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于原油组成的复杂性,在储存过程中难免会形成油泥沉积罐底,影响储罐的安全、经济运营,加装旋转喷射搅拌器是解决罐储原油出现分层和沉积的有效方法。按照驱动类型和速度控制原理的不同,首次从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应用研究状况及优缺点等多方面对比了国内外多种旋转喷射搅拌器,指出目前旋转喷射搅拌器的国产化研究存在研究方向单一、对关键问题认识不足等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的旋转喷射搅拌器设计理念,提出了结构创新设计方案,以促进石油储运工程领域旋转喷射搅拌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随着海上油田聚驱的不断深入,采出液中返出聚合物逐渐增多,油水分离中会产生含聚油泥需要及时处理。为了利用热化学分离法处理现场含聚油泥,设计制造了一套5m3/d含聚油泥处理撬装装置,制定了相关工艺流程,并分析了搅拌转速对含聚油泥处理效果的影响。海上平台现场试验运行表明,含聚油泥经过该装置处理后,泥层残油由20%降低至0.21%,分离后的油层含油98.04%,含水1.96%,水层含油134mg/L,达到了高效处理回收海上平台含聚油泥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哈原油管道冬季运行期受地温低及油品凝点高等因素的影响而易发生油泥沉积及蜡堵等现象,认为应采取低输量运行、改变输送方式、连通旁通管等解决措施,并提出了掺混稀释输送、添加降凝剂、调整清管程序、设立增压站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任志鹏  王小琳  谢珍 《油气储运》2013,(11):1209-1212
长庆油田油气储运系统沉降罐内油水过渡层加厚,导致净化油含水过高,影响原油正常生产.以长庆靖安油田脱水过程中沉降罐内产生的中间层乳状液为对象,借助显微镜、色谱、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能谱仪等技术手段,研究其宏观特性及其分离出的水、油和固相的特性,揭示中间层乳状液的形成机制及其物理特性的影响因素.测试结果:分离出的水中硫质量浓度为35.82 mg/L、总铁45 mg/L,硫酸盐还原菌(SRB)含量为104~105个/mL,污水粒径中值为85.63 μm,沥青质/胶质质量分数为3.78%,固体中FeS含量较高.结果表明:联合站上游集油系统腐蚀严重,乳状液中原油老化严重,固体物质除了因腐蚀而产生的FeS外,还有大量伴随原油开采地层中的石英、长石和粘土等矿物.(表3,图7,参6)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原油流动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双管掺热水工艺流程能耗较高,为降低集输能耗,优化工艺流程,急需对管道低温集输特性开展研究.在华北油田某区块搭建了可视化试验管道,开展长期的低温集输试验,持续研究低温集输过程中高含水原油管输井口压力的变化规律和流型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可低温集输油井的井...  相似文献   

6.
周会萍  王凯  胡江锋 《油气储运》2011,30(6):458-459,392,393
原油储罐在油泥淤积后采用人工、机械等方法被动清罐作业存在缺陷,但可利用站内现有储运设备、设施进行在线热油冲刷清除油泥。在西部管道鄯善原油首站开展了在线热油清罐技术探索性试验,4座储罐经冲刷后,沉积物厚度明显降低,远低于将沉积物厚度降至0.5m以下的要求,取得了满意的清罐效果。实践表明: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单座储罐6年清罐总费用可节省约209.5×104元,同时不会造成含苯、蒽、芘等有害物质的直接排放和环境污染。该技术操作简单、安全环保、效果显著、效益巨大,可实现在线操作,有效防止油泥的堆积和形成,大大提高了有效罐容,为储罐长期、安全、高效运行奠定了基础,亦为我国原油储罐沉积油泥的处理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中原油田石化总厂的产品质量和环保问题,拟向中洛线输送进口普托原油和中原原油的混合油。中原原油属于易凝高黏原油,若与普托原油混合将改变管输原油的物性,影响管道安全经济运行,因此需评估增输方案的可行性,制定新的管输方案。首先开展室内掺混实验,确定中原原油与普托原油(混合比例1:2.6)的混合条件,测定不同掺混比例下混合原油的基础物性;然后以1月份为例,对中洛线4种可能的混输方案进行计算、分析、比选,确定全年各月份的输送方案;最后利用自制的沉降设备对混合原油在停输过程中重质组分的沉降情况进行研究,在实验条件下未出现明显沉降,为评估混合原油停输风险、制定停输再启动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兰成渝输油管道东峪沟沉管治理工程中采用了应力应变监测技术.以沉管区管道的应变监测作为基本出发点,分析了边界点、弯管区、过渡段、最大挠度区管道单元的轴向、环向、45°方向应力及最大主应力变化趋势,并结合弹性破坏理论,对沉管区管道安全状况做出了评价,提出了基于应变测试技术的管道沉降过程力学监测理论.  相似文献   

9.
大庆油田高含水原油流变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大利 《油气储运》2005,24(8):25-30
大庆油田在连续开采40多年后,已经进入高含水后期,含水量在80%以上,由于高含水原油的流变特性发生了变化,应用原有流变特性已经不能满足工程需要,通过对高含水原油的流变特性和原油流变特性与含水率和温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给出了高含水原油流变参数的回归计算公式,并对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含水原油输送的连续相应该尽量采用连续相为水的水包油型的原油输送,对高含水原油管道输送、设计和改造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胶凝原油管道再启动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凝原油的粘弹塑性、压缩性及其管内压力传播过程是影响管道再启动过程的重要因素.分类总结了管输胶凝原油结构破坏过程中的粘弹触变模型,对胶凝原油管道启动过程中影响压力传播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胶凝原油管道启动过程中的数学模型,重点阐述了近年发展的新模型,包括CNR与DNCR启动模型及Vinay G、Negr (a) o等人的启动模型,指出了现有模型的不足,认为准确确定胶凝原油的压缩性大小和再启动过程中启动波的传播特性是解决管道再启动问题的关键,为进一步研究胶凝原油管道的再启动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一般大型油田原油外销计量具有连续运行、动态计量、数量大、精度高的特点.在密闭压力管道中,计量温度和压力直接影响原油标准体积的计算结果,进而影响纯油量结算,事关原油交接双方的经济利益,尤其在大型原油交接点,由于交接量较大,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罐底油具有油水乳化严重、油渣相互附着力强、渣颗粒相对比重小等特点,直接进行油水渣三相分离获得原油非常困难。为解决罐底油三相分离的技术问题,本文采用Tween-80破乳剂打破“W/O”状态,再辅以超声振荡和适当微波加热措施,使原油与水、无机固形物之间解吸附而分离。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结果显示:以3%质量浓度破乳剂与罐底油体积比为1:1、温度50℃、超声处理12min后,原油回收率可达到98.4%。  相似文献   

13.
原油管道的顺序输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凤山 《油气储运》2004,23(1):9-10,28
针对目前越来越多的进口原油需要在原油长输管道进行顺序输送的实际问题,结合国内原油管道的现状,提出了在组织原油管道油品顺序输送过程中的运行管理要求以及常用操作方法,结合实例,给出了掌握混油界面的具体方法与切割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混掺5%~10%俄罗斯原油的大庆原油,开展了铁大线和秦京线大庆原油触变特性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考虑原油存在不完全可逆性结构的Houska修正触变模型能比较准确地描述在特定测试温度、进站温度和多剪切速率条件下的大庆原油触变行为。试验获得了秦京线、铁大线实际管输条件下不同测试温度和进站温度的触变模型参数,对于准确计算管道停输再启动压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在重油开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采油技术近几十年已在世界各地投入应用 ,是一项投入少 ,产出大的采油技术。应用微生物方法开采重质原油 ,是微生物技术在采油领域的延伸 ,也是人们对重质原油开采的一种新的尝试。就其机理来说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微生物能够利用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等重组分 ,对重油进行降解 ,使得重油粘度变小 ;或者 ,微生物能够在繁殖过程中产生表面活性物质 ,使得重油能够很好的乳化分散 ,降低原油的粘度 ,从而有利于原油的采出  相似文献   

16.
在原油集输加热中,地源热泵加热系统可用于替代传统的燃油或燃气锅炉加热方式,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研究了地源热泵在油田采油井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采油井中使用地源热泵系统替代锅炉为外输油加热完全可行,适合于在油田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原油分子筛非临氢浅度裂化改质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施成耀  梁磊 《油气储运》1999,18(3):50-53
介绍了原油分子筛非临氢浅度裂化改质降凝减粘新工艺由小试到中试的研究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在小试基础上放大1000倍的中试试验结果和小试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该工艺放大试验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可以进一步扩大成工业试验和生产。改质原油用于现有管道输油生产可降低输油温度,减少燃耗,尤其可以解决低输量管道的输送问题。原油分子筛改质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简便,投资低,降凝减粘幅度大,改质油性质稳定,内含潜在的经济  相似文献   

18.
针对库鄯管输原油粘度、密度逐年增大和重质油含量不断上升而导致管输设备效率降低、主泵机组工艺参数发生变化、输油成本增加和运行维护难度增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采取增加轻质油的掺入比或将稠油单独处理、添加GY-3降凝剂和增设中间加热站等相应措施,可有效改进原油物性,提高输油效率、降低输油成本.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驱油技术在百口泉采油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 2 0 0 2年在百口泉采油厂的 3个区块 5个井组上进行微生物驱油试验 ,累计总增产原油 5 2 0 1t,增产天然气 310× 10 4m3 ,创造效益 70 4 .2万元  相似文献   

20.
任秋壮  袁春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55-13556,13560
[目的]优化葡萄籽油的精炼工艺,找出相对提取率较高的提取方法。[方法]为获得优质精油,将葡萄籽毛油经脱酸、脱胶、脱色、脱臭工艺精炼,通过正交试验对葡萄籽毛油精炼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毛油精炼的最佳脱酸方案为碱液浓度18%,碱炼初温44℃,超碱用量0.3%;最佳脱胶方案为水化温度77℃,水化加水量为4倍毛油磷脂含量,水化作用时间为9h;选择白土脱色的最佳脱色方案为2次脱色工艺,第1次加入白土量为4%,温度为90℃,脱色时间为30 min,第2次加入白土量为3%,温度为85℃,脱色时间为15 min,2次的真空度均为0.1 MPa;脱臭的最佳方案:真空度0.08 MPa,控制温度180℃,控制时间90 min。[结论]该研究为葡萄籽油的提取及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