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林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教育由于存在诸多弊端,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为此,本文提出四大改革思路:增强学生对课程设计的知情权和学习参与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多方面的能力;采取多种指标评估学生,避免“一试定终身”的弊端;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并根据该思路提出具体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高校共青团“三下乡”社会实践在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人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调查问卷与访谈,分析了高校共青团“三下乡”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为实践团队提供经费及后勤保障、加强“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宣传、做好“三下乡”社会实践后期的总结与表彰工作等工科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效果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断对高等教育事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培养出一大批面向21世纪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骨干人才,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几年来,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坚持以育人为中心,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讨,实施了政治素质工程、技能素质工程、人文素质工程、文明素质工程、实践素质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科普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  相似文献   

4.
本根据江泽民同志“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论述,面临新世纪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就教育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教育质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把人品培养,知识积累、创造力、适应力作为质量核心;学校规模在发展扩大内涵的基础上有条件地联合办学;专业结构打破传统观念,以人才市场和就业需求为导向;办学效益应体现成本和社会两方面的效益。增强名牌规模效应,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在高等农业教育领域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高等农业工程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以“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理论知识学习为根基,以完成专业综合创新设计、毕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大赛为手段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工程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中,专业课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改革育人过程和教育方法,全程参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实施综合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仍存在重专业教育、轻综合素质培养等诸多问题,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素质、提升学生身心素养、树立学生正确“三观”、完善综合素质测评四个方面作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7.
根据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提出用尊重教育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1)从“校本、师威”意识向“以生为本”思想转变;(2)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贴近时代要求;(3)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打造功能、转变模式,培养学生有创新能力的信息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必须具备高水平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是2l世纪的“劳动”不可缺少的本领。信息素质不单纯是一种信息技术,而是一种科技与人共生的综合技能和社会品格。高等学校在培养大学生这种信息素质时,决不可偏废,要通过教育的创新,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品质的信息素质。  相似文献   

9.
马亚祥 《新农村》2007,(3):39-39
浙江省嵊州市教体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新农村建设文件精神,围绕“科学发展、创强争优”工作目标,以统筹发展为主题,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为重点,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将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综合素质;加强农村群众体育,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工作重心,着力推进农村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努力为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0.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培育和科技支撑,作为交叉性学科,在新农科和新文科交融视阈下面临人才培养范式的重构。梳理农经学科渊源及失焦转型挑战,解构地方农业高校农经人才培养现状与农业现代化高阶需求存在脱嵌,集中表现为农经专业学生就业领域的“离农化”倾向突出;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局限于传统农经学科的单向维度;实践教学薄弱制约了农经学生高阶复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育;农经学科的弱质性难以有效吸引优秀生源。鉴于此,指出新农科与新文科交融视阈下,农经人才培养遵循“需求先导”“跨界协同”两个创新原则及三项核心目标,据此提出三项人才培养优化路径: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协同耕读教育强化农经学生“一懂两爱”、“三农”情怀;农文理交融优化课程体系,增强培养农经学生的复合型知识和综合素质;深耕本土优势,发挥产学研用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以期促进地方高校农经人才培养模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互嵌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