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旱育秧和旱育抛秧是我国"九五"农业十大推广技术之一.但在生产上还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旱育秧苗二至三叶期易发生病理性和生理性死苗;二是旱育秧苗恶苗病发生严重:三是旱育秧苗苗体轻,根盘小,根部不能带土,不利于抛秧,容易出现"遇风雨飘秧,遭烈日败苗"的现象,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旱育抛秧技术优势的发挥及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水稻旱育秧和旱育抛秧是我国"九五"农业十大推广技术之一,但在生产上还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旱育秧苗好气性恶菌病发生严重,2~3叶期易发生病理性和生理性死苗;二是旱育秧苗体轻、根盘下且根部不能带土,不利于抛秧,容易出现"遇风雨飘秧、遭烈日败苗"的现象.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研制发明了水稻旱育秧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旱抛成功".实施种子包衣后,在种子周围及旱育秧苗根部形成集"小水库、小肥库、小药库"于一体的"蓄水球囊",发挥了蓄水保水、防病治虫、促长和壮苗壮根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3.
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旱育秧育苗技术在黔北地区推广多年来,在水资源日渐枯竭和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下,由于其起苗前繁重的浇水工作和起苗时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已经影响到了人们对水稻生产的积极性,影响到了水稻生产的种植面积,不适应当前水稻生产。为解决此问题,通过2014年、2015年的探索、试验,研究出了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该技术与传统水稻旱育秧技术相比,具有劳动强度低、起苗速度快、操作简单、节水省力等优点。从苗床地选择、营养泥制作发酵、苗床厢的制作、精细播种、苗床管理、大田移栽起苗等方面总结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以指导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水稻旱育秧在生产上还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旱育秧苗2-3叶期易发生病理性和生理性死苗;二是旱育秧苗恶苗病发生严重;三是旱育秧苗苗体轻、根盘小,根部不能带土,不利于抛秧,容易出现“遇风雨飘秧、遭烈.日败苗”的现象。水稻旱育秧、旱育抛秧专用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旱抛成功”的应用,为种子发芽成苗和秧苗健壮生长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起到了蓄水保水、防病治虫、补素促长和壮苗壮根等多种效果;同时形成的“蓄水球囊”与根部土壤互相连结形成“吸湿泥球”,有利于抛植立苗。  相似文献   

5.
《世界农业》2002,(5):41-41
一、技术简介旱育稀植是采用旱育秧的方法培育秧苗,扩行减苗栽植,配套高产栽培的一项耕作技术。它具有省水、省工、省种、省秧田、节本、增产、增收等优点。一般比常规栽培省水50%,省种30%,省秧田50%以上。同时,旱育秧栽后基本没有缓苗期,早生快发,增加水稻穗粒数,可增产10%~15%。旱育秧和稀植栽培在我国水稻传统栽培中有过应用,但面积较小,技术没有形成体系。1987年黑龙江、吉林等省从日本引进水稻旱育秧稀植的技术,经吸收改进后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果。1988年列…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育秧苗期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揭膜前管理、揭膜时间、水分管理、施肥等方面介绍水稻旱育秧苗期管理技术,针对水稻苗期易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以期提高旱育秧苗素质,促进水稻优质生产。  相似文献   

7.
我县是云南一季中稻主产高产区.自1995年引进水稻肥床旱育秧技术获得成功后,为我县的水稻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水稻旱育秧从1996年的518亩,逐步推广到2000年的8413亩,旱育浅插面积达到12.1万亩,占全县水稻面积的93%,基本实现了水稻生产旱育化.肥床旱育秧具有节省秧田、节约种子、减少用工、秧苗素质好、移栽成活快、分蘖节位低、分蘖成穗率高等特点,比常规湿润薄膜育秧增产5%~10%,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多年生产实践表明,水稻旱育秧应抓好以下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水稻肥床旱育秧技术已被广泛推广.但由于种种原因.春季育苗时常常出现黄苗,僵苗、死苗、死芽现象。为防止上述现象发生.抓好水稻旱育秧苗床培肥是关键措施之一.现将冬季苗床培肥技术简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泸县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形成并集成推广了"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模式,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显著增产成效,促进了水稻旱育秧技术在泸县的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我县属丘陵山区地貌,13300公顷适宜种水稻的水田中,有约2000公顷属于山区耕作不便的山垅田、易受涝的低洼地、深脚淤泥田、锈水田以及不能满足双季稻生产水源的田,历史上一直安排种植中稻(一晚)。近年来,随着栽培品种的不断改良和栽培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早、晚稻单产都有显著的提高,但中稻生产却停滞不前,一大批新推广的中稻优良品种没有发挥出它们的生产优势。我们认为栽培管理不当是影响中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秸秆速腐剂和水稻专用壮秧剂的推广应用,水稻旱育苗床培肥技术趋向简易化。实践证明,采用简易技术培肥的旱育秧苗,根系发达,抗逆性强,成秧率高,低节位,分蘖多,抛植后立苗快,发棵早,易搭成丰产架子,为早控苗、控好苗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宁安市是水稻主产区,到2009年水稻种植面积已达30.4万亩.近年来水稻生产有着突飞猛尽的发展,从直播、小棚育秧、大中棚旱育秧、大棚钵体苗旱育秧、两段式育秧、一段超早育秧到现在的新基质育秧从根本上提高了水稻的种植水平,实现了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水稻拱棚打孔炼苗塑料软盘旱育秧技术是把塑料拱棚旱育苗技术、机插秧塑料软盘育苗技术和拱棚打孔炼苗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项水稻机插旱育秧综合技术。此项技术近几年在隆化县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技术的优点及栽培要点是:  相似文献   

14.
水稻旱育秧技术,作为稻作史上的重大技术变革,实现了水稻生产的新突破.然而,由于旱育秧床培肥技术不到位、培肥质量不达标的缘故,常常在育秧期间出现黄、僵苗甚至死苗现象,妨碍了这项技术的推广普及,有些地方至今仍是水育秧.对此,我地在积极寻求对策的同时,于1998年引进了与旱育秧相配套的高科技产品--水稻壮秧营养剂进行试验,一举获得成功,并迅速推广,成为推广旱育秧首选的配套物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四川省武胜县为了实现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目标,县农业局为发挥农业科技在粮食生产中增产增收潜力,组织农技、土肥、植保等站农业技术人员经过多年试验、示范水稻旱育秧,目前水稻旱育秧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开. 一、旱育秧技术优越性 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三早"(早播、早发、早熟)、"三省"(省力、省水、省秧田)、"两高"(高产、高效)和秧龄弹性大等优点.旱育秧所育成的秧苗矮健、抗寒力和发根力强,栽后不易坐蔸,返青快,分蘖早,成熟期提早3~5天,有利于再生稻蓄留,亩增产50kg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为避免因气温低、阴雨多而引起的水稻早育秧黄苗、瘦苗、僵苗、病苗和死苗等现象,介绍了在蔬菜大棚中进行的水稻肥床旱育秧技术,包括算准苗床面积、培肥秧田、浸种催芽、播后管理等。  相似文献   

17.
王庆永  刘莉  王凯 《农技服务》2016,(4):67+142
"荃优丝苗"为一季中稻种植杂交稻,试种示范表现高产稳产,抗倒抗病性强,移栽直播兼用。本文提出了"荃优丝苗"种子处理、定量精确早播、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控等直播栽培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18.
水稻旱育稀植是国家科委在全国重点推广的一项农业种植技术。由于推广速度慢,农民对旱育秧生产认识不足,出现育出秧不想管、不想栽的被动局面,且出现烧苗、死苗问题。文章通过介绍旱育稀植和抛秧技术,促使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完成旱育秧和抛秧及苗床建设。  相似文献   

19.
水稻生态旱育秧是旱育秧与沼渣培肥、沼液浸种、旱育保姆拌种消毒和沼液喷苗等有机结合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从苗床的选择及整理、育秧技术和大田栽培管理技术方面介绍了独山县水稻生态旱育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水稻旱育秧苗铁,锰缺乏症状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旱育秧是从日本引进的一项水稻栽培的先进技术。由于旱育秧具有苗期耐寒、有利早播,移栽后早生快发及省工、省水、省秧田等特点,四川省自1992年引进这项技术以来已在全省许多地方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今年以来,一些地方的旱育秧发生了黄化白苗等问题,严重影响秧苗的数量和质量,也打击了旱育秧示范农户的积极性。最近进行的研究表明,这类问题实际上是铁、锰营养缺乏所致。铁、锰均为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铁与叶绿素的合成有直接关系,缺铁还影响植物体内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而锰在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