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种质资源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种子成分的花生种质资源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高含油量、高蛋白质含量和高油酸含量资源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抗性较差.通过对抗黄曲霉侵染和产毒能力不同的花生种质资源的种子成分的分析表明,高抗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资源的亚油酸含量较高.相关分析表明,不同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的侵染抗性与种子大小和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出仁率和亚油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产毒的抗性与含油量呈显著负相关.通过鉴定和筛选,发掘出2份优质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2.
国外引种花生对黄曲霉菌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是1999年上半年引自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ICRISAT)的84份花生种质,于1999年秋植繁育出来的籽仁,经人工接种对黄曲霉菌侵染的抗性鉴定结果。其中高抗材料4份;中抗材料11份;中感材料34份;高感材料35份。这些抗原种质可以作为抗病育种中的抗原亲本作用。在花生对黄曲霉菌的抗性鉴定中,氯化汞仍然是重要的消毒剂之一,不宜倡导浸种法,拌种法仍然是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麦种质资源苗期根腐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对国内外205份大麦种质资源材料进行实验室苗期根腐病抗性筛选、鉴定。结果表明,有11份材料高抗根腐病,35份材料中抗根腐病,156份材料中感或高感根腐病;以发病严重度为分析变量做品种抗病性聚类分析,取欧式距离为2.14时,品种抗病性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抗病材料(包括高抗与中抗)总共有46份,占供试鉴定材料的22.44%;第二类感病材料(包括中感与高感)总共有156份,占供试鉴定材料的77.09%;获得的抗病材料可作为抗病育种亲本材料,为丰富和拓展我国大麦抗病育种种质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花生不同贮藏时间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圣玉  雷永  李栋  肖达人  廖伯寿 《花生学报》2003,32(Z1):390-393
通过对在常温条件下分别贮藏1~4年的10个抗黄曲霉菌产毒的花生材料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研究,初步探讨了花生种子贮藏时间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多年连续选择的抗产毒花生种质材料在人工接种条件下黄曲霉毒素含量普遍低于高产毒对照品种.随着种子贮藏时间的增加,黄曲霉菌对花生的侵染和产生分生孢子所需的时间缩短.贮藏2~4年花生种子的产毒量显著高于贮藏不足1年的种子,而且贮藏环境的湿度对种子活性和黄曲霉产毒量有很大影响.不同抗性种质在耐贮能力和抗性的持久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花生品种资源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收集保存花生品种资源4151 个,其中国内823 个,国外3328 个,另有野生资源34个。对许多花生品种资源作了植物学特征和农艺性状描述。测定出蛋白质含量30% 以上的有132 个,含油率55% 以上的有216个,油酸/亚油酸比值16 以上的有68 个。抗锈品种734 个,抗叶斑病品种779 个,抗青枯病品种173 个,抗黄曲霉菌侵染品种14 个。抗旱品种15个,耐涝品种13 个,抗倒伏品种25 个。做了抗锈、野生种、系统选育、辐射诱变的遗传分析利用研究。对珍珠豆型花生各种性状间关系作了相关分析。对品种间、类型间、种间作了酶谱分析。创新育种亲本材料55个。广东花生品种资源在省内外利用,促进了花生生产和育种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花生食用安全性和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荚壳是花生抵御黄曲霉菌侵染的第一道防线,为建立花生荚壳抗黄曲霉侵染的鉴定方法,本研究利用强侵染黄曲霉菌AF2202接种花生荚果,通过对不同接种菌浓度和培养时间的比较分析,发现接种浓度为2 ×106孢子/mL、培养7d的组合方案可以有效区分花生荚壳对黄曲霉菌侵染的抗性。利用所建立的鉴定方法对276份遗传变异丰富的花生核心种质材料进行接种鉴定,进一步证明了这一方法鉴定花生荚壳抗性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初步发掘出2份具有荚壳抗性的特异花生种质。  相似文献   

7.
栽培种花生对青枯菌潜伏侵染的反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国内外已鉴定出的主要抗青枯病花生种质进行人工接种和多克隆抗体检测,研究栽培花生对青枯菌潜伏侵染的反应。根据青枯菌在花生植株体内的潜伏定殖部位,将抗病花生品种划分为5个反应类型,类型间抗性水平和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分析潜伏定殖率与植株生长发育的关系,发现不同花生品种受潜伏侵染影响的程度不同,鉴定出的几个产量水平高而且受潜伏侵染影响较小材料,可以作为进一步育种的抗源亲本。  相似文献   

8.
根据在国际通用鉴别品种上的反应,采用室内幼苗接种鉴定的方法,将黑龙江省38个供试的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菌株划分为1号、4号、3号和7号,其中4号小种为优势小种,占供试菌株的86.67%.本试验采用针刺接种方法用4号优势生理小种接种鉴定108个栽培大豆品种和育成品系,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育成的品种或品系存在着抗源,供试108个品种中抗病资源比例为13.89%,中抗比例为22.2%,根据抗性资源筛选结果,可合理地用于大豆生产和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9.
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 L.)侵染花生导致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污染是影响花生食用安全性和限制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污染抗性分为抗侵染和抗产毒两种类型。抗性机制主要包括形态机制、生理机制和分子机制。种皮中决定花生抗侵染的主要因素为蜡质层厚度、栅栏细胞排列密集程度及有无裂纹等特征。种子中单宁酸、胰蛋白酶抑制剂、白藜芦醇等与花生抵抗黄曲霉菌侵染及毒素合成有关。病程相关蛋白基因、转录因子基因、脂氧合酶基因等均参与了花生抵抗黄曲霉菌侵染的过程。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将来可利用全基因关联分析和多组学结合的方法,从基因调控网络水平上开展花生黄曲霉抗性研究,在更深层次上阐明花生黄曲霉抗性机制。  相似文献   

10.
花生青枯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F.Smith)是一种重要的花生细菌性病害,分布较广,危害很大.国内外对其病理学、抗性资源筛选、抗病育种、病害防治的研究实践证明: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花生青枯病最有效的办法。印度尼西亚在二十年代首次育成了抗青枯病花生品种—Schwarz以后各主要花生生产国都育成了抗青枯病品种。中国通过大量的品种资源筛选和育种工作,到七十年  相似文献   

11.
培育和种植抗黄曲霉品种是防控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而黄曲霉抗性与高产的矛盾一直是花生抗黄曲霉育种的障碍.本研究以抗黄曲霉花生种质J11与高产品种中花16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ed inbreed lines,RILs)为材料,进行黄曲霉侵染和产毒抗性鉴定,探讨抗性与高产(大果)性状...  相似文献   

12.
茎基腐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一种新的土传病害,近年在黄淮麦区发生日益加重,成为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新问题。为给该病的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国内新发现的小麦茎基腐病优势病原菌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Wz2-8A菌株为接种物,分别以国外抗病材料SUNCO和国内高度感病品种国麦301为抗性对照和感病对照,对黄淮麦区主推小麦品种进行了苗期盆栽接种和田间成株期接种抗性鉴定,并采用病情指数法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室内苗期及田间成株期均无免疫品种和高抗品种,其中室内苗期接种所有品种均表现感病或高度感病;田间病圃成株期抗性鉴定发现兰考198、许科718等10个黄淮麦区主推小麦品种表现为中抗,占供试品种总数的11.36%;焦麦266、郑麦004、郑麦0856等41个品种表现感病,占供试品种总数的46.59%;其余品种表现为高感,平均病情指数最高可达57.97,占供试品种总数的42.05%。本研究发现我国黄淮麦区主推小麦品种对茎基腐病优势病原菌假禾谷镰刀菌抗性整体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强抗病资源筛选,创制新的抗病材料,并充分利用中抗材料进行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优异高粱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八五”、“九五”期间收集到的820份国内外高粱品种资源进行农艺性状、抗病虫、抗逆性筛选鉴定及综合评价。试验表明,有一批矮秆、大穗、大粒、抗或多抗性的资源,可作为育种的基础材料,供资源创新、改良现有品种的品质、抗性等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14.
花生抗北方根结线虫病SSR标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利用抗、感北方根结线虫病的花生品种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花育22号×D099",以其F2分离群体为研究材料,采用SSR技术和BSA分析方法,获得了与花生北方根结线虫病抗性基因连锁的2个SSR分子标记S32-380和S89-140,标记与抗病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421 cM和7.404 cM.该分子标记的建立将为开展花生抗北方根结线虫病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花生种子白藜露醇的诱导 与抗黄曲霉侵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比较抗—感花生品种受黄曲霉菌侵染后,种子诱导白藜露醇的差异,探讨白藜露醇诱导与花生种子 抗黄曲霉侵染关系。结果表明:受黄曲霉侵染后,花生种子白藜露醇诱导的速度与抗性有关。抗性品种在受侵染 后3d种子内的白藜露醇大量累积并达到峰值,含量提高30倍;而感病品种则在受侵染后4d才达到此峰值。放线 菌素酮和放线菌素D处理后接种试验表明,种子本身含有合成白藜露醇的mRNA,当受外源黄曲霉菌侵染时能激 活与合成白藜露醇相关酶的活性,合成大量白藜露醇。  相似文献   

16.
栽培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菌核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体叶柄接种法鉴定了200份栽培大豆高世代品系对大豆菌核病菌株Jia30和Jian29的抗感反应.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参鉴材料中没有发现免疫类型,但各品系间抗性有一定的差异.供试200个品系中既表现抗Jia30菌株义表现抗Jian29菌株的材料占供试材料的2%;抗Jia30菌株的材料占3%;抗Jian29菌株的材料占5%,根据抗性资源筛选结果,这些抗性材料可合理地用于大豆生产,并为大豆抗病育种亲本选择和利用品种布局进行大豆菌核病生态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SCN3)核心种质代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病是大豆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这种病害最好的防治措施就是培育抗性品种.然而,中国大多数大豆育成品种都不抗SCN3.为了有效的研究和利用中国的大豆抗胞囊线虫种质资源,将64份中国小黑豆品种(包括鉴别寄主)对现有的1、2、3、4、5、7、14号7个大豆胞囊线虫(Hererodera glycines)生理小种进行了抗性鉴定,应用SPSS统计系统软件将供试品种的抗病基因进行分类;同时调查了在田间根部感染SCN3的胞囊数量.结果表明:在相似距离为0.52时,将供试64个品种按含有抗感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的抗性基因差异,可以划分为7大类.在田间连续5年(2003~2007)跟踪调查不同大豆根部侵染的胞囊量情况,平均胞囊量为0的有应县小黑豆等共18个品种;平均胞囊量为0.07的有哈尔滨小黑豆等共8个品种;平均胞囊量为0.13的有平顶山和茶豆;其它各品种的平均胞囊量均在0.13~6.00之间.综合上述试验结果以及各品种的农艺性状,选用等比例取样法构建了由16份种质资源组成的抗SCN3初选核心种质.抗SCN3初选核心种质的建立,为深入了解中国大豆抗性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SCN3复杂抗性遗传变异规律和发掘新基因提供了合理的样本,同时将有助于加速抗病育种的进程,满足生产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花生抗黄曲霉毒素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开展花生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研究进展。在抗侵染方面,鉴定了1576 份花生种质,大多数种质样本的黄曲霉菌侵染率在50% 以上,只有2 个种质的3 年平均侵染率在15% 以下。方法学研究方面,提出了TF法和改良TF法。这两个方法都适合于大量鉴定花生种质的抗产毒性, 能快速筛选出抗性种质。在抗产毒性鉴定方面,鉴定了1517份花生种质,大多数种质不具有抗性, 844% 的接种样本中的产毒量在31μg/g 以上,而种质N1211 和N1322 的允许产毒量连续4 年在12μg/g 以下。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陕西省科企联合体小麦区试品种抗病性水平,对2019—2023年度连续5年参加联合体区试的114份品种,采用大田人工接种的方法进行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叶锈病和纹枯病等5种病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14份品种对鉴定的5种病害抗性程度差异较大,表现为对条锈病抗性水平较高,对白粉病和赤霉病抗性水平最差。供试品种中,对条锈病表现免疫-中抗的品种61份,占供试品种的53.51%;对白粉病表现免疫-中抗的品种27份,占供试品种的23.68%;对赤霉病表现抗-中抗的品种21份,占供试品种的18.42%;同时鉴定出2份对5种病害均表现抗病的品种,分别为西农968和金麦207。对21份高感条锈病的品种均按陕西省区试品种试验要求终止了试验。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然病圃鉴定法,对76个花生品种(系)进行了花生果腐病抗性评价,以期为抗病育种及田间病害防 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抗性材料。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间对花生果腐病的抗性存在着显著差异,供试76份花生品 种(系)中未发现对果腐病免疫的品种,获得高抗品种2个,抗病品种7个,中抗品种12个,感病品种21个,高感品种 33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分支I中的9个品种(尤其是花育9115)抗性较好,可进一步加以利用。花生对果腐病的 抗感性与荚果鲜重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