组合的激素,包括无激素培养基处理均获得了湘油15号与芸芥的杂种胚,以1.0m/LNAA 0.5mg/L 6-BA组合效果最好,在胚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离体胚的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附加成分(干酪素)单独使用时效果不明显,与生长素一起使用效果较好.子房培养和胚培养均能获得一定数量的苗,但通过苗期真假杂种的鉴定,24株真杂种均由子房培养所获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抗倒性甘蓝型油菜主茎的硅、钾含量。[方法]以抗倒性不同的9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计算倒伏指数,测定主茎的硅、钾含量,探讨油菜茎秆中硅、钾含量与植株抗倒性的关系。[结果]中双9号的倒伏指数最低,抗倒性最强,湘杂油2号的倒伏指数最高。中双9号的硅含量最高,为1.2527%,与其他品种存在显著差异,湘杂油6号的硅含量最低,为0.003 7%。中双9号的钾含量最低,为0.870 0%,富油3号最高,为9.416 7%。倒伏指数与主茎硅、钾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09 40、.141 0,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抗倒伏高产油菜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双低油菜品种湘油13号选育及品种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选育双低油菜新品种,采用杂交育种方法,以湘油11号为母本,湘油10号为父本,育成了双低油菜品种湘油13号,湘油13号种子含油量达40%,芥酸1.35%,硫代葡萄糖苷26.1μmol/g,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该品种冬前长势强,生育期中熟偏早,抗性好,产量高而稳,适合湖南和江西等长江中游地区栽培,1994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与芝麻菜远缘杂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母本,3个芝麻菜材料为父本,研究了单一授粉、混合花粉授粉、重复授粉和GA3处理柱头后授粉等4种授粉方式对其杂交亲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与芝麻菜的远缘杂交为高度不亲和,最强的组合是花油3号×凤庆芝麻菜,其亲和指数为0.032。混合花粉授粉降低了其杂交亲和性,花油3号×芝麻菜的亲和指数为0.021。重复授粉和GA3处理柱头后授粉可以提高杂交亲和性,花油3号×凤庆芝麻菜的亲和指数分别为0.046,0.067。但角果中的种子几乎都是皱瘪的,可见甘蓝型油菜与芝麻菜杂交是受精后不亲和,其杂种胚发育受到阻碍而不能形成正常的种子。  相似文献   

9.
以甘蓝型油菜为母本、红菜薹为父本,不同授粉时间、不同角果长度下杂交子房荚粒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13:00~15:00时间段的授粉结果不理想外,杂种的荚粒数与各时间段的温度成正相关(r=0.953 8);角果长度对子房培养具有一定影响,一般是长荚的荚粒数高于中荚的英粒数,相对于短荚的荚粒数,两者都呈显著差异;通过对4个杂交组合问亲和性的研究发现,4个杂交组合的亲和性不同:甘蓝型油菜与红杂70的亲和指数最高,为4.86,与新世纪晚杂、A和新世纪早杂的亲和指数略低,分别为3.10、2.84和2.64,且前者和后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油菜诸葛菜属植物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雄不育系甘蓝型油菜Ad-2为母本,诸葛菜、湖北诸葛菜和铺散诸葛菜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诸葛菜与母本的亲和性基本一致。湖北诸葛菜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可能存在受精前障碍,铺散诸葛菜与甘蓝型油菜有较弱的亲和性,杂交种与其亲本与甘蓝型油菜的亲和性略有差别,父本的基因型对远缘杂交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有一定影响。远缘杂交中可能存在受精延迟现象。蕾期授粉是克服属间杂交不亲和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油菜与蔊菜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用油菜与菜进行了远缘杂交。以甘蓝型油菜为母本时 ,直接去雄授粉的有两个花序结实 ,共收获种子 3 9粒 ,其F1 有较大的分离。以菜为母本时 ,仅子房膨大 ,角果生长中途停止 ,但一直未枯死。试验结果表明油菜与菜的远缘杂交有一定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与蔊菜远缘杂交后代抗旱性鉴定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抗旱系数、敏感指数、干旱伤害指数、抗旱指数和模糊隶属函数值等评价指标及方法,鉴定和综合评价了甘蓝型油菜与蔊菜远缘杂交后代的抗旱性,其中抗旱系数是评价远缘杂交后代实际抗旱能力最典型、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单株生产力的抗旱性是决定后代抗旱能力的主要因素;大部分杂交后代在干旱条件下,群体抗旱性明显增强;甘蓝型油菜与蔊菜杂交后,蔊菜抗旱性状的转育可能有利于增强后代群体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athovar campestris,简称Xcc)hrpW基因的功能及Xcc的致病机理,实验以甘蓝型油菜为试验材料,以5~6d无菌苗的带柄子叶为外植体,建立了高效稳定的带柄子叶再生体系,同时探索了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甘蓝型油菜子叶柄的各种因素;并用农杆菌介导法将hrpW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中,经PCR检测法分析,证明hrpW基因已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hrpW基因编码HarpinXcc(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菌Harpin蛋白),该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菌的致病机理提供了材料,也为选育高效抗病油菜种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油菜雄性不育系与十字花科蔬菜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筛选杂交亲和性好、营养优势强的杂交组合,生产叶用或薹用蔬菜新品种,采用5个不同的油菜雄性不育系作母本,与十字花科不同类型的蔬菜品种远缘杂交,研究了远缘杂交亲和性,目的在于找出杂交亲和性强的油菜雄性不育系,以及十字花科蔬菜品种。研究结果表明:油菜不育系与十字花科不同类型蔬菜品种杂交,亲和性有比较大的差异,与红菜薹品种杂交亲和性最强;不同的不育系与同一类型品种杂交,以714A的杂交亲和性最强,618A杂交亲和性最差;不同不育系与不同杂交组合F1杂交,除少数杂交组合外,大多数杂交组合亲和性较差;618A与特异性状的十字花科蔬菜品种杂交,亲和性均较差。  相似文献   

15.
春性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一批春性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杂种F1及其亲本进行小孢子培养的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基因型)出胚率差异比较大,2006年22份材料(基因型)中有21份出胚,其中40.91%的材料每蕾出胚数在5个以上,31.82%的材料每蕾出胚数在10个以上;杂交组合的出胚率大部分高于其亲本,主枝的产胚率绝大部分都高于其分枝;秋水仙碱不同处理中以0.6 g/L浓度处理5.0 h和3.4 g/L浓度处理1.5 h,植株成活率和加倍率最高;经秋水仙碱加倍后可育的植株大部分花粉活力较高,结实指数较高;而半可育的植株花粉活力低,并有50%的植株结实指数低于1。  相似文献   

16.
大白菜与甘蓝型油菜、甘蓝远缘杂交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大白菜为母本,甘蓝型油菜、甘蓝为父本进行人工远缘杂交试验。结果表明,大白菜×甘蓝型油菜的亲和程度较高,大白菜×甘蓝的亲和程度很差,二者有效结实指数分别为0.35-4.29和0.01-0.58,真杂种率分别为36%-100%和0;杂交的败育可分为胚败和芽败;产生大量假杂种的原因是去雄不尽,花粉污染和无融合生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