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1 毫秒
1.
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加快了兽医学科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步伐。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加快新时代农业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培养现代农业创新人才是提升高等农业地方院校服务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省建设的必由之路。产学研融合是培养创新型农业技术人才的新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高等院校兽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明晰产学研融合培养研究生的重要意义,从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开放协同融合等方面探索兽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将社会服务需求转化为能力培养育人目标,为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官产学研结合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分析管产学研和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中,阐述实施产学研结合是堵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协同创新投入、协同创新机制和协同创新产出3个方面建立农业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模糊积分法对103家农业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进行评价,针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业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实践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许朗  朱世桂 《农业科技管理》2007,26(6):34-36,8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长期以来,农业高校积极利用自身人才与科技优势,主动面向经济建设,把学校优秀的科技成果、充分的人力资源、企业良好的市场运作、雄厚的资金结合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章探讨了南京农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具体实践模式,提出了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吴素春  项喜章  刘虹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0):2142-2145
产学研合作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采用案例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了湖北省农业科技产学研合作的4种典型模式,即组建农业科技创新(研发)中心、成立农业科技园、校地农业科技合作和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等,以期引导和推动农业科技产学研合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6.
创新主体是推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对涉农创新科技企业、涉农高校、农业科研机构、农业服务机构及新型经营主体等创新主体的发展现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主体间的功能关系及创新主体培育思路的分析,提出从着力构建农科教和产学研联合体、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监测等7个方面促进创新主体发展集聚的政策体系,以推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7.
借鉴产业集聚常用定量研究方法,选用行业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等集聚度评价指标,测评得出福州市休闲农业整体呈弱集聚状态,且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项目同质化等问题,据此提出打造福州市休闲农业集聚中心区的对策:进行福州市休闲农业产业布局空间整合,从培育棱心企业和促进中小企业集聚两个层面提升福州市休闲农业集聚水平,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物品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对休闲农业产业的推进作用,产学研相结合为福州市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8.
创新主体是推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对涉农创新科技企业、涉农高校、农业科研机构、农业服务机构及新型经营主体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主体的发展现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主体间的功能关系及创新主体培育思路的分析,提出从着力构建农科教和产学研联合体、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监测等7个方面促进创新主体发展集聚的政策体系,以推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符合当前加大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力度的政策导向,既是农业现代化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又是高校开放性办学的实际需要.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要在产学研合作背景下,政府引导,高校主导,企业支持,培育出适应社会需求、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的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学研合作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促进农业科技与地方经济结合发展的关键,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的一个有效途径。随着国家、广东省、东莞市相继出台多套政策支持,东莞市都市农业产学研合作在近年来取得一系列成绩,拥有健全的科研机构、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也享有配套的经费奖补支持和产业基地基础。但是农业技术的固有特性和政策主导下的变化动向使得农业产学研合作在新常态下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挑战。结合东莞市的实际情况,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从财政保障、政策支撑、平台建设、人才吸纳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农业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农业高校与企业广泛合作,逐步建立高等农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密切结合的教育机制,是中国农业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农业高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探索农业高校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概念、特征、内容以及与农业高校相适应的产学研合作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有利于农业高校建立以产学研结合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工程科技人才短缺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远胜于水平.高等工程教育中人文教育薄弱、实践教育不足是导致许多工科毕业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双向不足的重要原因,产学研结合是有效培养工程科技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总结分析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产学研结合培养工程科技应用型人才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落实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实现以“三个导向”为核心的根本转变,创新农业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模式具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要实现这一转变并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清醒认识到转轨中的困难与问题,正视现实,研究对策,确保改革创新农业高职教育机制,有效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结合既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又是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人才的要求。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的主要形式有多种,目前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可以通过丰富合作内涵、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教师和学生的考评测评体系、发挥政府的作用等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健全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章基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结合国内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现状、经验与做法,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坚持农业公益性和农业院校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机制、建立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等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协同创新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在农业产学研一体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通过分析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在农业产学研一体化方面的主要经验以及发展模式和特点,提出对我国农业产学研一体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盐城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情况调研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园区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支撑农民创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建设高水平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实现广大农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通过实地察看、调研走访等形式,对江苏盐城市农业科技园区主导产业、企业集群、产学研合作、科技应用服务等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和分析,发现其在园区规划布局、管理服务、创新主体、示范引领作用和资源整合力度等方面存在问题,从优化园区发展布局、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强化示范带动、发挥创新引领作用、集聚创新资源等5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盐城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及地级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科技兴农氛围、农业服务体系、科技成果转化、龙头企业壮大、产学研合作5个方面,对浙江省淳安县科技与农业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概述,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淳安县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人均农业资源相对紧缺、户均经营规模小、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的国情条件下,建设现代农业,迫切需要农业技术的创新、提升,亟待加强农业技术的产学研结合力度。文章通过分析农业技术所特有的公共物品属性及农业技术产学研结合的制约环节后,从强化公共财政支持,实施项目牵动,以及推进农业科技体制的民主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业技术产学研结合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结合开发农业的基本情况:涌现了一批产学研结合的示范企业;产学研结合初显成效;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增多、成效显著。存在的问题:产教没有深度融合;农民职业培训流于形式;农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亟待规范。对策建议:政府设立产学研合作激励基金;探索有效的产学研运作模式;产教融合开发农业;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