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孔草耐盐碱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孔草种子萌发期和土培出苗期的耐盐碱性试验结果表明:微孔草种子对CL /SO2 4=1(当量比)的混合盐、NaCl单盐和Na2CO3单盐萌发的耐盐临界值分别为081%、078%和021%。3种类型的盐对种子萌发的抑制顺序为Na2CO3>NaCl>CL /SO2 4=1。种子出苗期对CL /SO2 4=1混合盐适宜的盐渍度为082%,临界盐渍度为143%。  相似文献   

2.
对四川省389份大豆高蛋白(≥48.0%)品种资源的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豆高蛋白品种资源以黄粒、直立生长、有限结荚、白花、灰毛为主。春大豆生育111.7±20.6天,株高51.1±16.5cm,百粒重15.4±5.0g,蛋白质49.0±0.8%,脂肪16.9±1.0%。夏大豆生育145.5±25.1天,株高74.4±30.3cm,百粒重12.4±4.3g,蛋白质含量49.2±1.0%,脂肪含量16.0±1.0%,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显著(春大豆r=-0.11)或极显著(夏大豆r=-0.52)负相关。筛选出高蛋白,极早熟和特大粒品种资源20份。  相似文献   

3.
1993年在乌鲁木齐、石河子地区对138份棉花品种进行全生育期抗黄萎病和苗期抗枯萎病鉴定,结果高抗黄萎病的品种9个,占6.52%;中抗黄萎病和枯萎病的品种分别为9个和1个,占巴52%和0.72%;耐黄萎病和枯萎病的品种为12个和1个,占8.70%和0.72%。从而为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1993-1995年采用反应型,严重度和叶位病级三种指标对国内外560份小麦新品系的抗白粉病性进行了综合鉴定与筛选。其中,134份表现免疫,占23.9%;67份表现抗病,占12.0%;96份表现中抗,占17.1%;感病146份,占26.1¥。  相似文献   

5.
以高度快粉品种陕167-6为对照,对51份感病冬小麦品种进行了2a的慢粉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病情指数为6.87%-86.42%,千粒重损失率0.28%-42.59%,相对千粒重损失率1.35%-205.75%,品种间存在很大差异。经对供试品种慢粉性评价,清81t-53等3个品种为高度慢粉品种,占5.88%,清85-261等28个品种为中度慢粉品种,占54.90%,83-88-5等8个品种为低  相似文献   

6.
为了客观反映大豆种质资源对茵核病的抗病水平,排除环境、土壤、年份、生态区和接种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采用相对抗病指数作为抗病指标,于2011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的盆栽场及病圃内进行了大豆种质资源抗茵核病的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抗病品种2份,占试验材料的3.2%;中抗品种1份占所鉴定材料的1.61%,低抗品种29份占所鉴定材料的46.77%,低感品种20份占所鉴定材料的32.26%,中感品种6份占所鉴定材料9.68%,高感品种4份占所鉴定材料的6.45%。试验结果为大豆菌核病抗原大规模准确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1991,1992两年对现保存的甜菜品种资源在丛根病重病田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119份品种资源材料和33份自育品系均不抗病,其苗期叶丛发病严重度和收获时根部发病严重度均达2.0级左右,与感病的对照品种工农二号相当;6份国外引进抗丛根病发交种均为高抗性,与对照相比,块根产量增产113.3%-207.2%,含糖率增加1.3-3.1个糖度,糖产量增加176.3%-275.7%。  相似文献   

8.
对贵州省40个县(市)的苋属作物资源进行考察,共搜集到318份种质材料,基本上摸清了全省苋属作物的分布、种类及其特征特性。通过种植及分类鉴定,省苋属作物有8个种、19个类型,其中千惠谷为我省首次发现,通过生物学特性鉴定和籽粒营养成份分析,选出单株风干重300g以上,穗粒重54.0g以上的粮,饲兼用品种5份;蛋白质含量高于18.0%的品种7份;赖氨酸含量高于1.0%的品种8份;早熟高产优势品种1份。  相似文献   

9.
玉米抗尾孢菌叶斑病鉴定与抗病材料利用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玉米尾孢菌叶斑病是我国北方玉米产区新发生的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1991-1996年对1448份次玉米自交系及杂系组合进行了抗病鉴定,其中鉴定自交系915份,0.5-1级材料有157份,占17.1%,这些抗病材料多数具有热带、亚热带血缘、如沈137、丹黄19等,另外掖107、OH43Ht3、81515等也是抗病的。在鉴定的533份杂交中0.5-1级有84份,占19.8%,其中5003、7922系统  相似文献   

10.
广东优质水稻新品种(系)抗稻瘟病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广东省1991~1997年育成的619份水稻品种(系)进行稻瘟病菌抗谱测定和病区病圃大田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抗性频率达80%以上的广谱抗瘟性品种158份,占25.5%;抗性频率60%~79.9%的222份,占35.9%;抗性频率小于59.9%的有239份,占38.6%。绝大部分广谱抗性品种在病区大田中表现优异的抗瘟性。对78个苗头广谱抗性品种的系谱分析表明:品种(系)的抗源主要来自三黄占2号、青六矮1号、粳籼89和28占。三黄占2号和青六矮1号年际间的抗性均相对稳定,粳籼89的抗性下降显著,抗A1小种广谱抗性中间材料28占及其衍生抗性品种(系)有望成为广东优质稻抗瘟育种的新抗源及抗性品种。  相似文献   

11.
1991~1994年鉴定了抗温抗源品种矮秆特特普(Tetep)赤块矮选,红脚占,梧农1号和谷农13号的抗瘟性,抗小种率分别达100.0%,72.73%,81.82%,81.82%和100.0%;抗菌株率分别达96.01%,95.21%,94.52%,94.57%和98.46%;经全国和福建省瘟病圃鉴定,除梧农1号表现中抗外,其他4个抗源均高抗叶,穗瘟。抗瘟性遗传分析表明,矮秆特特普,赤块矮选,红脚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对44份大豆新品种(系)接种了东北流行的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并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免疫品种仅1份(钢95144-1),占2.0%;抗病品种15份,占34.1%;中抗品种19份,占43.2%;中感品种3份,占6.8%;感病品种4份,占9.1%;高感品种2份,占4.5%。提出可做为抗灰斑病育种抗源利用的免疫及抗病品种共16份。  相似文献   

13.
从籼型水稻品种中鉴定、筛选出7个不同抗级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源,加入高感病标准品种TN1,作8×8完全双列杂交,按Hayman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是:在遗传方差中,加性方差占75.24%。显性方差占20.36%,上位性方差占4.22%;广义遗传h^2B=97.98%,狭义遗传力h^2a=73.90%;最小加性基因数k=4,显性基因数k'=4;具不完全正显性,所有显性座位的作用方向相一致,不同显性座位  相似文献   

14.
贵州稻种禾类种质资源耐冷性和抗旱性鉴定与评价利用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分别对286份和232份贵州稀有稻种禾类种质资源的芽期耐冷性和苗期抗旱性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禾类资源中存在丰富的耐冷,抗旱基因。耐冷性鉴定表现中抗(5级)以上品种179份,占62.58%,其中1组高抗品种46份,占16.08%;抗旱性鉴定表现强(1级)的品种有35份,占15.09%,5级中抗以上品种104份,占鉴定数的44.82%,筛选出耐冷抗旱的双抗肿质有9份。并就禾类资源的耐、抗时时 等优  相似文献   

15.
大豆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凉爽、湿度大、昼夜温差较大的环境中容易发生,并能导致大豆减产.为评价东北地区大豆资源对白粉病的抗性,本研究在温室盆栽条件下,采用人工辅助接种对主要来自东北地区的331份大豆资源进行了抗白粉病鉴定,结果表明:331份材料中,高抗资源85份,占25.7%;高感资源83份,占25.1%.不同省份高抗资源的比例为辽宁>吉林>黑龙江.地方品种中高抗资源的比例高于育成品种(系),病情指数与生育日数呈显著负相关.综合抗病性和农艺性状分析,评价出具有育种潜力的抗白粉病大豆品种(系)12份,可为东北春大豆抗白粉病育种提供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6.
在滩涂上种植大豆,土壤含盐量0.75%时,6个大豆品种因土壤盐渍化而分批死亡。含盐量0.1%-0.27%时,各品种均能生长结实。土壤含盐0.27%时,大豆表现植株矮,叶片小,荚粒数相对减少。试验结果,通矮405品系在轻,中盐土上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为综合评价陆地棉的耐盐碱性并筛选出关键鉴定指标,以90份不同来源的陆地棉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法对不同品种萌发期、出苗期和苗期的耐盐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筛选鉴定指标。结果表明,苗期受到胁迫,棉花下胚轴、株高、叶片数及第1片真叶面积降低,出苗率和叶片SPAD值升高。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出苗率显著正相关,与下胚轴长、叶片数和第1片真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对90份品种的综合评价D值排序,军棉1号的D值最高,耐盐碱性最强;中棉所49的D值最小,耐盐碱性最弱。根据D值进行聚类,将90份品种划分为4类:强耐盐碱品种3份、中耐盐碱品种18份、弱耐盐碱品种52份和盐敏感品种17份。依据最佳回归方程筛选出4个关键鉴定指标:出苗率、叶片SPAD值、第1片真叶面积和株高,为棉花进行初步的耐盐碱性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和田间自然为害程度调查和罩网人工接虫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甘肃省307份大麦地方品种对麦鞘毛眼水蝇的抗性,从中鉴选出高品种9个、抗虫品种5个,中抗品种24个,分别占鉴定品种总数的2.9%、1.6%和7.8%,在高抗至中抗品种中,以二顶替彼大麦占绝对多数,并初步得出大麦麦鞘毛眼水蝇的抗性与品种类型,熟性,株型及穗色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用60Co-r射线吸收剂量0~700Gy处理小豆风干种子,对其M1代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类型及畸变率、M1代植株花粉育性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察,结果表明:M1代根尖细胞异常率达10%、植株花粉育性达50%时的吸收剂量为400Gy左右。),除多极外,其余2种畸变类型的频率与剂量间的关系也达极显著,并可用直线回归方程加以描述:桥:Y=0.89+0.0129x(r=0.9096):断片:Y=1.16+0.0056x(r=0.9584);总的畸变:Y=1.36+0.020x(r=0.941),如图1。野生小豆染色体极小,未能观察。2.260Co-r射线处理对小豆M1、M2、M3代植株花粉育性的影响在小豆开花期取植株外形生长较为正常的植株上的花粉进行镜检,结果表明:栽培小豆的花粉育性随辐射吸收剂量的加大而育性降低很快,呈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图2),而野生小豆未进行辐射处理的植株花粉其本身的育性就相当低,仅为32.5%,进行辐射处理后其花粉育性略有下降,400Gv以内仅比对照下降30%以下,处理剂量达到500Gy,花粉育性大幅度下降,为对照的34%,其花粉育性仅为11.0%,处理剂量达700Gy的植株上开花极少,几?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地区化肥施用与肥分利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收集整理、统计全区历年来700份肥料试验结果和1999年安排的田间试验得出:氨素化肥分利用率由50年代中期的52.6%,下降到90年代中期的27.5%,回归方程Y=53.42-0.661X,r=-0.9670。平均每年下降0.66个百分点,1999年的氮素肥分利用率采用差减法计算为21.6%,其中小麦为25.5%,玉米为21.6%,马铃薯为20.7%,大豆为21.2%,水稻为14.7%。磷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