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采用行为试验双选法和电生理顶端刺激法研究不同取食经历的棉铃虫5龄幼虫对印楝素的味觉适应性行为。行为试验结果表明,正常人工饲料饲养幼虫对印楝素敏感,表现为味觉抑制行为,而使用含有低浓度印楝素的人工饲料饲养的幼虫对其不敏感。电生理顶端刺激法结果表明,不同取食经历的棉铃虫幼虫的侧栓椎感受器中的取食抑制素神经元对印楝素反应不同。说明棉铃虫幼虫对印楝素有味觉适应性行为,且这种适应性行为与相关味觉神经元的脱敏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烟青虫H.assulta(Guenée)2种近缘种昆虫寄主差异和寄主转移的味觉机制,本研究利用单感受器记录和叶碟法测定了棉铃虫和烟青虫5龄幼虫下颚栓锥感器对烟碱、辣椒素、棉酚和番茄苷等植物次生物质的电生理反应和取食选择行为。结果表明,棉铃虫幼虫中栓锥感器内存在对番茄苷和棉酚敏感的味觉神经元,而烟青虫侧栓锥感器和中栓锥感器内分别存在对辣椒素和烟碱敏感的味觉神经元。棉酚能够显著诱导棉铃虫5龄幼虫的取食选择行为,但是供试次生物质并不能显著影响烟青虫幼虫的取食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3.
周东升  龙九妹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50-13351
[目的]研究烟青虫幼虫的可塑性行为,为害虫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行为试验双选法和切除味觉感受器研究了不同取食经历烟青虫5龄幼虫对取食抑制素的味觉可塑性行为。[结果]正常人工饲料饲养幼虫对取食抑制素十分敏感,切除了侧栓锥感受器的幼虫对取食抑制素的反应与正常幼虫相似,切除了中栓锥感受器的幼虫对取食抑制素不敏感。而用含有低浓度取食抑制素的人工饲料饲养的幼虫对取食抑制素不敏感。[结论]中栓锥感受器中含有对取食抑制素敏感的味觉神经元,不同取食经历的烟青虫幼虫对取食抑制素具有行为可塑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行为试验双选法研究棉铃虫和烟青虫幼虫对咖啡因的味觉行为反应,采用电生理顶端刺激法研究其电生理反应。行为试验表明,咖啡因对2种幼虫都是取食抑制素,但对寡食性的烟青虫表现出了更强的抑食性;电生理顶端刺激法研究表明,棉铃虫和烟青虫幼虫的中栓锥感受器均有1个对咖啡因敏感的抑食素神经元,烟青虫中栓锥感受器中的抑食素神经元对咖啡因的电生理脉冲反应显著强于棉铃虫的抑食素神经元。表明咖啡因对寡食性烟青虫的抑食效果要强于多食性的棉铃虫。行为上的抑食效果的不同与中栓锥感受器中抑食素神经元对咖啡因的敏感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拒食剂是通过改变农作物对害虫的适口性来调控其取食行为的一大类化学物质。使用拒食剂对害虫取食行为进行生态调控,可有效地克服化学防治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害虫随着取食经历会对拒食剂表现出很强的味觉适应能力,尤其是味觉习惯化限制了这类物质的大田应用。论文旨在明确两种酰胺类拒食剂胡椒碱和山椒醇作用于多食性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的感觉器官类型,以及两种拒食剂取食经历对棉铃虫后期取食行为的影响,为此类拒食剂在农田大规模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在两项选择式条件下,测试棉铃虫幼虫对胡椒碱和山椒醇的嗅觉趋向性反应,并在非选择性条件下测定棉铃虫幼虫在首次接触山椒醇和胡椒碱处理过的烟草叶碟后的取食持续时间,然后以4龄幼虫的拒食中浓度为基础,研究棉铃虫幼虫前期对含有胡椒碱、山椒醇或二者混合物的饲料的取食经历对后期取食选择反应的影响。【结果】选择性趋性反应测试结果表明,胡椒碱和山椒醇释放到环境中的气味对棉铃虫并没有显著的嗅觉驱避作用。棉铃虫幼虫首次接触处理烟草叶碟后的取食持续时间为30 s左右,比对照叶碟上的取食持续时间(100 s以上)显著缩短,该反应时间和模式昆虫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幼虫典型的味觉摄入后反应的时间相吻合。胡椒碱和山椒醇对4龄棉铃虫幼虫的拒食中浓度分别为0.2259和0.4003 mg/叶碟(1.5 cm ID)。取食经历效应测试发现,有过胡椒碱和山椒醇取食经历的试虫仍然受到相应经历物质的极显著拒食作用,说明两种物质以4龄幼虫拒食中浓度混入人工饲料,从3龄幼虫开始进行取食经历诱导,发育至5龄幼虫期时并没有对所经历的物质产生明显的习惯化现象。有山椒醇经历的试虫极显著受胡椒碱的拒食作用,但有胡椒碱取食经历的试虫则会对山椒醇产生味觉习惯化反应,说明二者存在不对称的交叉习惯化现象。无论是组内处理叶碟和对照叶碟被食量差异的角度分析,还是相同测试环境下不同经历组别拒食反应率的角度进行分析,均未发现胡椒碱和山椒醇组成的二元混合物对味觉习惯化的明显延缓作用。【结论】胡椒碱和山椒醇通过味觉摄入后效应对棉铃虫幼虫起到拒食作用,均不易使棉铃虫幼虫产生习惯化,且混用也不会显著延缓习惯化的过程。这两种酰胺类拒食剂有望在农田应用中兼治更多的靶标害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菜粉蝶幼虫对2种寄主植物(甘蓝和旱金莲)叶片汁液的行为及电生理反应,为阐明植食性昆虫寄主植物选择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小菜粉蝶幼虫孵化后饲养在甘蓝叶片上,选用进入5龄24~48 h的小菜粉蝶幼虫供试;植物叶片榨出汁液,用行为试验双选法测试幼虫对汁液的行为反应,用顶端记录法测试幼虫侧栓锥和中栓锥味觉感受器对汁液的电生理反应.[结果]行为试验结果表明,甘蓝饲养小菜粉蝶幼虫取食含有甘蓝叶片汁液的玻璃纤维滤纸圆片极显著多于取食含有旱金莲叶片汁液的圆片(P<0.001).电生理试验表明,侧栓锥味觉感受器对2种叶片汁液的电生理反应均显著强于中栓锥味觉感受器(P<0.01),且侧栓锥味觉感受器对旱金莲叶片汁液的电生理反应显著强于甘蓝叶片汁液(P<0.01),而中栓锥味觉感受器的反应对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侧栓锥味觉感受器有3个味觉神经元对叶片汁液有反应,中栓锥味觉感受器只有2个味觉神经元对叶片汁液有反应,且侧栓锥味觉感受器中味觉神经元1和神经元2对旱金莲叶片汁液的反应频率极显著强于对甘蓝叶片汁液的反应频率(分别为P<0.01和P<0.001),味觉神经元3对两者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中栓锥味觉感受器中味觉神经元1和神经元2对旱金莲叶片汁液和对甘蓝叶片汁液的反应频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甘蓝饲养小菜粉蝶幼虫对旱金莲叶片汁液有拒食行为,这种拒食行为与侧栓锥味觉感受器中相关味觉神经元的激活有关.小菜粉蝶幼虫侧栓锥味觉感受器对2种寄主植物叶片的反应均显著强于中栓锥味觉感受器,说明在对寄主植物的探测上侧栓锥味觉感受器可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取食经历的棉铃虫幼虫对糖和肌醇的味觉电生理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感受器记录技术测定了不同取食经历的棉铃虫幼虫对糖和肌醇的电生理反应,以分析昆虫味觉细胞的可塑性.研究结果表明,(1)连续多代取食含量约39 mmol.L-1蔗糖的标准人工饲料的棉铃虫幼虫下颚中栓锥感器和侧栓锥感器对阿拉伯糖、海藻糖、麦芽糖、葡萄糖和蔗糖均产生明显的脉冲反应,但中栓锥感器对海藻糖和葡萄糖的反应频率显著高于侧栓锥感器,表明中栓锥感器内存在海藻糖和葡萄糖敏感细胞.(2)直接从田间采集的野生棉铃虫幼虫中栓锥感器对阿拉伯糖、麦芽糖、葡萄糖、蔗糖和肌醇脉冲反应的反应频率显著高于室内种群的反应频率,但2种群对海藻糖的反应频率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幼虫对海藻糖的反应机制不同于对蔗糖、肌醇和其他糖的反应机制.(3)连续多代取食标准人工饲料的棉铃虫幼虫中栓椎感器对阿拉伯糖、麦芽糖、葡萄糖、蔗糖和肌醇的电生理反应被抑制,但是当下一代幼虫取食不含蔗糖的人工饲料后,幼虫对这4种糖的反应频率恢复到野生种群的水平,而对肌醇的反应强度继续被抑制,表明幼虫对肌醇的反应机制不同于对阿拉伯糖、麦芽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反应机制.这些结果表明幼虫前期取食经历能够显著影响后代对不同糖及肌醇的电生理反应,但是不同糖之间、糖与肌醇之间的反应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印楝素干粉及印楝素A、印楝素B的生物活性,建立印楝素干粉中印楝素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乙酸乙酯浸提法制备印楝素干粉,HPLC法检测印楝素含量,叶碟法测定生物活性。【结果】处理24 h后,印楝素干粉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2龄幼虫和大菜粉蝶Pieris brassicae 3龄幼虫的AFC50值分别为0.28和70.71μg·m L~(-1),拒食活性明显高于印楝素A和印楝素B。【结论】该干粉制备方法不仅简单有效,且生物活性良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印楝素是否能诱导果蝇产生厌恶性味觉记忆,并探讨多巴胺信号在这种记忆形成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印楝素诱导果蝇产生短期厌恶性味觉记忆,并通过昆虫口器伸展反应测试诱导结果;采用压力注射给药方式及果蝇全脑膜片钳记录,研究印楝素对果蝇脑内不同亚群多巴胺能神经元兴奋性及受体电流的影响。【结果】印楝素A及印楝素干粉均能显著抑制果蝇口器伸展的概率,口器伸展反应(PER)分别为60.34%和17.24%,(P0.007),并且干粉的效果更加明显;印楝素对不同亚群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兴奋性有不同的作用,PPL1、PAM和PPM2亚群兴奋性呈现增加趋势,其中PPL1亚群兴奋性改变最为显著;印楝素对多巴胺D1受体具有激动效应,这种激动效应可被D1受体特异性拮抗剂抑制。【结论】印楝素可以诱导果蝇产生厌恶性味觉记忆,这种记忆受果蝇脑内多巴胺能信号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Cry1Ac抗、感棉铃虫昆虫中肠碱性磷酸酶(ALP1)表达量的差异及抗性棉铃虫取食Cry1Ac蛋白对ALP1表达量的影响,分析ALP1表达量变化与抗性的关系,为进一步明确Bt抗性机制、制定抗性治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敏感棉铃虫、Cry1Ac抗性棉铃虫取食含Cry1Ac蛋白的饲料和正常饲料后ALP1表达量的差异。【结果】ALP1在棉铃虫整个发育期都表达,幼虫的表达量最高,蛹期表达量最低,在成虫体内也有较高的表达;ALP1在幼虫中肠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后肠、前肠、马氏管,表皮中的表达量最低;与敏感品系相比,对Cry1Ac具有中等水平抗性的棉铃虫ALP1表达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取食含Cry1Ac蛋白饲料的抗性棉铃虫幼虫的ALP1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但抗性棉铃虫取食正常饲料后,2、3龄幼虫的ALP1的表达量与敏感棉铃虫差异不显著;所有的抗性品系4龄棉铃虫幼虫中肠ALP1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敏感品系,而且随着棉铃虫抗性倍数的升高,ALP1的表达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抗性棉铃虫中肠ALP1表达量的改变可能与Cry1Ac抗性、Cry1Ac代谢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饲养观察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在云南的适应性和蜂群繁殖能力,为成功培育抗螨性能和生产性能双优的蜜蜂品种寻找突破点,为抗螨蜂种育种工作奠定基础。【方法】2010年8月上旬~2011年6月上旬,对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蜂群饲养适应性进行观察,秋季和春季蜂群繁殖时与浙大蜜浆高产蜂种第一代蜂王群的群势增殖能力进行测定比较。【结果】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适应性强,采集积极性高,蜂群最大群势可维持16.4脾(成蜂、幼虫、蛹的总和)。两个蜂种第一代蜂王繁殖后总数(成蜂、卵、幼虫、蛹)的增长分别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和显著水平(P〈0.05)。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繁殖前后总数净增长高于浙大蜜浆高产蜂种第一代蜂王,但差异不显著(P〉0.05),只有成蜂量的净增长差异显著(P〈0.05);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繁殖期间平均增长率整体上高于浙大蜜浆高产蜂种第一代蜂王(P〉0.05)。【结论】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的适应性强,秋繁和春繁繁殖能力强,比浙大蜜浆高产蜂种第一代蜂王繁殖稍好,可为全国进行抗螨蜂种的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俊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553-8554
[目的]研究荧光增白剂FB28对甜菜夜蛾围食膜蛋白的影响。[方法]用含有不同浓度的荧光增白剂FB28饲喂5龄甜菜夜蛾幼虫,解剖取其围食膜,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FB28活体处理甜菜夜蛾围食膜在4h内高分子量蛋白条带逐渐消失,4-16h甜菜夜蛾围食膜蛋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FB28对甜菜夜蛾围食膜蛋白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发酵玉米秸秆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20头健康体重约24.47 kg的杜长大三元杂生长育肥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处理l即对照组(CK)饲喂基础日粮饲料,处理2、3、4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20%和30%发酵玉米秸秆饲料,试验正式期60d.[结果]与处理1(CK)相比,10%、20%、30%处理组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0%处理组料重比比处理1(CK)提高了6.84% (P <0.05);20%处理组腹泻率比处理1降低了6.87% (P <0.05),30%处理组比处理1降低了11.66% (P <0.01);20%、30%处理组死亡率分别比处理1降低了29.80%和37.63% (P <0.05);从经济效益分析来看,与处理1(CK)相比,20%、30%处理组毛利润分别提高15.1%和10.36% (P <0.05),每头猪分别多获利20.31和13.94元.[结论]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微生物发酵玉米秸秆饲料能够满足育肥猪的生长需要,当添加量为20%~ 30%时能够降低生长育肥猪的腹泻以及死亡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且以添加20%的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石河子总场棉铃虫发生与温度之间关系,[方法]对2007~2010年棉铃虫成虫发生进行数据分析,结合气温构建发生期预测模型。[结果]棉铃虫越冬代随着温度的升高种群数量增加,其种群动态与温度呈正相关。棉铃虫一代与二代随着温度的升高种群数量降低,其种群动态与温度呈负相关。[结论]为北疆棉铃虫的预测预报及其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乙基多杀菌素对稻纵卷叶螟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乙基多杀菌素对稻纵卷叶螟的活性,计算毒力回归线、致死中浓度(LC50)及95%置信限、相关系数;田间试验设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3.5、18.0、22.5和27.0g/ha,对照药剂48%毒死蜱乳油720.0g/ha,空白对照共6个处理,药后15d调查卷叶数,计算卷叶率、防治效果。【结果】96.2%乙基多杀菌素原药对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其LC50为0.04327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13.5、18.0、22.5和27.0g/ha时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5d调查,2009年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14%、75.18%、83.88%和85.79%,2010年分别为72.08%、77.43%、83.33%和86.64%。【结论】乙基多杀菌素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毒力,田间对稻纵卷叶螟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水稻和天敌安全,是目前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竹叶提取物对大鼠各组织ATPase活性及运动能力的影响,评价其在抗疲劳补剂开发应用方面的可行性,为开发新型配方的体育训练用抗疲劳补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4只Sprague-Dawley(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3组:运动加药组、运动对照组、安静对照组.运动加药组进行大强度耐力训练和服用竹叶提取物(服用量300 mg/kg·d,连续灌服6周);运动对照组进行大强度耐力训练,但不服用竹叶提取物,而是服用等体积蒸馏水;安静对照组不进行大强度耐力训练,也不服用竹叶提取物,只服用等体积蒸馏水.6周后,测量各组SD大鼠不同组织的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及大鼠的力竭运动时间.[结果]大强度耐力训练能引起SD大鼠心脏、肝脏、肾脏、脑组织及股四头肌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下降(P<0.01),而服用竹叶提取物可有效抑制大强度耐力训练造成的ATPase活性降低,可使SD大鼠力竭运动时间延迟28.87%.[结论]竹叶提取物具有保护大鼠组织免受大强度耐力训练损伤的作用,缓解疲劳产生,提高运动能力,适于作为开发抗运动疲劳补剂的原料.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根瘤菌接种厚荚相思幼苗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接种不同根瘤菌对厚荚相思AcaciacrassicarpⅡ苗木生长以及对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3个根瘤菌菌株接种厚荚相思幼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能极显著提高厚荚相思苗木的苗高、地径、叶片含氮量、土壤全氮量、土壤有机质及土壤磷酸酶和果聚糖蔗糖酶活性,其中苗高生长量增加15.1%~27.4%.地径生长量增加7.7%-32.0%,叶片含氮量提高54.7%~84.6%,土壤全氮量提高21.4%~31.6%,土壤有机质提高31.0%~38.7%,土壤磷酸酶活性提高23.4%~34.7%,果聚糖蔗糖酶活性提高64.5%-178.0%;苗木的生物量也有显著增加,苗木单株总生物量增加22.6%~73.1%。综合分析表明,接种根瘤茵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表4参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