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6 毫秒
1.
圈养珍稀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及其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陕西省野生动物驯养繁育技术中心的3种圈养珍稀野生动物进行了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种类及形态的调查。采用生理盐水涂片及碘液染色法,对3种52只(头)野生动物的粪便进行检查,并对检出的寄生虫进行数码显微摄片,结果共检出肠道寄生虫17种。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孔雀(Pavo muticus)、野猪(Sus scrofa)寄生虫总感染率分别为84.2%、77.8%、80%,以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sp.)、赖利绦虫(Raillietina sp.)、蛔虫(Ascaridia sp.)、艾美耳属球虫(Eimeriasp.)感染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徐步洲 《养猪》1989,(3):31-32
近年来我们对猪寄生虫的调查、试验、防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对发展养猪生产,提高养猪经济效益,起了一定作用,现报告如下。 1.猪寄生虫调查我们选择山区、半山区、平原区等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系统的猪寄生虫调查。通过虫卵检查,猪体解剖共检查5810头猪,摸清了我县猪的寄生虫种类、分布与流行情况。发现猪的体内寄生蠕虫有14种,分属3纲10科12属,其中:线虫纲有7科8属10种;吸虫纲有2科3属3种;绦虫纲有1科1属1种(表1)。属于致病性大,感染率高的寄生虫有7种,其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究动物园野生动物的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在2019年1月—3月期间,对某动物园的野生动物粪便作采样分析,统计其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结果表明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率为43.20%。上述结果表明该动物园内野生动物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现象较为普遍,需要做好驱虫工作。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西宁市屠宰场猪肝脏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和损伤的眼观变化,笔者于2003年4月~5月同在西宁市园树生猪屠宰场对屠宰猪肝脏寄生虫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野生动物寄生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生动物由于种类多,活动范围大,感染或交叉感染寄生虫的机会也比较多,系统、规范的研究野生动物寄生虫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野生动物寄生虫研究的现状,以期对相关研究人员有所启发或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兴了野生动物人工繁殖饲养的养殖浪潮,尤为突出的是同种属野生动物与家养禽类之间的杂交繁殖,野猪与家猪的杂交也是猪育种学中家猪品种改良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对野猪的习性特点、野猪的驯化利用,以及其在家猪品种改良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野生动物园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四川某野生动物园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本试验采用离心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40种野生动物及混居水禽共计180份粪便样本进行调查。寄生虫总感染率为74.4%,共发现8种寄生虫,其中球虫、阿米巴原虫、蛔虫、鞭虫、毛细线虫、圆线虫、绦虫和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1.1%、19.4%、15.6%、10.6%、17.2%、20.6%、4.4%和1.7%。结果表明,某野生动物肠寄生虫感染较为普遍,应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保证野生动物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合肥野生动物园食草动物寄生虫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6~7月对合肥野生动物园内的9种44只食草动物以粪检方法进行体内寄生虫调查,共检出寄生虫15种,其中吸虫2种,线虫8种,球虫4种,小袋虫1种.所检动物感染率为45.5%,其中感染较为严重的有20.4%,调查的结果表明合肥野生动物园食草动物整体受寄生虫感染较轻.  相似文献   

9.
野生动物体内寄生虫感染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对青藏高原和秦岭野生动物寄生虫研究现状,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对野生动物体内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进行综述,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启发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江津市猪寄生虫区系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寄生虫完全剖检法和粪便检查对重庆江津市猪的寄生虫进行区系调查,结果查出寄生虫12种分属5门7纲9目11科11属,表明在江津地区猪感染寄生虫的优势虫种为布氏姜片吸虫、猪蛔虫、猪毛首线虫、后圆线虫、食道口线虫和细颈囊尾蚴.  相似文献   

11.
笔者于2008年6—8月对广东和浙江部分地区7个集约化猪场猪群进行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7个猪场中有6个猪场存在寄生虫感染,场阳性率为85.71%;主要感染虫种有食道口线虫、猪球虫、小袋纤毛虫、鞭虫等,其中猪球虫感染率达到24.74%,食道口线虫感染率为7.22%,小袋纤毛虫感染率为2.06%,鞭虫感染率为1.03%,且不同年龄阶段猪群寄生虫感染情况不一。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湘西北某猪场引进野猪死亡的原因,对野猪进行了病理解剖,根据解剖形态学检查进行诊断。结果表明:野猪体表、肺脏、胃、小肠、大肠等部位感染了猪血虱、后圆线虫、猪蛔虫、猪绦虫四种寄生虫,每种寄生虫寄生数量较多。该野猪主要由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引起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3.
运用反复水洗沉淀法检测了114副野生动物内脏(野生蛇63副、野生兔32副和獾猪19副)的寄生虫感染情况,共发现线虫1950条,绦虫2条,线虫平均感染率为64.91%(74/114),绦虫平均感染率为1.75%(1/114);野生蛇、野生兔和獾猪的线虫感染率分别为:60.32%(38/63)、75.0%(24/32)和63.16%(12/19)。可见,岳阳市市场野生蛇、野生兔和獾猪的寄生虫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其中主要以线虫感染为主。本次对岳阳市野生动物寄生虫的种类、感染情况及其危害的调查,为岳阳市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和人类公共卫生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野生动物的驯养与合理利用,是野生动物保护、山区农业结构调整及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将野生动物加以驯养,直接食用或利用它们体大、粗放、生存能力强的特性,通过杂交及现代生物学技术提高现有畜禽品质,或生产特色畜产品,已受许多国家关注。为了探讨野猪与家猪杂交生产野家杂交猪的可能性,1999~2008年在什邡市八角野生动物养殖场,通过野猪与家猪杂交所生产的野家杂交一代猪的饲养与育肥试验,对野家杂交猪的饲养管理和育肥屠宰性能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野家杂交猪保留了野猪明显的野性和耐粗饲性,瘦肉率、后腿比率和屠宰率等性能方面高于家猪,脂肪比例低于家猪,但生长速度低于家猪。  相似文献   

15.
通过 1978,2 0 0 2年两次畜禽寄生虫感染种类调查 ,共查出寄生虫 14 8种。本文就寄生于猪马犬 4 3种虫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6.
齐齐哈尔地区猪寄生虫区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齐齐哈尔地区1市4县851头猪分别应用蠕虫学完全剖检,变态反应,粪便检查等方法进行了寄生虫区系调查,结果查出寄生虫18种(分隶14科18属)。其中猪蛔虫,毛首线虫,棘头虫,猪囊尾蚴为优势虫种。  相似文献   

17.
李培英  徐前明  李郁  郭凯  殷宗俊 《养猪》2012,(4):116-117
为了解安徽省规模化猪场猪寄生虫感染情况,给猪寄生虫病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安徽省宿州市和淮北市境内的3个规模化养猪场猪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别采集174头待检猪的新鲜粪样,用沉淀法和饱和食盐水漂浮法进行寄生虫虫卵检查。共检出5种寄生虫虫卵,其中猪蛔虫卵感染率为13.22%(23/174),猪球虫卵囊感染率为5.75%(10/174),猪结肠小袋纤毛虫包囊感染率为4.02%(7/174),猪毛首线虫卵感染率为1.72%(3/174),猪肾虫卵感染率为0.57%(1/174)。  相似文献   

18.
养猪业在丹寨县是畜牧业的主要支柱,人们食肉80%来自于猪。然而在猪四大传染病得到基本控制的情况下,猪寄生虫的危害日趋突出,降低了猪的出栏率、出肉率,延长了肥育周期.料耗增加。由于建国以来,我县未开展过较为系统的猪寄生虫调查,为了有的放矢地开展大面积驱虫工作,我们于1990~1995年进行了猪寄生虫区系调查。1.自然概况丹寨县位于贵外1省东南部,黔东南沙!西部,地处东经107”44~108”08’,北纬26”05’~26”26’,境内多数地区在海拔600~1200m之间,最高海拔1693m,最低海拔370m。属贵州高原苗岭山系东段雷公山西南麓…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1990年5月对互助县猪的寄生虫进行了抽样调查。一、材料与方法 1.解剖检查:调查农村户养去势公、母猪12头(苏本、巴本杂种猪和互助猪),5-12月龄,未使用过驱虫药物。先检查猪只体表寄生虫,再按蠕虫学剖检术,收集、计数内脏器官中的蠕虫。线虫用巴氏液固定保存,以雄虫鉴定到种;外寄生虫和绦虫蚴用70%酒精固定保存,镜检定种。分别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强度。 2.粪便检查:由农村户养的成、幼年猪各20头收集新鲜粪便1g分别用尼龙网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所饲养的20余头羚牛(Budorcas taxicolor)进行了寄生虫种类的调查研究,所获寄生虫标本经鉴定共有11种,其中吸虫2种、绦虫2种、线虫4种、原虫1种、硬蜱1种、毛虱1种,包括印度槽盘吸虫(Ogmacotyle indica),矛形歧腔吸虫(Dicrocoeli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