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土壤光谱特性及光谱反射率与苏打盐渍土含盐量的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认为,可利用光谱反射率区分盐碱土、风沙土、淡黑钙土和黑土,为其在TM单波段影象上的解译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干扰因素差异甚微的情况下,经过对苏打盐渍土壤光谱反射率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光谱反射率与苏打盐渍土表层0~5厘米含盐量极显著相关,可建立二者之间相关的回归方程。通过对回归方程的实用性进行检验认为,基本可利用光谱反射率由回归方程推算苏打盐渍土表层含盐量。为苏打盐渍土速查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谱微分分析方法,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不同等级盐渍土的光谱一阶微分曲线图和二阶微分曲线图。然后,与原始光谱进行对比,提取其中差异比较大的波段。最后,用欧式距离的方法对所选的特征波段进行盐渍土分类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选择的特征波段能有效地区分不同的盐渍土等级。  相似文献   

3.
本系统采用编译型数据库语言Clipper编制,主要功能是为在盐渍土上建立“淡化肥沃层”提供数据管理和信息咨询,在盐渍土培肥的措施与时间方面提供参考。本系统在数据管理方面的突出特点是,在直接浏览数据库内容的同时,将有关数据的录入、修改、查询、排序和打印等功能集中在一起,可组合使用,功能较强。  相似文献   

4.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黄河三角洲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壤盐渍化信息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核心区域垦利区2019年4月17日的Sentinel-2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ENVI和e Cognition软件支持下,利用灰度共生矩阵法提取遥感影像的二阶矩、对比度、熵、相关性等纹理特征信息,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盐分指数(SI)等光谱特征信息,通过预设分类规则实现对黄河三角洲垦利区的盐渍土分类。结果表明,加入二阶矩、对比度、熵、相关性4个纹理特征统计量,再结合光谱信息对垦利区盐渍土进行分类,总体分类精度为92.4%,Kappa系数为0.89,相较于仅利用光谱信息的分类方法,总分类精度提高了10.5个百分点;各分类类别的生产者精度与使用者精度较仅依靠光谱信息分类的分类结果均明显提高,其中中度盐渍土的分类效果最好,其生产者精度与使用者精度最高,分别为95.0%、95.9%。本研究提出利用遥感光谱结合纹理特征实现滨海区盐渍土信息的提取方法,提高了盐渍土分类精度,为准确掌握研究区土壤盐渍化信息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植被产量能综合直观地反映盐渍土改良效果,冬小麦生长旺盛期的叶面积指数(LAI)是植被产量的常用衡量指标。本研究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获取冬小麦生长旺盛期的叶面积指数分布数据,对盐渍土改良效果进行客观准确评价,为人们筛选盐渍土改良技术和产品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无棣县渤海粮仓滨海盐渍土改良试验区为研究区,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数据,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偏最小二乘、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等方法,构建拔节期冬小麦LAI反演模型;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盐渍土地区抽样地块进行改良效果评价,建立盐渍土改良效果LAI评价模型,基于该评价模型对整个试验区盐渍土改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冬小麦LAI遥感估测而言,并不是分辨率越高越好,而是5×5均值平滑后的光谱数据与一垄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对应最佳。LAI遥感估测模型中,利用支持向量机建立的模型精度最高。改良效果LAI评价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LAI对盐渍土改良效果的预测精度较高,改良效果最优地块的编号为26、27、28、29、30和31,最优改良方法为引黄淤灌和增施有机肥综合改良措施。【结论】无人机遥感可对盐渍土地区拔节期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进行准确反演,基于LAI反演结果的盐渍土改良效果评价能够从众多试验小区中定位出最优的改良效果。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廉、精度高等优势,研究结果有广泛推广前景,可以为盐渍土的改良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植被产量能综合直观地反映盐渍土改良效果,冬小麦生长旺盛期的叶面积指数(LAI)是植被产量的常用衡量指标。本研究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获取冬小麦生长旺盛期的叶面积指数分布数据,对盐渍土改良效果进行客观准确评价,为人们筛选盐渍土改良技术和产品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无棣县渤海粮仓滨海盐渍土改良试验区为研究区,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数据,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偏最小二乘、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等方法,构建拔节期冬小麦LAI反演模型;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盐渍土地区抽样地块进行改良效果评价,建立盐渍土改良效果LAI评价模型,基于该评价模型对整个试验区盐渍土改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冬小麦LAI遥感估测而言,并不是分辨率越高越好,而是5×5均值平滑后的光谱数据与一垄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对应最佳。LAI遥感估测模型中,利用支持向量机建立的模型精度最高。改良效果LAI评价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LAI对盐渍土改良效果的预测精度较高,改良效果最优地块的编号为26、27、28、29、30和31,最优改良方法为引黄淤灌和增施有机肥综合改良措施。【结论】无人机遥感可对盐渍土地区拔节期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进行准确反演,基于LAI反演结果的盐渍土改良效果评价能够从众多试验小区中定位出最优的改良效果。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廉、精度高等优势,研究结果有广泛推广前景,可以为盐渍土的改良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在5种盐分光谱指数(NDSI、SI、SI1、SI2、SAVI)基础上,选择Sentinel2A多光谱影像中的3个红边波段和近红外窄波段进行扩展,提出了新的基于红边和近红外窄波段的光谱指数,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方法构建土壤电导率遥感反演模型。结果表明:相对传统光谱指数,引入红边1波段(B5)和近红外窄波段(B8a)的光谱指数与土壤电导率相关性显著提高;基于Sentinel2A影像的PLSR的土壤电导率信息建模效果较好(R2=0.77),模型准确、可靠。盐分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盐分含量整体较高,盐渍化影响范围广泛。自绿洲内部向外围由非盐渍化向轻度—中度—重度盐渍化过渡,绿洲西部、南部轻度盐渍土分布较多,绿洲东部、东南及西南方向有重度盐渍土及极重度盐渍土分布,盐渍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次生盐渍土修复过程中硝酸盐含量和同步实测光谱数据,针对原始光谱数据及其不同变换后7种光谱数据集,分别以相关系数极值和间隔偏最小二乘2种方法分析其最佳敏感波段范围。在此基础上,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方法,分别基于全波段(400~1 650nm)和分析获得的最佳敏感波段建立了次生盐渍土壤NO-3含量的光谱反演模型。结果表明,采用2种方法提取的土壤最佳敏感波段,均集中在844.5和846.18nm;基于全波段与最佳敏感波段的土壤NO-3含量光谱反演模型,均以原始反射光谱经一阶微分处理的结果更为显著;其中,基于间隔偏最小二乘法提取的775~899和1 025~1 149nm为最佳敏感波段的预测模型,其决定系数R2p与标准差(root mean standard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分别为0.962和0.057。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次生盐渍土中硝酸盐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黄河沿岸盐渍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光谱测量及室内土壤pH值测定,将光谱反射率预处理后进行10种数学变换,确定最佳反射率转换方式、波段及光谱指数,进而建立pH值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盐渍土光谱反射率随着pH值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波段517.4 nm、644.7 nm、1 828.3 nm对盐渍土pH值反演效果最佳;反射率一阶微分模型中最优模型R~2值为0.757,RMSE值为0.231,但模型精度不及单一指数模型与指数综合模型;单一指数模型中Salinity index S3模型最佳,R~2值能达到0.798,RMSE值为0.217;指数综合模型中Salinity index S3指数作用最大,最优模型R~2值为0.843,RMSE为0.192;指数综合模型对盐渍化监测与快速反演更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10.
干旱半干旱地区盐渍土的形成与改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蔺海明 《世界农业》1994,(12):23-25
干旱半干旱地区盐渍土的形成与改良甘肃农业大学蔺海明一、盐渍土的分布盐渍土是盐土和碱土以及盐化、碱化土壤的统称,也叫盐碱土。盐渍土遍及世界各国,主要分布在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美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土耳其、匈牙利、罗马尼亚、巴基斯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滨州市黄河故道盐碱湿地环境现状的分析,结合局部客土塑造地形及耐盐碱景观树种引入2种手段,研究盐碱湿地景观的恢复、建设和利用。同时,结合当地故道文化与特色,提炼出沙丘元素这一景观载体,将其综合体现于总体规划布局、生态环境改善、休闲活动参与等方面,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锌肥对盐碱土水稻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锌肥不同施用量对盐碱土水稻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锌肥对水稻前期生长作用不明显,对水稻后期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每盆施锌肥0.4 g处理组水稻产量最高,比对照高23.0%,比每盆0.8 g处理组水稻产量高17.2%。每盆施锌肥0.2~0.6 g各处理组水稻产量均高于对照,差异均极显著(P<0.01);每盆施锌肥0.8 g处理组水稻的有效穗数降低,穗子变小,实粒数减少,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3.
渭南盐渍土有盐化塿土,盐化潮土和草甸盐土3类,属氯化物硫酸盐或硫酸盐氯化物盐土;其周年水盐运动可明显分为雨季脱盐(6~11月)和旱季积盐两个阶段;是“旱、涝、盐、瘦”相伴共存的一种低产土壤。改良中需综合运用水利、生物、农业措施,主要是开沟排水;种稻洗盐;淡水灌溉;引洪淤灌;种植绿肥;麦糠覆盖;因地种植;合理耕作及轮间套种等。  相似文献   

14.
盐碱土区水稻旱育苗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磷,钾肥做底肥一次施入,对氮肥用量和时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m^2苗床25kg风干河淤土中一次性施入磷酸二铵26g,硫酸钾2g做底肥,在水稻二叶期一次施入尿素39g,秧苗综合素质最好,这可为盐碱土区水稻旱育苗施用氮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典型盐渍化土壤分布地区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并且给盐渍土微量元素养分诊断与施肥的准确性采样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土默川平原中部盐渍土有效态微量元素Fe、Mn、Cu、Zn、B和Mo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效Fe、Mn、Cu、Zn、B和Mo含量分别为5.18 mg/kg、3.54 mg/kg、0.91 mg/kg、0.33 mg/kg、2.54 mg/kg和0.11 mg/kg,有效态Zn和Mo较缺乏,6种微量元素均属中等变异强度。研究区有效态微量元素Fe、Mn、Cu、Zn和Mo具有中等或偏弱的空间相关性,B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6种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变程大小顺序为Zn> Mn > Cu=Fe>B>Mo。6种微量元素表现出条带状和斑块状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6.
于田绿洲盐渍化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含盐量对作物的生长有较大影响,分析土壤盐分动态变化对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提高农作物产量有较大意义.对塔里木盆地南缘克里雅河流域于田地区典型盐渍化地进行两次野外调研,在GPS定点,土壤采样及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借助Excel、SPSS等统计软件对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壤含量盐及pH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平均pH为9.18,属于碱土,盐分含量表聚强烈,同3月比较,5月土壤剖面盐分含量及pH呈上升趋势.土壤阳离子主要以Na+、K+、Ca2+、和Mg2+为主, 各阴离子在土体中的含量依次为 Cl->CO3->SO42- >HCO3-,以氯化盐最为活跃,硫酸盐次之,碳酸盐较稳定.以0~20 cm为例对盐离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3月和5月各离子之间及各离子与总可溶性盐之间的相关性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17.
出口盐渍茄子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个盐渍茄子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千两"品种表现出单果较重、产量较高等特点。但"仙台"品种肉质嫩,口感显著好于"真仙"和"千两"2个品种,且一级品率较高,在收获期枯萎病和绵疫病发病率较"真仙"和"千两"2个品种低。因此,仙台品种可作为盐渍茄子的主栽品种,但需进一步试种,以保证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盐渍地人工苜蓿草地生产力与土壤改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明贵  张德魁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421-7422
[目的]为改进和利用河西走廊盐渍化土地提供依据。[方法]在临泽县盐渍地种植苜蓿,测定1~5年生人工苜蓿草地的生产力,并研究苜蓿对盐渍化土地的改良效果。[结果]在盐渍地种植苜蓿后,苜蓿的主根长、主根直径和侧根数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从种植到第5年,盐渍地苜蓿的鲜草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盐渍地种植苜蓿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加,而土壤盐离子含量不断下降。有机质含量的增加速度和盐离子含量的下降速度均在苜蓿种植后的生长前期较慢而生长后期较快。[结论]苜蓿的生产力与灌水量、灌水次数有关。一个生育周期应至少灌水4次,种植苜蓿的适宜灌水量为4275m3/hm2。  相似文献   

19.
Ca—K型斜发沸石对盐化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型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赤城产Ca-K型斜发沸石对盐化土壤有效钾的影响,以及斜发沸石在盐化土壤的供钾能力和后效。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沸石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中施入铵态氮肥能促进沸石中钾的释出;将沸石一次 施入盐化潮土中,在4a内土壤速效钾可增加5%~25%。显然,Ca-K型斜发沸石对土壤钾的供应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沸石改土保肥及增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天然沸石为试验材料,通过3a多的田间小区和示范研究表明,在中,低等肥力的草甸褐土,盐化潮土中施入石后,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降低土壤盐分浓度,提高肥效,一次施入连续3a多茬作物都获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