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已建立的副猪嗜血杆菌(HPS)、多杀性巴氏杆菌(Pm)、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的单重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扩增条件的优化,利用一次PCR反应可同时扩增出APP的256 bp、Pm的457 bp、HPS的822 bp的特异性片段,建立了HPS、Pm、APP的多重PCR实验室诊断方法。该复合PCR可检测60 pg的HPS、120 pg的Pm、50 pg的APP。利用该方法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阳性猪体内分离到的39株细菌,结果显示HPS、Pm、APP分别为12、16、2株,对39份病料的检测与常规细菌分离鉴定结果一致,可见该方法适用于HPS、APP、Pm的临床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对17株分离自猪萎缩性鼻炎临床症状猪群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试验与ToxA基因鉴定。基于Pm对甘露醇、卫茅醇、山梨醇、海藻糖的发酵能力和产生鸟氨酸脱羧酶的特性,鉴定出10株Pm多杀亚种(P.multocidasubsp.multocida);7株Pm败血亚种(P.multocidasubsp.septica)。根据PCR荚膜分型结果,有8株A型,9株D型。针对ToxA基因中的1 230 bp片段,采用T1/T4引物,4株Pm分离菌株被确定为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ToxingenicP.multocida,T+Pm),占23.53%(4/17)。同时对17株Pm分离株进行药物抗性测定和分析得知,17株Pm对青霉素、先锋霉素Ⅴ、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丙氟哌酸、氟哌酸、多黏菌素B和利福平的敏感率均在52.9%~100%,而对链霉素和氯洁霉素均不太敏感。  相似文献   

3.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用PCR方法配合生化鉴定,从有肺炎症状猪的肺脏及进行性萎缩性鼻炎(Progressive atrophic rhinitis,PAR)症状猪的鼻拭子中分离出66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然后做了药敏试验,并用PCR方法对这66株Pm进行分型及毒素基因的检测,用豚鼠皮肤坏死试验及小鼠致死试验对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oxigenie Pasteurella multocida,T^ Pm)进一步鉴定。结果显示PCR鉴定与生化鉴定Pm结果完全一致;PCR分型表明有46株为D型Pm,18株为A型:Pm,1株为B型Pm,1株无法定型;有8株用PcR检测为T^ Pm;豚鼠皮肤坏死试验及小鼠致死试验对这8株T^ Pm的进一步鉴定也表明均为产毒素菌株。所鉴定的8株T^ Pm都为D型,都分离于有严重PAR症状的猪。  相似文献   

4.
<正>1相关性1880年,路易斯·巴斯德从禽霍乱病例中分离到了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从而确认巴氏杆菌属为致病微生物。之后,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菌属。多杀性巴氏杆菌被确认为猪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原体已经超过125年。然而,由于其可引起猪的渐进性萎缩性鼻炎(Atrophic Rhinitis,PAR)和肺炎,因此此细菌在世界各地持续显著影响着猪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病原流行病学及其毒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5,(8):1205-1210
2009-2013年间,采用病原菌的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和PCR鉴定,从河南及其周边省份1 914份有肺炎等症状猪的肺脏等病料组织中分离鉴定出14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总分离率为7.4%),其中A型69株,占48.6%;D型70株,占49.3%;3株不能定型;没有发现B、E和F型。2009-2013年间,多杀性巴氏杆菌不同年份的分离率为6.0%~10.6%,其中2012年显著偏高(P0.01)。另外发现其分离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中6和12月份最高。多杀性巴氏杆菌最常见的共感染菌依次是链球菌(50.5%)、副猪嗜血杆菌(41.1%)、大肠杆菌(29.5%)、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14.7%)和沙门菌(10.5%)。小鼠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A型菌株毒力普遍较强,而D型毒力普遍较弱。但是,A型菌株也有毒力较弱的菌株,另外,在D型菌株中发现了一株毒力很弱的菌株PM-18,其LD50在4.8×107 CFU以上,该菌株是否能作为天然弱毒疫苗菌株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1992年7月底和9月20日至10月5日,黄岩市先后两次在北洋、峰江、路桥、金清等乡(镇)发生了以犬坐喘息、肺“肝变”为特征的猪急性传染病,发病130头,死亡33头。从脾组织中分离到 A 群、Fg 型的巴氏杆菌。该菌株对庆大霉素敏感,用敏感药物治疗或预防弱毒疫苗预防得以控制,诊断为猪败血性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2003年6月~2005年7月期间,对贵阳市6个养猪场的猪群进行了调查,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临床发病率平均达到12.1%(196/1617);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不同年龄猪群的血清样本,血清抗体阳性率平均达到42.8%(12/28);从临床上表现流涕、打喷嚏、鼻梁变形和鼻甲骨萎缩的病猪采集鼻拭子分离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和多杀性巴氏杆菌(Pm),Bb的检出率平均达到64.0%(16/25),Pm的检出率平均达到20.0%(5/25)。本次调查从流行病学、血清学和病原细菌学3个方面证实了贵阳市的猪群中存在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相似文献   

8.
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型及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12株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及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对12株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altocida,Pm)进行荚膜血清型鉴定和6种毒力基因(tbp A、hgb A、hgb B、ptf A、pfh A、tox A)的检测,并对其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1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均为荚膜血清A型;100%的荚膜血清A型Pm携带hgb A毒力基因和pfh A毒力基因;41.67%的荚膜血清A型Pm携带nan H毒力基因;58.33%的荚膜血清A型Pm携带ptf A毒力基因;而对于tbp A与tox A两种毒力基因在12株牛源荚膜血清A型Pm中均未检测到。  相似文献   

9.
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物学鉴定与荚膜PCR分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表现猪萎缩性鼻炎临床症状的猪群中分离出13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采用Pm种特异性的KMT1-KMT2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与传统的生化反应鉴定完全一致。基于对甘露醇、卫茅醇、山梨醇、海藻糖的发酵能力和产生鸟氨酸脱羧酶的特性,Q_1、Q_3、Q_6、Q_7、Q_(10)、Q_(13)和C_(48-1)鉴定为Pm多杀亚种(Pm subsp.multocida);Q_2、Q_4、Q_5、Q_8、Q_9、Q_(11)、Q_(12)鉴定为Pm败血亚种(Pm subsp.septica)。对13株Pm分离物采用A型、B型和D型引物进行PCR扩增,8株鉴定为A血清型(61.5%);5株鉴定为D血清型(38.5%);没有发现B血清型的菌株。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试验、中性吖啶黄沉淀试验与荚膜PCR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猪群中流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主要基因型。利用荚膜基因分型、脂多糖(LPS)基因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2013年12月—2017年12月4年间来源于我国各地区规模化猪场患有疑似呼吸系统疾病的病死猪肺、鼻拭子、气管、肝等样品中分离鉴定的Pm进行基因型分析,并对23种主要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Pm的荚膜基因型为A(48.85%)、D(42.75%)、F(2.67%),优势基因型为A和D;LPS基因型为L3(25.00%)和L6(75.00%)型,优势基因型为L6;MLST基因型为ST3(21.25%)、ST10(27.50%)、ST11(42.50%)、ST12(2.50%)、ST16(2.50%)、ST74(1.25%)及ST75(2.50%),优势基因型为ST3、ST10和ST11。如果将荚膜基因型、LPS基因型和MLST基因型组合起来看,当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Pm的主要基因型为荚膜:脂多糖:MLST基因型A:L3:ST3(20.00%)、A:L6:ST10(26.25%)及D:L6:ST11(42.50%)。毒力基因检测的结果发现部分毒力基因的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基因型偏好性"。结果提示,D:L6:ST11是我国猪群中流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主要基因型,可能与我国猪群中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导致的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2017年我国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Pm)的流行情况及其耐药情况,利用细菌分离培养和PCR方法分离鉴定Pm,对其荚膜血清型、地区分布和感染方式进行调查,并采用纸片法测定分离株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从全国6288份临床病料中分离并鉴定出236株Pm,总分离率为3.75%。随机选取55株进行血清型分型,其中A型25株,D型27株,F型1株,未定型2株;分离率最高的省份为广东省(4.97%),其次是河南省(3.69%)和湖北省(3.25%);感染模式中,Pm单纯感染占比42.80%,混合感染占比57.2%,最常与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共感染,比例分别为28.81%和12.29%。耐药性试验显示,Pm对强力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3.64%,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和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为43.64%~52.73%,对多粘菌素B和氧氟沙星最敏感(耐药率均为1.82%)。本研究表明我国猪群中Pm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仍然是A型和D型,临床上Pm与其他细菌发生混合感染的情况普遍存在,并且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牛呼吸道疾病(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BRD)是牛场中重要的疾病之一,给我国养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和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是与BRD相关的主要细菌性病原。为分离纯化到目前Pm和Mh流行的优势毒株,建立合适的小动物攻毒模型,给BRD疫苗研制提供有效的疫苗候选株。本研究首先从患BRD牛的病料中进行Pm和Mh的检测、分离鉴定,确定基因型且评估分离株对小鼠的致病性,筛选合适的疫苗候选株。结果显示,本研究在2022年11-12月从我国3个省份的6个牛场采集到48份患有BRD的牛鼻拭子,PCR检测结果显示Pm的检出率为47.9%(95%CI:33.3~62.8),Mh的检出率为37.5%(95%CI:24.0~52.6),Pm/Mh共感染的检出率为18.8%(95%CI:8.9~32.6)。在阳性样本中分离纯化得到12株Pm,经血清型鉴定均为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A);分离到11株Mh,其中7株为A1型,4株为A6型,且在同一头牛的鼻拭子中同时分离...  相似文献   

13.
猪巴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辽宁锦州地区近几年猪巴氏杆菌病发生有上升趋势,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对猪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菌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为今后控制猪巴氏杆菌病提供依据。作者从锦州地区13个乡镇猪场的26个疑似病料中分离出6株多杀性巴氏杆菌,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菌体血清型鉴定,结果为5型4株,3型2株,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PRRSV感染猪体内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与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方法和PCR技术,对来自安徽肥西、庐江、肥东、定远、桐城5个地区猪场检测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阳性的肺脏进行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分离及其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49份病料中分离鉴定出7株Pm,且均属于A型,分离率为14.3%,高于其他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的检出率。表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患猪继发或混合感染Pm的比率较高,而且A型Pm是安徽省感染猪群中的主要血清型。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建立联合检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肺炎支原体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DNA芯片.用7个从3种病菌基因组中扩增出的不同特异性靶DNA制作基因芯片,并对芯片的靶DNA和探针浓度、杂交温度、重复性、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检测芯片的特异性强,能与测试的李氏放线杆菌、猪鼻支原体和副猪嗜血杆菌等9种病原区分;灵敏度高,在50μL标记反应体系中,能检测到10~50 pg基组DNA,芯片可重复利用.用芯片对44株目标菌的不同型标准菌株、分离株和疫苗株进行了检测.其信号值≥1 000,信号噪音比(SNR)≥6.用芯片对45头病猪和97头健康猪的临床样品选择培养物进行了检测,其检出率分别为多杀性巴氏杆菌71.1%和49.5%、胸膜肺炎放线杆菌42.2%和26.8%、猪肺炎支原体20%和22.7%,混合感染率分别为42.2%和24.7%.在检测临床样品时,芯片法与PCR的符合率为97.8%~100%,与分离鉴定法的符合率为87.6%~95.6%.研究表明,研制的芯片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重复使用,是一种能有效用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猪肺炎支原体鉴定和联合检测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16.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毒素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在世界各地分布非常广泛,在畜禽中带菌率较高,有资料指出,猪的鼻道深处和喉头内,带菌率为30.9%。多杀性巴氏杆菌按荚膜的不同可分为A、B、C、D和E5个血清型,其中A、B和D型已在猪中发现;多杀性巴氏杆菌还有16个体细胞血清型,在猪中检测到的有血清3型与5型,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基于T+Pm产生皮肤坏死毒素的生物学活性,采用豚鼠皮肤坏死试验检测Pm分离物所产毒素的特征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针对猪萎缩性鼻炎Pm菌株的toxA基因选择不同引物,鉴别T+Pm与T—Pm分离物。针对ToxA基因中的1230bp片段,将分离自有萎缩性鼻炎临床症状猪群的17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multocida,Pro)进行PCR扩增,其中4株Pm分离菌株确定为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ToxingenicPasteurellamultoci da,T+Pm),占23.53%(4/17)。本试验丰富了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基因资源,在猪萎缩性鼻炎的诊断、防制和净化上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7,(5):823-827
近年来国内养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日益严峻,给相关猪场造成严重的损失。本研究主要对江苏省和安徽省部分养猪场的病死猪和健康猪进行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数据。同时,本室初步研制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5型和12型三价灭活疫苗,用BALB/c小鼠对其进行免疫保护力的评价。结果从病死猪中分离到8株副猪嗜血杆菌,其中5型3株、12型2株、14型1株及不可定型2株;从健康猪中分离到26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为7.12%),其中12型10株、4型4株、11型3株、5型1株、13型1株及未定型菌株7株。初步研制的副猪嗜血杆菌三价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要优于商品灭活疫苗,对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5型及12型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9.
猪萎缩性鼻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3-2006年期间,从发生萎缩性鼻炎临床症状的感染猪群采集156份鼻腔拭子,直接划线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获得了13株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Pm)分离物.  相似文献   

20.
猪支原体肺炎(MPS)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病猪以干咳和气喘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一般不直接导致猪死亡,但可降低猪的免疫力,使猪继发其他疾病。多杀性巴氏杆菌(Pm)宿主范围广,正常存在于多种动物的口腔和咽部黏膜,当动物处于应激状态和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可大量繁殖并致病。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成员,该菌可引起多种巴氏杆菌病,使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猪巴氏杆菌病的控制主要依赖抗生素,Pm易与其他病毒和细菌发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