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情况,对2年生水杉盆栽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试验共设置3个不同的处理阶段,阶段1为淹水阶段,包括常规供水(C ),半淹(H )和全淹(F )3个处理组;阶段2为干旱阶段,将阶段1的处理组再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一组继续保持阶段1的水分处理,另一组进行轻度干旱胁迫处理,此时,处理组包括常规供水(C),半淹(H),全淹(F),常规供水轻度干旱(CD),半淹轻度干旱(HD)和全淹轻度干旱(FD)6种不同水分处理组;阶段3将所有处理组恢复到正常供水处理,整个处理持续166 d .研究结果表明,与C组相比,短期淹水(75 d)处理后 H和F组土壤的蔗糖酶活性分别下降了44.2%和47.1%;脲酶活性分别下降了9.3%和14.0%;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下降了56.9%和35.4%;长期淹水(145 d )后,与对照组C相比, F组蔗糖酶活性降低了26.3%,H ,F的土壤磷酸酶活性分别降低了59.6%和32.4%,而脲酶活性分别升高了20%和26.5%.淹水处理并未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产生显著影响.经过阶段2的干旱处理后,与CD组相比,HD ,FD组土壤脲酶活性分别下降了21.5%和24.3%,土壤磷酸酶活性则降低了62.5%和44.6%.经过阶段3的正常供水处理后,除过氧化氢酶外,所有处理组水杉幼苗盆栽土壤的酶活性均恢复至C组水平.在整个处理阶段,水杉的存活率为100%,可以考虑作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的树种之一,但是在退水期时应及时浇水灌溉,以恢复其土壤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三峡库区库岸消落带植物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的水分生理响应特性,为消落带种群构建和植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土壤水分变化格局,以2年生水杉树苗为试材,设置对照组(C)、半淹组(HS)、全淹组(FS)以及对照-干旱组(CD)、半淹-干旱组(HSD)、全淹-干旱组(FSD)等6个不同处理,通过先后进行的水淹处理、干旱处理、恢复供水试验,研究水杉树苗在不同条件下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MDA、超氧根离子(O-·2)含量及抗氧化酶(SOD、POD、ASP、CAT)活性的变化,分析前期水淹对水杉树苗后期干旱胁迫响应的影响。【结果】半淹使水杉树苗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超氧根离子(O-·2)含量显著升高,全淹使水杉树苗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POD活性显著升高。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水杉CD与HSD组的SOD、POD活性均显著升高,而FSD组的CAT活性显著高于C组;干旱胁迫也导致3个干旱处理组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但CD与HSD组之间脯氨酸、可溶性糖、MDA、O-·2含量和SOD、POD、CAT活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前期水淹并未影响水杉树苗后期对干旱胁迫响应的敏感性,恢复正常供水后,各处理组的脯氨酸含量、CAT活性都可达到对照组水平(FSD组的CAT活性除外)。【结论】水杉树苗不仅耐水湿,而且有一定的耐旱性,可以作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重建的候选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3.
模拟水淹对水杉苗木生长与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在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保护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SP)、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和细胞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及光合特性、生物量的测定,探讨水杉对三峡库区水位变化的响应特性和耐水淹适应能力。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格局,以二年生水杉苗木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组(control,CK)、半淹组(half-submersion,HS)和全淹组(full-submersion,FS)3个处理。结果表明:在水淹胁迫下,SOD、POD、ASP、CAT活性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升高。在水淹胁迫下,水杉叶片MDA含量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HS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显著高于CK;FS的根冠比显著高于CK,但与HS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全淹植株呈叶芽形式,水淹植株存活率均达100%。在淹水期间,由于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光系统Ⅱ的积极响应,水杉表现出极强的水分适应能力。因此,可以考虑将水杉列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构建的候选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冬季淹水对柳树生长及恢复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柳树在消落带中的适应机理奠定基础。【方法】模拟三峡水库水位运行方案,在冬季对岸生植物柳树进行60 d全淹和半淹处理,然后出水恢复30 d,分析水淹和恢复结束时植株形态特征、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合物含量变化。【结果】柳树在全淹条件下,没有叶片、新枝及不定根生长,出水后迅速生长,经30 d恢复,其形态特征和生物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不作淹水处理的对照。半淹对柳树形态特征和生物量影响不显著,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出水30 d后,其形态特征、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柳树在全淹条件下生长被限制,出水后迅速恢复生长;半淹对柳树生长及恢复生长均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冬季淹水对柳树生长及恢复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柳树在消落带中的适应机理奠定基础。【方法】模拟三峡水库水位运行方案,在冬季对岸生植物柳树进行60d全淹和半淹处理,然后出水恢复30d,分析水淹和恢复结束时植株形态特征、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合物含量变化。【结果】柳树在全淹条件下,没有叶片、新枝及不定根生长,出水后迅速生长,经30d恢复,其形态特征和生物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不作淹水处理的对照。半淹对柳树形态特征和生物量影响不显著,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出水30d后,其形态特征、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柳树在全淹条件下生长被限制,出水后迅速恢复生长;半淹对柳树生长及恢复生长均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耐淹基因型水稻分蘖期对淹涝胁迫的生理差异。[方法]以不同基因型的水稻品种FR13A、9311、IR64和OM052为供试材料,进行2、4、5、7 d淹涝胁迫处理并分别恢复3和5 d,研究不同程度淹水对分蘖期水稻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淹水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及地上相对含水量下降;根冠比增加,根长变短;淹水处理诱导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上升。在没顶淹水4 d时,OM052的SOD、POD和CAT的酶活性及MDA含量比对照增加分别增加了50.0%,25.8%,50.5%和17.9%。没顶淹水5 d后,仅OM052和耐淹品种FR13A存活。[结论]淹水5 d可能是分蘖期水稻淹水胁迫的转折点,OM052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好的耐淹性。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淹水胁迫对淡水红树植物红花玉蕊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获得红花玉蕊在10‰盐水淹浸时适生的水位范围。模拟半日潮,每天在温室分别以不同水位(不淹、淹浸至地径、淹浸至枝下高、全淹)对2年生红花玉蕊实生苗进行不同水位淹浸胁迫处理6h,以不淹为对照(CK),处理后每7d调查各处理幼苗的形态指标,第10天取样测定各处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综合分析红花玉蕊的耐水淹能力。结果表明,10‰盐水淹浸幼苗10d后,红花玉蕊幼苗无死亡株,幼苗株高及地径均有所增长,淹浸至地茎、枝下高2种水位均对株高、地径、叶片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全淹时均有所抑制,不利于幼苗正常生长。在生理指标上,随着淹浸水位的不断升高,幼苗叶片的SOD酶活性逐渐增高,全淹较对照呈显著差异(P0.05);POD酶活和丙二醛含量均是先升高后降低,脯氨酸含量先降低后急剧升高,全淹较CK呈极显著差异(P0.01)。综合分析得知,适当水位的盐水淹浸有利于红花玉蕊的生长,其在10‰盐水淹浸胁迫下主要通过快速增加脯氨酸含量来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同时启动SOD酶、POD酶以清除活性氧对植株的损伤,而后开始适应外界淹水环境。红花玉蕊幼苗在10‰盐水环境下最佳淹水水位为淹浸至地径,适生水位范围是不淹至枝下高。  相似文献   

8.
不同肥料对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对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尿素、鸡粪、秸秆在Ⅰ施肥水平上,使土壤脲酶活性分别增加15.38%、55.94%、27.97%,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2.31%、16.20%、10.42%;在Ⅱ施肥水平上使土壤脲酶活性分别增加24.48%,67.83%,46.15%,使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9.72%、28.01%和37.04%。在Ⅲ施肥水平上使土壤脲酶分别增加37.76%、86.71%、62.24%,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28.47%、65.74%和58.10%。3种不同施肥水平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顺序依次是鸡粪、秸秆、尿素。在Ⅱ施肥水平上,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大小依次是鸡粪、秸秆、尿素。在Ⅰ、Ⅲ施肥水平上是秸秆、鸡粪、尿素。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适宜三峡库区护岸林种植的耐湿耐淹树种,采用人工水池对巴茅、池杉、水杉、麻柳、杨柳、意杨69、楸枫、慈竹、麻竹、吊丝竹10种植物的耐湿耐淹性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3年生护岸林叶片的营养特性。结果表明:池杉的耐湿耐淹能力最强,池杉、麻柳、杨柳、水杉可部分淹水150 d以上,因此,池杉适宜在三峡水库的消落区种植,池杉、麻柳、杨柳、水杉等树种可在含水量较高的土壤种植。树叶氮、磷、钾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气温升高,叶片养分含量增加,进入秋季逐渐降低。意杨和楸枫的养分需要量大,适宜在肥沃的土壤种植,池杉和水杉在肥沃和贫瘠的土壤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的遗传规律,对选育耐淹性强油菜新品种,提高油菜产量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甘蓝型油菜品系WR-4(耐淹)和WR-5(不耐淹)杂交后代衍生的F2∶3家系群体为材料,于2012年和2013年连续2年进行淹水处理:全淹6 d后解除淹水恢复生长,解除淹水后第7 d调查死苗率,并以此作为油菜苗期耐淹性的鉴定指标,对该F2:3家系群体耐淹性进行鉴定。应用QTL Ici Mapping V3.2软件的完备区间作图法对该F2:3家系群体耐淹性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WR-4平均死苗率为31.0%(22.3%~39.7%),而WR-5平均死苗率为72.1%(67.0%~77.2%),亲本间死苗率差异显著(P0.01)。F2:3家系群体的死苗率呈偏正态分布,家系间死苗率平均为63.77%(2.0%~100.0%)。同一群体2年试验共检测到8个与耐淹性相关的QTL位点。2012年共检测到q WR1、q WR5、q WR9-1、q WR9-2和q WR17等5个QTLs,分别位于LG1、LG5、LG9和LG17连锁群上,贡献率为2.24%~47.58%;2013年共检测到q WR1、q WR9-1和q WR9-2等3个QTLs,分别位于LG1和LG9连锁群上,贡献率为3.02%~23.57%。其中q WR1、q WR9-1和q WR9-2在2年试验中均能检测到,其平均遗传贡献率分别为3.03%、15.87%和35.57%。表明,q WR1、q WR9-1和q WR9-2 3个QTLs位点可能与油菜苗期耐淹性相关,而q WR9-1和q WR9-2可能为控制油菜苗期耐淹性遗传的主效QTL。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复合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的效果,以‘图腾’番茄为研究对象,研究在复合肥减量10%~30%条件下,配施与所减复合肥等质量的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生物有机肥较不施肥处理(CK)可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与复合肥处理(TK)相比,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分别显著提高了6.42%~26.11%、14.75%~26.23%、4.38%~10.74%和26.63%~39.09%。苗期,配施生物有机肥较CK和TK处理降低了土壤酶活性;开花期,F1、F2和F3处理分别使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73.05%~92.74%和14.65%~32.23%,成熟期仅F2处理使脲酶活性提高10.90%,F1、F2和F3分别使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55.56%、82.22%和76.67%,随番茄生长期的延长,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调控氮素营养,减少氮素损失及不良环境效应,以玉米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源处理的玉米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和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养分状况,以及植物根际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处理的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平均提高2.36μg/(g·d),细菌数量提高4%~60%,硝态氮提高137.47~174.10 mg/kg,p H值平均下降0.12~0.14;根际土壤中的玉米幼苗根冠比下降0.01~0.05,氮吸收量提高86%~193%。铵态氮、有机态氮处理的玉米幼苗磷吸收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0.36%和15.57%,钾吸收量提高153%和141%。与非根际土壤相比,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平均提高1.74μg/(g·d),细菌数量提高1.4~3.8倍,速效磷含量平均提高14.38 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降低31.53 mg/kg。根际土壤的磷酸酶活性与株高和地上部干重、铵态氮含量与氮吸收量、细菌数量与钾吸收量、脲酶活性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硝态氮含量与速效磷含量、p H值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施用氮肥降低玉米幼苗根冠比,提高氮吸收量,提高根际土壤脲酶活性、细菌数量、硝态氮含量,降低p H值。不同形态氮源对土壤磷酸酶活性、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影响。根际土壤脲酶活性、细菌数量、速效磷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非根际土壤,细菌的根际效应较大。根际土壤的磷酸酶活性、铵态氮含量、细菌数量显著影响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量。不同形态氮源中,铵态氮和有机态氮有利于根际土壤性状改善和玉米生长,促进玉米对磷和钾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浙江省山区河道护坡植物枫杨进行耐淹性研究。[方法]分别测定生长在河岸和河道水流中的枫杨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膜保护酶活性。[结果]枫杨树种在淹水条件下气孔导度比旱生条件下增加了52.89%,SOD和POD活性分别减少了17.1%和25.8%,MDA含量增加了18.48%。[结论]枫杨植株在山区河道消落带中具有较强的耐淹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3个水平上的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氯氰菊酯对紫色土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表明,氯氰菊酯对紫色土细菌的影响表现为"促进-抑制-恢复":6~21d,LQ-L和LQ-M处理下的细菌数分别减少了53.1%,63.2%;11~21d,LQ-H处理下的细菌数减少了97.5%;26d后细菌数量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土壤真菌对氯氰菊酯极其敏感,处理后真菌数量显著降低,3周后恢复至对照水平.氯氰菊酯对紫色土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第1,11,16和21dLQ-M处理下的土壤磷酸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79.7%,67.7%,65.3%和26.9%.结果表明,真菌可作为指示紫色土环境污染的菌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残留态氯氰菊酯在土壤的降解有关;氯氰菊酯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可以间接增强土壤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作物不同生育期土壤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盆栽控制试验,通过人工气候室控制环境CO_2浓度和温度,设计对照(CO_2浓度为400μmol·mol~(-1)、环境温度为22℃)、CO_2浓度升高(CO_2浓度升至700μmol·mol~(-1)、环境温度22℃)、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CO_2浓度升至700μmol·mol~(-1)、环境温度升至26℃)3种气候情景和2种水分条件(充分供水和轻度干旱),研究谷子(Setaria italica)开花期、开花后10 d、灌浆期和成熟期4个生育期土壤β-葡糖苷酶(βG)、β-N-乙酰葡糖苷酶(NAG)、亮氨酸氨肽酶(LAP)和碱性磷酸单脂酶(ALP)活性对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CO_2浓度升至700μmol·mol~(-1)时对土壤LAP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对土壤NAG酶活性仅在充分供水条件下有促进作用,而对ALP酶活性仅在轻度干旱条件下有促进作用。增温4℃显著抑制土壤βG和ALP酶活性,其对土壤NAG酶活性的影响与土壤水分条件有关。生育期与CO_2浓度升高的交互作用对4种土壤酶活性均具有显著影响,生育期与增温的交互作用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仅对土壤βG酶活性有显著影响,而在轻度干旱条件下其对土壤βG和NAG酶活性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在谷子生育不同阶段,CO_2浓度升高、增温和干旱对土壤碳氮磷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沼液处理对土壤辣椒疫霉菌抑制效果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施辣椒栽培土传病害严重,已成为制约辣椒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以江苏铜山、南京、宜兴3地不同pH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原始沼液及铵强化沼液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效果,以期为探索新的克服土传病害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淹水或沼液处理均导致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加,硝态氮含量降低。沼液处理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水溶性有机氮显著增加。淹水降低了土壤细菌、真菌的数量及土壤脲酶、脱氢酶活性,而对放线菌数量影响不明显。淹水期间,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真菌数量持续下降。铵强化沼液处理的土壤细菌数量最多,真菌、放线菌数量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各处理脱氢酶、脲酶活性于第2~4 d内达最大值,此后缓慢下降。试验结束时,铜山、南京、宜兴3种土壤脱氢酶活性较试验初始值分别降低15.2%~59.6%、7.9%~38.4%、2.8%~37.9%,脲酶活性分别下降了16.7%、17.3%、17.1%;疫霉菌的数量分别下降2~3、1~2、1个数量级。铵强化沼液处理的疫霉菌数量最低,较淹水对照分别降低54.7%、62.8%、51.9%,说明提高沼液氨浓度,可以增强对土壤疫霉菌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田菁为材料,采用土壤培养模拟淹水试验,设置淹水(超过盆栽苗表土5 cm)和不淹水(正常土壤水分)处理,分析其根系在淹水60 d时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表明:淹水处理后,田菁茎基部产生了白色海绵状组织和不定根来适应淹水环境。与对照相比,田菁一级根、二级根的根系活力、O2·-产生速率及CAT活性均显著降低,SOD、P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相对电导率及MDA含量也有不同的变化。田菁经过长时间的淹水后其根系仍表现出较强的生理适应性,通过调节抗氧化系统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适应长期淹水环境,表明其对土壤淹水处理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用于湿地及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阐明红壤区土壤中有机物料的分解速率及酶活性的变化提供参数。[方法]设置好气、淹水、干湿交替3种处理进行室内培育试验,研究不同水分状况下红壤水稻土中有机物料分解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3种处理有机物料玉米叶、根茬的分解速率均表现为好气>淹水>干湿交替,且玉米叶的分解速率高于玉米根茬。培养90 d时好气处理下玉米叶、根茬的分解速率分别比淹水处理高19.9%和92.3%。好气处理的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转化酶活性较高。好气处理下,添加有机物料可提高土壤脲酶活性,但在淹水和干湿交替处理下,添加有机物料却抑制土壤脲酶的活性。[结论]不同水分状况处理下,添加有机物料均可提高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贵州中部喀斯特森林退化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喀斯特环境脆弱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对贵州中部喀斯特森林退化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森林从原生林→次生林→灌木林→灌草丛方向的演替过程中,土壤pH由中性偏向微碱性,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明显下降,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明显下降、而土壤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不明显;与原生林地相比,灌丛草地的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下降了60%、38%、43%.  相似文献   

20.
干旱胁迫对香柏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干旱胁迫对香柏幼苗生理指标、光合指标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寻求香柏幼苗生长的理想水分条件,探讨香柏幼苗生长对水分变化的适应机理。【方法】以香柏3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设置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90%~95%)、轻度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中度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55%)、重度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0%~35%)4个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香柏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及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对香柏幼苗地径、根质量、茎叶质量、总生物量、根质量比、茎叶质量比、根长等有显著影响,但对株高影响不显著。4个干旱胁迫处理下香柏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即均在轻度干旱胁迫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与正常供水相比,干旱胁迫使香柏幼苗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香柏幼苗叶片丙二醛浓度明显低于其他3个处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均在轻度干旱胁迫时达到最大。干旱胁迫条件下香柏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且以轻度干旱胁迫下的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低。【结论】香柏幼苗不适宜在土壤过于干旱或湿润的环境下生长,而适于在轻度干旱即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70%~75%的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