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PCR-RFLP方法对4个不同品种家兔MHC-DQA基因外显子2的遗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家兔MHC-DQA基因外显子2的第103 bp处表现出多态性;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Mbo Ⅱ酶切位点在齐卡大型新西兰白兔和齐卡巨型白兔群体均没有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在齐兴肉兔和加利福尼亚兔群体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齐卡大型新西兰白兔与齐卡巨型白兔亲缘关系最近。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利用MHC进行抗病育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不同品种肉兔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和肌细胞生成素(MyoG)表达水平差异及其与屠宰性状的关联性,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齐卡巨型白兔和加利福尼亚兔背最长肌MSTN和MyoG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84日龄时,齐卡巨型白兔背最长肌MSTN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加利福尼亚兔(P0.01),而MyoG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加利福尼亚兔(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STN基因表达量与宰前活重和日增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全净膛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MyoG基因表达量与宰前活重及全净膛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日增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MSTN和MyoG表达量与不同品种家兔在84日龄的体重差异可能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96只荆江麻鸭生长激素基因第4外显子序列多态性,并分析了基因多态性与屠体性状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荆江麻鸭生长激素基因第4外显子中检测到1个突变位点,为3701 nt处C→T碱基转换,产生AA、BB和AB3种基因型,其中野生基因型BB为优势基因型(54.17%).卡方检验结果表明,群体该位点处于遗传平衡状态(P>0.05).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AA基因型个体全净膛率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初步推断,GH基因可作为影响荆江麻鸭部分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标记),其中突变基因型AA为有利基因型.  相似文献   

4.
试验设计了5对引物,采用PCR-SSCP方法对吉林白鹅肉用品系85只个体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Ⅱ)进行了SNP检测,分析其群体遗传结构,并对SNP与屠体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IGFⅡ外显子3中存在3种基因型AA、AB、BB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647、0.1412、0.0941,AA为优势基因型;存在2种等位基因A、B,基因频率分别为0.8353、0.1647,A为优势等位基因。IGFⅡ外显子3中发现1处SNP位点(A→G),该突变为沉默突变,未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对3种基因型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BB基因型个体半净膛重、肝脏重显著高于AA、AB基因型(P<0.05);腿肉重BB基因型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1);基因型对全净膛重、翅重、胸肉重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
以京海黄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斑联蛋白(zyxin)基因外显子9的SNP,探讨zyxin基因该位点多态性与京海黄鸡屠宰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该位点存在1个SNP突变位点,表现为3种基因型:AA、AB和BB。统计分析表明,公鸡的胸肌重AA基因型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活体重和屠体重AA基因型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母鸡的活体重、头重、爪重和屠体重AA基因型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全净膛重AA基因型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  相似文献   

6.
实验旨在研究肉兔热休克因子(HSFs)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并寻找耐热性相关分子标记。基于DNA池重测序技术获得SNPs数据,筛选HSF1(SNP1~SNP3)及HSF4(SNP4)上所有的错义突变,利用直接测序法对齐卡巨型兔、齐兴肉兔、加利福尼亚兔、四川白兔以及闽西南黑兔5个肉兔品种(系)共150个个体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发现:SNP1和SNP2完全连锁,SNP3呈假阳性,SNP1、SNP2及SNP4的遗传变异处于中等水平,且在群体间分布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SNP1的GG型与单倍型H3的分布与群体间耐热性能的高低一致,其中耐热性最好的四川白兔和闽西南黑兔在SNP1上为GG纯合体、优势单倍型为H3,耐热性次之的齐兴肉兔和加利福尼亚兔的优势基因型和单倍型分别为GG和H3,而耐热性最差的齐卡巨型兔则分别为GA和H2。以上结果表明,HSF1基因SNP1上的GG型及单倍型H3可能是肉兔重要的耐热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7.
以京海黄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斑联蛋白(zyxin)基因第7外显子SNP,探讨zyxin基因该位点多态性与京海黄鸡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该位点存在1个SNP突变位点,表现为3种基因型,分别为AA、AB和BB.统计分析表明公鸡的肝质量、屠宰率,BB基因型显著高于AA型(P<0.05);腹脂质量、胸肌率、腿肌率,AA型显著高于BB型(P<0.05).母鸡群体中,只有爪质量AA型显著高于BB型(P<0.05).3种基因型对内品质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262头周岁陕北白绒山羊H-FABP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座位存在1个突变位点(G→C),且该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H-FABP基因的AB与AA和BB基因型个体背膘厚差异显著,AA和BB型个体间的差异极显著;AB和BB型个体的胸围和管围差异显著(P<0.05),AA和BB型个体的眼肌面积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均无显著差异;此外,在初生重、眼肌面积、背膘厚等6项指标上,均表现为AA>AB>BB,而在体高、胸围、管围3项指标上,均表现为AB>AA>BB.可以推断H-FABP基因可作为陕北白绒山羊生长及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和绒山羊肉用性能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运用PCR-SSCP技术,分析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外显子10序列的多态性,旨在研究PRLR基因与母羊母性行为关联性。结果表明:仅引物3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基因型AA、AB和BB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表明该群体可进行相关性状的选育;不同基因型和母性行为性状进行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AA型和AB型个体在舔舐和踩踏行为的观察数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与BB型个体的差异显著(P<0.05);哺乳行为则在AA、AB和BB 3种基因型间依次降低,且差异均显著(P<0.05);拒绝哺乳行为在各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可推测等位基因A可能为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探究庄河大骨鸡GHR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产肉性能相关的遗传标记.以17周龄庄河大骨鸡的公母鸡为试验材料,利用PCR-R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GHR基因的内含子2,结果发现:GHR基因在庄河大骨鸡中存在AA、AB和BB三种基因型,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3575、0.3825和0.2600,A和B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5488和0.4513;AA型公母鸡的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的公母鸡(P<0.05);腿肌重、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三个基因型间的公母鸡差异不显著(P>0.05);AB型公母鸡和BB型的公母鸡在所测性状方面无差异(P>0.05).GHR基因的AA型对鸡的产肉性能有显著影响,但是否能作为研究该基因与庄河大骨鸡产肉性能相关的重要遗传标记还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PLIN基因多态性与秦川牛胴体、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研究PLIN基因第3、4外显子多态性与秦川牛部分产肉性状的关系。以相同饲养条件下18~24月龄的405头秦川牛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方法和测序技术,对PLIN基因第3、4外显子进行SNPs位点检测,并将发现的SNPs位点与部分产肉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在第3外显子的156 bp处发生T→C突变,第4外显子的14 bp处发生C→T突变。方差分析表明:AB基因型个体的宰前活体质量、胴体质量、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AA和BB基因型个体(P0.05),而且相对于AA基因型个体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DE基因型个体的胴体长、胴体胸深和背膘厚显著高于DD和EE基因型个体(P0.05),DD基因型个体的肌肉嫩度极显著高于EE和DE基因型个体(P0.01)。研究显示,PL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秦川牛脂肪沉积有一定的影响,可作为影响胴体和肉质的候选基因,指导肉牛的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鸡MHC-B-F基因外显子3PCR-RFLP-Tas Ⅰ的多态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庆斌  任广彩  沈栩 《中国家禽》2005,27(20):16-18
研究利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MHC-B—F基因外显子3 TasⅠ位点不同基因型在9个鸡品种计235个个体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MHC—B—F基因外显子3 TasⅠ位点中存在3种基因型,命名为AA、AB、BB。它们在不同品种中的分布各异,AA基因型在杏花鸡、灵山香鸡、丝羽乌骨鸡中的频率显著甚至极显著地高于其它品种(P〈0.05 or P〈0.01),AB基因型在来航鸡与隐性白洛克中的频率相当低(P〈0.05 or P〈0.01),BB基因型在隐性白洛克中的分布频率则极显著地高于其它8个品种(P〈0.01)。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SLA-DRA基因作为猪抗病育种分子标记的可能性,本研究采用PCR-SSCP和克隆测序方法对大白、长白和杜洛克共216头猪的SLA-DRA基因外显子2进行了多态性研究,分析了该基因与仔猪腹泻的关联性。结果,在SLA-DRA外显子2上检出了3个等位基因和6种基因型;6种基因型(AA、AB、BB、AC、BC和CC)在大白猪和长白猪中都存在,而在杜洛克猪中只检出4种基因型(AA、BB、AB和BC)。杜洛克猪与大白猪和长白猪间基因型分布均差异极显著(P<0.01);3个品种的基因型分布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品种和性别对仔猪腹泻影响不显著(P>0.05),基因型与仔猪腹泻显著相关(P<0.05);AA和BB基因型个体腹泻评分的最小二乘均值均显著高于AC和CC基因型个体(P<0.05)。本研究表明,SLA-DRA基因不同基因型对仔猪腹泻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作为猪抗病育种应用中的一个潜在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4.
杨春  刘振  李春义 《中国畜牧兽医》2014,41(11):227-231
本试验旨在研究草原红牛不同基因型与屠宰肉用性状的关联性。选用草原红牛作为试验群体,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binding proteins 6,IGFBP6)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将突变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牛屠宰肉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IGFBP6基因外显子2上发现1个多态性位点A180G,具有3种基因型:AA、AB和BB。SPSS 13.0统计分析结果表明,IGFBP6基因外显子2 AB和BB基因型净肉重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1);眼肌面积和骨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而在宰前活重、胴体重、肾脂重和肋脂重方面3种基因型个体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IGFBP6基因的多态性与屠宰肉用性状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为今后草原红牛的育种保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并对草原红牛肉用性状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绵羊MyoG基因外显子1的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基因在肌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中心调节作用,直接影响着动物的产肉能力。本研究以大尾寒羊、小尾寒羊、豫西脂尾羊、兰州大尾羊、蒙古羊、同羊6个绵羊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MyoG基因外显子1的多态性,并与绵羊的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探讨MyoG基因外显子1对绵羊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MyoG基因外显子1在6个绵羊群体中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AA、BB、AB)和2个等位基因(A、B),在小尾寒羊、大尾寒羊、豫西脂尾羊、兰州大尾羊、蒙古羊、同羊群体中检测到MyoG基因外显子1的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167、0.2500、0.4375、0.6500、0.5750和0.7125,MyoG基因外显子1的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833、0.7500、0.5625、0.3500、0.4250和0.2875。MyoG基因外显子1主要对羊肉的水分和色泽有影响,主要表现为BB基因型水分极显著高于AB基因型(P< 0.01),显著高于AA基因型(P< 0.05);AB基因型的色泽极显著高于BB基因型(P< 0.01),显著高于AA基因型(P< 0.05)。  相似文献   

16.
通过PCR-RFLP方法,检测外来品种大约克猪和江苏地方品种梅山猪、二花脸猪、姜曲海猪以及培育品种苏钟猪共144头,结果表明PGC1基因第8外显子序列经AulⅠ酶切后存在AA、AT和TT3种基因型,其中大约克猪中AA基因型占优势,A等位基因频率为0.7,而江苏地方品种猪中,TT占绝对优势。分析PGC1基因型与胴体性状相关性发现,AA基因型猪的左胴重、右胴重和脂肪重均高于TT基因型猪,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倒数第三、四腰椎间背膘厚AA基因型显著高于TT基因型猪,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AT基因型与TT基因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研究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多态性与产奶量的关系.[方法]以新疆褐牛,中国荷斯坦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对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产奶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新疆褐牛,中国荷斯坦牛的群体在该位点分别检测到2种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43/0.57,0.33/0.67,B等位基因是优势等位基因 .[结论]在新疆褐牛群体中,BB型个体的产奶量显著高于AA型,在荷斯坦奶牛中BB型比AA,AB型的产奶量高,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绵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BMPR-IA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A(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IA,BMPR-IA)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该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多赛特羊、特克塞尔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尾寒羊中检测到AA、AB两种基因型,在湖羊中只检测到一种基因型BB,而在低繁殖力的3个绵羊品种中只检测到一种基因型AA。统计结果表明:小尾寒羊A等位基因频率为0.964,B等位基因频率为0.036。测序结果表明:BB型与AA型相比有6处核苷酸发生了突变。独立性检验表明:外尾寒羊与低繁殖力绵羊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而湖羊与小尾寒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01)。AB基因型小尾寒羊平均产羔数比AA基因型多0.15只,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BMPR-IA基因不是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的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