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种鲟鱼的临界水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史氏鲟、俄罗期及小体鲟3种鲟科鱼类的生存和摄食水温范围,试验表明,史氏鲟的生存水温0 ̄33℃,摄依水温4 ̄31℃;俄罗斯鲟的生存水温0 ̄33℃,摄食水温3 ̄32℃;小体鲟的生存水温0 ̄32℃,摄食水温3 ̄31℃。  相似文献   

2.
史氏鲟、杂交鲟温流水小水体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鲟鱼类是大型的重要经济鱼类,也是极珍贵的鱼种,目前全世界已发现鲟鱼25种,其中有8种鲟鱼分布在我国的长江、黑龙江等水系,人工养殖的品种主要有俄罗斯鲟、史氏鲟、杂交鲟、中华鲟、匙吻鲟等。史氏鲟在近3000千米的黑龙江干流均有栖息,多数为定居型种类,有部分为半洄游性鱼类,一般认为其生存温度为1~26℃,但黑龙江鱼类研究所和广东少数单位的养殖驯化表明,史氏鲟在0~33℃仍能存活,摄食水温范围4~31℃〖1〗。每年的5~6月份为史氏鲟的产卵季节,产卵水温为18~26℃。史氏鲟初次性成熟年龄:雌鲟为9~1…  相似文献   

3.
实验所用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为全人工繁殖所得的幼鱼,其初始体长为(7.04±0.32)cm,初始体重为(4.54±1.80)g,实验周期35 d。实验设计了5个温度处理组,水温分别为12℃、17℃、22℃、27℃和32℃。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水温环境条件下的幼鱼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用指数方程[W=b×exp(a d)]分别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的西伯利亚鲟的体重生长进行拟合,12℃、17℃、22℃、27℃和32℃不同温度下体重的生长系数a值依次为:0.037、0.057、0.061、0.050、0.020,养殖在22℃温度条件下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体重生长系数最大,而32℃温度条件下的体重生长系数最小。采用直线方程(L=a d+b)对不同温度条件下体长生长进行拟合,12℃、17℃、22℃、27℃和32℃不同温度下体长的生长系数a值依次为:0.104、0.188、0.248、0.186、0.068,养殖在22℃温度条件下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体长生长速度最大,32℃温度条件下的体长生长速度最小。水温对西伯利亚鲟的体重增长率(BWGR)、体长增长率(BLGR)、日增重(DWG)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有显著地影响,用二次回归曲线分别对上述生长参数与水温(T)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拟合,其中体重增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为:BWGR=-1 391.5+185.9T+(-4.347)T2(R2=0.991),体长增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BLGR=-174.4+25.46T+(-0.583)T2(R2=0.978),特定生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为:SGR=-8.642+1.378T+(-0.032)T2(R2=0.962),日增重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为:DWG=-2.511+0.312T+(-0.007)T2(R2=0.909)。根据回归方程,求得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最适体重、体长增长水温分别为21.38℃和21.84℃,最适特定生长水温为21.53℃,最适日增重水温为22.29℃,可见,21~23℃为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综合来看,西伯利亚鲟幼鱼在相对宽广的温度范围(12~32℃)内均可生长,在22℃时生长最快,其次为17℃和27℃,在12℃和32℃时生长最慢,低温和高温均不利于西伯利亚鲟的生长,尤其是在高温时生长最慢,故在西伯利亚鲟养殖过程中进行适当的低温调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水温(18±1)℃条件下,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的胚胎发育特征。结果显示:成熟小体鲟卵圆球形、黑色、不透明,为粘性卵,卵径2.2~2.8 mm。水温(18±1)℃条件下,小体鲟受精卵历时110 h孵化出膜,所需总积温为2023~2308℃·h。小体鲟受精卵的卵裂方式为特殊的辐射状卵裂;原肠中期时动物极细胞覆盖胚胎三分之二;心跳期,心脏呈C型;尾端接近心脏时,眼囊内已经有色素沉着。根据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可将小体鲟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出膜7个连续阶段,34个时期。另外,本研究还将小体鲟胚胎发育和鲟形目其他鱼类胚胎发育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电子控温循环水系统中,研究不同水温(15℃、18℃、21℃、24℃和27℃)对56日龄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小体鲟A.ruthenus和西伯利亚鲟A.baerii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4℃组施氏鲟幼鱼的体长特定生长率(SGRL)显著高于其它温度组(P<0.05),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W)差异不显著(P>0.05);在18~27℃范围内,体长绝对增长率(AGRL)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显著高于15℃组(P<0.05)。18~24℃组的体质量绝对增长率(AGRW)显著高于15℃和27℃组(P<0.05)。在18~24℃范围内,施氏鲟幼鱼的体长相对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显著高于15℃和27℃组(P<0.05),最适生长温度为24℃。18℃组小体鲟幼鱼的SGRL显著高于其他温度(P<0.05),SGRW则差异不显著(P>0.05)。在15~27℃温度范围内,小体鲟幼鱼的AGRW升高后降低,其中18℃和24℃的SGRW分别为0.61g/d和0.64g/d,显著高于其他组。15℃组AGRL最低(1.6mm/d),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小体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范围为18~24℃,最适生长温度为18℃。在15~27℃范围内,21℃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SGRL、AGRL和体长相对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但27℃组存活率最低。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最适生长范围为15~24℃,最适生长水温为21℃。不同温度下,3种鲟幼鱼的肥满度变化不同,施氏鲟幼鱼的生长类型为强异速度生长,不同于小体鲟幼鱼与西伯利亚鲟幼鱼。在15~27℃范围内,3种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不同,在早期生长培育时应选用不同的培育温度。  相似文献   

6.
鲟是偏冷水性鱼类,最适生长水温为17~25℃,尤以22~23℃生长最快,最易管理。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流纵横,浅层地下水资源丰富,适合规模化发展冷水鱼养殖。近几年临沂市河东区渔技站积极推广鲟工厂化流水养殖技术,采取微流水补水、罗茨风机微孔增氧、养殖废水生物处理循环利用等技术,达到200元/m^2的纯利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养殖规模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7.
全人工繁殖西伯利亚鲟的早期胚胎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炜  宋佳坤  范纯新  张涛  王斌 《水产学报》2010,34(5):777-785
西伯利亚鲟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和进化发育研究材料。对全人工繁殖西伯利亚鲟的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成熟西伯利亚鲟卵呈球形、黑色、不透明、平均卵径为2.9mm;在水温15.5~18.0℃下,受精卵历时133h开始孵出,所需总积温为2173~2369℃·h;根据对西伯利亚鲟胚胎发育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的观察与分析,将其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合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7个阶段,共34个发育时期,并对胚胎发育各期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8.
鲟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的一种鱼类,从生物进化上说,鲟存在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鲟隶属硬骨鱼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其中鲟属有17种。鲟属亚冷水鱼,是世界上珍稀的淡水鱼类,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西方人爱吃的鱼子酱即是鲟鱼卵所制成,被列为世界三大珍味之一。杂交鲟是用西伯利亚鲟做母本,用史氏鲟做父本杂交培育的后代,其优点是生长迅速,抗病力强,易驯化,成活率高,市场销售好,经济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三种鲟科鱼类临界水温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史氏鲟、俄罗期鲟及小体鲟三种鲟科鱼类的生存曙范围和摄食水温范围,试验表明,史氏鲟的生存水温范围0℃~33℃,摄食水温范围4℃~31℃,俄罗斯鲟的生存水温0℃~33℃,摄食水温范围3℃~3℃;小体鲟的生存水温0℃~32℃,摄食水温范围3℃~31℃。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鲟科鱼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世界鲟科鱼类计4屑24种,其中:蜂属2种,鲟属17种,铲鲟属2种,拟铲鲟底3种。我国有鲟科鱼类计2属7种,其中:鳇属1种,鲟属6种。原苏联是世界产鲟大国,一是鲟科鱼类种类多,计3属14种,其中:蜂属2种,鲟属9种,拟铲鲟属3种。二是产量大,原苏联田科鱼类捕捞量占全球的90%-95%。1985年原苏联鲟科鱼类产量计2.5万吨,占世界鲟科产量92%。现把我国和原苏联鲟科鱼类名录列于附表。二、我国鲟科鱼类简介1.鳇:又名黑龙江煌、达氏鳇。是产于我国的唯—一种煌底鱼类。据记载最大体重可达1000公斤。是产于我国待科鱼类中最大的一…  相似文献   

11.
正杂交鲟是由史氏鲟为父本、达氏鳇为母本的人工杂交品种,属冷水性鱼类,最适生长水温为18~25℃,溶解氧要求在6mg/L以上。乳源瑶族自治县位于粤北山区,大部分区域如洛阳、东坪、大布、必背、大桥等乡镇山水资源丰富,且常年水温较低,非常适合养殖杂交鲟。近十几年来,乳源县杂交鲟水泥池流水养殖和山塘网箱养殖发展迅速,但由于本地没有较专业和上规模的鲟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鲟稚幼鱼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俄罗斯鲟 (Acipenserguldenstadti)又称俄国鲟 ,主要分布在里海、亚速海、黑海以及与这些水域相通的河流 ,在鲟鱼类中具有较高的养殖开发前景。它属偏冷水鱼 ,适宜的生长温度为 15~ 2 3℃ ,生长速度较快 ,在亚速海 ,1龄鱼体长可达 2 9 4cm ,体重 10 0g ;2龄鱼体长可达 4 6 2cm ,体重 2kg ;3龄鱼体长达5 5 6cm ,体重 4kg(王玉堂 ,1999)。国内大连瓦房店养殖俄罗斯鲟当年个体达 12 0g(郭益民等 ,1998)。1999年 ,我们引进俄罗斯鲟鱼进行驯养试验 ,对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体长、体重进行了定期观测 ,取得了满意…  相似文献   

13.
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各种鱼类均有其适宜的温度范围,一般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鱼类的代谢相应加强,摄食量增加,生长也加快。主要养殖鱼类鲢、鳙、草、青、鲤等生长的适温范围在20℃-30℃左右,15℃以上较适宜,10℃以下则食欲减退,生长也缓慢了。因此,必须用人工控制鱼塘的水温。  相似文献   

14.
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隶属于鲟形目,匙吻鲟科,又名鸭嘴鲟。分布在美国中部和北部的大型河流及相关湖泊、水库和海湾沿岸地带。匙吻鲟是大型的淡水经济鱼类,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性情温顺。食物链短,是所有鲟中唯一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饵料来源广泛.易养易捕。  相似文献   

15.
海水养殖杂交鲟对环境变化耐受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海水养殖杂交鲟的适宜温度为5.0~22.0℃,临界上限水温为26.0℃,临界下限水温为3.0℃;耐受盐度的范围比较广泛,为1.0~38.0,适宜养殖的盐度为8.0~32.0;耐pH值的范围为4.7~9.8,适宜养殖的pH值为6.9~8.8。杂交鲟对环境变化耐受性范围较大,可以保证杂交鲟可以更好地适应其生存环境,以避免由于环境因子的激变造成海水养殖杂交鲟的大规模死亡。  相似文献   

16.
西伯利亚鲟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养殖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鲟隶属于硬骨鱼纲,辅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是大型的、珍贵的淡水经济鱼类。现存鲟形目鱼类共计2科6属25种,我国的鲟类有2科3属8种,  相似文献   

17.
匙吻鲟(Polyodon spsthula)隶属于鲟形目,匙吻鲟科,又名鸭嘴鲟。分布在美国中部和北部的大型河流及相关湖泊、水库和海湾沿岸地带。匙吻鲟是大型的淡水经济鱼类,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性情温顺,食物链短,是所有鲟中唯一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饵料来源广泛,易养易捕。1鱼种的培育和  相似文献   

18.
1976年5月,Barrucand (1979)等人在法国完成了西伯利亚鲟的驯化.鉴于其可塑性(温度和盐度)和可杂交性,西伯利亚鲟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新必水产养殖品种.第一个西伯利亚鲟试验在Donzaq的INRA低水温(16℃~18℃)设施渔场和Giron的CTGRES高水温(18℃ ~25℃),以虹鳟鱼的颗粒饲料进行基本的喂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饲料转换指标有待改进,但还是值得养殖的.冷水地区的生长率由第一年的1.72g/灭提高到第二年的3.63g/天,其生长速度接近虹鳟和鲤鱼.在温水设施中生长率可达5.3g/天.在本试验中,最佳生长温度为20℃,温度低于15℃或在夏季高温季节25℃~30C都会导致生长减慢.  相似文献   

19.
鲟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鲟鱼是一种大型名贵经济鱼类,分类学上隶属于鲟形目,鲟科,鲟属。鲟鱼的养殖在我国始于九十年代初。生产实践证明,它具有生长速度快(当年鱼苗在18℃~22℃的水温条件下,经过6个月的饲养就能达到平均尾重0.5kg以上的商品鱼规格),饲养周期短(只须6个月至1年),适应能力强(南北方均可养殖),投喂方便(可以吃人工配合饵料),消费市场广阔,经济价值高等优点,现已成为我国又一个淡水养殖名贵品种。1生物学特性1.1生活习性鲟鱼是底栖冷水性鱼类,其生存水温为0℃~33℃,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鲟鱼的生长适宜温度为14℃~25℃,水温低于4℃或高于26℃时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20.
为了丰富鲟鱼养殖种类,特引进了闪光鲟(Acipenser stellatus)、欧鳇(Huso huso)、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i)和杂交鲟(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A.gueldenstaeti♀)受精卵,在直径2m的玻璃钢池中进行驯养和流水养殖,水温16-22℃,溶氧5-7mg·L-1。定期测定了上述4种鲟鱼的体长和体质量,应用计算机软件Excel和SPSS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孵出的闪光鲟、欧鳇、西伯利亚鲟和杂交鲟鱼苗平均体质量分别为0.01349g、0.02818g、0.02016g,及0.02416g,经过60d驯化养殖,平均体质量分别达到3.80g、11.22g、7.85g,及4.19g;平均体长分别达10.61cm、13.37cm、12.98cm,及9.78cm。全长与日龄之间均呈线性关系,且R2〉0.9,全长日均增长量的大小顺序为:欧鳇〉西伯利亚鲟〉闪光鲟〉杂交鲟;体质量均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且R2〉0.9,体质量日均增长量大小顺序为:欧鳇〉西伯利亚鲟〉杂交鲟〉闪光鲟;体质量与全长的回归曲线中b〈3,均呈异速生长;肥满度分别变动在0.67~0.30、0.86~0.47、0.58~0.35,及0.71~0.44之间,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各个时期欧鳇肥满度最高;驯化期结束后30~40日龄生长离散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