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关于大豆进化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对大豆的进化过程提出如下初步看法。一、大豆属的概况大豆属(GIycine) 的分类几经修订以后,最近划定的大豆属中包括有两个亚属:即Glycine和Soja。在Glycine亚属中有7个种,均为多年生种,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等较干热地区。其中烟豆(G·tabacina)和多毛豆(G·tomentella) 两个种在我国东南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分析了909个大豆品种(Glycine max)和200个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种质,这些种质来自日本筑波县农业生物科学研究所的基因库。参照标准的维生素E分析方法,运用简单而可信的方法来筛选了种子的生育酚组成。将50mg磨碎的种子加入10ml试管中,并放入1ml 80%含水乙醇,在室温下进行超声波处理15分钟。添加2ml焦榈酚饱和的已烷,在25℃室温下放置30分钟;离心分离后,用20ml乙烷层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抗旱性是大豆在干旱胁迫下高产稳产的重要生态性状,筛选耐旱种质资源提高新品种的抗旱能力,是保障大豆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大豆微核心种质为研究对象,采用大豆成株期抗旱性鉴定方法,利用海南冬季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系统调查了干旱对163份不同大豆资源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等4个农艺性状的影响。再利用加权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63份微核心种质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63份大豆微核心种质可划分为5个抗旱等级,并鉴定出高抗旱(1级)种质4份(ZDD02159、ZDD10430、ZDD13560和ZDD16874)、抗旱(2级)种质14份、中抗旱(3级)种质52份、敏感(4级)种质74份以及高敏感(5级)种质19份。这些研究结果和抗旱种质的挖掘,为利用资源拓宽遗传基础,培育抗旱大豆新品种和抗旱基因发掘与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果树、茶树、桑树、薯类、无性繁殖蔬菜、苎麻、甘蔗、橡胶等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我国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加强种质资源规范化管理,促进资源信息交流,提高资源数据库管理水平,笔者采用动态web数据库的策略,执行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建立了基于Internet的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源数据管理系统,对多单位、多作物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 实现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共建、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豆种质创新的内容与方法常汝镇,孙建英,陈一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所,北京100081)大豆在数千年的栽培过程中,经过劳动者不断选择和创造,形成了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大豆种质资源,即农家品种,这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在大豆生产、育种和其它研究方...  相似文献   

6.
大豆(Glycine max L.)是一种重要的作物,因为它具有较高的油分和蛋白质含量。然而,种子蛋白质和油分含量问存在一种相反关系,这使得很难同时改良这两种性状。分子育种有助于促进希望等位基因的平衡积累。本研究的目的是鉴定控制大豆蛋白质、油分和种子大小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因此,使用101个F6代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LL)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7.
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在我国分布较广泛,但由于生存环境的破坏、农耕过度等诸多原因,导致野生大豆群体逐渐减少,野生大豆已经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本文从群体遗传学、大豆属物种的系统进化对中国野生大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制定该物种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豆核心种质和微核心种质的构建、验证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中保存大豆资源2.3万余份,数量居世界之首。然而,在大豆新品种培育中的利用率仅为1%左右,导致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趋于狭窄。主要原因是缺少对其重要经济性状的鉴定,尤其是缺少多年多点的评价,难以有目的选择有重要价值的育种亲本。为了加速大豆种质资源的评价并促进其利用,在国家基础研究项目(973)的连续资助下,开展了“大豆核心种质构建(1998-2003)”和“大豆微核心种质基因多样性(2004-2009)”研究,目的是浓缩大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强化其表型和基因型鉴定,为发掘和利用大豆资源中的优异基因提供指导。本文在研究构建不同比例(占总体2%~5%)大豆核心种质和大豆微核心种质(占总体1%)的同时,介绍了核心种质补充和完善的研究进展。为了验证核心种质的代表性,在构建方法方面,从SSR位点、样本组成、取样比例、低频率等位变异4个方面对代表性进行了分析,并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核心种质代表性进行了检测和验证。文中还介绍了利用核心种质和微核心种质在新基因发掘、种质创新和育种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介绍了与育种单位密切合作,建立基于核心种质的种质创新与利用体系的研究成效。围绕遗传多样性、核心种质利用方式进行了讨论,指出大豆核心种质为性状鉴定、新基因发掘、新种质创造和新品种培育等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材料基础,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实践证明,大豆种质资源的系统研究与利用,将促进我国大豆种质资源由数量保存型向研究应用型转变。  相似文献   

9.
我国糯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共有糯玉米种质资源767份,分布于16个省、市、自治区,8个玉米区都有,其中82.4%分布于广西(273份)、四川(40份)、贵州(67份)和云南(252份)等西南地区.糯玉米起源于我国,其种质资源具有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危害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今后开展抗大豆花叶病毒育种工作提供基础材料,对222份国外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SMV3强毒株系的鉴定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SMV3株系的抗性变异丰富,病情指数呈连续分布,变化范围为12.82%~92.59%。2年重复鉴定筛选出10份高抗资源,占供试材料的4.51%,分别来自日本(4份)、美国(3份)、加拿大(2份)和韩国(1份)。10份高抗资源在播种类型、生育日数、百粒重、株高、种皮、种脐、花色和茸毛色等性状上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1.
对22份“十五”攻关培育的创新种质和22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了24个SSR标记的分析比较,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创新种质的遗传结构特点,为拓宽我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及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24个SSR位点共发现231个等位变异,其中15.8%(36个等位变异)为创新种质所特有,特别是在与大豆胞囊线虫紧密连锁的Satt309位点上验证了一个我国独有的等位变异。结合UPGMA和Model-based聚类结果,将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分为4组,第Ⅰ组由13份来自东北和山西的创新种质组成;第Ⅱ组由8份来自东北的育成品种组成;第Ⅲ组由8份来自黄淮海和南方的大豆种质组成,其中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各为4份;第Ⅳ组由4份育成品种组成,分别来自吉林、黑龙江、河南和山西。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国外种质和野生大豆创造的创新种质丰富了东北地区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应加强利用国外种质、我国栽培大豆地方品种和野生大豆等优异资源,在创造优异大豆新种质的同时,拓宽我国大豆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豆抗灰斑病种质资源筛选与创新杨庆凯(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一、大豆抗灰斑资源筛选与创新的意义大豆灰斑病(CercosporasojinaHara)是东北大豆主产区特别是黑龙江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50和60年代,仅在黑龙江东部低湿地区流行...  相似文献   

13.
大豆花叶病毒(SMV)会引起敏感性大豆(Glycine max L.)品种产生花叶病症状,同时会引起某些含有抗性基因的大豆品种产生茎尖坏死(STN)。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不同温度处理对大豆花叶病毒引起的茎尖坏死的影响。用菌系G1和G7对3个大豆品种接种,即Essex(rsv,对SMV菌系G1和G7要产生花叶病症)、V94-3971(Rsvl,  相似文献   

14.
大豆引种与交流规划方略的研究常汝镇,孙建英,邱丽娟(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在我国的现有农作物中(大田作物、果树和蔬菜),约有40多种是来自国外的(1)。作物种质的交换、引种和利用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途径。引种大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研究进展⒇常汝镇孙建英邱丽娟(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大豆原产中国,种植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丰富多彩、类型各异的大豆种质资源,其丰富的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经过收集...  相似文献   

16.
从1986年起,全国30个科研、院校单位参加了蔬菜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繁种更新、编目和入国家种质资源库长期保存的国家科技攻关。至1995年底,全国入库(圃)保存的蔬菜种质资源材料已达28765份,分属于21科67属103种(含部分变种)。本文详细报道了各种蔬菜种质资源的数量,并分析了它们的分布范围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摘 要:本文对西藏各地(市)搜集而来的14份野生白菜型油菜进行了形态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材料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性状在不同材料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其株高、基生叶、伸长茎叶和苔茎叶、千粒重等都非常丰富。采用卡方距离、离差平方和聚类方法对14份西藏野生白菜型油菜的植株高度、主茎粗度、分枝总数、主花序角果数等7个主要考种性状进行聚类,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G1类群包括野白5、野白6、野白9共4份种质材料,占种质资源总数的21.43%,属于下生分枝型;G2类群包括白14一份种质资源,占种质资源总数的7.14%,属于上生分枝型;G3类群包括野白1,野白2,野白3,野白4,野白7,野白8,野白10,野白11,野白12,野白13等10份材料,占种质资源总数的71.43%,属于均生分枝型。当阈值为0.54时,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SG1、SG2、SG3、SG4、SG5等5个亚类群。该聚类方法用于西藏野生白菜型油菜的综合分类是科学可靠的。另外聚类结果也如实反映了各类群之间的差异性,这为正确评价西藏野生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及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关键词:西藏;野生白菜型油菜;形态性状;多样性;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8.
高油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明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5):368-368
开展高油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有利于加快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油脂企业效益;利用筛选和鉴定出的高油大豆种质资源和优异的外引品种资源材料进行杂交、复合交时基因的重组、累加、互补与突变等遗传效应,对后代(F6)进行品质化验分析,从中鉴定出油份含量在22.5%以上的高油大豆创新种质资源,并利用创新种质资源进行审定推广成为高油大豆新品种,改良了遗传组成,拓宽了高油大豆血缘,为今后高油大豆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高粱育种工作者早就认识到外来种质和非栽培高粱地方品种在高粱遗传改良中的重要性。蜀黍属包括25个物种,分为5个亚属,即Eu-shorghum、Chaetosorghum、Hererosorghum、Para—sorghum和Stiposorghum。Eu-shorghum亚属以外的物种是高粱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包括抗虫和抗病基因),但是这些基因资源因其物种不能与高粱杂交而仍未被利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大豆种质资源保存现状的调研,论述了大豆种质长、中、短期保存的基本方案。长期保存采取复份制;中期保存可在东北、黄淮海及南方三个大豆产区各建一个0℃库,形成大区保存和研究中心;以36个单位为基地,分别短期保存本地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