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介绍了雄蚕品种的优点,总结了嘉兴市秀洲区推广专养雄蚕技术的具体措施,并对其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专养雄蚕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雄蚕相对于雌蚕,具有强健好养,叶丝转化率高,雄蚕茧丝纤度细偏差小,易缫制高品位生丝等优点。专养雄蚕对提高中国蚕丝的产量、质量具有很大的潜力,并且符合丝绸制品向高档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提升中国丝制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目前,中国比较成熟的雄蚕技术是利用平衡致死系来达到专养雄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平8雄蚕多次交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低雄蚕杂种生产成本是专养雄蚕技术推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雄蚕品种平8雄蛾多次交配试验,认为交配4次不会影响蚕种质量,即使交配5次仍有实用价值,提出了在雄蛾多次交配生产管理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雄蚕具有健康好养、叶丝转化率高、丝质优良等优点,专养雄蚕比雌雄蚕混养可提高经济效益15%左右.雄蚕一代杂交种的制种方法同普通蚕种制作方法有所不同,详细介绍了雄蚕杂交种的繁育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降低雄蚕杂交种生产成本是专养雄蚕技术推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平30交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平衡致死品种的雄蚕生命力强,交配4次也不会影响蚕种质量,即使交配5次仍有实用价值。因此,提出在雄蚕杂交种繁育中,雌雄蚕饲养比例以2.5---3.0:1为宜,以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雄蚕相对于雌蚕,具有强健好养、叶丝转化率高、雄蚕丝纤度细偏差小、易缫制高品位生丝等优点.专养雄蚕对提高中国蚕丝的质量和产量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并且符合丝绸制品向高档化发展的要求,有助于提升中国丝绸制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将会成为未来蚕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进行雄蚕品种选育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雄蚕生命力较雌蚕强,食桑少,叶丝转化率和茧层率高,雄蚕丝的纤度细,丝质优,容易缫制高品位的生丝.专养雄蚕是蚕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控制蚕的性别以实现专养雄蚕是一项高新技术,已达到实用化水平.本文在总结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进行雄蚕品种选育的方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有助于科研工作者在该领域内积极地进行探索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专养雄蚕技术被蚕业界称为"是利用一代杂交种后20世纪中叶以来,蚕业界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在云南省农科院蚕蜂所雄蚕课题组的指导下,2007年陆良县蚕桑站在2006年试养雄蚕的基础上,扩大了品种量和饲养量,取得了详尽试验数据,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家蚕雄性培育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雄蚕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专养雄蚕成为蚕业科技的主攻目标之一。家蚕雄性培育技术主要有:家蚕性别限制技术、人工雄核发育技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技术、利用环境条件控制雄蚕孵化技术、化学诱导雄性培育技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技术已在生产上应用。家蚕雄性培育技术最有发展前途的是化学诱导技术,具有不受家蚕品种、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限制,均可实行调控。  相似文献   

10.
红麻雄性不育株的发现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利用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可实现专养雄蚕的目的。但现行蚕品种缺乏平衡致死系的性别控制基因 ,不能人为控制性别。本文通过一个生物实例 ,介绍一个把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的性别控制基因导入现行品种的方法 ,使现行品种也具有性别控制能力 ,达到生产上专养雄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湖北省蚕桑产业发展历史、变迁及现状,分析了劳动力缺少导致桑园面积、养蚕发种量有所减少,蚕桑基础条件薄弱和技术力量不足导致新技术推广受影响,财政支持不足、加工企业投入机制不健全致使蚕桑发展政策乏力等挑战;提出了构建蚕桑轻简省力高效饲养技术体系、提高蚕桑产业比较经济效益,发展茧丝绸加工业、延长蚕桑产业链、增强蚕桑产业发展后劲,加强蚕桑产业技术研发、夯实蚕桑产业发展基础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是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经济昆虫,是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的有益生物之一。简要阐述了农药对家蚕毒性及安全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技资源投入是推进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本文基于新疆2001—2020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VAR模型分析新疆农业科技资源各要素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农业科技资源各要素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而农业科技资源对短期偏离均衡的调整力度为106.93%;农业科研开发活动经费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技术人员数量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长期良性状态。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可知,就短期而言,农业科技资源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总的来说,农业科研开发活动经费投入、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不稳定性,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复杂。  相似文献   

14.
论转基因技术与家蚕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家蚕转基因方法、国内家蚕品种选育的现状及国内外转基因家蚕品种选育进展,并指出转基因技术是家蚕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技术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并通过对农业生产和相关产业的影响直接威胁我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农业生产基本数据和我国现有的农业技术资料数据;根据IPPC第5次评估报告中气候变化影响框架的基本思想,构建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与农业技术适应情景矩阵;采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法,构建农业技术适宜性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农业技术适宜性评估主要考虑技术本身的特点和区域的实际情况;在农业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与区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作物适宜性、水资源条件、光温条件、地形条件、经济条件和生态条件等6个方面;应用农业技术适宜性评估模型,可实现农业技术的区域适宜性评估,获得不同农业种植二级区内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工业化时代,桑蚕产业经济效益相对较低,要充分延长桑蚕产业链才能提高产业竞争力。这就要求在桑、蚕选育种工作中必须从桑、蚕产业省力化和综合利用方面着手选育出适应能力强、生产投入低、便于综合开发利用的新品种。笔者以贵州省为例,从药用、观赏价值、食用、抗逆等方面阐述了桑品种选育的方向,同时从抗逆性、药用保健,民族工艺品方面总结了蚕品种选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马超 《农学学报》2015,5(7):111-114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多浪羊高频繁育技术应用推广现状,分析其经济效益,以期一定程度上推动新疆畜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步伐。【方法】选取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多浪羊繁育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散养户、专业户、养羊场的多浪羊繁育经济效益及其相关性。【结果】多浪羊应用不同繁育方式指标值差异大,所产生的个体效益相差不太明显,整体效益差别显著。【结论】养羊场(高频繁育)方式在多浪羊不同繁育方式中的应用比例最低,实现的经济效益是最大,最后对多浪羊高频繁育技术的应用推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桑园管理和养蚕过程中的消毒等方面介绍了夏秋蚕优质高产配套技术,以期提高养蚕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减少家蚕原蚕后期死蛹发生,提高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的经济效益.[方法]以家蚕原种春蕾(中系品种)与镇珠(日系品种)为研究对象,以原蚕后期死蛹率、发蛾率和工效为考核指标,对比四步削茧鉴蛹法与常规削茧鉴蛹法在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采用四步削茧鉴蛹法处理的原蚕死蛹率(3.01%)较常规削茧鉴蛹法(14.13%)下降了11.12%(绝对值),二者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工效方面,两种削茧鉴蛹法操作的工效无显著差异,且越是蚕蛹发病率高的生产批次,应用四步削茧鉴蛹法的成效越明显.2011~2012年在山东广通蚕种集团公司的部分蚕种场推广应用,结果显示,山东广通蚕种集团公司蚕种场的原蚕后期死蛹率明显减少,发蛾率由应用前在70.00%~90.00%波动提高稳定在92.00%以上.[结论]在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过程中,合理运用四步削茧鉴蛹法可极大减少病原物通过蛹体间接触的水平传播感染,有效减少死蛹发生,显著提高制种效益.  相似文献   

20.
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重点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种植或养殖大户等科技创新主体;着力构建以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农科教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同时把培训新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