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超微粉碎对银杏叶中总黄酮溶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其春  林梅香  洪燕萍  陈锦珠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84-5885,5917
[目的]研究超微粉碎对银杏叶中总黄酮溶出的影响。[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银杏叶细粉和超微粉进行观察;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细粉和超微粉中总黄酮溶出量。[结果]银杏叶超微粉在电镜下观察难以看到完整的细胞结构,绝大多数细胞破壁;银杏叶超微粉中总黄酮溶出量比细粉高(P<0.05);在超声波提取或简化提取(开水冲搅)下,银杏叶超微粉中总黄酮溶出量分别比细粉提高了10.0%和11.8%(P<0.05)。[结论]超微粉碎可提高银杏叶中总黄酮溶出量。  相似文献   

2.
赵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537-11537
[目的]考察不同采收期丹参中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采收期丹参中丹酚酸B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丹参的丹酚酸B含量间有显著差异,尤以9、10月份最高,4、5月份次之。[结论]在丹参的加工生产中应注意不同的采收季节对其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翠英  章洪王阶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752-7753,7768
[目的]利用大孔吸附树脂优化丹参中高纯度丹酚酸B的纯化工艺。[方法]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考察包括树脂类型的选择、上样量、除杂溶剂、洗脱溶剂等多方面因素。[结果]确定丹参中丹酚酸B的纯化树脂为大孔吸附树脂HP300、上样量为1∶2(丹参∶树脂)、2BV水除杂、3 BV的40%乙醇洗脱。收集40%乙醇洗脱部分回收溶剂喷雾干燥,丹酚酸B纯化物中丹酚酸B的含量为73.6%、68.9%。[结论]大孔吸附树脂优化的纯化条件为丹酚酸B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田红林  张海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96-8497,8505
[目的]研究超微粉碎前后金银花中绿原酸溶出量的变化及显微特征。[方法]用不同时间超声提取超微粉与普通粉,并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含量;然后采用生物显微镜进行显微特征观察。[结果]金银花超微粉碎后绿原酸的溶出量和溶出速率明显提高;金银花超微粉颗粒均匀,基本无完整细胞存在。[结论]超微粉碎有助于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溶出,植物细胞破壁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丹参注射液中丹酚酸B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依据。方法:丹酚酸B标准溶液作为外标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丹酚酸B在0.0986~0.9860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注射液中丹酚酸B的含量,范围广、分辨率高、数据处理速度快、结果准确、误差小,可作为测定丹参注射液水溶性成分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在丹参根组织中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生长在粘土、沙土和马骨石土上1~2年生丹参不同根组织的分析表明,丹参酮ⅡA主要分布在木栓层,丹酚酸B分布在木质部和韧皮部.1年生丹参根木栓层的丹参酮ⅡA含量较2年生丹参为高,而1年生丹参根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的丹酚酸B含量与2年生丹参没有显著差异.粘土地栽培丹参根中的丹参酮ⅡA含量较沙土、马骨石土地栽培丹参为高,但不同类型土壤上丹参根中丹酚酸B含量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丹金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通过薄层色谱法对丹金胶囊中金银花和当归进行定性鉴别,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金胶囊中丹酚酸B、原儿茶醛以及丹参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丹酚酸B、丹参素、原儿茶醛分别在进样量在0.76~22.80、0.68~20.40、0.66~19.80μg/mL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0.999 7、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8%、99%,RSD分别为1.98%、1.70%、1.97%(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高、重复性好,可作为丹金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红瑞  高致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811-6812
[目的]为了探讨控制生殖生长对丹参根有效成分含量以及单株根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2004年9月-2005年12月的田间试验中,采取全部摘除花序处理控制丹参根的生殖生长,每10 d摘一次。不作任何处理的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摘除花序后丹参根总丹参酮、丹参酮IIΑ和丹酚酸Β含量以及单株干鲜重。[结果]除7月外,其余各月控制生殖生长丹参根总丹参酮、丹参酮IIA、丹酚酸B的含量,单株鲜重和折干率均比对照显著增加。11月摘花序后丹参根总丹参酮、丹参酮IIA、丹酚酸B的含量、单株鲜重和折干率分别比对照增加提高28.12%、15.49%、9.78%、22.82%和34.12%。[结论]该研究为丹参规范化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丹参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掌握丹参生长发育特性,提高其药材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方法]通过对丹参生长发育过程中农艺性状调查,并对根中有效成分总丹参酮、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的测定,研究丹参生长发育及其不同时期根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丹参根与根茎鲜重、茎叶鲜重、主根长、主根径、株高、茎粗等9个农艺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丹参根的有效成分含量在生殖生长期高于营养生长期;丹参根中总丹参酮、丹参酮ⅡA、丹酚酸B含量总的变化趋势呈“低、高、低”的特征,均在7月中旬达到最高。[结论]得出了在丹参根药用成分最高时采收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 Mass Spectrometry,ICP-MS)对桑叶粗粉、细粉、超微粉硒元素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溶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粒度能够影响硒元素的测出量,粗粉、细粉、超微粉硒元素的测出量分别为182.3 μg·kg-1、360.2 μg·kg-1和706.0 μg·kg-1,消化液中的溶出结果显示,人工肠液的溶出率高于人工胃液,且随着桑叶粉粒度的减小硒的溶出量增大。动力学模型拟合发现,人工胃液中,粗粉、超微粉的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零级和威尔布模型,人工肠液中,粗粉、细粉、超微粉的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威尔布、一级、零级模型。  相似文献   

11.
张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736-7737
[目的]考察微粉化技术对中药材金银花的显微特征以及溶出度的影响。[方法]显微镜下观察金银花普通细粉与超微细粉的显微特征区别,并以绿原酸含量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银花超微细粉与普通细粉的溶出度。[结果]2种金银花粉末显微镜下观察有明显差异;绿原酸含量超微细粉(10μm)普通细粉(80目筛)。[结论]微粉化技术对金银花粉末显微特征和溶出度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不同前茬作物对丹参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不同前茬作物对丹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观察丹参药材性状和病害情况,用重量法测定丹参醇浸出物和水浸出物含量,用HPLC法测定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前茬作物丹参药材的产量、病害、浸出物含量、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均有一定差异,以玉米、红薯、花生为前茬作物的丹参药材的质量优于以丹参和棉花为前茬作物的丹参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27个丹参品系的形态学性状与丹参酮ⅡA、丹酚酸B的含量进行相关性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含量与花轮数、根条数呈显著正相关。丹酚酸B含量与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与花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花轮数、根条数和分枝数可作为高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丹参品种选育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和生长期之间丹参水溶性成分含量的差异,揭示4种丹参有效成分的最佳栽培土壤水分条件和采收期,采用盆栽法控制土壤水分含量,设置土壤水分含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θf)的35%、55%、75%,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丹参的生长指标和4种水溶性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丹参株高和叶长随土壤水分增加而逐渐升高。②丹参素、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含量均在6月底达到最大值,9月进入第2峰值。③9月之前,丹参素在55% θf下含量极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处理(P<0.01);丹酚酸B含量在75% θf下极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处理(P<0.01);9月之后则均在35% θf下极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处理(P<0.01);整个检测期内,咖啡酸在55% θf、迷迭香酸在75% θf下含量极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处理(P<0.01)。综上,6月底是获得丹参水溶性成分的最佳采收期,土壤适度干旱利于丹参根部丹参素和咖啡酸合成,土壤湿润利于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合成,4种有效成分对水分的需求量表现为:丹参素<咖啡酸<丹酚酸B<迷迭香酸。研究为宁夏等干旱地区丹参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和生长期之间丹参水溶性成分含量的差异,揭示4种丹参有效成分的最佳栽培土壤水分条件和采收期,采用盆栽法控制土壤水分含量,设置土壤水分含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θf)的35%、55%、75%,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丹参的生长指标和4种水溶性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丹参株高和叶长随土壤水分增加而逐渐升高。②丹参素、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含量均在6月底达到最大值,9月进入第2峰值。③9月之前,丹参素在55% θf下含量极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处理(P<0.01);丹酚酸B含量在75% θf下极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处理(P<0.01);9月之后则均在35% θf下极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处理(P<0.01);整个检测期内,咖啡酸在55% θf、迷迭香酸在75% θf下含量极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处理(P<0.01)。综上,6月底是获得丹参水溶性成分的最佳采收期,土壤适度干旱利于丹参根部丹参素和咖啡酸合成,土壤湿润利于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合成,4种有效成分对水分的需求量表现为:丹参素<咖啡酸<丹酚酸B<迷迭香酸。研究为宁夏等干旱地区丹参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河南产丹参的适宜采收时期,测定了河南产丹参不同采收期根干质量、丹参酮ⅡA含量和丹酚酸B含量以及这2种有效成分的产量。结果显示,嵩县、伊川、方城3个种源的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均在7月份达到最高,而丹参根干质量均在11月份达到最大,丹参有效成分含量最大的时间和丹参产量最高的时间不重叠。这3个种源丹参的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产量(根干质量×有效成分含量)从3月到11月均逐渐增加,并在11月达到最大。采收时间对河南产丹参的2个有效成分含量、根干质量及有效成分产量均有较大影响。综合考虑,以丹参有效成分产量为标准,确定河南产丹参的适宜采收期为11月。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对川丹参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在川丹参苗期、花期和根膨大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芸苔素内酯,于田间测定植株植物学性状和农艺性状,于采收后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中方法测定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含量。结果表明,苗期、花期和根膨大期分别喷施0.05 mg/L、0.10 mg/L芸苔素内酯后60 d,川丹参株高和冠幅显著受到促进,但苗期喷施0.25 mg/L芸苔素内酯后60 d,川丹参株高和冠幅显著受到抑制。喷施芸苔素内酯对川丹参的增产率在12.0%~79.6%,对丹参酮类含量影响较大,含量最高为0.43%,增幅达到65.4%,含量最低为0.10%,降幅达到61.5%,且含量降低后均不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质量要求,但对丹酚酸B含量无显著影响。因此,喷施芸苔素内酯会改变川丹参有效成分比例,其滥用可能会影响丹参临床疗效。芸苔素内酯在川丹参种植中使用的科学性仍需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