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核心种质和微核心种质的构建、验证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中保存大豆资源2.3万余份,数量居世界之首。然而,在大豆新品种培育中的利用率仅为1%左右,导致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趋于狭窄。主要原因是缺少对其重要经济性状的鉴定,尤其是缺少多年多点的评价,难以有目的选择有重要价值的育种亲本。为了加速大豆种质资源的评价并促进其利用,在国家基础研究项目(973)的连续资助下,开展了“大豆核心种质构建(1998-2003)”和“大豆微核心种质基因多样性(2004-2009)”研究,目的是浓缩大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强化其表型和基因型鉴定,为发掘和利用大豆资源中的优异基因提供指导。本文在研究构建不同比例(占总体2%~5%)大豆核心种质和大豆微核心种质(占总体1%)的同时,介绍了核心种质补充和完善的研究进展。为了验证核心种质的代表性,在构建方法方面,从SSR位点、样本组成、取样比例、低频率等位变异4个方面对代表性进行了分析,并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核心种质代表性进行了检测和验证。文中还介绍了利用核心种质和微核心种质在新基因发掘、种质创新和育种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介绍了与育种单位密切合作,建立基于核心种质的种质创新与利用体系的研究成效。围绕遗传多样性、核心种质利用方式进行了讨论,指出大豆核心种质为性状鉴定、新基因发掘、新种质创造和新品种培育等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材料基础,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实践证明,大豆种质资源的系统研究与利用,将促进我国大豆种质资源由数量保存型向研究应用型转变。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收集和了解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采取实地调研与当地农业部门及科研院校协作的方式,对省内五大自然生态区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和数据汇总,并对部分科研院校已保存的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摸底。结果表明,5个生态区种植的大多为目前市场上主推的农作物新品种,几乎不再种植原有的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品种;部分科研院校收集、保存的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种质资源共1583份。研究结果为安徽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系统调查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季志强 《中国种业》2009,(Z1):21-22
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是品种改良的基础,利用野生大豆资源开展大豆不育系、创造新资源及选育新品种,对拓宽栽培大豆的遗传基础、提高我国大豆品质、增强大豆的抗病性和提高大豆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野生大豆资源数量多、分布广、变异大,目前我国入库保存的野生大豆种质6172份,约占世界总数的90%,这  相似文献   

4.
广西农科院种质库1979年6月开始建设,于1981年11月竣工投产并正式运行至今,总建筑面积为900m^2。主要任务是管理、保存、分发作物种质资源并维护制冷机组的正常运行,保证种质资源安全贮藏;研究作物种质资源低温安全保存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发展确保种质低温安全保存的预警、监测及更新等技术。库中设有两个低温干燥库。  相似文献   

5.
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资源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是中国大叶茶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要基地,目前已收集保存了茶组植物28个种,1199份茶树资源。为促进茶树种质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应用Access数据库软件,首次系统整理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830份,向e平台提交了共性描述种质资源631份,特性描述种质资源300份,与国家自然科技资源e平台相链接,建立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为实现茶树种质资源的规范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根据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现状,提出了资源圃茶树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框架,指出了茶树资源保存、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中存在资源保存分散、体系不完善、种质资源性状鉴定深度不够、资源共享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野生稻种质资源安全保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野生稻种质资源保存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及特点。野生稻资源保存采用原位保存与异位保存两种方式。原位保存也称原生境保存,通过在原生地建立保护区(点)保护资源;异位保存是对野生稻资源采取异地保存的一种方式,包括种质圃保存和种质库保存两种方法。原位与异位相结合,种质库、种质圃与原生境保护区(点)相补充的保存技术体系大大提高了我国野生稻资源保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品种     
正我国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超47万份近日,在山东泰安组织召开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2016年度工作会议。截至2015年底,我国共保存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470295份,保存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资源已突破40万份,达到404690份,43个国家种质圃保存资源65605份。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在会上指出,2015年  相似文献   

8.
《中国种业》2020,(3):4-4
作物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是其有效利用的前提,安全保存需要确保维持种质高生活力和遗传完整性。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种质库圃已经收集保存超过51万份作物种质资源,此外各省、研究机构、育种单位也保存有大量作物种质资源。然而入库圃保存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种质库保存的资源会面临因活力下降而丧失的风险,种质圃保存的资源易遭受自然灾害和生境恶化等威胁,也存在丧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高油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明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5):368-368
开展高油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有利于加快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油脂企业效益;利用筛选和鉴定出的高油大豆种质资源和优异的外引品种资源材料进行杂交、复合交时基因的重组、累加、互补与突变等遗传效应,对后代(F6)进行品质化验分析,从中鉴定出油份含量在22.5%以上的高油大豆创新种质资源,并利用创新种质资源进行审定推广成为高油大豆新品种,改良了遗传组成,拓宽了高油大豆血缘,为今后高油大豆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豆属植物(Glycine Willd.)在我国除了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分布以外,还有两个多年生野大豆物种在我国福建和广东省沿海分布,即短绒野大豆(Glycine tomentella)和烟豆(Glycine tabacina)。这两个多年生种是国家基因库近年新增的大豆种质资源,有关它们的地理分布、形态类型、生物学特性、基因组信息还不十分清楚。介绍了截至 2023 年 9 月这两个多年生野大豆种质资源在我国的分布现状和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这两个物种今后在大豆育种的利用前景及新种质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正作物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是其有效利用的前提,安全保存需要确保维持种质高生活力和遗传完整性。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种质库圃已经收集保存超过51万份作物种质资源,此外各省、研究机构、育种单位也保存有大量作物种质资源。然而入库圃保存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种质库保存的资源会面临因活力下降而丧失的风险,种质圃保存的资源易遭受自然灾害和生境恶化等威胁,也存在丧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SSR)对来自贵州省32个县(市)的115份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115份大豆种质在8个位点共检测到56个等位变异,等位变异数在5~9个之间,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数为7个.聚类分析表明,115份大豆种质资源间的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0.07~0.58,可将其分为11个类型,并发现其中5个材料与其它种质有明显差异.通过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贵州省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罗平县自1981年开展品种普查至2020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以来,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地方玉米种质资源和罗平小黄姜特色品种的开发利用等主要成果和现状。分析并指出存在的种质资源快速流失、保护力度不足、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构建组织体系,加大政策投入支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参与保护意识;摸清资源家底,做好日常收集保存;建立联动机制,强化监督执法管理;创新保存机制,形成多元保护格局;依法合作交流,科学合理开发利用6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作物种子资源保存及其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种子资源保存,在我国已取得迅速发展。近10年来,种子资源保存体系已初步形成,建成了长期种质库2坐,中期种质库10余坐;国家种质库长期贮存了上百种作物24万余份种质,隶属29科、164属、470多个种(亚种)。在种子超干贮存技术和种子入厍保存前处理技术等研究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5.
大豆种质资源研究是大豆遗传育种及其相关学科发展的基础。造成我国大豆育种水平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大豆种质资源研究不够深入。我国是大豆的起源中心 ,收集保存的 3万余份大豆资源居世界之首 ,其中蕴藏丰富的有益基因。这是我国特有的财富 ,也是我国大豆产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巨大的潜在优势。如何将这一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科学问题 ,同时也是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植物基因组研究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前沿领域 ,近年来在国内外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分子水平或基因组水平开展大豆优异基因…  相似文献   

16.
顽拗性种子种质保存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旺金  傅家瑞 《种子》1998,(5):37-40
本文介绍了业已研究的十多种顽拗性种子种质保存(短期保存和长期保存)的研究现状,概述了影响顽拗性种子种质保存的因素,指出了目前研究顽拗性种子种质保存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对22份"十五"攻关培育的创新种质和22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了24个SSR标记的分析比较,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创新种质的遗传结构特点,为拓宽我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及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24个SSR位点共检测出231个等位变异,其中15.8%(36个等位变异)为创新种质所特有,特别是在与大豆胞囊线虫紧密连锁的Satt309位点上验证了一个我国独有的等位变异。结合UPGMA和Model-based聚类结果,将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分为4组,第Ⅰ组由13份来自东北和山西的创新种质组成;第Ⅱ组由8份来自东北的育成品种组成;第Ⅲ组由8份来自黄淮海和南方的大豆种质组成,其中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各为4份;第Ⅳ组由4份育成品种组成,分别来自吉林、黑龙江、河南和山西。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国外种质和野生大豆创造的创新种质丰富了东北地区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应加强利用国外种质、我国栽培大豆地方品种和野生大豆等优异资源,在创造优异大豆新种质的同时,拓宽我国大豆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8.
《种子》2020,(5)
我国苜蓿种质资源丰富,已收集保存苜蓿种质资源28种3 979份,审定登记苜蓿6种104个品种。加强苜蓿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强化鉴定评价,加大创新利用力度。  相似文献   

19.
印度是仅次于我国的第二大蚕桑生产国,拥有丰富的桑树种质资源.印度建立了较系统的桑树种质资源保存、研究与共享体系.印度中央蚕业种质资源中心保存有来自26个国家的1 100份桑树种质资源,制定了桑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完成了628份种质的系统鉴定与评价,建立了桑树种质资源信息系统,并实现在线查询.  相似文献   

20.
为丰富贵州大豆抗旱种质资源,为大豆抗旱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人工控水盆栽试验,研究20份贵州春大豆种质资源的叶片光合速率、水分相对含量、保护酶活性和叶片组织伤害程度4大类共10个生理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2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生理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不同大豆种质资源叶片光合速率降低5.84%~71.46%、叶绿素相对含量损失0.40%?37.33%、叶片相对含水量损失12.49%?41.09%、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1.42%?99.66%;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增加11.06%?98.94%、6.12%?332.14%、0.14%?302.90%;脯氨酸大量积累59.36%~359.18%、丙二醛含量增加0.49%?63.44%,膜脂过氧化作用明显,干旱胁迫对不同大豆种质资源叶片组织细胞膜透性的伤害度为4.27%?94.36%。20份大豆种质资源中,黔豆08014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高,为0.6096,其次是黔豆2014-36(0.5416)和黔豆2014-10(0.5157),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黔豆2014-155、黔豆2014-198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低,均低于0.3000,表现出较弱的抗旱性。筛选出黔豆08014、黔豆2014-36、黔豆2014-107三份抗旱性较强的大豆种质资源,可为大豆抗旱育种及栽培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对贵州大豆抗旱育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