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Curvu laria)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对白术和白头翁2种植物提取物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为10 mg·mL-1时,白术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的...  相似文献   

2.
臭牡丹根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娜  尹礼国  陈超众  魏琴  李华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84-15886
[目的]研究臭牡丹根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常见植物病原微生物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菌饼法研究臭牡丹根的抑菌能力一[结果]臭牡丹根的4种提取物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蒸馏水提取物对小麦纹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乙醚提取液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最小抑菌浓度都MIC都为10mg/ml。臭牡丹根提取物在pH值5~8的范围内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结论]臭牡丹根对4种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抑菌活性受pH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cana Roxb、姜黄Curcuma longa 2种中药植物多种溶剂提取物对玉米小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maydis、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柑橘绿霉病菌Penicilliam digitatum和小麦纹枯病菌Rhizotonia cerealis 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姜黄提取物对玉米小斑和小麦纹枯2种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醚提取物对玉米小斑病菌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为0.4688 g/L,石油醚提取物对小麦纹枯病菌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为0.034 g/L.美洲商陆甲醇提取物对柑橘绿霉和小麦纹枯2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尤其是根、叶、果3部分的提取物.从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美洲商陆总皂甙,生测结果表明美洲商陆总皂甙对柑橘绿霉病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为0.2032 g/L.  相似文献   

4.
小麦白粉病菌生防菌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测定4株小麦白粉病菌的杀菌广谱性,将其与5株病原菌进行对峙培养。5株病原菌分别为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甜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试验结果表明:菌株C27、PE4对小麦赤霉病菌、小麦根腐病菌、甜瓜枯萎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具有抑制作用。菌株C26对5株病原真菌均没有生防作用,真菌菌株P17-1对小麦根腐病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美洲商陆和姜黄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cana Roxb、姜黄Curcuma longa2种中药植物多种溶剂提取物对玉米小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maydis、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柑橘绿霉病菌Penicilliam digitatum和小麦纹枯病菌Rhizotoniacereais 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姜黄提取物对玉米小斑和小麦纹枯2种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醚提取物对玉米小斑病菌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为0.4688g/L,石油醚提取物对小麦纹枯病菌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为0.034g/L。美洲商陆甲醇提取物对柑橘绿霉和小麦纹枯2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尤其是根、叶、果3部分的提取物。从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美洲商陆总皂甙,生测结果表明美洲商陆总皂甙对柑橘绿霉病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为0.2032g/L。  相似文献   

6.
苍耳叶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苍耳叶提取物对21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部分病原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结果表明,苍耳叶提取物对21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水稻恶苗病菌、玉米顶腐病菌、水稻稻瘟病菌及小麦根腐病菌活性较高,而对水稻纹枯病菌、黄瓜黑星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活性较低;对葡萄白腐病菌、玉米顶腐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大豆镰刀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甜瓜枯萎病菌、草莓灰霉病菌和瓜果腐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0.003 0、0.004 4、0.006 0、0.006 9、0.007 3、0.014 9、0.015 8、0.043 3 g/ml.  相似文献   

7.
27种植物抑菌活性初步筛选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以小麦赤霉病菌、玉米大斑病菌、辣椒疫霉病菌为供试菌种,对采自西北地区6科27种植物的31种丙酮提取物进行了抑菌活性初步筛选。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0.1g/mL下,孜然(Cuminum.cyminum)、黄素馨(Jasminumgiraldii)、太白冷杉(Abiesfargesii)、鬼灯擎(Rodgersiaaesculifolia)等13种植物提取物至少对1种病原菌菌丝的抑制率在80%以上;在孢子萌发试验中,至少对1种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较好的有鬼灯擎、白芷(Angelicadahurica)、狮子七(Rhodiolakirilowii)等7种植物提取物。其中,孜然、鬼灯擎、白芷对供试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较高的抑制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六种植物的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醉鱼草、葛藤、鸡血藤、狼毒、洋金花、野麻6种植物的7种样品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5种植物病原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狼毒根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小麦纹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72 h的抑制率分别为97.82%、94.29%和85.96%;洋金花种子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达到100%;醉鱼草花序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为61.26%。试验结果表明,狼毒、洋金花和醉鱼草等3种植物的抑菌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26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植物源杀菌剂提供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26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4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为100mg/mL时,有12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梨黑星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中至少1种病原菌的抑制率达80%以上,其中播娘蒿、黄花草木樨、甘西鼠尾草、香薷、艾草、铁杆蒿和黄花蒿7种植物提取物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90%以上。经过抑菌活性复筛,黄花草木樨、艾草、铁杆蒿和黄花蒿4种植物中含有农用抗菌成分且抑菌效果较好,可应用于无公害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夹竹桃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夹竹桃茎叶提取物对玉米小斑病菌、小麦纹枯病菌、黄瓜褐斑病菌和棉花红腐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夹竹桃提取物对4种病原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同一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在同一质量浓度下对不同的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1.
孙丽华  宋刚  王黎元  云兴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19-2222,2346
通过2007~2010年每年8~9月多次对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共采集标本756份,鉴定出真菌200种,隶属于27科,66属。通过对其生态类型进行考察与研究,有土生菌类117种,木生菌类48种,落叶及草生菌类9种,粪生菌类4种,植物寄生菌类3种,菌根菌类39种(其中有20种是2种生态类型)。该研究对这200种大型真菌进行了生态多样性统计,并对其进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贺兰山真菌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腐菌固体发酵稻草的传代驯化。[方法]通过对9株白腐菌(01菌、02号菌、1号菌、3号菌、5号菌、2-5菌、柬兰、姬松茸3-L和华泰菌)稻草固体发酵进行9~10次传代驯化试验,研究其菌丝生长状况、代时及发酵后的稻草降解性能。[结果]01菌和华泰菌经多代传接,生长正常,菌丝粗壮、纯白,抗杂菌能力强;在10.5~11.3 d发酵期内,SI值分别为1.71和1.34,居国内同类试验先进水平,可开发为草浆生产的白腐菌剂。[结论]该研究为研发适应于我国草浆生产的白腐菌剂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茶树内生真菌的种类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豫南地区茶树内生真菌的种类及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茶树内生真菌种类丰富,有7科15属18种,这些真菌由子囊菌与半知菌构成,未发现担子菌与接合菌种类。在这些真菌中,Colletotrichum,Pestalotiopsis sp.1,Phomopsis sp.,Macrophoma sp.1等4种真菌分布普遍,且分离率高,为茶树优势内生真菌。研究还表明,不同茶园茶树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不同,这与茶园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茶树器官,其内生真菌的种类也不同,叶片内生真菌种类最多,未发现种子有内生真菌存在;茶树同一器官不同组织的内生真菌种类不同。  相似文献   

14.
杜仲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杜仲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以苹果腐烂病菌(Cytospora sp.)、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trea)、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 f.sp.cucumerinum)、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 porium turcicum)和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为供试菌种,对49株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物进行了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有22株内生菌至少对3种测试菌有抑制作用,9株内生菌对6种测试菌都有抑制作用;11株内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至少对3种测试菌有抑制作用,4株内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对6种测试菌都有抑制作用。说明从杜仲内生真菌中可以选择出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菌种。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用真菌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静潮  李荣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6118-6120,6124
药用真菌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药用真菌用于疾病的治疗科追溯到几千年前。药用真菌在国内外的重要性均日益凸显出来,药用真菌科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用药用真菌的历史背景作为主线,对药用真菌的主要药理作用和有效成分进行概述.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简单分析,为药用真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中国食用菌出口美国市场影响因素的分析,为中国食用菌出口美国市场提供建议,以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给中国食用菌出口美国市场带来的挑战。【方法】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Uncomtrade数据库、国际清算银行官网、中国产业信息网中国食用菌出口美国的年度面板数据,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对中国食用菌出口美国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将食用菌分为干食用菌和食用菌罐头产品分别测算不同类别食用菌贸易差异性,探究我国与美国食用菌贸易的发展措施。【结果】自加入WTO以来,中国食用菌产量逐年增加,由2010年的1837.00万t增至2018年的3842.04万t,其中2015年后增幅趋于稳定。中国食用菌目前以内需为主,出口潜力巨大,2011年之后由于美国设置的关税制度、反倾销政策及技术壁垒等贸易障碍减少了中国食用菌对美国的出口量,从2011年的79 t下降至2012年的3 t;2015—2016年,中国食用菌行业进行一系列质量管控措施,制定相应的农产品安全标准及物流运输建设,促进了食用菌出口,2016年出口美国总量达435 t;在2017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出口美国总量回落至216 t。2010—2017年中国食用菌出口美国被FDA通报食用菌不洁物、农药残留超标、标签信息错误、厂商信息错误共830起。实证分结果表明,中国食用菌产量、美国国民收入对中国食用菌罐头和干食用菌出口美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中国食用菌出口价格、美国实施食用菌贸易摩擦手段、中美两国之间距离对中国出口美国食用菌罐头和干食用菌贸易产生显著负向影响。但对干食用菌和食用菌罐头出口美国贸易的影响程度体现出明显差异,中国食用菌产量对干食用菌出口美国贸易比食用菌罐头出口美国贸易正向影响程度更大,影响系数分别为0.901和0.137。中美货币汇率对干食用菌罐头出口美国贸易呈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干食用菌出口美国贸易呈显著负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291和-0.341。【建议】优化食用菌产品结构,通过深加工提高食用菌产品附加值,增强我国食用菌出口竞争力;通过干湿搭配,轻重搭配,提高配载效率,在保证食用菌产品质量及交付时间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构建食用菌贸易摩擦预警机制,通过规模化种植、精细化管理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完善食用菌质量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耐盐植物碱蓬根系真菌的组成和耐盐程度,采用常规植物组织真菌分离方法对盐碱地中生长健康的碱蓬根系进行真菌分离,将分离得到的真菌在不同NaCl浓度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检测菌株的嗜盐耐盐性,并对分离得到的嗜盐耐盐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得到耐盐真菌40株,分别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 s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腐霉属(Pythium sp.)等,其中,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是没有被报道过的耐盐真菌;分离得到嗜盐真菌3株,都属于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结果表明,耐盐植物碱蓬中嗜盐耐盐真菌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8.
王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430-9435,9438
连续5年对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采用踏查的方式采集,记录并鉴定保护区内大型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极为丰富,有36科100属217种,其中食用菌127种、毒菌35种、药用菌17种、木腐菌39种、菌根菌90种、未知用途6种。该地区的大型真菌资源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新兴产业视角下的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郎宁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8):859-861
文章分析了广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健全政府服务指导机构、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培植龙头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等促进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型真菌的生态类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首次将大型真菌划分为木腐真菌、落叶及腐草生真菌、土壤腐生菌、粪生真菌、植物寄生真菌、昆虫寄生真菌、真菌寄生菌、地衣型真菌、外生菌根菌、昆虫共生菌、天麻共生菌和真菌共生菌等12个生态类型。并结合一些典型照片对每一生态类型的特点和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此外,还对大型真菌生态多样性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