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1966—2015年长海县大风月分布天数,对长海县年、季大风日数和风向频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大风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长海县大风日数年际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年变化率为-13 d/10年,全球的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城市效应对大风日数的减少有直接或间接影响;从四季变化率来看,冬季大风日数减少最快,夏季减少最慢,春季和秋季相同;从大风日数风向频数分布图来看,近50年长海县大风日数累计统计频数分布主要以N(北风)、NNW(北西北风)为主导风向,E(东风)、W(西风)为弱导风向。  相似文献   

2.
根据1966—2015年瓦房店地区大风月分布天数的统计数据,对瓦房店地区大风日数年、季变化及风向频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6—2015年瓦房店市大风日数年际线性变化为y=-0.829 6x+57.456,变化系数为-8.3 d/10年,表明瓦房店市年大风日数变化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从四季变化率来看,瓦房店市大风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秋季和冬季,夏季出现大风日的可能性最小;从大风风向频数分布来看,北风主导风向占比最高,其次是南风主导和西风主导,东风主导风向占比最低。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5—2015年旅顺口区本站气象观测站大风资料,得出旅顺口区8级以上大风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旅顺口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大风的季风特征明显,冬季大风多为冷空气大风,春季初夏的大风主要由低压和倒槽引起,夏季的大风主要受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北上引起。受三面环海影响,旅顺口区大风日数远远高于内陆地区。从近50年大风日数分布规律来看,旅顺口地区大风日数总体呈线性递减趋势。春季和夏季以东南、南东南风向为主,秋季和冬季以北风、北东北风向为主。  相似文献   

4.
选取南四湖周围1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81—2014年和62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近2007—2014年的逐日风资料,从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2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大风日数、风向、风速等气候变化特征,将2007—2014年国家级自动气象站与湖东、湖西区域自动气象站大风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近34年,南四湖区域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4.4 d,且呈极显著减少的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11.8 d,减少趋势表现为剧烈和平缓2个阶段;湖区大风主导风向为偏北向,其中频率最高为北西北,最小为东南。四季中,大风天气以春季最多;一年12个月均有可能出现大风天气,大风主要出现在3—7月,以3月最多,9月最少,3月最多风向频率为北西北。南四湖区域大风天气受地形影响非常显著,湖区东部较西部更容易发生大风天气,大风天气的小范围、局地性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5.
揣新军  张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637-1638
根据1961~2012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近52年乌拉特中旗地区雷暴的时空分布、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乌拉特中旗平均年雷暴日数为23.8 d,初日平均出现在5月6日,终日平均出现在9月19日;雷暴日主要集中在5~9月,以6~8月最多;西北方出现雷暴的频率最多;近52年乌拉特中旗年雷暴日数表现为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初日呈显著的推迟趋势,平均推迟幅度为6.3 d/10a;20世纪70年代以来乌拉特中旗年雷暴日数表现为逐年代减少趋势,80年代至今雷暴初日呈逐年代推迟趋势。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博克图地区近30 a(1981-2010年)风向风速原始观测记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博克图地区风向风速及大风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近30 a博克图地区年平均风速为2.80 m/s,且以0.02(m/s)/10a的增幅上升;2)春季平均风速大于其他季节,且4月、5月平均风速大于其他各月;3)本地区主导风向为西西北方向,但夏季东风盛行。8月-次年5月均已西西北风为主,6月主风向为西方向,7月主风向为南东南风和东南风;4)本地区20世纪80年代大风日数偏多,年平均大风日数29.9 d,总体呈下降趋势,线性变化率为-8.31 d/10a;5)春季为大风现象频发季节,4月、5月为大风现象频发月份。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6—2015年普兰店地区大风日气象资料,对大风日数年、季变化和风向频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6—2015年普兰店地区大风日数年际变化系数为-6.8 d/10年,大风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从四季变化率来看,普兰店地区大风日易出现在春季、秋季和冬季,夏季出现大风日的可能性最小。从大风日风向频数分布来看,普兰店地区大风风向出现频率最多为东南偏南和西北偏北2个方向,出现频率最少为西南和东北2个方向。  相似文献   

8.
贾小琴  尹宪志  傅正涛  王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59-12561,12590
利用1968~2011年临夏地区6个气象站风速风向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风向频率玫瑰图等方法,分析了临夏地区风速风向空间分布特征及风速的年际、季节、月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4年临夏地区平均风速为1.4 m/s;春季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最小;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2.6 m/s,近44年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大风日数在1.1~11.3 d;年内最多风向为N风,WSW、E风次之,WNW风最少。  相似文献   

9.
选取新安县气象站2008—2017年风速、风向资料,利用线性回归法对新安县近10年大风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安县近10年大风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平均气候倾向率为-11.21 d/10年;月大风日数累计最多为12月,最少为9月;以冬季大风日数最多,夏季最少;新安县近10年平均风速呈减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56 m/(s·10年);W向大风最多,占全年的16.7%。新安县大风产生的天气形势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冷空气南下、东(南)高西(北)低形势、强对流天气3种。大风日数减少及平均风速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人工植树造林及测站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0—2017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重庆永川大风时空分布规律、极端性特征及其天气学背景,为大风预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永川出现了58次大风过程,风向以NNW或N为主,集中在中部地区和河谷地带.(2)四季皆有大风出现,4月、5月、8月大风较为频繁,主要出现在凌晨前后、傍晚前后.(3)非单站型较单站型大风偏多近40%,非单站型在午后到夜间易发生,影响全区大部地区;单站型02—07时最多,集中在永川中部偏北一带.(4)每年均有9级以上大风出现,区域性最强大风过程为2013年4月5日(A过程),城区最强大风过程为2015年5月10日(B过程),均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的特征.(5)对比A、B过程,相同点在于高空有深厚低槽东移过境重庆,地面有冷高压发展,永川受较强冷空气的影响;不同的是,A过程是受冷高压前沿气压梯度差造成的梯度大风,B过程在高空为槽前西南气流,地面上有热低压发展,出现了混合性大风.  相似文献   

11.
利用鄂托克前旗近30年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3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近30年来鄂托克前旗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长倾向率为0.56℃/10年。春季气温增幅最为明显。秋季、冬季降水有增加的趋势。1999年以后大风日数明显减少。近5年最多风向由S转为WSW。  相似文献   

12.
利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基准站提供的2004—2014年乌拉特中旗11年各项资料,使用气象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天气分析等方法,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针对乌拉特中旗的地区特点,对乌拉特中旗近11年气候变化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近11年乌拉特中旗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及降水日亦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年蒸发量减少。乌拉特中旗未来或将持续缓慢升温,伴随降水增多。  相似文献   

13.
通过保亭县1966—2011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保亭县大风天气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初步分析产生大风的天气形势,结果表明:近46年大风日数为103 d,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 d;大风天气主要集中在7—10月,占全年的66%,秋季出现大风日数最多,占全年的48%。近46年保亭县年大风日数整体没有变化。热带气旋系统是保亭地区产生大风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对流性天气系统产生大风天气的概率最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1977—2016年宁阳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大风日数、大风风向以及伴随天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宁阳县大风天气年平均日数为1.43 d;大风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其次是夏季;一天当中,下午出现最多,其次是上午;大风天气以偏北风最多,主要伴随阵雨天气。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71—2010年茶陵县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使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茶陵县近40年大风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茶陵县年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减少率为-0.967 d/10 a,近10年转为非活跃期。主导风向季节性差异明显,春、秋、冬季盛行WNW风和NW风,夏季SSW风加强,具有明显的季风特性。茶陵县大风日数月变化呈多波动型,第1峰出现在3月,第2峰出现在7月,第3峰出现在10月,最少月为9、11月,大风主要集中在3—5月。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81~2010年风向风速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风向频率玫瑰等方法,分析文登市风速风向的变化特征及风速的年际、季节、日变化幅度.结果表明,近30年文登市平均风速为3.4 m/s;春季最大,冬季次之,秋季最小;风速通常是午后大,午夜至清晨小;近30年平均风速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7.2 m/s,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1.1 d;出现最多风向为C、NNW和S.  相似文献   

17.
利用肃北国家气象观测站1973—2016年逐月风向、风速等观测资料,对肃北地区近44年大风日数、最大风速、平均风速及风向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44年,肃北县年平均大风日数21.0 d,总体呈增多趋势,春、冬季为大风多发季;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5.6 m/s,冬季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总体呈减小趋势,其中前30年显著减小,后14年显著增大;平均风速为2.7 m/s,最大出现在春季,冬季次之,夏、秋2季最小,平均风速年、四季变化总体均呈减小趋势;全年SSE向风最多,NW和SE向风次之,ENE、E、SW、WSW向风最少。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71-2010年嘉善县气象局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嘉善县8级以上大风的分布规律及大风风向的规律.结果表明,嘉善县大风的季风特征明显,冬半年大风多为冷空气大风,春季及初夏大风多为低压、倒槽引起的雷雨大风,夏季连续性大风主要是受热带气旋影响而产生.全年各月嘉善均有出现大风的可能,大风天数以8月最多,10月最少.由于嘉善冬季盛行北风,春夏季盛行东风,冬季大风以西北偏北风占大多数,夏季雷雨大风,相对来讲WNW、ESE大风最多;台风大风大多以ESE、SE、E为主.  相似文献   

19.
杨宗英 《现代农业》2014,(10):108-109
大风是阿拉善左旗常见的天气现象,文章通过对阿左旗通勤机场自动气象站2010~2013年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了机场大风天气的日、月、季、年的变化特征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阿左旗通勤机场大风年平均日数为11.2天,主要集中在4~6月;出现大风的最多风向为NW风,其次为SE风;蒙古冷高压是引发大风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20.
选取若羌、且末代表站,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东侧和南侧的风向频率及近40a大风、沙尘暴、扬沙的气候环境变化。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主导风向均为偏东风向;近40a沙漠东南侧大风日数均呈整体下降趋势,其中沙漠东侧若羌总大风日数约为南侧且末的4倍;东侧若羌因偏东风引起的大风日数也较南侧且末更加明显,若羌偏东方向大风约占总大风日数的82%,且末占50%。沙漠东侧沙尘暴、扬沙日数均少于南侧,南侧且末沙尘暴、扬沙日数均呈现出整体减少趋势;若羌县扬沙总体呈增加趋势,沙尘暴呈减少趋势;若羌县因偏东风引起的扬沙、沙尘暴日数均呈增加趋势,偏东大风较多是引起沙漠东侧若羌扬沙、沙尘的最主要原因,需加强偏东风的防治;若羌因偏东风引起的扬沙、沙尘暴分别占总日数的74. 3%和72. 9%,且末分别占71. 8%和52. 7%;且末县偏东风引起的扬沙、沙尘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但且末周边沙源较若羌丰富,防风固沙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