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峰站的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规律试验观测工作已开展了60余年,初步摸清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基本规律,提出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对推动黄土高原地区乃至全国的水土流失治理、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减少入黄泥沙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西峰站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观测将以数字化、信息化发展为目标,努力提高观测成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黄土高塬沟壑区乃至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和黄河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促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齐家川水保示范区为例,分析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塬面雨水径流调控、坡面林草措施优化配置及科技创新支撑等角度,提出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塬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塬沟壑区俗称黄土塬,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水土流失地貌类型区,面积5.64万km2,现有长度大于0.5 km、汇水面积小于5 km2的沟道达9万条,主要分布在泾河、北洛河、昕水河等流域,涉及甘肃、陕西和山西省的8个市34个县。该区域塬面大,耕地集中,村落密布,加之沟道深切,沟壑纵横,极易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灾害。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已形成了在塬面及塬坡、沟头、沟坡、沟道构筑"四道防线"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为了保护塬面,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国家启动了黄土高塬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项目。论述了黄土高塬沟壑区的区域特征和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了开展黄土高塬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体系、纳入地方政府目标考核、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和预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高原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其主要地貌类型区之一的黄土高塬沟壑区,其农业发展有着比黄土高原其他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但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该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塬面径流下沟导致沟头不断前进,塬面逐年萎缩。由于沟坡坡度大而导致重力侵蚀异常活跃,侵蚀强度逐渐加强。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人口压力以及经济发展需求的条件下,探索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成为水土保持领域科技人员和当地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解析黄土高塬沟壑区自然地理特征、水土流失特点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区现有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进行梳理,结合范式的概念,提出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塬沟壑区塬面平缓,为主要的粮食生产区和居住区,但长期的水土流失导致塬面缩小,更严重的是沟道不断延伸切割塬面,使完整的塬面变得支离破碎,优良的土地资源逐步丧失,因此塬面治理和保护十分必要和迫切,2017年水利部启动了农业综合开发黄土高原塬面保护项目。做好塬面保护措施工程规划设计,是提高投资效益,加快塬面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前提条件,基于此提出了塬面保护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塬沟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屏障建设的突出制约因素,对该区黄土塬及其侵蚀沟进行基本情况调查,从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及水土流失等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综合分析其治理需求、讨论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为"黄土高塬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规划"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对黄土高塬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作的回顾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陕甘黄土高塬沟壑区是我国川滇—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业发源地之一,是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也是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土塬区的侵蚀沟发育具有强烈的加速作用。当前,黄土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同程度的沟道侵蚀导致的沟头前进,沟底下切,沟壁崩塌、滑塌、泻溜,沟岸扩张,塬面逐步萎缩和破碎化。以甘肃庆阳董志塬为例,分析了黄土塬水土流失现状,从董志塬区固沟保塬、黄土高原塬面保护、高塬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三个层面回顾了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作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固沟保塬综合治理模式和措施配置,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筑牢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推进晋陕甘黄土高塬沟壑区生态优先、高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黄土高塬沟壑区塬面水土流失严重,一些侵蚀沟已经发展到了村镇边缘。通过实施塬面保护项目,采用塬边沟头筑埂、坡耕地整治、塬坡引蓄排水等治理措施,一级一级层层拦截,有效地防治了项目区沟头前进、沟道下切、沟岸扩张,既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又提高了土地生产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效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时期面临的问题,旨在为该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方法]以陕西省长武县王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验示范研究实践为例,基于1986年以来的监测和研究资料,总结分析了该流域30 a多来不同时段在生态环境、土地生产力和农民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变化。[结果]王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存在明显的阶段性。①综合治理阶段(1986—1995)。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突破口,重点提高粮食产量和人均经济收入。同时从塬面到沟道综合整治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利用土地。②生态保护阶段(1996—2005)。更新与升级粮果管理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稳定和提高了土地生产力。③高质量发展试验示范研究阶段(2006—2019)。以王东沟小流域为试点,从发展绿色高效技术的角度进行研究和示范,探索适合小流域内涵式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技术体系,为黄土高塬沟壑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结论]为实现黄土高塬沟壑区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引下,重点研究流域生态管理和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建设,在总体控制水土流失基础上,保障人居环境的生态性,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和谐与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在黄土高塬沟壑区地埂、地界、地畔等栽植黄花菜,不仅可充分利用闲置地,有效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其护埂保土效果还很好,可切实发挥生态保护功能。黄花菜国内外市场需求大,产业开发前景好,不仅可在传统种植区黄土高塬沟壑区种植,而且推广到东北漫川漫岗区种植的效果也很好,是适合三北地区种植的一种高效水土保持植物。黄土高塬沟壑区黄花菜的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地适种、细致整地、种苗繁育、精心栽植和抚育管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