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前硒形态迁移规律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土壤-植物环节硒的形态迁移规律,硒形态迁移过程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导致对整个迁移研究过程中不能全面系统的分析认识,主要原因体现在土壤内外环境(pH、有机物、无机物等)以及植物自身结构特征等原因之间的交互作用。从土壤性质在硒迁移中的作用以及硒在植物中形态迁移变化归纳总结硒的迁移规律,分析硒在循环过程中形态、转化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硒的生物有效性是决定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转运、积累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关于该方面研究进展还缺乏系统的总结和论述。本文结合赣南富硒脐橙调查研究结果,以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运移为切入点,系统总结和论述了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氧化-还原、吸收、转运过程,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施肥、农艺管理和植物生长阶段等对硒生物有效性和迁移的影响,并提出未来硒的研究热点:土壤微生物活性与硒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耦合关系;植物生长、果实品质与硒代谢相关的分子机制;结合同位素示踪技术和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原位探究硒在生物地球化学中的归趋。本综述可为土壤硒生物有效性调控、植物体系中硒的有效积累和农艺生物强化富硒措施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植物体内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硒是重要的生命元素。植物将土壤中吸收的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对植物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介绍影响植物吸收硒的主要因素,硒在植物体内的代谢途径,以及硒对植物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影响,并对富硒植物的研究进行展望,以为硒和富硒植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证明,硒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是由硒矿地层-土壤-水-大气-植物-动物-人类形成一个链条。人类从植物、动物和水中获取硒元素,动物从植物和水中获取硒元素,植物从土壤和水中获取硒元素,而土壤和水最终要从硒矿岩地层中获取硒元素。为探索农作物对土壤硒元素的吸收利用情况,对此我们结合富硒粮油、富硒果蔬、富硒生物有机肥开发项目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和田间试验工作,并取得一些阶段性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青海省平安-乐都富硒区植物富硒特征状况,对富硒区48种植作物进行取样调查,发现富硒区不同种类植物、同种植物不同部位间硒含量差异明显。通过分析土壤全硒对植物硒的影响,发现大部分植物硒含量与土壤硒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过高的硒含量会降低植物对硒的吸收能力;进一步分析土壤有效态与植物硒的关系,认为有效态硒主要由水溶态、离子交换态和碳酸盐态构成,为该区植物硒提供了直接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不同地质背景的环境质量和产出富硒农产品的质量,评价不同研究区富硒农产品的优劣.[方法]研究了汕头市后坪、林招、金浦、兴平、东坑5个富硒土壤区Se的分布特征、成因来源以及所产出的富硒农产品,分析了研究区Se的迁移、转化和富集规律,按地质背景的不同分析了土壤有益元素、有毒有害元素的含量及其对农产品品质和富硒能力的影响.[结果]农产品的富硒主要受农产品类型、地质背景特征和土壤Se有效性的影响.[结论]农产品富硒的机制和Se的来源主要受不同地质背景下农产品对重金属元素吸收系数及营养元素含量高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影响植物富硒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植物自身因素、富硒方式和土壤等方面综述了影响植物富硒的因素及其机理,为今后更好开展植物富硒研究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富硒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天然富硒农产品的生产备受消费者好评。硒的生物有效性低是我国南方区域合理发展硒产业的主要限制因素。从土壤性质对硒有效性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耕作与水分管理、肥料与改良剂施用、菌根接种等3个方面综述提高土壤硒有效性的技术措施研究,以期为探索土壤硒活化方法和技术措施以及富硒地区合理开发富硒农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阐述硒在土壤中的含量和分布特点,了解不同土壤类型中硒含量的分布和差异,明确硒元素在土壤中的普遍迁移规律,重点总结了影响硒在土壤中生物有效性的因素,系统说明如何通过调控技术提高土壤中硒的生物有效性.对于探索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硒元素的迁移规律,提高土壤中硒的生物有效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土壤中硒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土壤中硒的赋存形态、生物可利用性,以及影响土壤硒生物可利用性的土壤理化性和植物本身的因素。提出了加强对土壤硒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机理及其在植物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开发富硒植物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从硒对植物的生理作用、植物含硒量和影响因素以及植物硒形态分布和转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今后应该继续对硒在植物体内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分子和基因手段以及硒同位素技术,探索培育富硒作物品种的可能性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价值。继续在自然土壤条件下加强富硒作物生产技术的开发,为合理利用硒资源提供可持续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江苏省宜兴市这一典型天然富硒区土壤硒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采集表层土壤(0~20 cm)4 461件,利用统计学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土壤硒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范围为0.06~1.74 mg·kg-1,均值为0.42 mg·kg-1,是全国土壤硒元素背景值(0.29 mg·kg-1)的1.45倍,是江苏表层土壤硒含量均值(0.20 mg·kg-1)的2.1倍。土壤硒含量的变异系数为43.47%,表明土壤硒元素呈中等程度变异。半方差函数分析显示,土壤硒空间分布的最优模型为球状模型,块金效应值为0.568,具有较强空间相关性,变程为30 250 m,空间自相关范围较大。研究区土壤硒总体空间分布特征为南部低山丘陵显著高于北部太湖堆积平原,碎屑岩类成土母质风化形成的土壤硒含量高,同时土地利用方式为园林地、海拔较高、地形起伏大的丘陵山区的土壤硒含量也相对较高。土壤理化性质、人类活动对土壤硒的分布也有影响,pH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硒含量高,距离金属矿点近、距离湖泊河流越远...  相似文献   

13.
黄土丘陵沟壑区梯田地埂土壤崩解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静水崩解试验研究梯田地埂植物篱的抗蚀性,分析地埂植物篱不同深度土壤的崩解量与根系状况,研究不同梯田地埂植物篱的抗侵蚀效果。结果表明:地埂植物篱可明显降低土壤崩解量,提高地埂抗蚀性;在无根系影响的对照光埂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随之增大,崩解量随之减小;在根系及密度的双重影响下,根系对崩解量的影响较大,崩解量随着有效根系数量的增多而减小,抗蚀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土壤结构、水分与植物根系对土壤能量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的能量状态反应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常以土壤水势来表示。通过对影响土壤水势因子的分析,给出土壤水势与土壤结构及含水率关系的表达式。当土壤不含水分时,影响土壤水势的因子主要为土壤的结构;当土壤含有水分时,由于土壤水分中和了部分毛管力,随着上壤水含水量的增加,土水势必然升高,所以,土壤结构与土壤含水率决定看上水势的高低。另外由于植物根系影响土壤结构与含水率,所以根系对土壤水势的影响也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5.
砷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砷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因素很多,文章重点综述了超积累植物、砷污染物特性、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气候、农业耕作措施等外部环境因素对砷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影响的研究进展,认为超积累植物是植物修复技术的核心,其对植物修复效率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超积累植物的研究和筛选,强化超积累植物收割后的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只有建立在以植物修复为主的基础上,辅之以化学、微生物及农业生态等措施,才能大大提高砷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16.
水田土壤非代换性钾的释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耗竭试验并采用化学提取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研究了稻田土壤各种形态钾的相互关系,非代换性钾的释放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非代换性钾的测试方法比较以及非代换性钾释放与土壤固钾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水溶性钾与CaCl_2、NH_4Cl浸提钾量间相关性良好,而非代换性钾与水溶性钾及CaCl_2、NH_4Cl浸提钾没有明显相关性。两季水稻植株从土壤中的吸钾量大部分来自水溶性钾和土粒表面电荷吸附钾,来自非代换性钾的部分占6.7%~43.2%,它取决于矿物种类和土壤质地,非代换性钾含量高,粘粒含量高且固钾率低的土壤,非代换性钾的释放量也高,非代换性钾含量高但固钾率也高的土壤,钾的释放受抑制。随着耗竭种植,非代换性钾的有效性越来越明显,它与植株吸钾的相关系数(Υ值)随着种植季数增加呈上升趋势,而水溶性钾、代换性钾与植株吸钾的相关性下降。离子交换树脂法可动态地反映非代换性钾的释放,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晶格边缘吸附钾的快速释放阶段;第二阶段为晶格层间钾向层外扩散的稳定速率阶段;当层间钾下降到一定程度后护散速率下降,最后趋于停止,此为第三阶段。树脂法与酸提取法呈良好相关,树脂法短期培养的测定结果能更好地反映非代换性钾对植株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柑橘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综述了影响柑橘果实品质的各种因素,即环境条件中的气象因子、土壤条件、生态条件,管理措施中的整形修剪、生长调节剂、病虫害、采收期和施肥等,指出今后应在考虑土壤条件的基础上,加强柑橘树体营养特性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研究,通过平衡施肥调控柑橘营养代谢与高产优质的关系,为柑橘园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土壤多环芳烃植物修复技术,以萘为典型低分子量多环芳烃代表性污染物,选取车前草(Plantago asiatica L.)为潜在的修复治理植物,通过盆栽模拟试验,探讨外源硒的添加(0.2 mg·kg-1)对萘污染(0、50、200、800 mg·kg-1)条件下的车前草生长、生理特征及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萘作用下,车前草生物量、根系形态(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平均直径)和萘的去除率随土壤萘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根部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升高。硒的加入缓解了萘的胁迫作用,使得植物生物量和根系形态较无硒组增加了10.7%以上,MDA含量降低了8.4%~15.8%,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了4.0%~13.4%,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了13.1%~33.3%,土壤萘的去除率提高了0.5%~11.6%。结果表明,土壤中的萘抑制了车前草的生长,降低了其对萘的修复效率,而适量浓度的硒可以缓解萘对车前草胁迫,提高其对萘的耐受性,从而增强车前草的植物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19.
硒对大豆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大豆补硒栽培试验,研究了土壤质地对硒与大豆根系活力关系的影响,以及不同生育时期硒对大豆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硒处理能促进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在0~1mg/kg硒处理浓度范围内,大豆的根系活力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超过1mg/kg则反向变化,但是粘壤和砂壤之间有一定的差别。粘壤中栽培的大豆根系活力的变化趋势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也存在差异。苗期,根系活力随着硒浓度的变化,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花期,在试验设计的硒浓度范围内,根系活力一直与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生物农药与设施农业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设施农业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时为我国无公害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提代了设施保障。植物病害频繁发生是威胁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目前由于采用化学防治措施所带来的病害抗药性、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无法满足设施农业生产优质农副产品的要求,所以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技术保证,生物农药产业化、生物农药的质量监测与风险评估、加大对生物农药开发扶持力度,是我国设施农业病害生物防治中亟等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