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省际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发育广泛,沟蚀是导致黑土区土地退化的重要因素,明晰侵蚀沟在黑土区各省(区)的分布特征是沟道治理的前提。以黑、吉、辽、内蒙古四省(区)分布在黑土区范围内的171个县(市、区、旗)为研究对象,应用3S技术获取侵蚀沟数量、面积、长度等信息,分析了侵蚀沟省际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黑土区沟蚀严重,沟壑密度达到0.21 km/km2,耕地广布,降雨及冻融等多重作用造成四省(区)88.67%的侵蚀沟处于发展状态。四省(区)按侵蚀沟数量排序为黑>内蒙古>吉>辽,按单位面积内侵蚀沟数量排序为吉>辽>黑>内蒙古;按侵蚀沟面积排序为内蒙古>黑>吉>辽,按单位面积内侵蚀沟面积排序为内蒙古>吉>黑>辽,按侵蚀沟长度排序为内蒙古>黑>辽>吉,黑、吉、辽、内蒙古沟壑密度分别为0.12、0.13、0.17、0.38 km/km2。降雨、植被、地形地貌、土地利用、人为活动等因素的不同造成黑土区四省(区)侵蚀沟分布特征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对黄土高塬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作的回顾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陕甘黄土高塬沟壑区是我国川滇—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业发源地之一,是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也是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土塬区的侵蚀沟发育具有强烈的加速作用。当前,黄土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同程度的沟道侵蚀导致的沟头前进,沟底下切,沟壁崩塌、滑塌、泻溜,沟岸扩张,塬面逐步萎缩和破碎化。以甘肃庆阳董志塬为例,分析了黄土塬水土流失现状,从董志塬区固沟保塬、黄土高原塬面保护、高塬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三个层面回顾了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作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固沟保塬综合治理模式和措施配置,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筑牢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推进晋陕甘黄土高塬沟壑区生态优先、高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0—2012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本次普查以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为单元,由县级普查机构通过收集基础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组织实施各个指标数据的采集,将各类水土保持措施分别汇总得到各类水土保持措施数据,经地(市)级、省级普查机构对数据的合理性进行复核论证后上报国家水利普查机构,国家普查机构进行全国水土保持措施汇总。在普查实施的各工作环节,制定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案,并施行严格的过程控制手段,保证了普查的数据质量。普查的时间节点为2011年,普查数据为2011年现存的正在发挥水土保持作用的措施数量。全面介绍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措施普查的技术方法和质量控制规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今后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业地理标志权是典型的农业知识产权,从地理空间的视角分析知识产权的认知真空,有助于厘清农业地理标志的相互关系,促进我国农业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以安徽省祁门红茶地理标志纠纷为案例,溯源祁门红茶地理标志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得出祁门红茶地理标志是"大产区"范围,包括祁门县、东至县、石台县、黟县、贵池区等地。建议通过以下途径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政府引导利益相关者对地理标志产生共识,牵头建立地理标志协调机制,做好地理标志全链条保护和品牌管理,积极推进我国农业地理标志国际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