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氮肥减施对蔬菜硝酸盐含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叶类蔬菜为研究对象,探讨氮肥减施对蔬菜的硝酸盐积累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少20%的化学氮肥基础上,通过增施有机肥、配施微量元素、施用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等农艺技术措施町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2.93%~22.05%,亚硝酸盐含量9.09%~53.17%;蔬菜硝酸盐积累过程中夏季蔬菜积累高峰早于冬季蔬菜,蔬菜后期硝酸盐含量比生长旺期有明显的降低;在同等氮肥条件下,施用有机肥、配施微量元素、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等农艺措施能提高蔬菜Vc含量,且蔬菜中的叶绿素SPAD值没有明显变化;减施氮肥会使蔬菜产量下降,但配施微量元素后不会减少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硝化抑制剂对小白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及营养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土培盆栽试验,以硝态氮∶铵态氮为 2∶3 的处理为对照,研究分别添加3种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咪唑、吡啶)对小白菜产量、硝酸盐含量、植株氮磷钾累积量及其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添加3种硝化抑制剂能提高小白菜产量6.06%~28.55%,提高植株氮累积量2.38%~38.42%,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2.69%~19.66%,而对小白菜植株磷、钾的累积量及小白菜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增减效果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施氮措施配合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滴灌棉田土壤NH3挥发和N2O排放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肥(N0)、农民习惯施肥(TN300)、农民习惯施肥+硝化抑制剂(TN300+DCD)、酸性液体肥+硝化抑制剂(LN300+DCD)和酸性液体肥减氮20%+硝化抑制剂(LN240+DCD)共5个处理。测定土壤NH3挥发、N2O排放以及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增加滴灌棉田土壤N2O排放,配施DCD可以降低N2O排放量。TN300+DCD、LN300+DCD和LN240+DCD处理N2O排放积累量较TN300分别降低12.78%、19.21%、31.55%。氮肥配施DCD显著增加NH3挥发,TN300+DCD和 LN300+DCD处理NH3累积挥发量较TN300分别增加24.79%和15.97%,氮肥气态净损失量较TN300处理增加1.12~1.61 kg/hm。与TN300+DCD相比,酸性液体肥配施DCD有利于降低氮肥的气态损失。配施DCD显著提高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LN300+DCD处理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较TN300+DCD和 TN300分别增加9.28%、22.16%和8.10%、45.20%。综上所述,氮肥配施DCD显著减少N2O排放,提高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虽然NH3挥发有所增加,但酸性液体肥可降低氮肥气态损失,以酸性液体肥减N 20%配施DCD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沼液在黄瓜上的施用效果,通过设置不同的沼液配施化肥试验,研究沼液肥对黄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沼液处理和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沼液配施部分化肥处理叶片数增加3.90%~29.71%,株高增加13.60%~44.86%,黄瓜产量提高13.60%~44.86%,可有效促进黄瓜生长;与单施化肥相比,硝酸盐含量降低1.06%~18.87%,能适当改善黄瓜品质;综合产量和品质等指标,以沼液配施部分化肥的处理(18 m~3沼液+352.8 kg氮+97.2 kg磷+259.2 kg钾),以公顷用量计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及其与硝化抑制剂配合施用对菜园生态系统氮素的吸收利用和迁移转化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小白菜—土壤生态系统硝酸盐污染状况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及配合施用硝化抑制剂HQ、DCD和TU均不同程度地降低小白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减少耕层土壤中硝酸盐的积累,提高耕层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油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配用以及化学氮肥与有机肥或硝化抑制剂配用对油菜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肥是提高油菜产量和增加硝酸盐积累的主要肥料品种。在施氮的基础上 ,配合施用磷钾肥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和降低硝酸盐含量。不施氮肥 ,单施磷肥或钾肥均能增加油菜产量和硝酸盐积累。化学氮与有机氮各半 ,或在氮肥中加入硝化抑制剂 (DCD) ,既能提高油菜产量 ,又能降低硝酸盐积累  相似文献   

7.
氮肥对结球甘蓝产量与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肥不同用量、不同品种、不同施肥方法以及配施硝化抑制剂对结球甘蓝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对结球甘蓝的产量和硝酸盐含量有明显的影响,结球甘蓝的适宜施氮量为180 kg@hm-2;不同氮肥品种处理的结球甘蓝产量为碳酸氢铵>硝酸钙>尿素>氯化铵,硝酸盐含量为硝酸钙>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在等氮量的情况下,结球甘蓝的产量和硝酸盐含量随有机肥施用比例增加而减少,有机氮与无机氮的适宜配比为1∶1;氮肥不同施用方法以基肥1/3+追肥2/3的商品产量最高,硝酸盐含量最低;双氰胺与尿素配合施用,对结球甘蓝商品产量及硝酸盐积累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沿淮平原糯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添加氮素抑制剂是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研究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及其组合对沿淮平原糯稻生物量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以常糯1号为材料,于2018年6-10月在安徽怀远县(沿淮平原典型水稻种植区)进行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①不施氮肥对照(CK);②施尿素(U);③施尿素+脲酶抑制剂(U+NBPT);④施尿素+硝化抑制剂(U+DMPP);⑤施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U+DMPP+NBPT)。研究结果表明,尿素配施NBPT或者NBPT+DMPP均显著提高了水稻生物量(P0.05),U+NBPT和U+DMPP+NBPT处理较U处理的生物量分别增加7.02%和7.99%,而尿素单独配施DMPP虽然增加了水稻生物量(增加幅度3.1%),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尿素配施NBPT/DMPP显著增加了水稻氮、磷吸收量(P0.05),而钾素吸收量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U+NBPT、U+DMPP和U+DMPP+NBPT处理植物地上部分氮累积量较U处理分别增加9.6%、6.5%和12.2%,吸磷量分别增加了9.2%、10.4%和14.4%,吸钾量则分别降低了2.6%、3.7%和4.4%。综上,在沿淮平原糯稻种植体系中,尿素配施NBPT/DMPP可以有效地增加水稻生物量,提高氮素、磷素利用效率,NBPT和DMPP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几种生化抑制剂组合对棕壤玉米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几种生化抑制剂及其组合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等方面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棕壤地区适用的生化抑制剂组合,提高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以沈阳农业大学试验地(北纬40°48′,东经123°33′)耕层土壤(0~20 cm)为材料,进行氮肥配施不同种类的生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双氰胺(DCD)、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钙盐]及其组合的玉米盆栽试验。试验共设9个处理:(1)全量尿素+化学磷钾肥(NPK);(2)80%尿素+化学磷钾(N_1PK);(3)单施化学磷钾肥(PK);(4)80%尿素+化学磷钾肥+1%DCD+0.1%DMPP (N_1PKDP);(5)80%尿素+化学磷钾肥+1%DCD+1%NBPT (N_1PKDN);(6)80%尿素+化学磷钾肥+1%NBPT+0.1%DMPP(N_1PKNP);(7)80%尿素+化学磷钾肥+20%钙盐+0.1%DMPP(N_1PKCP);(8)80%尿素+化学磷钾肥+0.1%DMPP(N_1PKP);(9)80%尿素+化学磷钾肥+1%DCD(N_1PKD),测定各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脲酶活性、硝化潜势、pH、玉米的氮磷钾吸收积累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所有添加生化抑制剂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中铵态氮含量,降低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和土壤硝化潜势,提高氮磷钾吸收积累量。与N_1PK处理相比,除N_1PKDP处理外,其他添加生化抑制剂处理均提高了玉米氮肥利用率、生物量和产量,其中N_1PKCP、N_1PKP和N_1PKD处理效果最明显,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5.02%、4.60%和4.59%;干物质量分别增加16.28%、16.53%和15.67%;产量分别增加21.52%、19.45%和19.67%。除N_1PKDP处理外,在棕壤上施用生化抑制剂能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以N_1PKCP处理效果最好。生化抑制剂组合并不一定比单一抑制剂施用效果更佳,在特定土壤类型需进行筛选得出效果好的抑制剂组合。  相似文献   

10.
以叶类蔬菜为研究对象,探讨氮肥减施对蔬菜的硝酸盐积累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少20%的化学氮肥基础上,通过增施有机肥、配施微量元素、施用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等农艺技术措施町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2.93%~22.05%,亚硝酸盐含量9.09%~53.17%;蔬菜硝酸盐积累过程中夏季蔬菜积累高峰早于冬季蔬菜,蔬菜后期硝...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于2002和2003年在湖南长沙地区的红菜园土和冲积菜园土两种土壤条件下研究了氢醌、双氰胺和硫脲3种硝化抑制剂对土壤和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及小白菜产量、养分吸收和其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硝化抑制剂在试验的各个时期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和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其中以双氰胺的效果最好,3种硝化抑制剂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小白菜的产量,也以双氰胺的效果最好,且在红菜园土上的增产效果要比冲积菜园土上显著,另外,3种硝化抑制剂还能显著提高小白菜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强对N,P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硝化抑制剂对小白菜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施用硝化抑制剂可有效控制蔬菜硝酸盐积累,施用硝化抑制剂DMPP、土地精和双氰胺可提高小白菜的经济产量、叶面积、净光合速率,降低硝酸盐含量,并对栽培土壤有明显的改良作用。硝化抑制剂对小白菜的硝酸盐积累抑制作用为DMPP双氰胺土地精,3种硝化抑制剂在经济产量方面表现为DMPPDCDTC,比对照分别提高产量19.32%、14.83%、9.46%。对叶茎鲜重比的影响结果为DCD(84.7%)DMPP(84.4%)TC(83.8%)CK(78.1%)。通过对栽培土壤的研究发现硝化抑制剂能显著改良土壤的盐渍化,降低小白菜生长过程中土壤盐离子的含量,提高铵离子在土壤中的含量,抑制土壤耕层硝酸盐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高不结球小白菜的产量与品质,通过连续3季盆栽试验,探讨不同生物炭投入量对小白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10%生物炭投入量能显著提高小白菜产量,3季平均产量为4821~4840 kg/hm2。5%~10%生物炭投入处理小白菜维生素C含量也显著提高,3季平均含量为11.4~11.5 mg/kg;硝酸盐含量随着生物炭添加量提高而降低,其中15%生物炭投入后较不0%生物炭投入降低40.1%;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间不显著。总体而言,5%~10%生物炭投入能显著提高小白菜产量,提高维生素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氮水平对水培小白菜生长及其体内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乌鲁木齐市生产培育出高产优质、低硝酸盐含量的小白菜品种提供理论性指导依据。[方法]对乌鲁木齐市主要种植的4种小白菜在不同氮水平下生长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对其产量及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分析不同水平供氮量对叶菜的硝酸盐累积量影响,比较不同品种间差异,得出硝酸盐在4种小白菜体内的累积规律。从中挑选出品质好、产量高、硝酸盐含量低的品种。[结果]4种小白菜在不同氮处理条件下的生物量表现为四月慢>五月慢>上海青>黑油白菜;硝酸盐含量表现为:上海青>四月慢>黑油白菜>五月慢;五月慢是硝酸盐含量最低,且生物量较高的一种小白菜,含氮量为10 mmol/L为最佳处理浓度。[结论]采取选择硝酸盐累积量较低的蔬菜品种、合理施肥、改良栽培方式、科学采收方法和适当延迟收获及食用前处理等措施是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种含氯甲基吡啶硝化抑制剂在滴灌条件下对土壤氮素转化及棉花产量的影响.[方法]在石河子农科中心设置硝化抑制剂棉花滴灌小区试验.[结果]供试的2种硝化抑制剂随水滴施第6 d后均表现显著的硝化抑制效果,土壤NH4+-N较对照增加3.82;~211.25;,NO3--N降低56.2;~77.12;;表观硝化率较对照处理降低2.66~52.83个百分点;提高氮肥利用率1.54~4.15个百分点;1 hm2增产籽棉202.5~247.5 kg,增产幅度3.43;~4.3;,新增经济效益1 059~1 306.5元.[结论]滴灌条件下硝化抑制剂随水滴施,简单易行,能够有效改善棉株的氮素营养水平,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水氮处理对菜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素用量和土壤水分对菜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水分处理条件下,不同施氮处理的菜心产量差异显著,以N2(100m gN/kg土)处理对菜心产量的效应最好;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菜心产量显著降低;菜心硝酸盐含量主要受土壤供氮水平的影响,其次是土壤水分;施N能显著提高菜心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幅为31.65%~45.86%。综合产量和品质,以N2W1(100m gN/kg土,60%/FC)处理效果最好。适宜的供氮量配合适当降低土壤含水量,是提高菜心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山椒芽营养评价与产量估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山椒(Zhanthoxytum piperitum DC)芽营养价值并估测单株产芽量,测定了不同发育程度的朝仓山椒和花山椒的单芽(枝芽)量、单重、含水率、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和Ca、Fe、P等矿质元素的动态变化,利用基径、树高、冠幅等形指指标建立了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山椒芽是一种优良的木本蔬菜,粗蛋白含量为27.6%~35.3%,粗脂肪1.29%~1.96%,氨基酸25.25%~27.09%,显著高于香椿芽;Ca含量为香椿的6.25~8.54倍,Fe含量为香椿的1.89~2.79倍,P含量为香椿芽的4.15~5.31倍。随椒芽的生长发育,单芽生物量显著增加,蛋白质、脂肪逐渐下降,纤维含量稳定增加。综合营养成分变化和生物产量积累,采收时间可控制在椒芽长度7~10 cm时。椒芽产量与树体主要形体指标均具有紧密的相关关系,所建估测模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可用于指导芽用山椒园的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试验,在施入总氮一致条件下,硝化/脲酶抑制剂与不同施肥方式配施对春、秋季马铃薯生长及土壤矿质氮的影响,为制定科学的马铃薯农田氮素管理措施及节肥增效策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追施氮肥及配施硝化/脲酶抑制剂能显著降低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表观硝化率和提高马铃薯生育中后期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质量分数,其中在一次追肥处理下, DCD及NBPT处理的春、秋季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土壤铵态氮质量分数比对照分别提高124.3%、198.1%和31.0%、260.0%;硝态氮质量分数分别提高18.4%、31.6%和33.9%、31.6%。(2)追施氮肥及配施硝化/脲酶抑制剂能提高春、秋季马铃薯生育后期干物质量及产量,但春马铃薯增产效果大于秋马铃薯,一次追肥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其中与CK相比,一次追肥与DCD和NBPT配施处理的春马铃薯产量显著提高53.3%和112.0%,秋马铃薯未达到显著差异。因此,一次追肥配施氮肥效率最高,且春马铃薯应配施脲酶抑制剂NBPT,秋马铃薯应配施硝化抑制剂DCD。  相似文献   

19.
何德清  刘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599-16601
[目的]研究配施硼肥条件下不同氮肥处理水平、优化施肥和常规习惯施肥对甘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设无氮区、70%优化施氮区、优化施氮区、130%优化施氮区、优化施氮无硼区,随机排列。同时,取样测定甘蓝硝酸盐、VC、还原糖、氨基酸含量等品质指标。[结果]与习惯施肥相比,各施肥处理显著提高甘蓝产量,增产幅度为3.86%~12.98%,以优化施氮处理的增产幅度最大。各施肥处理均降低甘蓝的硝酸盐含量,降幅为1.9%~29.7%,其中降幅最大的是无氮处理,其次是优化施肥处理。各处理对甘蓝营养品质的影响不一致,均降低了甘蓝的VC含量;仅无氮处理提高甘蓝还原糖含量8.4%;130%优化施氮处理和优化施氮缺硼处理分别增加甘蓝氨基酸含量2.7%和8.3%,其余处理均不同程度地降低甘蓝氨基酸含量。[结论]各施肥处理显著提高甘蓝产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各处理对甘蓝营养品质的影响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