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掌握湖北省花生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的分布和产毒特征,从罗田、红安、钟祥、襄阳四个典型花生种植区采集土壤样品40份,并进行黄曲霉菌分离、鉴定和产毒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不同花生种植区共分离鉴定到黄曲霉菌51株,土壤中黄曲霉菌落数为127.5cfu/g。不同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钟祥土壤中黄曲霉菌落数最高,罗田最低;鉴定获得黄曲霉菌株中产毒菌株占96%,产毒量范围0~227.81μg/L,不产毒菌株占4%;产毒菌株分为只产AFB_1、产AFB_1+AFB_2、产AFB_1+AFB_2+AFG_1和产AFB_1+AFB_2+AFG_1+AFG_2毒素4种类型,其中以产AFB_1+AFB_2的菌株占比最高,为65%;不同种植区黄曲霉菌株产毒力研究发现,钟祥每克土壤中黄曲霉菌产AFB_1的量最高,达11 679.70μg/L。本研究可为湖北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预警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襄阳市主要花生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分布及产毒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襄阳市主要花生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的分布和产毒特征,从襄阳市主要花生种植区采集土壤样品36份,进行黄曲霉菌分离、鉴定和产毒力研究。结果表明,襄阳市不同花生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落数平均为5997.6 cfu/g,且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菌落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襄州、枣阳、宜城、谷城;鉴定获得黄曲霉菌株中产毒菌株占63.6%,产毒量范围 ND~304.9 μg/L,不产毒菌株占36.4%;产毒菌株可分为7种产毒类型组合,其中同时产AFB1、AFB2和AFG1三种类型的黄曲霉菌占比最多,为54.0%。在适宜培养条件下,产毒力分析结果为襄州地区每克土壤中黄曲霉菌产AFT的理论值最高,可达2080.0×103 μg/L,且其中分离出的菌株平均产毒量最高,为218.7 μg/L。可以看出襄阳市花生代表性产区土壤中黄曲霉菌分布数量显著高于我国南、北方花生主产区的平均水平,但其菌株的平均产毒能力却远低于全国其它地区。本研究初步得出了襄阳市花生主产区黄曲霉菌的分布特征和产毒特征,可为襄阳市花生黄曲霉毒素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中国西南花生产区黄曲霉菌分布、产毒力及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从云南广南、西藏察隅、四川蓬安采集177份花生、土壤样品,共分离鉴定出黄曲霉菌206株,分析其分布及产毒特征,并调查71份产后花生样品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四川蓬安花生产地黄曲霉菌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其检出率和菌落数分别为50.0%、212.0 CFU/g,西藏察隅黄曲霉菌分布最少(18.1%,52.8 CFU/g)。菌株产毒力研究结果表明,88.6%的菌 株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产毒类型以B族毒素为主,尤其是AFB1,其含量在0~8500μg/L,平均产毒能力排序为:云南广南(4393.4μg/L)>西藏察隅(1991.0μg/L)>四川蓬(1259.3μg/L);不产毒菌株占11.4%,均来自西藏察隅。对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研究发现,西南地区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较轻,阳性样品检出率为7.0%,AFB1含量在0~7.2 μg/kg;四川蓬安花生样品AFB1检出率为4.2%,含量0~7.2 μg/kg,云南广南AFB1检出率为16.7%,含量0~2.1 μg/kg, 西藏察隅样品未检出AFB1。西南产区黄曲霉菌检出率越高、菌落数越多,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花生种质资源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种子成分的花生种质资源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高含油量、高蛋白质含量和高油酸含量资源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抗性较差.通过对抗黄曲霉侵染和产毒能力不同的花生种质资源的种子成分的分析表明,高抗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资源的亚油酸含量较高.相关分析表明,不同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的侵染抗性与种子大小和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出仁率和亚油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产毒的抗性与含油量呈显著负相关.通过鉴定和筛选,发掘出2份优质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5.
花生不同贮藏时间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圣玉  雷永  李栋  肖达人  廖伯寿 《花生学报》2003,32(Z1):390-393
通过对在常温条件下分别贮藏1~4年的10个抗黄曲霉菌产毒的花生材料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研究,初步探讨了花生种子贮藏时间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多年连续选择的抗产毒花生种质材料在人工接种条件下黄曲霉毒素含量普遍低于高产毒对照品种.随着种子贮藏时间的增加,黄曲霉菌对花生的侵染和产生分生孢子所需的时间缩短.贮藏2~4年花生种子的产毒量显著高于贮藏不足1年的种子,而且贮藏环境的湿度对种子活性和黄曲霉产毒量有很大影响.不同抗性种质在耐贮能力和抗性的持久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花生种子中芪化物的合成与抗黄曲霉菌产毒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种子为试材,采用孢子浓度为1×106(个/m L)的黄曲霉菌接种花生种子,对抗产毒和易产毒品种间4种主要芪化物(resveratrol,ε-viniferin,δ-viniferin,pterostilbene)合成变化,相关抗性酶活性(PAL、POD、PPO)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不同品种间芪化物的合成与抗黄曲霉菌产毒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生种子芪化物的合成速度与抗产毒有关。在接种黄曲霉菌第3天时,抗产毒品种黔花生3号4种芪化物含量达到峰值,含量为47.37μg/g,为对照的54倍;易产毒品种花育22号芪化物含量仅5.5μg/g;抗产毒品种芪化物含量和相关抗性酶(PAL、POD、PPO)活性都高于易产毒品种;在16个考察的花生品种中,发现了4个芪化物含量较高,病情指数和黄曲霉毒素含量相对较低的花生品种;相关分析发现,不同花生品种芪化物含量与病情指数、黄曲霉毒素B1和黄曲霉毒素总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89、-0.851、-0.850。因此,花生接种第3天时的芪化物含量可作为筛选和培育花生抗产毒品种的重要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广东花生产区土壤黄曲霉产毒菌落分布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稀释倒平板法对广东10个花生主产地土壤中黄曲霉的数量以及分离菌株的产毒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各地花生种植土壤中黄曲霉的数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清远市土壤中的黄曲霉数量最多,达160 cfu/g干土壤,惠州和广州地区次之,均为100 cfu/g干土壤,汕头地区最少,在该地区抽取的土壤样品中未分离出黄曲霉菌株。在分离出来的黄曲霉菌株中,广州地区有10株产毒菌株、清远地区17株、惠州地区16株、云浮地区8株、河源地区8株。  相似文献   

8.
通过人工接种和毒素测定,对抗、感青枯病的花生种质进行了黄曲霉菌产毒抗性评价.结果表明:1)抗青枯病花生种质之间存在着黄曲霉产毒抗性的显著差异,品种间毒素含量高低相差近10倍,鉴定出抗黄曲霉产毒种质6个;2)2种抗病性无相关性;3)获得具有直接生产利用价值的兼抗青枯病和抗黄曲霉产毒的花生材料1个.  相似文献   

9.
应用哈茨木霉T2-16发酵产物对花生进行浸种处理,测定该发酵产物对花生种子活力及抗黄曲霉菌侵染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霉发酵产物可提高花生的种子活力,表现为促进种子提早萌发、提高种子活力指数和降低种子相对电导率;该发酵产物可增强种子中与抗病性密切相关的酶活性,降低黄曲霉菌对花生的侵染。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2018年山东省花生主产区土壤及收获后花生荚果黄曲霉菌及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在烟台、青岛、临沂、泰安、枣庄及菏泽等花生主要产区进行土壤、花生荚果的采样,对土壤、荚果果壳、花生籽仁的黄曲霉菌检出率进行统计并对籽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区土壤中黄曲霉菌的检出率为3.33%~33.33%;花生果壳中黄曲霉菌的检出率为10.89%~27.78%;花生籽仁中黄曲霉菌的检出率为3.11%~11.56%;花生籽仁中黄曲霉毒素的浓度为5.01~26.80 μg/kg。数据分析得出:花生籽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与土壤中黄曲霉菌的检出率呈极强的相关性;与花生果壳和籽仁中黄曲霉菌的检出率呈中等程度相关。本研究对解析花生种植区黄曲霉菌及黄曲霉毒素污染发生原因,精准预警与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花生褐斑病表观侵染速率、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系统调查了花生褐斑病流行动态情况,并定期捕捉了空中分生孢子飞散情况,结合田间环境监测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生褐斑病的季节流行曲线为典型S形曲线,病害指数增长期为花生出苗至7月上旬,逻辑斯蒂增长期为7月上旬至9月中旬,衰退期为9月中旬至花生生育期结束。整个生长季花生褐斑病的表观侵染速率呈波浪式正态分布,其变化趋势可反映不同流行时期该病害病情变化快慢。花生褐斑病菌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各供试花生品种的病害表观侵染速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通过空中分生孢子密度可准确分析花生褐斑病病情变化。花生褐斑病表观侵染速率和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当日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差,仅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当日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为-0.454*,说明较强降雨对空中孢子飞散有明显的冲刷作用。花生褐斑病表观侵染速率、空中分生孢子密度分别与前7 d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叶面湿润时数、累计降雨量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将这些相关性较高的气象因素作为预测模型关键的输入变量,为花生褐斑病的科学管理和防治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培育和种植抗黄曲霉品种是防控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而黄曲霉抗性与高产的矛盾一直是花生抗黄曲霉育种的障碍.本研究以抗黄曲霉花生种质J11与高产品种中花16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ed inbreed lines,RILs)为材料,进行黄曲霉侵染和产毒抗性鉴定,探讨抗性与高产(大果)性状...  相似文献   

13.
以大花生花育22号和花育25号及小花生品种花育20号和花育27号为材料,研究花针期膜下滴灌处理对不同花生品种植株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处理对不同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虽存在年际和品种间差异,但总体而言对花生农艺性状无显著影响。3年花针期膜下滴灌处理均显著增加花育25号和花育20号的单株结果数,增加其双仁果率,对其产量提高具有显著效应。除2013年花育22号外,3年试验结果均表明,花针期膜下滴灌对花生均具有增产效果,但对花生收获指数的影响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4.
春花生与秋花生种子活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温贮藏条件下的18个春花生品种及其对应的秋花生品种为材料进行种子活力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经过常温干燥贮藏至第二年春播时,秋花生种子活力各项指标显著高于春花生,秋花生种子的鲜重、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是春花生的4.009倍、1.812倍、1.600倍、2.602倍和9.433倍;(2)无论春花生或秋花生,活力指数各项指标品种间均有显著差异;(3)春花生与秋花生两者间活力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花生种子人工接种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 Link)侵染的生化测试结果表明,接种前后花生种子的过氧化物酶(POX),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木质素含量等均发生显著变化。接种前POX活性与侵染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接种后POX活性随感染天数增加而增加,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POX活性增幅大。接种后1-3d抗病品种PPO和PAL活性达峰值,而感病品种3-6d达峰值,接种后第7d木质素含量与感染率呈显著负相关(r=-0.7406),木质素含量的变化与POX活性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山东省主栽花生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及疮痂病对花生产量的影响,2018-2019年在山东省莱西市对36个主栽品种进行了抗疮痂病鉴定,鉴定通过人工接种分别在田间和温室大棚内进行,并分析了病害对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有高感品种8份,占鉴定品种总数的22.22%;感病品种4份,占鉴定品种总数的11.11%;中抗品种2份,占鉴定品种总数的5.56%;抗病品种11份,占鉴定品种总数的30.56%;高抗品种11份,占鉴定品种总数的30.56%。花生疮痂病病情与产量损失率呈指数关系,病情指数越高,花生产量损失率越大。  相似文献   

17.
花生种子抗黄曲霉侵染性状遗传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周桂元  梁炫强 《花生学报》2001,30(3):13-16,8
以高抗黄霉侵染亲本湛秋48和高感亲本粤油92及杂种后代F1,BC1,F2,F3为分析材料,研究了花生抗黄曲霉侵染的遗传控制,结果表明花生对黄曲霉侵染的抗性没有细胞质效应和胚乳效应,是由母株(2n)基因控制,表现为一对主基因和微效基因混合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18.
辽宁花生褐斑病发生及时间流行动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辽宁地区花生褐斑病发生危害及流行规律,以期指导病害防治。本试验采用五点取样法,对辽宁省不同产区及不同品种花生褐斑病进行调查。2011年和2012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病害均有发生,沈阳产区病害发生严重,兴城地区病害发生较轻,且多数产区2012年病情指数高于2011年。不同品种间病情指数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四粒红最重,白花生最轻。通过SAS软件分析表明,Logistic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花生褐斑病病情指数随时间流行动态。  相似文献   

19.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花生、玉米等多种农作物,并且在侵染后产生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的侵染和黄曲霉毒素污染不仅发生在作物生长环节,而且在收获、干燥、储运等过程也会发生,严重威胁农产品消费安全和人畜生命健康.因此,解析黄曲霉对粮油作物的侵染过程及侵染...  相似文献   

20.
花生种质资源出苗期耐低温性鉴定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低温和正常温度分期播种方式,调查157份花生种质资源在田间播后12d、17d和22d的出苗情况,初步建立花生种质资源的苗期耐低温性鉴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花生种质资源在低温和正常温度下的出苗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低温较正常温度下出苗时间推迟5d以上,播种后17d为花生出苗调查的最佳时间;相对出苗率80%可作为花生种质资源耐低温性鉴定标准,并根据相对出苗率将花生种质资源划分为不耐、低耐、中耐、高耐4个等级。筛选获得12份高耐低温花生种质资源,为花生育种和生产奠定物质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