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我省山区发展高效茶业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分析湖南省海拔400~1200m山区发展高效茶业的有利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山区发展高效茶业的技术措施:大力发展早生、优质、抗寒性强的无性系良种茶园;加速中低产茶园改造,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与良怀生态结构茶园,提高茶树素质和抗逆能力;优化栽培技术,提高春茶和名优茶产量;改造和更新加工设备,提高制茶技术水平;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有机茶,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及改进茶叶贮藏方式和提高产品包装质量。  相似文献   

2.
茶叶是宜昌市重要的传统“历史产业”,主导产品,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更是一个“万岁产业”。现就发展茶业支柱产业,实现宜昌茶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谈一谈个人的看法。一、优化资源配置,做好茶叶八个方面的结构调整,走可持续发展茶业之路.在茶园建设方式上要大力发展和建设一1批立体复合型生态茶园(按照一定规格实行以茶为主、茶果、茶菜、茶药间作),发展观光旅游型茶园。这是世纪茶叶种植结构调整的方向,21也是新的茶业经济增长点。.在茶园品种结构上,优化茶树品种,加2速全市场地方无性系茶树良种选育步伐,从外地引进逐…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茶树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平衡观点,分析传统沿袭的“平面式”茶园。导致茶树生理失调;茶园土壤养份加剧分解;茶叶内的减少等弊端。提出建议树、茶、草“立体式”良性生态结构的茶园。其主要指标:(1)遮荫度不超过40%,茶树得到的太阳辐射量相当于26.35J/cm^2.h;茶园 小气候温度在30℃以内,茶地湿35℃左右,(2)土壤水、热、气、在子协调,土温控制27℃以下,(3)茶树树冠“宽、壮、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广西农业垦国有茶业现状为依据,提出制约国有茶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有:(1)建国以来国有大有发展,但现状已不适应市场变化;(2)茶树品种结构不合理,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3)经济体制转轨没有完全到位效益低下相互制约。其对策思路是:(1)重点是生产上调整品种结构、多生产适销产品、推广机采,间作效益好的林果;(2)在思想上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信心;(3)在经营上,加快机制转换;(4)关键在于茶  相似文献   

5.
潘根生 《茶叶》2015,(4):181-183
茶作是茶业的脉根和基石。夯实茶作基础,当前要重点抓好;茶树良种化要有数量高度,更要有质量深度;驱动茶作机械换人新引擎,实现效益茶业新跨越;推进茶园清洁化生产,保障茶叶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6.
茶业是建瓯经济增长的亮点产业和税源产业,新世纪初做好“建茶”文章更显得重要。如何发挥区位优势,合理利用资源配置,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建瓯茶业综合实力。成为我市茶业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鉴此,笔者认为建瓯茶业工作重点要着力抓好以下7项工作: 1、围绕优字调整结构,提高传统产业升级.在调整茶业结构中,一方面要坚持稳定茶区基本政策、扩大茶园面积、提高茶叶生产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不断优化茶叶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努力提高茶叶商品率、优质率和市场占有率。鼓励条农种好茶、做好茶、卖好价,切实保护…  相似文献   

7.
五代十国时期,福建为闽国,建瓯为建州,霞镇村一带为北苑里(明代初年东吉里划入,改为吉苑里)。其时这里有位茶园业主,姓张名廷晖(字仲光,号三公)。他于闽龙启元年(933)将其住地凤凰山及其周边三十里茶园敬奉给闽国设为北苑御茶园,闽王因此封他为“阁门使”。自有了御茶园的献立及其以后的繁衍,中国茶业便开始走向高峰。首先是自闽国开始,历代朝廷都在建州(后又称建宁府)建“龙焙”(即御焙)、设茶衙,置官督制,并在全国产茶区施行茶政及其榷茶制度,由此促进了国内茶树品种选育、茶树栽培、茶园管理、茶青采摘、茶品研…  相似文献   

8.
茶园复合生态系统的模拟建立及调控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茶园复合生态系统是在同一块土地上既栽培茶树又种植其他作物,物种间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充分利用地力,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和良好生态效益的一种土地经营方式。早在宋代,我国福建省的茶园中已有栽桐木的习惯,后称茶-桐间作。20世纪初期后,现代生态学的知识逐渐引入茶树栽培之中,从而简单的间作发展成为茶园复合生态系统。模拟建立茶园复合生态系统,对缓和当前世界上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发展生态农业和茶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茶园间作的主要模式 我国茶园间作历史悠久,模式多样,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茶-…  相似文献   

9.
魏国梁  王开荣 《茶叶》1994,20(2):2-5
首先阐述茶树无性系良种化是建设现代化茶业的必备基础,并介绍了宁波茶区推广良种取得的成绩;其次,分析当前是启动我国茶园无性系良种化的有利时机,同时,总结了宁波市近10年来建立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体系的成果与技术;最后提出了争取早日实现茶树无性系良种化的五项措施:即(1)统一认识,(2)搞好规划,(3)增加投入,(4)科技兴茶,(5)强化服务。  相似文献   

10.
调整茶叶产业结构增加茶农收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我省茶叶生产不景气的现状和发展我省茶业的有利与不利条件,提出了调整茶叶产业结构,增加茶农收入。通过茶园布局结构的调整;茶类结构的调整;提高茶园素质;改善茶区生态环境;建立龙头企业,减少竞争无序和混乱状态;抓好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基地建设,提出政府支持,少取多予等八项对策与措施,发展我省茶业,切实增加茶农收入。  相似文献   

11.
武义县是浙江省重点产茶县之一,2001年被命名为“中国有机茶之乡”。现有茶园面积11万亩,产量7100吨,产值2.28亿元,其中有机茶规模化基地2.1万亩,年产量850吨,年产值6000万元。近年来实施“规模化基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产业化运作”的有机茶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及茶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2003年武义县被评为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2004年被评为浙江省茶叶加工厂改造先进县,武阳春雨茶荣获浙江省十大名茶称号;2005年获得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浙江省十大旅游名茶茶文化休闲观光基地,武阳春雨茶获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推荐“放心茶”品牌。  相似文献   

12.
山地观光茶园以茶叶为主题,以茶文化为特色,集聚茶文化、茶科技、茶休闲于一体,在对茶业资源进行整合的前提下,对茶叶生产经营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延伸以茶为主的价值产业链。本文深入挖掘以巴楚文化为内涵的茶文化,对山地观光茶园进行规划和设计,从而全面提升山地茶园的生态环境,推动山地观光茶园的持续、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广西农垦国有茶业现状为依据。提出制约国有茶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有:1.建国以来国有茶业大有发展、但现状已不适应市场变化;2.茶树品种结构不合理,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3.经济体制转轨没有完全到位与效益低下相互制约.其对策思路是:1.重点是在生产上调整品种结构,多生产适销产品,推广机采,间作效益好的经济林果;2.在思想上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信心;3.在经营上,加快机制转换;4.关键在于茶业的综合开发经营。  相似文献   

14.
一、生产现状揭阳市是广东省乌龙茶主产区之一。全市现有茶园总面积5.6万亩,收获面积4.2万亩,茶叶年总产0.48万吨。建市以来,各级政府和茶业主管部门,通过发动群众,大力发展以岭头白叶单丛茶为主的名优茶,逐步改造低产低值老茶园,茶树品种布局初步得到调整,良种率由原来的不足20%提高到70%左右;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但随着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和人们消费走向的改变,近几年茶价回落,茶叶生产效益下降,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一些地方茶园丢荒失管和茶叶粗制滥造的现象较为严重,造成茶园总面积逐年萎缩,…  相似文献   

15.
项保连 《茶叶》1998,24(4):213-214
文中阐述了象山县海岛茶园的生态特殊性及其影响下的茶业经济状况,提出了海岛茶业实现优质高效的技术途径;改善茶园环境生态;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适栽良种;增强茶树体质;解决茶叶品质缺陷和按照现代茶业建设要求推广先进适用科技。  相似文献   

16.
土壤是茶树生存的基本条件,它与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品质形成关系十分密切。以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土壤和茶叶为对照,对云南景迈山、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土壤(0~20βcm)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SOM)、氮磷钾(NPK)养分和一芽二叶晒青绿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7种多酚类单体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古茶园土壤含水率与现代茶园相比提高了15.23%~46.82%,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的土壤pH值高于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古茶园土壤的CEC、SOM、总氮(TN)、总磷(TP)和有效磷(Olsen-P)含量均显著高于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各茶山古茶园和现代台地茶园(或小茶林)茶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及多酚类单体物质含量虽然不一致,但古茶树茶叶酚氨比为6.75~12.28,明显低于现代茶园茶叶的9.98~15.25;各茶园茶叶中5种儿茶素含量的高低依次为:ECG>EGCG>EC>EGC>C,并且古茶园和现代茶园(或小茶林)茶叶的ECG和EGCG含量差异不显著;此外,仅在古茶树茶叶中检测到没食子酸(GA)。古茶园栽培模式有利于防止茶园土壤酸化、降低茶园光照强度、提高茶园土壤含水率、促进茶园土壤肥力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茶叶高氨基酸含量和低酚氨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雷州半岛无公害茶园昆虫群落的演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谢振伦  赖时华 《茶叶科学》1994,14(2):141-147
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雷州半岛完全不施用农药茶园昆虫群落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变化,昆虫群落的演替可划分为4个阶段,即:从建园开始至投产期为第1阶段,这一时期以趋嫩性害虫居多,如茶细蛾,沫蝉和零星分散的茶蓑蛾;从采摘盛期(封行后)开始,进入第2、3阶段,这一时期因各种天敌的作用明显,害虫危害不显著;茶树进入老龄后为第4个阶段,这一时期里,钻蛀性害虫(如茶枝小蠢、蛀梗虫)抬头。群落的多样性与均匀度以盛采期最高,群落较为稳定;二年生茶树和进入老龄后的茶园多样性与均匀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福鼎市茶叶生产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实现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选择交合理配置良种,以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提质增效作用;(2)以生物和农业措施为主防治茶树病虫害,降低茶叶产品的农残量;(3)对茶树进行规范化栽培,通过适时土肥水,合理煎采养和建立成熟的耕作制度,提高茶叶产质;(4)推行机械化采茶技术,节支增产;(5)加强茶园水土保持,提高土壤肥力;(6)发展良性生态茶园,增强茶园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绿色食品茶叶的开发与消费,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福建是我国传统的产业茶大省应充分利用我省优越的自然,气候,茶树品种资源,名优茶与多茶类加工的优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无污染,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叶,有机茶、顺应绿色消费的需求,迎接入世挑战;全面提高茶叶质量和安全性,优化茶业结构,实现我省茶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茶叶的对策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部门协调,齐抓共管,建设无公害茶园,实行产业化经营;制定标准,提高质量,政策扶持,科教兴茶,弘扬茶文化,扩大茶叶消费,提高我省茶叶竞争力,提高茶叶效益,增加茶农收入。  相似文献   

20.
前言近四十年来,福建茶叶科技工作,围绕占全省土地总面积87%的山地这一中心,在茶树栽培技术上,从单项研究向多学科综合研究发展。开展了山地茶树气候生态特征、宜茶气候带的划分、高海拔山地的茶叶气候特点和茶叶的生态效应、建设“立体式”良性生态结构茶园等等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并迈向21世纪,再创我省茶业科学的新辉煌。一、回顾历史,茶叶科研硕果累累(一)山地茶园规划、设计与开垦技术研究1954年,省茶科所就进行了《山地茶园规划与开垦技术研究》;1965年,张天福总结全省新茶园开垦经验,提出“表土回沟条垦法;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