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枣树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枣树嫩茎切段接种于Ms培养基上,附加6—BA2mg/L和NAA0.5mg/L,可以促进顶芽与腋芽的生长和分化。继代培养中,附加6—BA4mg/L,NAA0.1mg/L,其芽增殖率大大增加。将2cm高以上小苗转接于含IBA1mg/L的Ms培养基中,生根率达92%。生根苗移入装营养土的营养钵中过渡大田,平均成活率为94.5%。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的光合作用Z方案不同,本实验证明具有光系统Ⅱ(PSⅡ)而无光系统I(PSI)的衣藻(Chalmydomonas)突变体,可以利用空气中的CO2作为碳源进行光合自养生长,同时释放氧气,PSI缺失突变体在缺氧或有21%O2的空气中,当光强为200μE/m^2/s时,它的光合自养作用都非常稳定,而且,野生型衣藻及较高等的植物中也存在的这种足以能维持细胞生长及代谢的PSⅡ光合作用,这些突变体能借助空  相似文献   

3.
空气和土壤干旱对不同杨树种类无性系生长及光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杨树无性系I-214(Populuseuramericanacv,‘I-214’)、健杨(Populus×euramericanaGuinircv.robusta)、中东杨(P.berolinensis)和群众杨(P.‘popularis35-44’)1年生插条苗进行盆栽试验,发现它们对空气和土壤干旱的耐性存在很大差异,其中Berolinensis对空气干旱的耐性最强,对土壤水湿的耐性最弱;Italica和Robusta对土壤干旱反应敏感,当田间持水量(FFC)降至40%时,净光合速率(Pn)已显著降低,严重干旱(30%FFC)时,苗木下部1/4叶片脱落,同时,上部叶面积生长受到很大抑制;Berolinensis和Popularis虽在干旱初期Pn下降显著,但7d后Pn不同程度回升,并且受旱期间叶面积生长受到的影响较小,即显示出对土壤干旱的耐性,因此,杨树无性系对土壤干旱耐性依次为Popularis>Beroiinensis>Robusta>Italica。  相似文献   

4.
从蔗渣烂域筛选出一株高纤维素酶活力的特异青霉YB-5,经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诱变,获得一突变株YB-7,其生长快,产孢子多且无毒性。并研究了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和表面活性剂对产酶的影响。在正交优化的固体培养基和优化培养条件下,60h时CMCase、FPA和β-葡萄糖苷酶活力分别可达29.4IU/ml、8.40IU/ml和25.1IU/ml。  相似文献   

5.
从蔗渣腐烂域筛选出一株高纤维素酶活力的特异青霉(P.notatum)YB-5,经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诱变,获得一突变株YB-7,其生长快,产孢子多且无毒性。并研究了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和表面活性剂对产酶的影响。在正交优化的固体培养基和优化培养条件下,60h时CMCase、FPA和β-葡萄糖苷酶活力分别可达29.4IU/ml、8.40IU/ml和25.1IU/ml。  相似文献   

6.
PP333对小麦苗期矮化与抗衰效应的内源激素解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用5mg/LPP(333)浸种可使麦苗呈现矮壮的株型并延缓叶片衰老.笔者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苗期各叶内GAs、IAA、ABA、iPAs。ZRs与DHZRs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1)与对照相比,PP(333)使麦叶GAs和IAA含量持续较低,而CTKs含量则持续较高;伸长期的麦叶ABA含量显著较高,衰老期则大幅度降低。(2)PP(333)一方面使伸长期各叶的GAs/ABA或(GAs+IAA)/ABA比值显著降低,从而使之矮化;另一方面又使各叶衰老前的CTKs/ABA比值明显上升,表现为叶片功能期的延长。  相似文献   

7.
澳洲坚果优良品种HAES800的茎顶,于培养基MS+BA2mg/L+IBA0.2mg/L+CM100ml/L+Sucrose3%+agar0.5%中培养至25天时,于第二轮叶的叶尖产生白色愈伤组织和畸胚。将它们接种到培养基MS+BA1-7mg/L+KT1-7mg/L+IBA0.1-0.5mg/L+A.C.0.2%+Sucrose3%+agar0.5%上,愈伤组织能不断增殖并分化出畸胚;畸胚自身也以出芽方式增殖,且由白逐渐转绿,并分化出丛芽。将单芽切下,于培养基1/2MS+IBA2mg/L+A.C.0.2%+Sucrose2%+agar0.5%中诱根60天后,将无根苗放在沙床上炼苗60天,可以获得生根良好的种苗。  相似文献   

8.
莲藕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莲藕顶芽或叶芽在1/2MS+6-BA2.5mg/L+IBA0.1mg/L+活性炭0.2%培养基上培养35d,诱导产生丛生芽3—6个,芽长2—4cm。此时,将它们分切成单芽转到同一培养基,继代培养25d,繁殖系数4—6。芽长2—3cm时再分切成单芽于1/2MS+IBA1.0mg/L+6-BA0.05mg/L+活性炭0.3%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培养25d,生根率82.5%,移载成活率86%。  相似文献   

9.
稳定分泌抗IBD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I—4—3),培养于5LCelligen中,接种浓度不少于2x109/L,杂交瘤细胞在Celligen中生长,随着细胞数浓度的变化,其生物学和动力学参数发生相应的变化,杂交瘤细胞在PH7.18、DO50、50~70r/min及葡萄糖浓度为2.5g/L下生长良好。每天可收集3L的单抗,结合抗体定量试验,测得具有生物学特性的抗体含量为300mg/L以上。研究结果表明5LCelligen可用于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大规模生产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0.
海岛棉综合性状数据库的建立EstablishmentoftheDataBaseforComprehensivePropertiesofSea-IslandCotton¥//目前,国内外海岛棉品种资源丰富,生态类型各异,性状千差万别,这为育种工作提供了...  相似文献   

11.
72和69杨心边材pH值、缓冲容量及化学成分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个品系人工林杨树木材[欧美杨无性系72杨(Populus euramericana cv.I-72/58)和69杨(P.deltoides cv.I-69/55)]为对象,分析人工林杨树心材和边材pH值和缓冲容量及化学成分含量之间的差异 .结果表明,除了聚戊糖差异显著外,72和69杨树株间心材和边材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不大;72和69杨株间心材和边材的pH值和酸碱缓冲容量的差异不显著;72杨和69杨心边材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并不显著,但是72杨和69杨边材木素差异显著;72杨和69杨心边材pH值和酸碱缓冲容量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房莉  余健  陈金林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1,12(2):224-227,252
[目的]研究连作对不同品种杨树人工林叶片养分及生长量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对苏北杨树产区不同种植代次和不同品种的杨树人工林树高、胸径、材积和其叶片TN、TP、TK3种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2个品种不同林龄林分随着代次增加叶片TN、TP、TK含量变化不同,但是随着林龄的增大,叶片TN、TP、TK含量呈下降趋势;随代数增加,Ⅰ-69杨与Ⅰ-72杨树高变化的趋势相似,7与10年生林的树高受代次增加的影响较为稳定,呈逐代下降趋势,而4年生林的树高随代次增加,表现为先增后减;胸径随代次变化规律与树高随代次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随栽植代次的增加,7和10年生林材积生长量下降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实现人工林合理施肥与管理、提高杨树人工林生产力、实现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伊犁州引种杨树品种中龄期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  李丕军  雷双喜  郭光华  陈勇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529-2532,2541
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7个引种杨树品种八年生植株的树高、胸径进行了方差分析,同时以每公顷材积年生长量为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各杨树品种在胸径、树高生长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表明各杨树品种对当地的环境适应性是不同的,其中年均胸径生长最快的品种是Ⅰ-467,年均树高生长最快的品种是Ⅰ-262,并且树高生长与胸径生长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材积聚类分析筛选出表现最好的杨树品种有9个,表现较好的有3个,表现一般的有11个,表现较差的有4个;其中适应性最强、生长最快的杨树品种是大叶钻天杨.这个结果可为今后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进行杨树品种推广及平原造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I-69杨人工林生长进程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Logistic方程对2种密度的14年生I-69杨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的生长进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皆在0.93以上。并以此将I-69杨林木的生长过程分为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三个阶段,生长量在三个阶段表现出明显的“慢-快-慢”的节律,对各生长阶段的生长特点进行了分析。其中速生期内的树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56.9%,胸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57.3%,材积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50.9%。密植林分林木的各项生长指标的速生期持续时间均比稀植林分林木的速生期持续时间短;材积的速生期持续时间比树高和胸径的速生期持续时间短,而树高和胸径的速生期持续时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杨树Populus无性系间纤维性状差异及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为杨树无性系优质材定向培育与选择利用提供基础信息和指导。  方法  选择树干通直,生长量大的7个杨树无性系XL-80、XL-86、XL-83、XL-58、XL-75、ZH-17、I-69(对照)为材料,对纤维长、纤维宽、纤维长宽比及纤维素质量分数、单株纤维素等性状进行了研究,利用主成分综合得分法评价了各无性系纤维性状指标。  结果  7个杨树无性系木材纤维长为0.95~1.12 mm,均达到了国际木材解剖学会规定的中级纤维长(0.91~1.60 mm)的标准;纤维长宽比为49.09~54.62,超出造纸所需纤维长宽比(30)的63.67%~82.00%;纤维素质量分数为53.06%~59.66%,均超出造纸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基本要求(40%)。纤维宽与树高、胸径及生物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P>0.05),纤维长、纤维长宽比及纤维素质量分数分别与胸径、树高及生物量均呈负相关,且均不显著(P>0.05)。通过主成分综合得分法评选出5个杨树优良无性系,分别为XL-80、XL-58、XL-86、ZH-17、XL-83。  结论  筛选的5个优良无性系综合了各性状的优良特性,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物尽其用,达到杨树无性系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也为杨树多目标育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表6参24  相似文献   

16.
以荷兰3930杨为试材,采用室内沙培试验,研究单独施氮对荷兰3930杨生长的影响,探讨其营养特性。结果表明,施氮量在80~200 mg/L时明显促进苗高、地径生长,最大生长量分别达1.43 m、1.17 cm;施氮量在120~160 mg/L时能明显促进荷兰3930杨总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杨小舟蛾对4个杨树品种叶片取食的选择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杨小舟蛾对4个杨树品种(35杨、I-69杨、107杨和I-72杨)的取食选择性发现:杨小舟蛾对供试杨树品种叶片的取食选择指数为107杨>I-69杨>I-72杨>35杨,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为107杨>I-72杨>I-69杨>35杨,叶片含水率为35杨>I-69杨>107杨>I-72杨。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杨小舟蛾对不同杨树叶片的取食选择指数与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0.870),与叶片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0.775);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叶片含水率存在显著负相关(-0.682)。  相似文献   

18.
林地施用污泥对杨树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无锡市卢村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的脱水污泥为林地施用的有机肥源,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污泥施用后南林?鄄95无性系杨树Populus deltoiodesLus’ × P. euramericana I-45/51的生长情况及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试验设计5种处理,分别为污泥施用量占土质量的0(不施污泥,对照处理),30,60,120和240 g·kg-1。结果表明,黄棕壤上不同用量污泥施用后,杨树的树高、地径和生物量都有一定的增加,以30 g·kg-1处理的效果最好;而潮土上30 g·kg-1污泥用量的处理对杨树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余处理都表现为抑制作用。结果还表明,污泥施用后不仅明显提高了土壤中养分元素及有机质,土壤中交换态铜、交换态锌的质量分数也都有明显的提高,污泥用量与交换态金属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图1表4参15  相似文献   

19.
为选择适宜于山东地区栽种的抗天牛速生杨树品种,以生产中应用的L35和I-107为对照,对4个新引种杨树无性系的抗虫指标(树皮相对膨胀度、愈伤组织、树皮内单宁、邻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和生长量(胸径、树高和材积)进行测定,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参试杨树无性系的抗虫性随着抗性评价指标的不同而稍有差异,综合评价表明新引种无性系B1具有较强的抗虫性,与对照I-107相当,其次为B53和B40,这3个新无性系的抗虫性均超过对照L35,B33抗虫性最弱。无性系B1的速生性表现较突出,6年生单株材积超过两对照为11.26%~14.5%,其作为抗天牛速生杨树无性系具有较好的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20.
杨树大径级工业用材林适生品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宜培育杨树大径级工业用材林的优良品种,以生产中广泛应用和新选育的52个黑杨派杨树无性系为材料,进行多点、多年造林试验,对生长量、形质指标、木材材性、性状遗传、抗虫性、抗逆性等性状,采用单性状评价、多性状综合选择.结果表明,优良无性系的材积生长量超过对照I--69杨13.8%~82.0%,各无性系间在生长、干形、冠形、木材材性、抗病虫性、抗逆性等方面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且性状受强度或中等遗传控制;20世纪90年代广泛应用的品种以50号、卡帕茨、中林46最好,其次为中林14I、--69、中林28、中林23,以I--214、露易莎、西玛杨较差;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新选育的杨树品种以L35I、--107、L323、L324最好,其次为T26、T66I、--102、中菏1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