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方法研究了氨氮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胚胎和仔鱼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1)℃、pH 8.0±0.1条件下,氨氮对河川沙塘鳢胚胎24 h、48 h、72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53.02、139.20、123.59和98.13 mg/L,安全浓度(SC)为9.81 mg/L;转化为非离子氨的LC_(50)分别为8.13、7.40、6.57和5.21 mg/L,SC为0.52 mg/L。氨氮对河川沙塘鳢仔鱼24 h、48 h、72 h和96 h的LC_(50)分别为54.52、40.63、30.32和26.16 mg/L,SC为2.62 mg/L;转化为非离子氨的LC_(50)分别为2.90、2.16、1.61和1.39 mg/L,SC为0.14 mg/L。  相似文献   

2.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方法研究了氨氮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胚胎和仔鱼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1)℃、pH 8.0±0.1条件下,氨氮对河川沙塘鳢胚胎24 h、48 h、72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53.02、139.20、123.59和98.13 mg/L,安全浓度(SC)为9.81 mg/L;转化为非离子氨的LC_(50)分别为8.13、7.40、6.57和5.21 mg/L,SC为0.52 mg/L。氨氮对河川沙塘鳢仔鱼24 h、48 h、72 h和96 h的LC_(50)分别为54.52、40.63、30.32和26.16 mg/L,SC为2.62 mg/L;转化为非离子氨的LC_(50)分别为2.90、2.16、1.61和1.39 mg/L,SC为0.14 mg/L。  相似文献   

3.
在水温(26.79±0.82)℃、pH 7.78±0.18、溶解氧(6.22±1.09)mg/L的条件下,采用96 h半静水法研究了氨氮和亚硝态氮对体长为(20.60±2.17)mm、体质量为(0.09±0.03)g的杂交鲌先锋1号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氨氮对杂交鲌先锋1号的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及安全浓度(SC)分别为54.84、41.18、36.42、35.76和3.58 mg/L,对应的非离子氨的LC50及SC分别为2.05、1.54、1.36、1.34和0.13 mg/L,亚硝态氮对杂交鲌先锋1号的24、48、72和96 h的LC_(50)及SC分别为19.55、17.31、16.43、15.82和1.58 mg/L。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叶尔羌高原鳅仔鱼育苗成活率以及为半咸水人工驯养、增殖保护和苗种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盐碱毒性试验方法,进行了叶尔羌高原鳅仔鱼在不同盐碱浓度梯度下及盐碱联合的毒性试验,以探明叶尔羌高原鳅在不同盐碱度下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pH 6.5~7.5、温度(20±1)℃条件下,盐度对仔鱼24h、48h、72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7.733 4‰、6.400 7‰、5.679 7‰和4.390 8‰,安全浓度(SC)为1.589 3‰;碱度的LC50分别为3.919 4g/L、2.741 7g/L、1.761 8g/L和1.028 1g/L,SC为0.575 4g/L;盐碱联合的LC50分别为3.897 5g/L、2.167 0g/L、1.522 7g/L和1.341 9g/L,SC为0.201 0g/L。48h碱度(Alk)LC50与盐度(S)的关系式为Alk=5.613-0.718 S,在48h内盐和碱的关系全部为协同作用,且其效应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5.
在水温(25±2)℃的条件下.采用静水水生生物测试方法.研究了硫酸铜、漂白粉和敌百虫对高体鳑鮍(Rhodeusocellatus)鱼苗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硫酸铜、漂白粉、敌百虫对高体鳑鮍鱼苗的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漂白粉>敌百虫,硫酸铜对该鱼苗在24、48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17 mg/L和0.83 mg/L,漂白粉对其在24 h、48 h的LC50分别为2.58 mg/L和1.94 mg/L,敌百虫对该鱼苗在24 h、48 h的LC50分别为21.31 mg/L和17.17 mg/L.硫酸铜、漂白粉、敌百虫埘高体鳑鮍鱼苗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13 mg/L、0.33 mg/L和6.79 mg/L.  相似文献   

6.
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对白鲢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对白鲢的急性毒性。[方法]在实验室内的短期生物测试中,以白鲢为试验生物,将其暴露于3种化合物不同浓度的试验液中,通过其死亡率求出48 h内的最大无死亡浓度和最小全致死浓度。[结果]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对白鲢的急性毒性正式试验浓度范围分别为70~100 mg/L4、0~50 mg/L和80~120 mg/L,均属于高毒物质。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48 h内的最大无死亡浓度和最小100%致死浓度分别为70和100 mg/L、40和50 mg/L8、0和120 mg/L。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对白鲢的急性毒性大小为:硝基苯>苯胺>二甲苯。[结论]研究鱼类的急性毒性可以用作评价水体环境安全性的一个快速有效的初级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7.
亚甲基蓝对高体鳑鲏鱼苗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5(±2)℃条件下,采用静水水生生物测试方法,研究亚甲基蓝对高体鳑鮍鱼苗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对高体鳑鮍鱼苗的24、48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5.30mg/L和18.76 mg/L,安全浓度(SC)为0.96 mg/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对白鲢的急性毒性。[方法]在实验室内的短期生物测试中,以白鲢为试验生物,将其暴露于3种化合物不同浓度的试验液中,通过其死亡率求出48 h内的最大无死亡浓度和最小全致死浓度。[结果]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对白鲢的急性毒性正式试验浓度范围分别为70-100 mg/L4、0-50 mg/L和80-120 mg/L,均属于高毒物质。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48 h内的最大无死亡浓度和最小100%致死浓度分别为70和100 mg/L、40和50 mg/L8、0和120 mg/L。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对白鲢的急性毒性大小为:硝基苯〉苯胺〉二甲苯。[结论]研究鱼类的急性毒性可以用作评价水体环境安全性的一个快速有效的初级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9.
非离子氨对红鳍东方鲀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pH值为7.5~7.7,溶氧7 mg/L,盐度32,温度(24.3±2)℃条件下非离子氨对红鳍东方鲀的急性毒性。试验鱼体质量为(8.5±0.5)g。急性试验设定氨氮浓度梯度为0、56.99、64.89、73.84、84.10、95.74、109.00mg/L,对应的非离子氨浓度分别为0、0.95、1.08、1.23、1.40、1.59、1.81 mg/L。结果表明:在急性试验中,氨氮对红鳍东方鲀产生了毒性,暴露24、48、72、96 h LC50分别为97.61、87.22、78.62、72.38 mg/L,安全浓度为7.24 mg/L。非离子氨对红鳍东方鲀的24、48、72、96 h LC50分别为1.62、1.45、1.31、1.20 mg/L,安全浓度为0.12 mg/L。  相似文献   

10.
苯酚、Cu2+、亚硝酸盐和总氨氮对中华鲟稚鱼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苯酚、Cu2 、亚硝酸盐和总氨氮对8~12日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稚鱼的急性毒性,中华鲟稚鱼的全长为(2.36±0.10)cm,平均体重为0.07 g。结果表明:苯酚对中华鲟稚鱼24、48、72 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97(87~109)、83(73~95)、75(69~83)mg/L和71(64~80)mg/L;Cu2 对中华鲟稚鱼的24、48、72 h和96 h的LC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31(0.29~0.34)、0.20(0.15~0.27)、0.09(0.08~0.12)mg/L和0.07(0.06~0.10)mg/L;亚硝酸氮对中华鲟稚鱼的24、48、72 h和96 h的LC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7.05(6.22~8.03)、4.07(1.51~7.88)、3.10(2.07~4.34)mg/L和2.57(2.31~2.85)mg/L;非离子氨对中华鲟稚鱼的24、48、72 h和96 h的LC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67(0.64~1.07)、0.52(0.44~0.67)、0.43(0.40~0.54)mg/L和0.39(0.30~0.45)mg/L。126 mg/L苯酚浓度组中,中华鲟稚鱼的心率(119±10次/min,n=10)明显快于对照组(106±5次/min,n=10)(P<0.05);0.4 mg/L Cu2 浓度组中,稚鱼的心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别;20.30 mg/L亚硝酸氮和29.20 mg/L总氨氮浓度组中,鱼的心率分别为(112±4)次/min和(112±7)次/min,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1.
高锰酸钾对金鱼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的试验方法,研究高锰酸钾对金鱼鱼种[金鱼体长(5.4±0.3)cm,体重(10.1±0.3)g]结果显示:高锰酸钾对金鱼鱼种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MTL)分别为4.34 mg/L、3.06 mg/L、2.49mg/L和2.31 mg/L,安全浓度为0.231 mg/L,高锰酸钾对金鱼药浴浓度须低于常规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浸矿剂硫酸铵(NH4)2SO4胁迫下稀土离子钇的毒性研究。[方法]选择蚯蚓作为土壤生态环境污染指示生物,采用滤纸接触法研究硫酸铵胁迫下稀土钇( Y)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①稀土钇单一染毒,蚯蚓的48 h 半致死率浓度为 LC50=213.41 mg/L、24 h半致死率浓度为 LC50=322.63 mg/L。②硫酸铵单一染毒下,蚯蚓的48 h半致死率浓度为 LC50=13.89 g/L、24 h半致死率浓度为LC50=15.05 g/L。③低浓度10 g/L的硫酸铵与稀土钇复合染毒,蚯蚓的48 h半致死率浓度LC50=198.65 g/L、24 h 半致死率浓度 LC50=399.85 g/L;中浓度14 g/L的硫酸铵与稀土钇复合染毒,蚯蚓的48 h半致死率浓度 LC50=167.3 mg/L、24 h半致死率浓度 LC50=256.73 mg/L;高浓度20 g/L的硫酸铵与稀土钇复合染毒,蚯蚓的48 h半致死率浓度 LC50=31.03 mg/L、24 h的LC50=127.65 mg/L。[结论]低浓度的硫酸铵降低稀土钇对蚯蚓的毒性,产生一定的拮抗作用。中浓度的硫酸铵增加稀土钇对蚯蚓的毒性,产生较明显的协同作用。高浓度硫酸铵显著增加了稀土钇对蚯蚓的毒性。稀土钇染毒下蚯蚓死体更易断裂,而活体对针刺反应相对不灵敏。  相似文献   

13.
4种水产药物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测定了硫酸铜、高锰酸钾、生石灰和食盐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急性毒性作用并进行了安全浓度评价.结果表明:硫酸铜、高锰酸钾、生石灰和食盐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 h的LC50值分别为12.81,9.45,95.12 mg/L和13.66 g/L;48h的LC50值分别为7.93,5.09,62.46 mg/L和10.83 g/L;96 h的LC50值分别为5.68,4.01,47.57 mg/L和8.95 g/L.硫酸铜、高锰酸钾、生石灰和食盐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91,0.44,8.08 mg/L和2.04 g/L;克氏原螯虾幼虾对4种药物的敏感浓度为高锰酸钾>硫酸铜>食盐>生石灰,克氏原螯虾对此4种药物具有较高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克螨特用于水生动物斑马鱼病虫害防控的安全浓度.[方法]通过室内急性毒性测定试验,设置7个克螨特浓度梯度来检测其对斑马鱼的致死情况,从而计算其半致死浓度(LC50)与安全浓度(SC).[结果]克螨特对斑马鱼在用药96h后的LC50为0.909 mg/L,置信区间分别为0.876~0.943 mg/L.克螨特对斑马鱼的SC为0.091 mg/L.[结论]该研究为克螨特杀灭斑马鱼寄生虫的用药量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水温25(±2)℃条件下,采用静水水生生物测试方法,研究亚甲基蓝对高体鳑鮍鱼苗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对高体鳑鮍鱼苗的24、48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5.30mg/L和18.76mg/L,安全浓度(SC)为0.96m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氨氮和亚硝酸氮对偏顶蛤的急性毒性,为合理调控偏顶蛤水体中氨氮与亚硝酸氮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采用常规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偏顶蛤对氨氮和亚硝酸氮毒性的耐受力。[结果]氨氮对偏顶蛤的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158.85 mg/L,安全浓度(SC)为15.89 mg/L;非离子氨对偏顶蛤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14.06 mg/L,安全浓度(SC)为1.41 mg/L。亚硝酸氮对试验蛤的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54.20 mg/L,安全浓度(SC)为5.42 mg/L。[结论]与亚硝酸盐相比,偏顶蛤对总氨氮毒性的耐受力更强,非离子氨对偏顶蛤的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福尔马林消毒剂对云斑鮰养殖生产中的影响,特进行了其急性毒性试验,用改良寇氏法测定了24h、48h、96h福尔马林对云斑鮰的半数致死浓度。结果表明,当水温为23±1℃、pH值为6.7、溶氧为5.5mg/L时,福尔马林对试验云斑鮰(体长10±2cm,体重30±2g)24hLC50、48hLC50、96hLC50分别为55.8、46.5、38.0mg/L。中毒鱼临床可见体表黏液增多,体色减退,鳍条基部充血、出血,肛门红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浸矿剂硫酸铵(NH4)2SO4胁迫下稀土离子钇的毒性研究。[方法]选择蚯蚓作为土壤生态环境污染指示生物,采用滤纸接触法研究硫酸铵胁迫下稀土钇(Y)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①稀土钇单一染毒,蚯蚓的48 h半致死率浓度为LC50=213.41mg/L、24 h半致死率浓度为LC50=322.63 mg/L。②硫酸铵单一染毒下,蚯蚓的48 h半致死率浓度为LC50=13.89 g/L、24 h半致死率浓度为LC50=15.05 g/L。③低浓度10 g/L的硫酸铵与稀土钇复合染毒,蚯蚓的48 h半致死率浓度LC50=198.65 g/L、24 h半致死率浓度LC50=399.85 g/L;中浓度14 g/L的硫酸铵与稀土钇复合染毒,蚯蚓的48 h半致死率浓度LC50=167.3 mg/L、24 h半致死率浓度LC50=256.73mg/L;高浓度20 g/L的硫酸铵与稀土钇复合染毒,蚯蚓的48 h半致死率浓度LC50=31.03mg/L、24 h的LC50=127.65 mg/L。[结论]低浓度的硫酸铵降低稀土钇对蚯蚓的毒性,产生一定的拮抗作用。中浓度的硫酸铵增加稀土钇对蚯蚓的毒性,产生较明显的协同作用。高浓度硫酸铵显著增加了稀土钇对蚯蚓的毒性。稀土钇染毒下蚯蚓死体更易断裂,而活体对针刺反应相对不灵敏。  相似文献   

19.
常用抗菌药物和消毒剂对刺参幼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常用抗菌药物和消毒剂对刺参幼体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抗菌药物对幼参的毒性依次为土霉素>氟哌酸>新诺明,土霉素对刺参幼体24、48h的LC50分别为166、115mg/L,氟哌酸24、48h的LC50分别为457、407mg/L,新诺明48、72h的LC50为300、224mg/L;常用消毒剂对幼参的毒性依次为二氧化氯>高锰酸钾>福尔马林>次氯酸钠>敌百虫,二氧化氯有效氯对刺参幼体24h的LC50为0.36mg/L,高锰酸钾24、48、72h的LC50分别为3.02、2.09、1.26mg/L,福尔马林24、48、72h的LC50(体积分数)分别为8.71×10-6、4.37×10-6、1.62×10-6,次氯酸钠有效氯24、48、72h和96h的LC50(体积分数)分别为44.7×10-6、14.5×10-6、10.0×10-6和9.3×10-6,敌百虫24、48、72h和96hLC50分别为479、158、105mg/L和78mg/L。另外,作者还描述了刺参幼体对常用消毒剂和抗菌药物的反应,推算了其安全浓度,探讨了常用消毒剂和抗菌药物在刺参养殖中使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黄金鲫对铜(Cu2+)、锌(Zn2+)和铬(Cr6+)3种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性,试验分别设定不同浓度梯度的重金属离子处理组,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2+半致死浓度(LC50)在24、48、72 h分别为2.63、0.80、0.73 mg/L,安全浓度(SC)为0.022 mg/L。Zn2+和Cr6+在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72.74、59.75、58.05、57.80和519.05、391.05、375.53、347.03 mg/L,二者的SC依次为12.040和66.660 mg/L。3种重金属对黄金鲫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2+Zn2+Cr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