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湖北省是蔬菜大省,甘蓝是湖北省蔬菜主产区的骨干品种。通过对湖北省甘蓝产业发展现状进行阐述,从3方面对湖北省甘蓝产业概况展开介绍:甘蓝在湖北省的地位、湖北省甘蓝区域化优势、品牌优势对湖北省甘蓝带动作用,并对湖北甘蓝品种茬口格局、甘蓝病虫害发生情况、甘蓝采后贮运销售情况进行介绍,列出了目前湖北省甘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及建议:着眼于全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注重科技手段,提升育种能力;农机农艺结合,规模化高效种植;注重土壤管理,营造良好生长环境;加大科研力度,改善尾菜处理。  相似文献   

2.
甘蓝耐热性鉴定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比较了在不同高温条件下 6个甘蓝育种材料的热害表现 ,对其进行了幼苗的电解质渗透率测定、人工气候箱高温胁迫鉴定以及夏季日光温室高温鉴定 ,结果表明 ,电解质渗透率测定、夏季日光温室高温鉴定基本能反映甘蓝耐热性差异 ,但难以区分耐热和较耐热品种的差异。而以甘蓝叶片发黄萎蔫为热害指标的人工气候箱高温胁迫鉴定方法可以明显地反映出甘蓝的耐热性差异 ,并确定在 36 .5℃恒温下对甘蓝幼苗进行 6d(天 )的处理是甘蓝耐热性选择的适宜压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SSR技术对甘蓝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对影响其扩增效果的指标Mg~(2+)和dNTP进行筛选优化,获得了适宜甘蓝(C基因组)SSR的PCR条件。将已公布的在芸薹属不同作物上开发的78对引物运用于随机筛选的3株甘蓝材料上。结果表明:在78对芸薹属引物中,11对引物在3株甘蓝材料上表现良好的差异性,5对引物则表现无差异但是所得条带清晰。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甘蓝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甘蓝近缘野生种又称野生甘蓝,与栽培甘蓝携带相同的C基因组(2n=18,CC),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优良的抗逆性。野生甘蓝的挖掘与利用对于栽培甘蓝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就野生甘蓝的种类、分布、与栽培甘蓝的关系及优良性状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郭振海 《长江蔬菜》2005,(12):18-19
近年来,沙县农技站引进江苏正大公司春秋双丰二号甘蓝、迎春甘蓝、爱春甘蓝和大绿种苗科技有限公司爱夏甘蓝等多个甘蓝品种进行四季栽培试验,解决了我县以往夏季栽培没有较耐热的甘蓝品种和春季栽培没有耐抽薹的甘蓝品种问题.现将有关甘蓝新品种栽培配套措施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6.
重庆甘蓝分为浅丘平坝和高山种植两大区域,实现春、夏、秋、越冬甘蓝周年供应。其中春甘蓝以平头类型为主,牛心甘蓝为辅;夏甘蓝以进口品种为主;秋甘蓝以重庆自育品种为主;越冬甘蓝以日韩进口品种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对专用型品种需求增加,叶球朝大型化和小型化两个方向发展,对品质的要求空前提高,特殊甘蓝品种需求增加。  相似文献   

7.
甘蓝枯萎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蓝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孢菌十字花科专化型侵染引起的土传病害,在全球大部分甘蓝产区均有发生。自2001年在我国报道发生以来,已成为影响我国甘蓝品质和产量的重要病害。本文从病原菌、寄主抗病性及防治方法等方面综述了前人对于甘蓝枯萎病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采用3种不同叶面肥对越冬甘蓝品种冬升进行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施用叶面肥,可有效提高甘蓝的苗期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9.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il-4基因转入甘蓝品种"中甘11",用已转化得到的T3、T4代甘蓝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PCR扩增、PCR-Southern杂交、蛋白质浓度测定和ELISA技术,对il-4基因转化甘蓝的后代进行了检测,并对il-4基因在T3、T4代甘蓝中的传递规律以及后代甘蓝植株的田间表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T3、T4代转il-4基因甘蓝阳性植株数较少,甘蓝中il-4基因出现性状分离。同时,田间调查表明,相对于对照组(非转基因)植株,转il-4基因阳性植株的田间抗病性下降,植株高度降低,结实率降低,单株结籽数减少,生长势等农艺性状降低。  相似文献   

10.
低温胁迫下甘蓝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低温胁迫下甘蓝细胞膜透性、细胞渗透调节物质研究新进展。甘蓝在生长过程中经常受到低温冷害或冻害胁迫,对甘蓝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脱落酸、游离脯氨酸等产生了一系列影响,综述细胞渗透物之间、渗透物与膜透性之间的变化规律,同时对甘蓝抗寒性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甘蓝抗寒品种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十字花科蔬菜抗黑腐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理、病原菌的鉴定方法与生理小种划分、黑腐病接种方法和抗性鉴定方法、植物抗病性与生理生化指标变化、黑腐病抗性的遗传与抗病基因研究、抗源材料的筛选及抗病育种等研究进展,探讨了今后应加强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彭锐  雷建军 《西南园艺》1998,26(3):29-32
对甘蓝黑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侵染途径、病害的症状和甘蓝抗病遗传特性、抗病性鉴定方法、抗病性材料选择、抗病育种等方面作一概述,并对未来甘蓝抗黑腐病育种提出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刘蕾  王辉 《长江蔬菜》2016,(6):35-37
由尖孢镰刀菌FORL引起的番茄颈腐根腐病是近年来最具破坏性的番茄土传病害之一,该病害严重威胁我国设施番茄的安全生产。综述了番茄颈腐根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发病规律、为害特征及抗病育种等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番茄颈腐根腐病的抗病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张亮  袁红  盛浩  李华兴 《蔬菜》2022,(10):42-47
摘要:为了有效地识别和防治番茄颈腐根腐病,在介绍番茄颈腐根腐病的发生与危害、致病菌生物学 特性、发病症状与侵染传播的基础上,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综述防治措 施研究进展,最后进行了展望,提出集合抗病育种、农艺治理、土壤消毒、生化防治等防控措施的综合 防治方法是符合“科学、绿色、高效”农业发展要求的理想选择,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结球甘蓝抗病抗逆遗传育种近年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结球甘蓝枯萎病、黑腐病、根肿病等主要新型流行病害和极端低温等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的影响日益严重,培育抗病抗逆新品种对于甘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抗病材料鉴定与筛选、种质资源创新、抗性基因/QTL定位与克隆、优质多抗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对中国甘蓝抗病抗逆遗传育种研究进行综述,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育种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青花菜抗源材料的筛选和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80余份青花菜资源采用苗期多抗性人工接种和田间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筛选出一份抗TuMV兼抗黑腐病的抗源材料和一份抗TuMV耐黑腐病的抗源材料。并用该两个抗源材料与其它自交系杂交,初步选出两个优良的杂交组合,田间表现抗病毒病兼抗黑腐病,且具有优良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17.
对北京新4号、北京新1号、北京大牛心、京翠70号、京翠60号、京秋65号6个大白菜品种进行苗期黑腐病鉴定的湿度试验及其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材料之间对黑腐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北京新1号抗性最强。比较不同保湿处理下的病情指数,表明湿度是影响黑腐病发病的关键因素。用DPS软件对6个大白菜品种的苗期和成株期抗性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表明苗期人工接种(接种前不保湿,接种后保湿24 h)和成株期的病情指数存在显著线性相关,说明用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大白菜黑腐病抗性的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喷雾法与浸根法,分别对99份国内外甘蓝种质资源(83份自交系、16份杂交种)进行黑腐病与枯萎病苗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共筛选出26份抗黑腐病的材料,其中2份表现高抗,即99-192和20-2-5(病情指数10);同时还筛选获得引162、奥奇娜、96-100-919等54份高抗枯萎病的材料(病情指数10)。其中,秋德、99-192、HB34、JS119、ZL66为高抗或抗黑腐病兼高抗枯萎病的材料,且JS119和ZL66为早熟、圆球类型材料。进一步对抗性材料的地理来源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发现83份自交系材料中高抗枯萎病的材料多来自日、韩等国家,且多为早熟、圆球类型;而高抗黑腐病材料多为晚熟、扁球类型,早熟类型中对黑腐病有较强抗性的材料较少。分别对不同抗性材料配制的16份杂交种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甘蓝黑腐病、枯萎病的抗性分别符合隐性和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瓜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西瓜育种方面取得的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新品种选育、品质育种、生物技术育种、抗病育种等方面,同时分析了我国西瓜育种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番茄抗旱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抗旱性是由许多微效基因座和数百个影响干旱形态和生理反应的基因控制的,阐明番茄抗旱的分子机制、开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有助于加速培育具有抗旱性的番茄新品种。本文概述了番茄抗旱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番茄在干旱条件下的形态特征变化和抗旱育种,重点阐述了番茄抗旱性基因工程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植物抗旱性基因工程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