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密度条件下糯玉米产量及品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鲁糯6号玉米产量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粗、穗粒数下降,秃尖增加,鲜穗产量和商品穗数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6.0万株/hm2时鲜穗产量最高,达到20 022.0 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各密度间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油分含量呈下降的趋势,淀粉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鲁糯6号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均呈下降趋势,而株高、穗位高呈增加趋势,倒伏比例加大,推荐紧凑大棒型品种安囤8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7.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冀东地区小麦种植密度对单株生产力和产量的影响,选用京冬8号和济麦22为供试材料,设计4个种植密度水平(基本苗数量分别为300万,450万,600万,750万株/hm2),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小麦单株生产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密度的增加小麦单株穗数、单株穗粒数、单株干物质积累和经济系数均呈降低趋势,导致小麦单株产量随密度增大而呈下降趋势。京冬8号群体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基本苗数量750万株/hm2下产量最高。济麦22随着密度的增加群体产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在基本苗数量600万株/hm2下产量最高。综上可见,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小麦单株生产力呈下降趋势,而群体产量呈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小麦的最佳播期与密度,开展了不同播种期与种植密度对小麦品种天禾3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成穗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两因素互作条件下,10月15日播种、密度330万株/hm2处理成穗数最高,10月5日播种、密度195万株/hm2处理穗粒数、千粒重最高,10月10日播种、密度240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综合考虑,天禾3号在鹤壁市的最佳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分别为10月10日、240万株/hm2,此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条件下产量最高,达9 710.9 kg/hm2。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淮麦25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本试验探讨了密度及氮肥运筹对淮麦25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在195~285万/hm2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淮麦25成穗数呈增加趋势;当密度达到330万/hm2时,成穗数显著下降;千粒重及穗粒数随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另外,随追肥比例的增加,淮麦25的千粒重、穗粒数、产量及成穗率呈增加趋势,且主要品质指标也较高.产量较高的处理其叶绿素含量在各个阶段也相应较高,说明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综上所述,在240~285万/hm2密度范围内,氮肥运筹比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5∶1∶4时,淮麦25可实现高产与品质的协调.  相似文献   

6.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菏麦2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菏麦28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菏麦2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种植密度和播期×密度互作对产量及其构成三要素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菏麦28的适宜播期为10月5日—10月18日,适宜种植密度为270~420万株/hm~2。随播期延迟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随种植密度增加产量先增后降,穗粒数、穗长和结实小穗数呈减少趋势。菏麦28产量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与穗长、结实小穗数呈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种植密度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确定冬小麦不同品种(系)的最佳种植密度,以小偃22、普冰176和32-62-6-2为材料,采用5个不同密度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偃22、普冰176和32-62-6-2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315、420、420万/hm2.3个冬小麦品种(系)的产量之间差异明显,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随密度的变化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千粒质量在相邻密度间差异较小.3个冬小麦品种(系)的三值产价随密度的增加,穗值产价呈下降的趋势,而粒值产价呈增加的趋势,重值产价总体上也呈增加趋势.因此,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因品种特性的差异,对密度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各有其侧重穗、粒、质量范围,使穗、粒、质量得到协调发展,从而获得最佳产量.此外,在保证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对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密度对高产玉米(>15 000 kg•hm-2)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揭示高产玉米产量形成机制,为玉米持续稳定高产提供依据。【方法】连续两年在新疆和宁夏高产玉米区,以郑单958为试材,以1.5万株/hm2为一个密度梯度,设置从1.5万株/hm2至18万株/hm2不同密度处理,充分满足水肥需求,进行高产栽培实践,在实现高产基础之上分析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特征。【结果】两年多点共68个处理,最低和最高单产分别为7 675.5和20 503.5 kg•hm-2,其中有47个处理达到15 000 kg•hm-2以上的产量;对产量构成特征的分析表明,要达到15 000 kg•hm-2以上的高产,最低、最高密度分别为5.25万株/hm2和16.28万株/hm2;最低、最高收获穗数分别为6.66万穗/hm2和13.84万穗/hm2;最低、最高穗粒数分别为365和657粒;最低、最高千粒重分别为237和404 g。【结论】密度与单产呈抛物线关系,以10.5万株/hm2密度处理单产最高;随着产量的提高,种植密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出最适值范围变窄的趋势。随种植密度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呈增加趋势,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而单位面积粒数呈增加并趋于不变趋势。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瑞华96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该品种的植株农艺性状、生理特性、籽粒产量及相关要素的影响,以探究瑞华968的最佳种植密度,为提高单产和生产推广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瑞华968的株高、穗位、倒伏倒折率、空秆率呈上升趋势,而百粒体积和百粒重则下降,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则呈现先升后降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当种植密度为在6.75万株/hm~2时,瑞华968产量最高为8 628.90kg/hm~2,为最佳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玉米J糯3号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J糯3号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呈上升趋势,但开花后高密度群体较低密群体衰减迅速,不同种植密度的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在成熟期差异不大,表明低密度条件下玉米保绿性好;鲜穗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20 022.0 kg/hm2,商品穗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明显下降,商品穗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J糯3号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小麦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的最佳播种时期和种植密度,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为实现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选用红皮高产强筋小麦品种镇麦16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3个播种期(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15日)和4个种植密度(180、225、270、330万苗/hm2),于20102012年研究了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68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镇麦168的籽粒产量以适期(10月30日)播种最高,分别比早播和迟播增产显著;当种植密度为270万苗/hm2时,籽粒产量达最大值。镇麦168的穗数随播种期的推迟而下降,但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以适期播种最高,但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推迟播种期可显著提高镇麦168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缩短。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新品种金穗1203为试验材料,研究定西市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主要性状随密度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株高、穗位高随着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穗长、穗粗、穗粒数等性状及百粒重随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产量在密度67 500株/hm2时最高,其次为60 000株/hm2。在该区域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金穗1203种植密度宜控制在60 000~67 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3.
玉米超高产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先正达408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种玉米推荐适宜密度在8.25万~9.00万株/hm2,种植密度为8.86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5 333 kg/hm2;种植密度与百粒重呈高度负相关;穗粒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倒伏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品种北青340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密度处理,研究北青340对不同密度产量及机收籽粒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和千粒重先略微增加后下降,穗粗和穗粒数减少。不同种植密度对北青340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大,对穗长和穗粗的影响较少。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先增加后降低,密度为8.75万株/hm2时株高最高,为279.83 cm,密度为6.50万株/hm2时株高最低,为262.76 cm,两个处理之间相差17.07 cm。穗位高和第7~9节间长增加。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破损率和落粒率呈上升趋势,密度为9.50万株/hm2时最高,分别是5.03%和1.97%,密度为6.50万株/hm2时最低,分别为3.98%和1.29%;杂质率没有明显变化规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增加后下降。密度为8.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1 473.61 kg/hm2,密度为9.50万株/hm2时产量最低,为9 956.53 kg/hm2,两个处理产量相差1 517.08 kg/hm2。密度处理6.50万株/hm2、7.25万株/hm2、8.00万株/hm2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北青340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50万~8.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了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种植密度在5.25万~8.25万株/hm2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每穗粒数和百粒重均呈下降趋势,耐密品种郑单958在蒙城地区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50万~8.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68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明小麦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的最佳播种时期和种植密度,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为实现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选用红皮高产强筋小麦品种镇麦16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3个播种期(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15日)和4个种植密度(180、225、270、330万苗/hm2),于2010~2012年研究了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68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镇麦168的籽粒产量以适期(10月30日)播种最高,分别比早播和迟播增产显著;当种植密度为270万苗/hm2时,籽粒产量达最大值。镇麦168的穗数随播种期的推迟而下降,但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以适期播种最高,但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推迟播种期可显著提高镇麦168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缩短。  相似文献   

17.
探讨黄淮海夏玉米适宜种植行距,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行距、密度对先玉335灌浆速率、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先玉335灌浆速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减少的趋势,同密度条件下行距越大灌浆速率呈下降趋势.在60 000株/hm2条件下,改变行距设置对该品种穗粒数影响不大,在75 000株/hm2条件下,随着行距的增加,该品种穗粒数下降;在同行距条件下,75 000株/hm2产量高于60 000株/hm2产量,且在50 cm和宽窄行(40+80)条件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黔单19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索黔单19的不同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关系,寻求最佳种植密度,试验设计5个密度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黔单19的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在增加,而穗粒数、穗行数、百粒重逐渐下降;当密度为5.7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9 992.96 kg/hm2。  相似文献   

19.
种植密度对糯玉米晶彩花糯5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晶彩花糯5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4.2万~7.2万株/hm2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穗重逐渐下降,但产量逐渐增加;从生育期和穗部性状方面看,晶彩花糯5号采收期提前,生育期缩短;株高、穗位高也随之升高,穗长逐渐缩短、穗粗变细、穗行数减少、秃尖长增长,行粒数和穗粒数先增加后减少,因此,南京地区春季栽培晶彩花糯5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20.
以衡单6272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在冀中南地区设置了播期试验和密度试验,其中,播期设4个处理(6月12日、6月17日、6月22日和6月27日),种植密度设5个处理(55500、63000、70500、78000和85500株/hm2),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衡单6272穗部性状、抗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衡单6272穗长、穗粗、行粒数和千粒重均呈逐渐降低趋势,秃尖长度呈逐渐增加趋势,抗性呈减弱趋势,产量呈显著降低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衡单6272穗长、穗粗、行粒数和千粒重均大体呈降低趋势,秃尖长度呈增加趋势,抗性呈减弱趋势,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冀中南地区,衡单6272的适宜播期为6月12~17日,适宜种植密度为63000~70500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