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樟树溃疡病研究:Ⅲ.病害发生发展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樟树溃疡以菌丝和子囊孢子在病组织和病残体上越冬,子囊孢子萌发需低温刺激3-5月为子包子成熟期;5月为子囊孢子释放盛期;5-6月为病害盛发期。  相似文献   

2.
苎麻花叶病症状有花叶、绉缩、畸形等3种类型,其中以花叶型为主.经测定,病株比健株矮25.09%~36.27%,茎粗减少23.26%~25.26%;叶面积减少36.15%~70%,原麻重减少28.50%.系统观察表明,苎麻出土即可出现症状,发病盛期头麻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二麻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三麻为8月中旬.气温15~26℃时证状最明显,35℃以上基本不表现症状.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钾肥有减轻病害的作用,加强培育可减轻发病.该病不能通过汁液摩擦,桃蚜(Myzuspersicae)、棉蚜(Aphisgossypii)、种子、病叶及土壤传病,只能通过种根、腋芽及粉虱传播.  相似文献   

3.
杜仲灰斑病病原菌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仲灰斑病是福建省杜仲栽培区三明、龙岩等地的一种主要病害.经分离培养、接种试验,鉴定其病原菌为细交链孢(AlternariatenuisNees).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pH值为6.0~6.5℃;分生孢子在高湿条件下才能萌发;它能有效地利用多种碳源,但以葡萄糖为好;也能利用多种氮源,其中以蛋白胨为佳.  相似文献   

4.
云杉落针病发病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隔离接种和定点观察研究,在白龙江林区云杉散斑壳〔Lophodermiumpiceae(Fuckel)V.Hohn〕越冬场所有两种:一是在树上被侵针叶组织内以菌丝体越冬,二是在林地病落叶上以性子器越冬;子囊孢子为侵染源,只有初侵染;2a完成一个侵染循环;以气孔为主要侵入途径;主要靠气流、风、雨传播;病菌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均可释放子囊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侵染高峰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降雨与子囊孢子关系密切;子囊孢子在空间分布是林缘多、林内少,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7月底8月初,当年针叶出现初期症状,9月上旬以后,症状基本上无变化,病菌进入越冬,翌年3月底至5月中旬为病害症状明显期,病叶全部变为黄褐,逐渐干枯脱落。  相似文献   

5.
杉木种子园叶枯病(Lophodermium uncinatum)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种子园的杉叶枯病(落针病)为杉叶散斑壳(LophodermiumuncinatumDark)引起,4月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中旬分别出现发病高峰。病菌子囊盘内3-10月陆续形成子囊孢子,子囊盘破裂及其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7月中下旬。绿色针叶及其带茎皮的叶柄和绿色球果鳞片都能分离到病原菌。由松土、施肥、壅堆、修剪和甲基托布津喷雾等组成的综合防治方法,防治效果达88.8%。  相似文献   

6.
田间系统调查表明,李细菌性黑斑病(Xanthomonascampestrispv.pruni)叶病、枝病和果病分别于3月下旬、4月中旬、4月底至5月上旬开始显症,5~7月为流行期.枝干上病斑为主要初侵染源,经风雨、昆虫和果园农事操作传病,10℃以上开始发病,20~25℃即进入流行期,高湿度和降雨加重病情,干燥不利于病情发展,修剪频繁、田间荫蔽、排水不良、虫害严重的果园发病重,幼嫩的果实较膨大期的果实抗病,菌源对前期发病影响特别显著.  相似文献   

7.
垂柳烂皮在病在呼市、临河、乌海等地发生严重。病原菌为ValsasalicinaFr.。菌落生长最适温度20℃。分生孢子、子囊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0-25℃。两种孢子在散射光下萌发最好。病菌是弱寄生菌、有潜发侵染的特性。该病在4月下旬开始发病,5月上中旬为发病盛期。  相似文献   

8.
棒曲霉HD-11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分离菌株棒曲霉(AspergilusclavatusDes)HD11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棒曲霉HD11具有多种胞外水解酶,能利用多种碳源,但不能利用菊糖;其麸曲糖化酶比活力为6684.5U/g,正常生长发育温度为15~38℃,最适生长温度为25~35℃,最适生长pH为3.0~5.0。研究中发现,棒曲霉有温度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9.
定点观察表明,3月中旬旬平均气温达8.1℃时,杉木落针病病菌赵冬子囊盘开始释放子囊孢子。4月份旬平均气温为16.6-20.1℃,病叶上子囊盘的数量急剧增加。病菌菌丝体在PDA,蛋白胨蔗糖和杉木叶剪汁蔗糖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生长最适温度20℃,最适pH为5.0。  相似文献   

10.
雪岭云杉芽枯病是发生于乌鲁木齐市南山实习林场的一种我国新记录病害。此病在南山林场的发病率达35.7%;从调查的树冠部位来看,上部发病率最高;从树冠方位看,东面发病率最高,北面最低。病菌以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分别在云杉小枝上发病的顶芽和侧芽内越冬,病原菌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经鉴定,人工培养条件下的病原菌的无性态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uhn),最适生长温度为(20±1)℃,最适光照时间为6h。由病组织分离结果可知,在枯死的叶芽上还附生有交链孢(AlternatiaNes)、曲霉(AspergilusMichwliexLink)、小菌核菌(SclerotirmTodeetPersoon)3种真菌  相似文献   

11.
渭北旱塬苹果黑星病春季流行模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1-2005年对苹果黑星病研究的田间和室内试验结果,结合1997至2005年的气象资料,构建了累积温度、苹果叶片面积、叶片数量、叶龄、子囊成熟概率、子囊孢子释放、子囊孢子着落、苹果叶片表面湿润时间、子囊孢子萌发、子囊孢子侵染概率、病斑数目、病斑面积等12个子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Borland Delphi 5.0开发出了"苹果黑星病春季流行模拟系统(SSASS)",测试了2006年该病害在渭北旱塬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该系统灵敏度高,能较好地模拟渭北旱塬苹果黑星病的春季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12.
在人工气候室长日低温(昼/夜:24℃/20℃,光长14.5h)和武汉自然短日高温条件下,分别研究了7个光温敏不育系育性临界温度。结果表明,供试光温敏不育系对低温敏感期大致为雌雄蕊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以套袋结实率为指标时,长日不育的下限温度次序为W6154s>W7415s,N58s>33001s,N5047s,31111s,N5088s;在武汉秋季自然短日高温条件下,粳型光敏不育系N58s,33001s,N5088s和N5047s的套袋结实率与抽穗前20~10d的日均温呈显著负相关,31111s的套袋结实率也与其抽穗前15~5d的日均温呈显著负相关,短日可育上限日均温范围为28.76~32.38℃,各品种次序为33001s>N5088s>N5047s>N58s>31111s。  相似文献   

13.
唐菖蒲根腐病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腐病是唐菖蒲的主要病害之一,导致贮藏期种球腐烂,植株心叶向一侧弯曲呈新月状,茎基腐烂。对从罹病种上分离的病物分别从人工接种健苗和健种球,并再次分离病种证实,唐菖蒲根腐病秒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和青霉菌(Penicillimgladilo)侵染所致。病球,病土是该病的初侵染源,通过感病种球进行远距离传播,试验表明,以0.5%百菌清,0.3%~0.5%甲醛混合液泡种球,即可  相似文献   

14.
金针菇软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针菇软腐病是近年来普遍发生的病害,病菌初步鉴定为Cladobotryum sp.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27℃,最适15-19℃;适宜pH值为5.6-8.1,最适为6.0。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害发生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和3-4月。气温高(15℃以上),湿度大的年份发病严重。室内药剂抑菌试验结果表明:0.010%-0.001%百菌清和0.05%-0.20%多菌灵对该病菌的菌丝生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辣椒疫病(PhytophthoracapsiciLeon)在湖南的发生概况,品种抗性和发生流行规律.6~7月份温度在25~30℃,雨水多,该病即可大发生,连作地较轮作地发病重,高畦栽培可减轻病害的发生.本地品种河西牛角辣椒抗病,而湘研1号、湘研5号易感病.还对该病的综合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结全爪螨种群在桂花上的消长规律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桂花桔全爪螨种群一年中有4个高峰,其为害最高峰在4月中旬~5月上旬及5月中旬~6月上旬,环境因子温度、相对湿度、光照时数、降雨量及天敌对卵量影响较小,对幼、葳、成螨的数量影响较大,其中天因子的影响尤为显著,螨量与光照时数呈负相关的关系。螨量与环境因子的逐步回归方程:y5=0.2562+0.0584xr2-0.132xs1+0.1172x3  相似文献   

17.
用正交试验比较了菌龄、酶种类及浓度配比、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4个主要因素,对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AMS11和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esei)QM9414两菌株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AMS11和QM9414两菌株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4个因素的合理参数分别是:菌龄14~16小时和18~20小时;三种酶配比(纤维素酶:蜗牛酶:溶菌酶)(mg/ml)为(8:4:2)和(5:2.5:2.5);酶解温度均为32℃;酶解时间均为2~3小时。  相似文献   

18.
石刁柏斑点病是国内石刁柏的一种新病害。主要侵害茎、枝和拟叶,形成斑点症状,引起石刁柏落叶枯枝和早衰。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圆筒状;分生孢子单生,卵形至长方圆形,呈砖隔状。经鉴定,该病原菌为匍柄孢霉(Stemphylium botryosum Wallr.)。研究结果表明,8月下旬至10月是石刁柏斑点病的盛发期,秋季温暖多雨会加速病害扩展。化学防治,以8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炭角菌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9月在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采集真菌标本中发现炭角菌一新种—丛枝炭角菌(XylariapolyramosaLietH.J.Li)。该菌主要特征是:子座着生于活的刺槐树干基部,呈多分枝丛状;子囊易消解;子囊孢子两端有脐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高粱靶斑病在我国的发现与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我国高粱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高粱靶斑病[Bipolarissorghicola(Lefebvre&sherwin)shoem]的为害症症状,病原菌形态及其生物学特别。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5℃,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5~(28)~30℃。该病菌能利用多种碳源,以木糖、半乳糖、菊糖、乳糖为最适,其次为蔗糖、麦芽糖等。病原菌在玉米粉、燕麦片培养基上生长快,其次为白高粱煎汁培养基,不同高粱品种对该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