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冷应激对海兰雏鸡某些血相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100只雄性海兰雏鸡进行急性(24h以内)、慢性冷应激(低5℃)及冷适应实验,通过瑞氏染色和脂酶染色法观察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及T淋巴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表明:急性冷应激期间,嗜碱性细胞数目增加,异嗜性细胞/淋巴细胞(H/L)明显增加,应激24h后,淋巴细胞明显减少(P<0.05),冷适应后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1)、T淋巴细胞数目极显著增加(P<0.001)、H/L明显减少(P<0.01)。结果提示低5℃冷应激使雏鸡细胞免疫水平增加。冷应激15d后雏鸡已经开始适应。  相似文献   

2.
选择1日龄健康贵妃雏鸡192只,随机分为16组,每组12只。试验雏鸡经受比正常温度低10℃的急、慢性冷应激和冷适应处理,并对急性冷应激组添加益生菌、慢性冷应激和冷适应组添加葡聚糖处理。翼下采血制血涂片,镜检观察雏鸡白细胞分类变化,并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相变化与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急性冷应激期间,雏鸡的白细胞分类计数波动变化明显,嗜碱粒细胞数目和H/L比值都明显增加;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血小板数目显著增加。冷适应后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增加,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H/L比值下降。益生菌、葡聚糖处理对白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影响明显,益生菌处理24h明显增加白细胞数量,葡聚糖处理15d降低了嗜酸粒细胞数目。本试验结果提示急性冷应激能引起雏鸡血液学参数的明显波动,贵妃雏鸡抗冷应激能力较强,而益生菌、葡聚糖能提高雏鸡适应冷应激的能力,改善应激状态下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观察冷应激对雏鸡白痢的影响,实验选用200只雄性海兰雏鸡进行沙门氏杆菌攻毒感染实验,攻毒后对其进行急性(12h以内)冷应激(比正常湿度低10℃)。结果表明:1亿-20亿个活菌可使雏鸡全部感染,但无死亡,12h冷应激对感染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低10℃的12h以内低温刺激对雏鸡的抗病力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草药抗雏鸡冷应激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附子、女贞子、干姜3味中草药,对雏鸡进行了慢性(5、10 d)冷应激(12±1)℃实验,通过NO、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红细胞及白细胞数量变化探索中草药抗雏鸡冷应激的机理。结果表明,应用附子后雏鸡血清和下丘脑中NO含量显著下降(P〈0.01),而GSH-Px活性、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1)。表明附子可使冷应激雏鸡NO含量、GSH-Px活性发生变化,具有明显抗冷应激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复方中草药对冷应激雏鸡生理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复方中草药(附子、黄芪、五味子)对雏鸡进行慢性(5、10、20 d)冷应激(12℃±1℃).通过一氧化氮(NO)含量的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检测、白细胞数量等指标探索中草药抗冷应激雏鸡的机理.试验应用复方中草药后,NO含量明显降低,GSH-Px活性、SOD活力及白细胞的数量明显升高.表明复方中草药对雏鸡具有明显的抗冷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6.
冷应激对皖西白鹅血相常规指标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日龄皖西白鹅为试验对象,研究(12±1)℃室温条件下进行0、0.5、3、6、12和24 h急性冷应激对皖西白鹅雏鹅血常规指标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冷暴露至结束冷暴露后,全血中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总体呈减少趋势,且RBC在冷暴露3 h、6 h和冷暴露结束后0.5 h和3 h极显著低于冷应激前的水平;HCT 和HGB在冷暴露3 h、6 h和冷暴露结束后3 h显著低于冷应激前的水平;RDW在冷暴露6 h后至结束冷暴露后12 h期间均极显著低于应激前水平(P<0.01).白细胞在冷暴露12 h和24 h时显著升高.淋巴细胞绝对值在冷暴露6 h时显著低于应激前的水平(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在冷暴露后3 h、6 h和12 h时显著升高(P<0.01), 但冷应激24 h已经恢复正常,雏鹅已经开始适应.表明皖西白鹅雏鹅抗冷应激能力很强.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对冷应激雏鸡抗氧化功能和生理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选用黄芪、红景天、当归三味中草药,对雏鸡在12℃±1℃条件下进行了慢性冷应激(5d、10d)实验,通过NO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SH-PX)活性、红细胞和自细胞数量等指标来探索中草药对冷应激雏鸡抗氧化功能和生理机能的作用。结果表明,应用黄芪后雏鸡血清和下丘脑中NO含量下降(P〈0.01);而GSH—PX活性、红细胞及白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1)。表明黄芪可使冷应激引起的NO含量、GSH—PX活性明显发生变化,具有抗氧化功能和对雏鸡生理机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冷应激对雏鸡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健康状况良好的7日龄白来航蛋雏鸡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30℃饲养,冷应激组先将雏鸡置于15℃环境中4 h,随后将温度设置为20℃与30℃交替进行,间隔12 h,连续3 d。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雏鸡盲肠内容物的微生物进行16S rRNA V3-V4区测序,并对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采集盲肠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冷应激组的Chao、Ace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而Shannon、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对照组和冷应激组肠道微生物群落差异显著。盲肠菌群结构分析显示冷应激后雏鸡盲肠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细菌的比例由36.84%下降至18.91%,而unclassified_f_Lachnospiraceae及Blautia细菌占比增加,分别从对照组中的23.54%和13.55%增加至29.05%和23.96%。另外,雏鸡冷应激后盲肠绒毛长度明显变短(P<0.0001)。这些结果表明冷应激导致...  相似文献   

9.
用灌胃法给予小鼠安定2.5、12.5、25.0mg/kg后,在热应激(45±1℃)和冷应激(-5±1℃)条件下,给予安定2.5 mg/kg的给药应激组小鼠的存活时间与应激对照组无差别;而12.5、25.0 mg/kg的给药应激组的存活时间与应激对照组比较,热应激小鼠存活时间延长,而冷应激小鼠的存活时间缩短。安定(12.5 mg/kg)可明显抑制热(38±1℃)应激10min和冷(-5±1℃)应激5min条件下小鼠血浆皮质酮的升高,而当热应激(38±1℃)时间延长至60min,冷应激(-5±1℃)延长至30min时,安定对应激导致的小鼠血浆皮质酮升高则无作用。安定(12.5mg/kg)对热(38±1℃)应激60min引起的小鼠皮质醛固酮、甲状腺素T_4的变化也无明显影响。在热(38±1℃)应激30min的条件下,肌肉注射安定10mg/kg的给药应激组大鼠,血清肌酐,脲氮、谷草转氨酶(SGOT)、谷丙转氨酶(SGPT)明显升高,而应激对照组仅有血清肌酐,SGOT的升高。总之,安定对动物抗环境热和冷应激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冷应激对雏鸡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应激能够激活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进而影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及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为了探明冷应激对雏鸡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以公雏鸡为实验动物,进行急性(0.25、1、3、6、12h与24h)与慢性(5、10d与20d)冷应激处理(12±1)℃,检测了雏鸡下丘脑TRH mRNA的表达水平,血清TSH、FT(3T3的游离形式)及FT(4T4的游离形式)的含量。结果表明:急性应激时,TRH mRNA的表达水平在各应激时间点均显著升高,TSH变化不明显,FT3开始无变化,在6h时突然降低,而后又显著升高,FT4开始变化不大,6h后显著升高;慢性应激时,TRH mRNA的表达水平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TSH变化仍不明显,FT3呈上升趋势,而FT4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冷暴露可以使雏鸡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激素分泌发生改变,而且不同程度的冷应激对同一激素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热应激对肉鸡血液白细胞亚型比例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热应激对肉鸡血液白细胞亚型组分和比例变化的影响.实验采用60只40日龄AA肉鸡,在暴露于39±1℃的热应激环境持续2.5h后,肉鸡直肠温度及异嗜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所占白细胞的比例皆有所升高.异嗜性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例(H/L)亦从0.23升至0.42.高温环境的应激还导致了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组分比例的下降,而嗜碱性细胞却未发现显著性变化.结果显示:在足以使肉鸡体温升高的环境温度的应激下,可致使循环血液中的白细胞组成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用含不同水平维生素E的日粮饲喂慢性冷应激(12℃±1℃)条件下的雏鸡。通过检测雏鸡血清NO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等指标,探索维生素E对其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维生素E后冷应激雏鸡血清NO含量极明显下降(P<0.01)、GSH-Px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表明维生素E可使冷应激引起的雏鸡血清NO含量、GSH-Px活性明显发生变化,具有缓解应激促进抗氧化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H/L值分析鸡抗应激能力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H/L值的比较,对不同品种鸡的抗应激能力进行评价。随机抽取如皋鸡、文昌鸡以及安卡鸡各80只,分别检测了41、56、71和89日龄的异嗜性粒细胞(H)、淋巴细胞(L)及H/L值。结果表明:(1)在41、56日龄时,如皋鸡与文昌鸡、安卡鸡相比H、L及H/L值呈极显著差异(P<0.01);89日龄的H/L值在文昌鸡和安卡鸡之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2)如皋鸡在41日龄和71日龄间H、L及H/L值呈极显著差异(P<0.01),其余差异均不显著。文昌鸡H、L及H/L值在各日龄间变化较大,41和71日龄间呈显著差异(P<0.05),41和89日龄、56和71日龄以及56和89日龄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安卡鸡各值只在56和89日龄间呈显著差异(P<0.05),其余差异均不显著。研究初步表明家禽的抗应激能力存在品种间差异,如皋鸡的抗应激能力优于安卡鸡,文昌鸡晚期表现出较好的抗应激能力,随着日龄的增加,品种之间的抗应激能力差异会减小。  相似文献   

14.
冷应激对雏鸡腓肠肌及血清NO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冷应激对雏鸡腓肠肌及血清NO代谢的影响,以公雏鸡为试验动物,进行急性(1,6及12h)与慢性(5,10及20d)冷应激处理(12±1)℃,检测了腓肠肌及血清NO含量、T-NOS与iNOS活性。结果表明,腓肠肌NO含量、T-NOS与iNOS活性在急性应激时均随应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而在慢性应激时随应激时间的延长均未出现显著性变化;血清NO含量、T-NOS与iNOS活性在急、慢性应激时均随应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从而说明冷应激可以改变腓肠肌及血清NO的代谢,而且不同程度的冷应激对相同或不同组织内NO的代谢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急性冷应激通过影响热休克蛋白含量的变化对阿勒泰羊抗寒性能、生产性能及抗病性能等的影响,试验设置常温组(15 ℃±2 ℃)与冷应激组(-25 ℃±2 ℃),每组各5只羊,屠宰后分别采集急性冷应激组(冷应激24 h后)和常温组的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HSP60、HSP70和HSP90 mRNA含量变化进行检测,并对HSP60、HSP70和HSP90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HSP70和HSP90基因与已有绵羊序列同源性高于99%,而HSP60基因与已有波斯金牛序列同源性高于99%;冷刺激后HSP60基因在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中的表达较常温组均升高,且在肾脏中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冷刺激后HSP70基因在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中的表达较常温组均升高,且在肝脏和肾脏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冷刺激后HSP90基因在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中的表达较常温组均升高,且在肝脏组织中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而在脾脏和肾脏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急性冷应激极大程度地刺激了机体的产热机能,通过通路中的产热相关基因的相互调节使其能量代谢发生改变,从而提高细胞生存率,增强机体对环境胁迫的耐受力,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急性冷应激对阿勒泰羊机体的影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奶牛防暑降温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耐寒不耐热,荷斯坦奶牛最适宜的气温是10-16℃,一般地说,在气温不低于5℃和不高于20℃的情况下,奶牛不会发生冷/热应激。奶牛对冷应激影响比较适应,对热应激极为敏感。特别是我们重庆地区属于既是高温又是高湿的地区,高温高湿对奶牛的影响更为严重。据初步调查,高温高湿可使我地荷斯坦奶牛食欲降低,采食蠹下降30%,产奶量降低25%,受胎率下降33%。抵抗力下降28%,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35%。因此,搞好奶牛防暑降温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夏季热应激对家禽的生产性能产生严重影响,耐热指标的准确性是家禽耐热品系选育的基础.目前关于家禽候选耐热指标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真正能够准确地评价耐热性高低的指标性状还很少,而且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本文对过去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筛选出了皮质酮、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异嗜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H/L)和T淋巴细胞亚群4个研究较多的耐热性状,并对它们的准确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T3和皮质酮作用类似,会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平稳;正常状态和热应激状态下H/L值越高说明免疫状态和耐热性差,同时可以用热应激前后H/L的差值来衡量耐热性的高低;CD4+和CD8+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D3+含量,将两者结合起来作为准确评价耐热性高低的免疫指标.综上所述,皮质酮、H/L和T淋巴细胞亚群可以很好地作为评价家禽耐热性高低的候选指标性状.  相似文献   

18.
随机选择1日龄伊莎公鸡70羽和60羽,进行急性冷应激试验和慢性冷应激试验。急性试验应激环境为12±1℃,持续时间为3 h、6 h、24 h;慢性试验应激环境为12±1℃,持续时间为5 d、10 d、20 d。试验结果表明,急性应激时,盲肠内大肠杆菌数量随应激时间延长而显著增高,乳酸杆菌则随应激时间延长而明显减少,且寡糖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慢性应激时,盲肠内大肠杆菌数差异不显著(P〉0.05),乳酸杆菌数,Ⅰ组差异不显著,Ⅱ、Ⅳ组随时间延长呈减少趋势,Ⅲ组随时间延长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9.
冷、热应激对奶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6头荷斯坦牛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环境温度下冷应激(-30℃、-20℃、-5℃)与热应激(31℃)对奶牛的血液生理常值、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冷应激期:(1)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单核细胞的变化在温差15qC尤为突出(P〈0.05);(2)血清中Ca2+的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P〈0.05);(3)血清P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降至-30℃时血清P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热应激期:白细胞、红细胞及单核细胞的变化尤为突出。(1)白细胞、红细胞数目均减少(P〈0.05);(2)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有显著的变化(P〈0.05)。通过本次试验,在严寒和炎热环境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缓解奶牛血液中各项指标的变化,以达到预防冷、热应激的目的,同时研究我区奶牛在冷、热刺激下的生理变化,为进一步制定缓解奶牛冷、热应激的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冷应激鹌鹑盲肠、直肠的超微组织学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以鹌鹑为研究对象,进行急性(0 h、30 min、3 h和12 h)、慢性(5 d、10 d和20 d)冷应激(12±1℃)处理,通过对肠道超显微病理形态结构变化观察,以探讨冷应激对鹌鹑肠黏膜免疫的影响及机制,为冷应激对肠黏膜免疫影响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盲肠、直肠的电镜观察,证实冷应激能够引起盲肠、直肠在形态学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