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湖鱼体中重金属铬的含量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产品的重金属污染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鱼体内的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为了研究太湖淡水鱼重金属铬的生态风险,采集鱼类22种,样本量401个进行采样分析调查,其中杂食性鱼类315条、肉食性鱼类49条、草食性鱼类37条。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太湖鱼体中铬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其污染状况并对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太湖鱼体重金属铬含量在ND~5.21 mg·kg-1之间,有12条鱼处于重污染水平;杂食性鱼类的重金属铬含量显著高于草食性鱼类,而与肉食性鱼类的含量没有相关性,可能与鱼类的生活环境有关。风险评估的结果显示,重金属铬超出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的比例为7.48%,因此食用太湖鱼类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这为评估太湖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钱塘江杭州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d、Hg、As含量的调查,分析了该水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潜在生态风险和来源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水域表层沉积物中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水平总体为极强,Cd、Hg是生态风险主要的贡献因子,生态风险强度分别为极强、强。重金属在水域不同区段间存在一定的分布差异,其中S3区段重金属的含量及生态风险均较高。各重金属污染来源相似,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显示,工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生活废水污染等人类活动是水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进一步探求沉积物中重金属风险对水域中鱼类的影响表明,Hg的生物表层沉积物累积因子(BSAF)为0. 861,存在一定的生物累积作用;但表层沉积物与鱼肉、水体之间相关性较弱(P 0. 05)。水域中水体流动性大且多数鱼类来自增殖放流,鱼龄较低可能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天然植物防腐剂在酱腌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文辉  孙宇航  姜忠丽  佟蕾  辛鑫  何金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513-14514,14561
[目的]探讨天然植物防腐剂能否成为酱腌菜中有效的防腐剂并应用于生产中。[方法]以苦荞麦、蒲公英、丁香为原料,对其中的黄酮、丁香乙醇提取物、蒲公英甾醇等功能性成分进行提取,并对其抑菌性进行研究。[结果]按照丁香提取物:苦荞麦提取物:蒲公英提取物=3∶3∶2的最佳比例添加到酱腌菜中,进行防腐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植物防腐剂在pH为4~5的条件下的防腐效果最好,冷藏环境好于常温和恒温环境,在常温条件下天然植物防腐剂的防腐效果可达60 d。[结论]天然植物防腐剂对于酱腌菜的风味有改善的作用,且其防腐效果与化学防腐剂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4.
昆虫扫描电镜样品干燥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茧蜂的保存标本和新鲜的蚜虫标本为材料 ,选用 6种干燥法处理 .试验结果表明 :除临界点干燥法外 ,酒精浸泡标本、针插标本及含水量较少的新鲜样品可采用简便、快速的自然干燥法或氮气干燥法 ;而含水量较高的新鲜样品采用叔丁醇干燥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以体质量为40 g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冰鲜杂鱼(对照)、 A配合饲料(脂肪含量8.2%)和B配合饲料(脂肪含量14.5%),饲养试验共进行3个月,试验结束时测量各组鱼的生长性状,并检测其肝脏中两种脂蛋白脂肪酶基因LPLtype1和LPLtype2 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喂食冰鲜杂鱼的大口黑鲈平均体质量增加率显著高于喂食两种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 P〈0.05);喂食B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肝脏中LPLtype1和LPLtype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喂食A配合饲料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脂肪水平越高, LPLtype1和LPLtype2 mRNA的表达量也越高。研究表明,脂蛋白脂肪酶LPLtype1和 LPLtype2基因编码的蛋白都具有分解贮存在肝脏细胞中多余脂肪的功能,且LPLtype2与LPLtype1基因可能存在更加精细的分工, LPLtype2比LPLtype1更易受饲料脂肪含量的调节,推测LPLtype2在参与分解肝细胞的脂肪中可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金属矿业密集区广西南丹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评估矿业活动对"锡都"南丹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并评估其潜在生态风险,分别抽样采集自然土壤、矿区和非矿区耕地土壤、尾砂及河流底泥样品72、172、129、24、6个,测定其As、Pb、Cd、Cu、Zn和Sb含量,并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南丹县土壤偏弱酸性,As、Pb、Cd、Cu、Zn和Sb的背景值均值分别为17.74、40.78、0.503、17.94、81.40、3.004 mg·kg-1,Cd背景值明显偏高,比全国土壤背景值高4.16倍;耕地土壤中82.0%的点位存在超标现象,Cd、Sb、As、Zn、Pb和Cu的超标率依次为79.1%、68.3%、56.8%、36.1%、22.8%和9.44%,矿区耕地土样中各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非矿区采集的土样;Sb和Cd对南丹县耕地土壤的生态风险贡献率最大,其中大厂镇、车河镇及刁江沿岸存在较高生态风险。南丹县耕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来源主要是大厂和车河镇矿业活动,需要加强管控。  相似文献   

7.
猪鱼肉涂膜保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5种涂膜剂的成膜效果研究表明,海藻酸钠具有可食、水溶液粘度大,易于形成光亮透明的薄膜.在涂膜溶液中加入等量乳酸钠和乙酸溶液,可增加溶液粘度,提高膜的保藏效果,添加5%甘油可提高膜的塑性.肉类涂膜,可有效地隔绝微生物的侵入途径,延缓了食品成分的化学变化,延长货架期2~6倍。在常温条件下,鲜猪肉和鱼肉涂膜后可保鲜5~7天,防腐15~20天.  相似文献   

8.
李仙江鱼类的区系存在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调查、文献记录和西南林业大学标本馆馆藏标本,确定李仙江流域共有鱼类66种,隶属于5目14科44属。剔除6种引入种后,对李仙江鱼类的目、科、属3个级别进行区系存在度分析。结果显示:属级存在度更能够反映该流域的鱼类区系组成的特点,一些世界性分布的科属在李仙江流域的存在度相对较低,而具有地方性分布的部分科属,区系存在度较高,可以反映李仙江流域鱼类的区系特征。李仙江的鱼类区系成分与元江鱼类区系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农地排水中水溶性重金属浓度及其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农地排水中重金属浓度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从杭州市选择了代表性水田、果园、蔬菜地和苗木地等4种利用方式的农地,采样分析了暴雨产生的地表径流中水溶性镉、钴、铬、铜、铁、镍、铅、锌和锰的含量,并与城区地表径流中重金属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可知,暴雨期间农地地表径流中不同种类的水溶性重金属浓度有较大的差别,平均浓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镉(0.19 µg/L)、钴(0.46 µg/L)、铬(1.04 µg/L)、镍(1.73 µg/L)、铅(4.98 µg/L)、铜(88.47 µg/L)、锌(184.52 µg/L)、锰(609.52 µg/L)和铁(1135.21 µg/L),径流中铜、锌、锰和铁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金属元素。除锰与铁外,农地径流中重金属浓度均较低,基本上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I和II类水的要求。统计分析表明,地表径流中水溶性重金属浓度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铁与锰浓度在水田径流中最高,铜浓度在果园径流中最高,镉、钴、铬、镍、铅与锌浓度在城区径流中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地表径流中重金属浓度主要与土壤酸碱度有关,与土壤pH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土壤中相应重金属全量和水溶态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但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和粘粒含量相关不明显。地表径流中重金属含量高低主要受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pH影响,正常农田地表径流中的重金属浓度不会对地表水质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真空包装草鱼片在低温条件下的变化,将真空包装草鱼片分别于-18、0、4、10℃贮藏15 d,以贮藏期间K值(ATP分解指数)的变化来评价其化学变化。结果表明:在0、4、10℃下贮藏15 d后,草鱼肌纤维间的空隙变大,由于鱼肉内水的结晶,在-18℃下肌纤维间的空隙达到最大(约100μm);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鱼片的持水能力显著下降,-18℃下贮藏鱼片的持水能力最低,0、4℃贮藏鱼片的持水能力高于10℃贮藏鱼片;于较高温度(0、4、10℃)贮藏后,鱼肉的亮度值(L*)、红绿值(a*)和黄蓝值(b*)均较高,在-18℃低温贮藏后鱼肉的亮度值增加;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鱼片颜色(色差仪分析结果)趋向于红色值和黄色值增大;在-18℃贮藏15 d后,鱼片仍然新鲜,但质构变差。  相似文献   

11.
以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浓度设置依据并结合实际污染土壤,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u、Cd、Pb、Zn、As5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对灯心草的联合生理毒性效应及各重金属在灯心草植株内的积累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对灯心草地上部生长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当污染达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上限值,灯心草地上部生物量减产9.15%,但地下部生物量减产趋势不明显,灯心草分蘖数、株高与地上部干重呈显著正相关。生长在矿毒水和铅锌尾矿污染土壤中的灯心草,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减产28.23%和37.1%,但POD、SOD和CAT3种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在Cd、Pb、Cu、Zn、As复合污染条件下,各重金属在灯心草茎叶和根系中的积累和分布存在差异,且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用综合生态环境效益法,以灯心草为指示植物,可以将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上限值设定为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临界毒性效应值。  相似文献   

12.
不同污染源对水稻土及水稻籽粒的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不同来源的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程度及其在水稻中的累积特点,利用3种典型的提取剂对四个不同污染源地区水稻土中As、Cd、Cu、Zn的有效态进行提取,分析不同来源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而以土壤参数和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为自变量,建立各地区水稻籽实中重金属含量的最优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工业废水和污水灌溉源地区土壤中As和Cd的有效态含量较高,矿山废渣源地区土壤中Cu、Zn有效态含量较高。水稻籽实中重金属可以用重金属有效态及土壤参数进行预测,籽实Cd含量可以用Ca Cl2溶液提取态含量进行有效预测,而籽实As和Cu的含量可以用EDTA提取态含量进行有效预测,但籽实Zn的预测性较差。四个污染源地区中,污水灌溉源和矿山废渣源地区重金属的生物累积预测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选择河北省、河污灌区和府河污灌区为研究对象,对污灌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府河、汶河两大纯排污河的水质指标中重金属并未超过《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经过20年的污灌,典型区的土壤中Cd超过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以当前2条排污河水进行灌溉,将会造成土壤中As的积累,应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胁迫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金属是一类非降解且富集性较强的常见水体污染物,被鱼类摄取后可在脑组织、肾脏和肝脏等器官中富集,并对鱼类产生分子、生理生化等毒性作用,影响其生长发育、繁殖和代谢,甚至引起死亡。文章从重金属进入鱼体内的途径、重金属在鱼体内的富集情况、重金属对鱼类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综述了重金属胁迫对鱼类的影响,并提出今后应加强重金属胁迫对鱼类毒害作用机制的系统深入研究,探讨不同重金属对鱼类的联合毒性作用方式,确定重金属暴露浓度与响应指标间的剂量—效应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重金属胁迫下鱼类氧化胁迫发生的信号调控机制,同时加强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早期预警生物标志物研究,将重金属对鱼类毒性的研究与水质监测及在线预警相结合,进行预警鱼类的筛选与驯化及鱼类生物学灵敏性信号指标选择等,为渔业环境监测及鱼类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湘潭县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探讨湘潭县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以湘潭县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中As、Hg、Zn、Pb、Cu、Cr、Cd、Ni 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和污染特征,并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该区域农田中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中Cd含量平均值高于风险筛选值,低于风险管制值,其他7种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均低于风险筛选值,且Cd和Hg累积程度较高,其最小值分别是背景值的1.53倍和1.04倍。在单项污染风险评价中,超过90%的样本Cr、As、Hg、Pb含量小于风险筛选值,90.4%的样本Cd含量大于风险筛选值,且Cd含量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没有Cr、As、Hg、Pb和Cd含量大于风险管制值的样本;综合污染风险评价结果显示92%的样本可能存在食用农产品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等的土壤污染风险。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的平均值为314.9,处于强潜在生态风险水平。通过以上分析说明,该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整体呈现出高生态风险状态,这种现象主要是由该区农田土壤中Cd的污染程度比较高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地区池塘养殖水产品重金属含量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全面了解长三角地区池塘养殖水产品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食用风险,于2015年5月至11月分别在上海、江苏和浙江的13个养殖池塘采集了5类共13种水产品并进行了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同时根据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及风险评价指标分别评价了其食用安全性和健康风险。实验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水产品体内重金属Cr和As的残留量很低,Cu和Pb有近60%的样点超标,而Cd在所有样点都超标,且底栖类水产品中重金属的浓度高于鱼类。根据每周水产品摄入量进行食用安全性评价的结果表明,Cu、Pb、Cr和As 4种重金属的百分比都小于100%,但Cd的占比远远超过100%,存在较大威胁。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部分水产品存在食用风险,且该风险主要由重金属Cu和Cd所贡献;就水产品种类而言,鱼类水产品的整体健康风险低于底栖类水产品。通过与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比较及相关性分析,初步得出长三角地区养殖池塘水产品体内的重金属Cd、Cr和As的残留可能与养殖池塘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17.
含有不同铅离子浓度的土壤在种植冰草后,土壤p H和水溶性盐含量都明显下降,说明冰草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可降低土壤的盐碱度,而且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都有所降低,特别是Pb2+含量降低了99%以上,说明冰草可以用来改良修复铅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18.
通过石灰性和酸性土壤施用鸡粪和猪粪并预培养不同时间,采用生物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畜禽粪便有机肥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差异及其随培养时间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石灰性和酸性土壤上施用鸡粪和猪粪后6个月内,鸡粪和猪粪中Cu、Zn、Cd的生物有效性显著低于等量重金属无机盐或与之相当。鸡粪中Pb的生物有效性也显著低于等量Pb无机盐,猪粪中Pb的生物有效性前5个月显著低于等量Pb无机盐,6个月时则显著高于等量Pb无机盐。2种土壤施用鸡粪和猪粪后的不同时间段,畜禽粪便有机肥中Cu、Zn、Cd、Pb的生物有效性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施用后6个月内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规律,施用后2个月时生物有效性最低,为等量相应重金属无机盐的3.4%~47%。  相似文献   

19.
To assess levels of contamination and human health risk, we analyz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heavy metals lead(Pb), cadmium(Cd), chromium(Cr), and nickel(Ni) in China's main deciduous fruits- apple, pear, peach, grape, and jujube. The concentration order of the heavy metals was NiCrPbCd. In 97.5% of the samples,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were within the maximum permissible limits. Among the fruits studied, the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jujube and peach proved to be the highest, and those in grape proved to be the lowest. Only 2.2% of the samples were polluted by Ni, only 0.4% of the samples were polluted by Pb, and no samples were polluted by Cd or Cr.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fruits, the combined heavy metal pollu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P0.05) in peach and significantly lower(P0.05) in grape. For the combined heavy metal pollution, 96.9% of the samples were at safe level, 2.32% at warning level, 0.65% at light level, and 0.13% at moderate level. In the fruits studied, the con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to the daily intake rates(DIR) followed the order of NiCrPbCd. The highest DIR came from apple, while the lowest DIR came from grape. For each of the heavy metals, the total DIR from five studied fruits corresponded to no more than 1.1% of the tolerable daily intake, indicating that no significant adverse health effects are expected from the heavy metals and the fruits studied. The target hazard quotients and the total target hazard quotients demonstrated that none of the analyzed heavy metals may pose risk to consumers through the fruits studied. The highest risk was posed by apple, followed in decreasing order by peach and pear, jujube, and grape. We suggest that the main deciduous fruits(apple, pear, peach, grape, and jujube) of China'smain producing areas are safe to eat.  相似文献   

20.
低糖果脯加工技术研究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果萄糖浆替代砂糖生产果脯能显著提高产品质量,糖渍液中添加适量的食盐、柠檬酸等可以有效降低制品水分活度,提高其保藏性;明胶、琼脂是低糖果脯合适的组织填充物,营养成分分析显示,用果葡糖浆生产低糖果脯,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内含生理活性成分,具有开发功能食品的极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