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PCR-RFLP方法对4个不同品种家兔MHC-DQA基因外显子2的遗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家兔MHC-DQA基因外显子2的第103 bp处表现出多态性;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Mbo Ⅱ酶切位点在齐卡大型新西兰白兔和齐卡巨型白兔群体均没有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在齐兴肉兔和加利福尼亚兔群体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齐卡大型新西兰白兔与齐卡巨型白兔亲缘关系最近。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利用MHC进行抗病育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肉兔肌内脂肪沉积的特点,试验采用相对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齐卡巨型白兔和加利福尼亚兔不同组织中脂肪代谢关键酶脂肪酸合成酶(FAS)、激素敏感脂酶(HSL)基因的发育性表达特性。结果表明:齐卡巨型白兔和加利福尼亚兔的背最长肌(简称背肌)、腿肌、肝脏、脂肪中FAS、HSL基因的发育性表达变化均存在差异,其中齐卡巨型白兔背肌和肝脏中FAS基因表达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腿肌和脂肪中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加利福尼亚兔背肌和腿肌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脂肪和肝脏中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而HSL基因的发育性表达变化模式在2个品种中极为相似,除加利福尼亚兔背肌中表现为波动呈下降趋势外,其余均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FAS、HSL基因的表达与不同品种肉兔肌内脂肪的差异可能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家兔HSL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状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PCR-SSCP方法对齐卡巨型白兔和齐兴肉兔HSL基因外显子1的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HSL基因对生产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HSL基因外显子1第784位处发生了碱基突变(A→C),共出现AA、AB和BB 3种基因型,在2个品种兔群体中AA型均为优势基因型,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2个品种兔群体均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在齐卡巨型白兔中,HSL基因AA型和AB型个体的宰前活体重均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5),AA、BB型个体的全净膛屠宰率和半净膛屠宰率均显著低于AB型个体(P0.05);在齐兴肉兔中,HSL基因AA型个体的宰前活体重显著高于AB、BB型个体(P0.05),BB型个体的全净膛屠宰率和半净膛屠宰率均显著低于AA、AB型个体(P0.05);在2个品种兔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的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不同品种肉兔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和肌细胞生成素(MyoG)表达水平差异及其与屠宰性状的关联性,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齐卡巨型白兔和加利福尼亚兔背最长肌MSTN和MyoG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84日龄时,齐卡巨型白兔背最长肌MSTN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加利福尼亚兔(P0.01),而MyoG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加利福尼亚兔(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STN基因表达量与宰前活重和日增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全净膛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MyoG基因表达量与宰前活重及全净膛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日增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MSTN和MyoG表达量与不同品种家兔在84日龄的体重差异可能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家兔背最长肌肌纤维类型的发育性变化特点,试验采用RT-PCR方法检测齐卡巨型白兔和加利福尼亚兔背最长肌中I、2A、2B和2D 4种肌球蛋白重链(My HC)的基因表达。结果表明:齐卡巨型白兔和加利福尼亚兔背最长肌中均存在4种肌纤维类型,从35日龄到10月龄,不同品种家兔背最长肌肌纤维组成存在差异,其中齐卡巨型白兔背最长肌My HC-2B型肌纤维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加利福尼亚兔,而My HC-2D型肌纤维含量明显低于加利福尼亚兔,2个品种家兔背最长肌My HC-I和My HC-2A型肌纤维含量均比较低,说明My HC类型可能与2个品种家兔体重的差异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肉兔卵泡抑素(Follistatin)基因对骨骼肌发育的作用,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以加利福尼亚兔(U兔)和齐卡巨型白兔(G兔)为研究对象,检测了不同品种、不同性别、不同日龄肉兔Follistatin基因在股二头肌中的表达量,测定个体活体重和日增重。结果表明:300日龄时G兔Follistatin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U兔(P0.01),不同日龄公兔Follistatin基因表达量均高于母兔,35和56日龄公兔股二头肌中Follistatin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母兔(P0.01),并且Follistatin基因在两个品种肉兔股二头肌中的表达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即随个体日龄增长呈现M型趋势。股二头肌中Follistatin基因发育变化与活体重呈负相关,与日增重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Follistatin基因在肉兔的骨骼肌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GHSR基因编码促生长激素分泌素受体,被认为是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但其在家兔上的研究甚少。本试验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寻找GHSR基因遗传变异,应用HRM分型技术对新西兰兔、加利福尼亚兔和天府黑兔3个肉兔品种共176个个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在GHSR基因外显子2中存在一个SNP多态位点,位于编码区918bp处(c.918C>T),该SNP为同义突变。c.918C和c.918T在3个品种中平均基因频率分别为0.704 5和0.295 5,3种基因型CC、CT和TT的频率分别为0.557、0.295和0.148。该位点在3个兔群体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8.
实验旨在探究蛋鸭蛋白激酶Cα(PRKCA)基因多态性与蛋壳品质的关联性,以期找到与蛋壳品质相关的分子标记。利用PCR与直接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蛋鸭PRKCA基因外显子区域的SNP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并与蛋壳品质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樱桃谷鸭第7外显子区域检测到2个SNP位点g.9583228GA和g.9583222CT,均为同义突变且均产生3种基因型。2个SNP位点之间强连锁不平衡,发现3种单倍型和6种双倍型,单倍型H1和双倍型H1H1频率最高;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双倍型H1H3和H2H2个体蛋重显著高于H3H3个体;H2H3、H3H3双倍型个体蛋壳厚度显著高于H2H2个体;H3H3蛋壳强度显著高于H2H2个体。综上,双倍型H3H3是改善樱桃谷鸭蛋壳品质最有利的双倍型,揭示在PRKCA基因外显子7发现的2个SNP位点相互联合能显著影响蛋壳品质,可能作为鸭蛋壳品质选择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9.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基因是本课题组前期在高产和低产雷州黑鸭群体中通过转录组学测序分析筛选出的可能对雷州黑鸭繁殖性能有重要调控作用的候选基因。为进一步探究TGF-β1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分析其产蛋性能的相关的遗传分子标记,本试验采用PCR扩增技术和直接测序法,检测100只雷州黑鸭群体中的TGF-β1基因的SNP位点,使用SPSS 26.0软件分析TGF-β1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位点基因型与雷州黑鸭产蛋性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TGF-β1基因的第6个内含子中发现3个SNPs位点与雷州黑鸭的开产蛋重显著相关,分别为I6-2188 C>T、I6-2220 T>C和I6-2235 A>C;I6-2188 C>T位点与开产日龄显著相关;使用Haploview软件对SNPs位点进行连锁分析发现,H1H1单倍型的开产蛋重显著高于H2H2单倍型。综上所述,TGF-β1基因的3个SNPs位点可作为雷州黑鸭繁殖性能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0.
以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5b(STAT5b)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STAT5b基因在京海黄鸡、边鸡、尤溪麻鸡和AA鸡4个群体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与京海黄鸡繁殖性状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就STAT5b基因P1位点而言,在4个鸡群体中检测到6种基因型(DD、DE、DF、EE、EF、FF)。克隆测序发现,与DD基因型相比EE和FF基因型中存在2个突变(A9221G、T9401C)。就P2位点而言,在4个鸡品种中检测到3种基因型(GG、GH和HH),克隆测序发现,与GG基因型比较HH基因型有3个突变(C11159T、T11183C和T11252C)。最小二乘分析结果显示,DF基因型的京海黄鸡300日龄产蛋数显著高于EE基因型的京海黄鸡个体(P0.05),其他性状基因型间无差异(P0.05);GG基因型京海黄鸡300日龄体重显著高于GH基因型的京海黄鸡个体(P0.05),其他性状基因型间无差异(P0.05)。单倍型分析产生8种单倍型,10种单倍型组合。单倍型组合H1H3和H1H8京海黄鸡个体300日龄产蛋数最多;单倍型组合H1H7京海黄鸡个体300日龄蛋重最大;H1H1单倍型组合京海黄鸡个体300日龄体重最高。因此,推测STAT5b基因P1、P2位点对京海黄鸡繁殖性状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试验比较了水提和碱水提、分步醇沉和分级醇沉提取刺五加多糖的工艺差异。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提取、分离刺五加多糖,采用Segav法脱蛋白,苯酚-硫酸法测定总糖含量,柱前衍生化GC-MS法测单糖组成。结果显示,水提法的多糖得率较高,但是总糖含量较低;碱提法的多糖得率略低,但是总糖含量较高;分步醇沉操作繁琐,但是多糖得率和总糖含量最高。提取溶剂和醇沉浓度不同,单糖组成比例有所变化。木糖和半乳糖在刺五加多糖中比例高于阿拉伯糖和葡萄糖比例。综合考虑,用碱水提取刺五加多糖,采用分步醇沉的方法,可以得到较多和较高含量的多糖。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锰源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壳颜色的影响。试验1在基础日粮(不含锰)中分别添加60、80、100、125 mg/kg硫酸锰(以锰计),125 mg/kg硫酸锰组蛋鸡蛋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100、125 mg/kg组蛋壳颜色指数显著好于60、80 mg/kg组;试验2(基于试验1的试验结果),在基础日粮中,试验组分别添加125 mg/kg硫酸锰、100 mg/kg硫酸锰+25 mg/kg甘氨酸锰、80 mg/kg硫酸锰+45 mg/kg甘氨酸锰(以锰计)。试验结果表明:有机锰组合对改善产蛋鸡后期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蛋壳颜色指数也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提高蛋壳颜色指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贵州威宁地区栽培草地的建植常以鸭茅(Dactylis glomerate)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为主,通过在建植均匀的草地上进行分群分区放牧,研究了不同羊群的放牧强度对人工栽培草地植被和土壤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度放牧利用下的群落高度和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P<0.05),而低度和中度放牧处理下的群落高度和生物量均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放牧利用降低了鸭茅和白三叶的频度和盖度;放牧利用对表层土壤容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是在高放牧压力处理中,10~30cm土层土壤容重比其他处理平均升高32%;放牧对土壤化学性质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呈下降趋势。综合草产量和草地恢复能力分析,贵州威宁地区的栽培草地最适载畜量应该在17~23SU/hm^2。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呼伦贝尔天然羊草草原退化打草场为研究对象,分析蚯蚓粪和菌渣有机肥对退化草地的响应机制,研究不同处理对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对照,蚯蚓粪45 t·hm-2,30 t·hm-2,15 t·hm-2,菌渣45 t·hm-2,30 t·hm-2,15 t·hm-2共7个处理。结果表明:施用菌渣和蚯蚓粪45 t·hm-2时地上生物量和群落盖度较对照显著提高(P<0.05),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有机肥对天然草地的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对羊草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有显著影响,其中菌渣和蚯蚓粪45 t·hm-2施肥量时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安徽江淮地区种植的优势品种,对来自美国的14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连续3年的田间引种比较试验,利用方差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评价了不同苜蓿品种连续种植3年的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结果表明:鲜干草产量,正道440表现最好,均值分别为2.61kg/m^2和0.61kg/m^2,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表现较好,均值分别为42%和32.5%。但其粗蛋白含量较低,仅为16.5%;正道656,354和903等品种在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等方面表现突出,品质较好,其中,354的鲜干草产量表现也很突出,正道656次之。经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后,正道656最接近理想品种,其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均值分别为:鲜草产量2.1kg/m^2、干草产量0.47kg/m^2、粗蛋白20.4%、中性洗涤纤维35.0%、酸性洗涤纤维26.3%,其次较突出的品种依次是正道440、354、525、903,以上5个品种均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葡萄糖三丁酸酯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10日龄雄性爱拔益加(AA)肉鸡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空白组饲喂基础饲粮,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0.10%和0.20%的葡萄糖三丁酸酯。试验期32 d。结果显示:1)15~42日龄时,低、中和高剂量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低、中和高剂量组料重比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2)28日龄时,高剂量组腿肌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2日龄时,低、中和高剂量组腿肌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3)28日龄时,中和高剂量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低、中和高剂量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42日龄时,中和高剂量组血清TP和ALB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低、中和高剂量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中剂量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4)高剂量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中、高剂量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高剂量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中和高剂量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高剂量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低、中和高剂量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低和高剂量组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中剂量组盲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中剂量组盲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葡萄糖三丁酸酯可以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并改善肠道黏膜形态,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在川中丘陵地区生态适应性强的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品种,于2015-2016年在四川省遂宁市河沙镇和天保镇对10个鸭茅品种进行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河沙镇,鸭茅株高最高的品种为‘滇北’(133.87 cm),分蘖数及干草总产量最高的为‘奥拉沃’(71.91个·株-1,6 653 kg·hm-2);在天保镇,鸭茅株高和分蘖数最高的品种均为‘金牛’,干草总产量最高的为‘斯巴达’(6 206 kg·hm-2);在营养品质上,‘金牛’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8.35%,其次为‘滇北’(17.31%)和‘奥拉沃’(16.31%);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的为‘宝兴’,为9.01%;‘奥拉沃’和‘宝兴’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隶属函数分析表明,‘滇北’和‘奥拉沃’具有较高的隶属函数值,‘金牛’及‘宝兴’次之,均能够较好地适应川中丘陵区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宜在该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大河乌猪原种为基础,并按大河乌猪原始血缘比例,引入部分杜洛克与大河猪杂交,利用开放核心群的育种方法组建大河乌猪Ⅱ系育种群,开展大河乌猪持续选育。通过5个世代选育,母猪窝均产仔数,初产10.28头,经产12.21头,分别提高0.81头(P>0.05)和1.81头(P<0.01);窝均产活仔数,初产9.97头、经产10.91头,分别提高1.30头(P<0.05)和1.21头(P<0.05);同胞肥育日增重683.32 g、提高53.90 g(P<0.01);料重比3.26,降低0.1(P<0.05);达100 kg体重校正日龄182.42 d,减少19.00 d(P<0.01);肥猪100 kg体重屠宰,眼肌面积32.46 cm^2、瘦肉率56.50%,分别提高4.55 cm^2(P<0.05)和3.76个百分点(P<0.05);胴体背膘厚3.46 cm,降低0.66 cm(P<0.05);主要肉质指标、肌肉氨基酸、脂肪酸构成,6世代与0世代相比,没有本质上的差异,仍保持大河乌猪原始的优良肉质特性和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19.
旨在揭示牦牛泌乳中期和静止期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的分布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采集泌乳中期(分娩后3~4个月)和静止期(断乳后1个月)各5头健康牦牛的乳腺组织,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Image 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检测ERα和ERβ在牦牛泌乳中期和静止期的分布情况,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对乳腺组织内的ERα和ERβ蛋白含量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泌乳中期牦牛乳腺组织内ERα大多分布于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少部分分布于小叶间结缔组织内脂肪细胞的细胞核、偶见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核;静止期牦牛乳腺组织内ERα大量分布于结缔组织中脂肪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核中,少数分布于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中;泌乳中期ERβ大多分布于乳腺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偶见于血管内皮细胞及脂肪细胞的细胞核中,但着色较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浅。静止期ERβ广泛分布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小叶间结缔组织内间质细胞的细胞核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核中,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内也有表达,但较泌乳中期阳性细胞数少。牦牛乳腺组织内ER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静止期显著高于泌乳中期(P<0.05);静止期与泌乳中期乳腺组织内ERβ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雌激素受体不同亚型在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组织内的表达存在差异,提示,雌激素受体不同亚型在牦牛乳腺发育及泌乳生物学中可能执行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为制定适合在科尔沁沙地种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灌溉制度,本试验设2个单因素处理,分别为5个灌溉定额和4个灌溉频率处理,通过分析其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以期制定最合适的灌溉制度。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定额对紫花苜蓿粗蛋白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当灌溉定额为546 mm时,土壤的相对含水量为39.43%,苜蓿的年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最佳灌溉定额。不同灌溉频率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2 d灌水1次土壤相对含水量维持在42.45%左右,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最佳灌溉频率。可以通过0~2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来判断是否缺水,该地区土壤的最佳相对含水量应保持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