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合苯氧羧酸类物质(CBS)作为新的生化制剂,对杂交水稻制种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喷8g赤霉素配合CBS制剂50ml较单喷赤霉素15g增产18.7kg,增12.8%,且节约赤素7g;较喷8g赤霉素配合浙农大Ⅱ号100ml增产59.45kg,增60.9%;喷8g赤霉素配合浙农大Ⅱ号100ml+洞科1号250ml磷酸二氢钾250g增产20.7kg,增15.2%。如进一步与自己研制的助效剂4号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一株既能促进苹果幼苗生长,又能减轻苹果叶果病害的蜡质芽孢杆菌Bo17(经鉴定为Bacillus cereus sp)的代谢液中生理活性物质的测定,表明该菌株能分泌IAA、GA3、ABA、CTK等生长激素;Bo17能产生VB1、VB2、VC等维生素;能产生与植物抗逆性直接相关的SOD酶。能消耗16种氨基酸,7种矿质元素,营养需求比较广泛。  相似文献   

3.
对四川产的4种贝母进行了核型研究,米贝母FritillariadavidiiFranch,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10st+10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2L十2M2十7M1+2s核型为2B型,瓦布贝母FritillariawabuensisS.Y.TangetS.C.Yueh,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SAT)+20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4L+6M2+12M1+2S,核型为2B型;浓度贝母FritillariamelleaS.Y.TangetS.C.Yueh,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20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4L+8M2+10M1+2S,核型为3A型;槽鳞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siavar.sulcisquamosa(S.Y.TangetS.C.Yueh)HsiaoetS.C.Yu,核型公式为2n=2X=24=2X(SAT)+2sm+10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4L+4M2+14M1+2S,核型为3B型。该4种贝母核型较一致,但各种之间在次缢痕、随体、B染色体的数目?  相似文献   

4.
荔枝与龙眼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荔枝的核型公式为2n=30=22m(2sat)+6sm+2st,龙眼的核型公式是2n=30=16m(2sat)+8sm+6st。荔枝的sat染色体拉于第2对,而龙眼的sat染色体则位于第12对。核型的不对称性,龙眼大于荔枝。按Stebbins分类,荔枝为2A核型,龙眼是2B核型。  相似文献   

5.
黄肉桃品种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对黄肉桃品种金童6、费雷德里克、新泽西洲3号(NjC3号)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其核型组成分别为:2n=16=2m+10m+2M+2m(SAT)、2n=16=4m+8sm+2M+2m(SAT)、2n=16=12m+2M+2m(SAT),其核型分类分别为1B、2B、1B型。  相似文献   

6.
荔枝与龙眼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的核型公式为2n=30=22m(2sat)+6sm+2st,龙眼的核型公式是2n=30=16m(2sat)+8sm+6st.荔枝的sat染色体位于第2对,而龙眼的sat染色体则位于第12对.核型的不对称性,龙眼大于荔枝.按Stebbins分类,荔枝为2A核型,龙眼是2B核型.  相似文献   

7.
西洋参根尖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进行了西洋参根尖染色体的计数,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染色体数目为48条。按Leven等的分类原则,其核型为2n=2x=20m+2bsm+2st,属于Stabbin核型的“2B”型。  相似文献   

8.
野红燕麦Avena,sterilis和小粒裸燕麦Avena.nuaidrevis,是燕麦属Avena中染色体数目呈不同倍数的种。我们对这2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进行了观察研究。野红燕麦是六倍体2n=6X=42,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6X=42=22m+18sm(2SAT)+2st,核型类别为2B;小粒裸燕麦是二倍体2n=2X=14,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6m+4sm(2SAT)+4st,核型类别为2A。  相似文献   

9.
数量性状基因数目估计的程序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给出了估计控制数量性状基因数目的BASIC程序。本程序根据估计数量性状基因数目的Castle-wright方法(或称矩法)及其该法的若干扩展,利用双亲、F1,F2及回交世代(B1,B2)的资料,估计所研究性状双亲有差异的基因座位数在称有效因子数,并给出其估值的标准误;程序还有对资料进行加性显性模型适合性检验(ABC检验和合并ABC检验)的功能。″550RETURN560ES=D/S/8:SE=(4*A+V/S/S)*ES*:G=G+1570B$=″n(″+strn$(Ⅰ)″,″+Str$(g)+″).:GOsUB510:RETURN570B$=″n(″+STR$(Ⅰ)+″,″+STR$(G)+″).:GOSUB510:RETUM2.2程序说明2.2.1变量和数组N——世代数(在此等于6)A(3,N)一一合并ABC测验的系数矩阵X(N)——世代均值数组N(N)——世代样本容量数组V(N)——世代方差数组Z(N)一一世代均值的方差U(N)——世代方差的方差T2——t2统计量FT一一一t2统计量的近似自由度2.2.2数据输入(DATA语句)世代按P1,P2,F1,F2,B1,B2的顺序,每世代依次为样本容量,  相似文献   

10.
裸燕麦内燕5号莜麦Avenanuda和皮燕麦野红燕麦AvenaSterieis是燕麦属中两个六倍体的不同种。我们曾对这两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进行了观察研究。内燕5号莜麦是六倍体2n=6x=42,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6x=42=22m+20sm(2SAT),核型类别为2B;野红燕麦是六倍体2n=6x=42核型公式为2n=6x=42=22m+18sm(2SAT)+2ST,核型类别为2B。  相似文献   

11.
落叶前根外追肥对苹果休眠期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于落叶前向苹果树根外追施矿质肥料,落叶后采样测定了氨基酸、可溶性糖和P、K、B、Ca的含量。结果表明,喷含Ca2+、K+、SO2-4、H2PO-4、NO-3及尿素等肥料均使粗根中氨基酸含量下降,除SO2-4外其它肥料能促进氨基酸由长枝下运至根系;KNO3、B使根枝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而K2SO4、CaSO4、Ca(NO3)2、KH2PO4使其含量下降;根外追肥促进P在粗根和枝条中贮存,其效果依次是:KH2PO4>K2SO4>尿素>KNO3,KH2PO4、尿素促进Ca在短枝中的贮藏;B在喷肥后略有减少;根外追肥对K+在粗根贮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川麦冬核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川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3类型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大叶型2n=68=32m(4SAT)+24sm+12st,小叶型2n=68=32m(2SAT)+24sm+12st和直立型2n=68=40m(2SAT)+20sm+8st。前二者核型属2C,后一型属2B,其进化方向为直立型→小叶型→大叶型。根据第1号染色体4条明显中着丝粒染色体,我们认为川麦冬是一典型四倍体类型。此外,还探讨了该属的染色体基数。  相似文献   

13.
澳洲坚果优良品种HAES800的茎顶,于培养基MS+BA2mg/L+IBA0.2mg/L+CM100ml/L+Sucrose3%+agar0.5%中培养至25天时,于第二轮叶的叶尖产生白色愈伤组织和畸胚。将它们接种到培养基MS+BA1-7mg/L+KT1-7mg/L+IBA0.1-0.5mg/L+A.C.0.2%+Sucrose3%+agar0.5%上,愈伤组织能不断增殖并分化出畸胚;畸胚自身也以出芽方式增殖,且由白逐渐转绿,并分化出丛芽。将单芽切下,于培养基1/2MS+IBA2mg/L+A.C.0.2%+Sucrose2%+agar0.5%中诱根60天后,将无根苗放在沙床上炼苗60天,可以获得生根良好的种苗。  相似文献   

14.
取河套蜜瓜(Cucumis meloL.cv Hetao)在MS增减基上生长至5d的幼嫩子叶,在MS+6-BA0.9),IAA1.0的增减基中直接诱导生芽,待再生芽长至0.4cm~0.6cm时,切下转入芽伸长拳头基中(MS+6-BA0.9),待芽伸长至0.8cm~1.2cm时,再转入生根诱导(MS+IAA2)中,待植株长至8cm~9cm时,转入沙质土壤中炼苗。整个过程约需65d~75d,单个外值体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3种萱草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吉林省3种萱草进行了细胞学观察,其染色体数目和核型报道如下:北京黄花菜Hemerocallislilio-asphodelusL.2n=22=10m+6sm+4st+2T;小黄菜菜H.minorL.2n=22=4m=14sm+2st(2SAT)+2T ;重瓣萱草H.fulvaL.var.kwansoRegel为三倍体,2n(3x)=33=18m+9sm+3st+3T,3个种的核型均属于2B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水分子对离子的位移极化作用,计算了极化率大而极化能力小的离子(K+,Rb+,Cs+,F-,Cl-,Br-,I-Ca2+,Sr2+,Ba2+)极化能及其水化热。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文献值非常相符,最大误差8.7%,表明所得模型与实际情况一致,处理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7.
将澳洲坚果的优良品种HAES800的茎段于培养基(MS+BA2mg/L+IBA0.2mg/L+CD100mL/L)中培养,产生了白色愈伤组织和畸胚,将这些愈伤组织和畸胚接种到培养基(MS+BS1~7mg/L+IBA0.1~0.5mg/LAC0.2%)上,愈伤组织分化出畸胚,畸胚也以出芽方式增殖,并分化出丛芽。将切下,于培养基(1/2MS+IBA2mg/L+AC0.2%+Sucrose2%)中诱根6  相似文献   

18.
水杨酸对小麦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研究表明水杨酸(salicylicacid,SA)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激活抗病防卫反应的内源信号分子。Chen等首先从烟草叶片中鉴定出一种可溶性水杨酸结合蛋白(salicylicacidbindingprotein,SABP),对SA的解离常数(...  相似文献   

19.
水稻簇矮病毒:植物呼肠孤病毒属的一个新成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簇矮病毒(RBSV)是由黑尾叶蝉(Nephotetixcincticeps)和二点黑尾叶蝉(N.virescens)传播的持久性病毒,但不经卵传递;病害表现有奇特的多蘖症或节枝症,且其病株汁液与水稻矮缩病毒(RDV)抗血清不起免疫反应.采用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可获得RBSV提纯制剂,提纯制剂经紫外扫描,呈典型的核蛋白吸收曲线,A260/280=1.64.在电镜下观察提纯病毒,可见大量比较均一的球状粒体,直径为60.0nm.病毒粒体有双层衣壳,蛋白亚基清晰可辨.通过免疫扩散和免疫电镜试验,病毒粒体与RBSV抗血清有明显的血清学反应,而这种抗血清与RDV、水稻瘤矮病毒(RGDV)不起反应.提纯RBSV制剂以苯酚-甲基苯酚-SDS方法提取核酸.将其注射到昆虫介体内,具有侵染性.核酸制品有典型的核酸紫外吸收曲线,A260/280=2.02.根据核酸在不同离子强度下对RNase的稳定性等的测定,表明其核酸属双链RNA.根据紫外吸收测定,RNA在RBSV粒体中的含量为17.5%.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RNA的总分子质量为16.66×106.各组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70×106、2.30×106、1?  相似文献   

20.
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信号物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在受到病原物侵染时 ,常表现出一系列的防卫反应 :活性氧的释放、防卫基因的表达、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Re sponse,HR)和系统获得抗性(SystemicAc quiredResistance,SAR)等。许多研究表明 ,这些反应是由于在植物体受病原菌侵染后 ,体内产生一些信号物质 ,这些物质能够诱发以上反应的产生。早在60年代 ,Ross就假设植物体内存在一种能诱发SAR的系统性信号。80年代 ,Dean和Kue进一步证实了这个假设。近年来对植物抗病反应中信号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