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农村百事通》2009,(22):83-83
优良无性系油茶果大壳薄.干耔出油率达35%以上.是传统品种的两倍。传统品种一般三年试花试果.五年丰产.而无性系油茶二年试花试果.密植园三年即可进入丰产期。特别是其抗旱性、耐瘠薄.高抗各类病虫害是其他干果类无法比拟的.实属荒山荒坡造林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2.
优良无性系油茶果大壳薄.干籽出油率达35%以上.是传统品种的2倍。传统品种一般三年试花试果.五年丰产。而无性系油茶二年试花试果.密植园三年即可进入丰产期。特别是其抗干旱、耐瘠薄、高抗各类病虫害是其他干果类无法比拟的.实属荒山荒坡造林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3.
《农村百事通》2010,(4):82-82
优良无性系油茶果大壳薄,干籽出油率达35%以上,是传统品种的两倍,传统品种一般三年试花试果,五年丰产而无性系油茶二年试花试果,密植园三年即可进入丰产期。特别是其抗旱性、  相似文献   

4.
优良无性系油茶果大壳薄,干籽出油率达35%以上,是传统品种的两倍。传统品种一般三年试花试果,五年丰产,而无性系油茶二年试花试果,密植园三年即可进入丰产期。  相似文献   

5.
优良无性系油茶果大壳薄,干籽出油率达35%以上,是传统品种的两倍.传统品种一般三年试花试果,五年丰产,而无性系油茶二年试花试果,密植园三年即可进入丰产期.  相似文献   

6.
优良无性系油茶果大壳薄,干籽出油率达35%以上,是传统品种的2倍.传统品种一般三年试花试果,五年丰产,而无性系油茶二年试花试果,密植园三年即可进入丰产期.特别是其抗干旱、耐瘠薄、高抗各类病虫害是其他干果类无法比拟的,实属荒山荒坡造林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7.
优良无性系油茶果大壳薄,干籽出油率达35%以上,是传统品种的两倍。传统品种一般三年试花试果,五年丰产,而无性系  相似文献   

8.
正优良无性系油茶果大壳薄,干籽出油率达35%以上,是传统品种的2倍。传统品种一般三年试花试果,五年丰产,而无性系油茶二年试花试果,密植园三年即可进入丰产期。特别是其抗干旱、耐瘠薄、高抗各类病虫害是其他干果类无法比拟的,实属荒山荒坡造林首选品种。1.湘林210:别名茶陵166、攸17,是湖南省攸县油科所和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共同选育的优良无性系。已通过湖  相似文献   

9.
优良无性系油茶果大壳薄,干籽出油率达35%以上。传统油茶品种一般种植后3年开始试花试果,5年丰产。而无性系油茶品种种植后2年开始试花试果,密植园3年即可进入丰产期。无性系油茶抗旱能力强、耐瘠薄,高抗各类病虫害,是荒山荒坡造林的首选品种。1.湘林科所油茶无性系27该品种物候期较迟、抗性特强,树形开张、冠幅均匀,产量稳定、大小年不明显,果球形青褐色。经过四年测产鲜果出籽率52.3%,干籽出油率35%以上,每667平方米(1亩)产油80.61公斤。2.湘林科所油茶无性系17该品种主要特点:物候期早,4月底春梢停止生长,枝条分布均匀,丰产性能好,大年每…  相似文献   

10.
优良无性系油茶果大壳薄,干籽出油率达35%以上,是传统品种的2倍。传统品种一般三年试花试果,五年丰产,而无性系油茶二年试花试果,密植园三年即可进入丰产期。特别是其抗干旱、耐瘠薄、高抗各类病虫害是其他干果类无法比拟的,实属荒山荒坡造林首选品种。1.湘林210:别名茶陵166、攸17,是湖南省攸县油科所和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共同选育的优良无性系。已通过湖南省良种审定,良种证号为:国S-SC-CO-015-2006。该品种树冠自然圆头形,树势旺盛、树形开张;叶椭圆形,较细长,先端渐尖,边缘有细锯齿或钝齿,叶面光滑;花期适中,  相似文献   

11.
优良无性系油茶果大壳薄,干籽出油率达35%以上,是传统品种的2倍。传统品种一般三年试花试果,五年丰产,而无性系油茶二年试花试果,密植园三年即可进入丰产期。特别是其抗干旱、耐瘠薄、高抗各类病虫害是其他干果类无法比拟的,实属荒山荒坡造林首选品种。 1. 湘林210:别名茶陵166、攸17,是湖南攸县油科所和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于1989年共同选育的优良无性系。1998年通过湖南省良种审定,良种证号为:国S-SC-CO-015-2006。该品种树冠自然圆头形,树势旺盛、树形开张;叶椭圆形,较细长,先端渐尖,边缘有细锯齿或钝齿,叶面光滑;花期适中,通常于10月底至12月下旬开花,花白色;果实成熟期10月下旬,果球形或橘形,青黄色或青红色,果径3.3~4.8厘米,500克果实有15~30个,每个果实有心室2~4个,鲜出籽率44.8%,干籽含油率36%~41%。每667平方米(1亩)种110株,株行距2米×3米,平均667平方米产茶油80公斤以上,高产可达120公斤。适于湘、赣、桂、浙等油茶主产区种植。2元/株,100株起邮(建议快递邮寄,费用是购苗款的10%)。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来自中国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主产区的94个油茶品种(无性系)花期物候的观测,将花期物候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4个油茶品种(无性系)明显分为三大类:早花类、中花类和晚花类。早花和中花类型油茶品种(无性系)的盛花期持续时间明显早于晚花组,授粉期间受低温霜冻影响较晚花组可能要小。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经济性状好、抗性好的油茶对于提高湖北油茶产量有重要意义,同时亦可为湖北油茶造林品种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油茶果实的采收和茶籽的储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确定茶果最佳采收期 油茶的品种或无性系很多.一般茶果采收期为9月10日~11月10日.其中“小叶油茶”等霜降种群在10月20日左右成熟.“寒露1号”等寒露种群在10月,  相似文献   

14.
广东油茶品种资源现状及育种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是我国油茶原产中心之一,油茶品种资源丰富,其栽培利用已有2 300多年的历史。油茶地方品种资源在粤北、粤西、粤东18个县(市)均有分布,油茶种类有红花、白花、黄花三个类型。树型包括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叶形有大叶和中小叶;果型有特大果型、大果型、中果型和小果型。我省较著名的油茶品种有高州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大白山茶、窄叶短柱茶、香花糙果茶等10多个品种类型。生产栽培以有性品种为主,约占90%,引进品种主要有广西软枝油茶、湖南油茶和江西油茶等。目前广东油茶栽培面积仅10万hm2,年产茶籽3万t,占全国总产的3%,居全国第6位。制约因素主要是优良品种和丰产栽培技术的匮乏。挖掘地方优势品种资源和引进选育高产、高油、高抗油茶良种并普及无性系品种是广东油茶品种选育和生产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西大果油茶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为其种质资源利用和品种选育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3个大果油茶品种(系)的遗传与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从99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6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56条带,其中54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例为95.2%,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9.33条.供试大果油茶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2222~0.7826,平均相对遗传相似系数为0.5293.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3个大果油茶品种(系)可分为3个类群.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3个大果油茶品种(系)可分为3个类群.[结论]13个广西大果油茶品种资源间的遗传基础较宽.  相似文献   

16.
岑软油茶不同品种无性系和家系变异与优株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岑软油茶系列品种是油茶优良种质,在其种子繁殖植株中存在较大变异,可以进一步选择改良。以广西省三江县4个岑软品种的10年生嫁接无性系和实生自由授粉家系对比试验林为对象,分析了不同品种的无性系和家系主要经济性状变异。结果显示:果高、果径、果型指数、鲜果质量、果皮厚、单果籽数、果籽质量在无性系间有极显著差异,无性系重复力在0.14~0.95之间。果高、果径、鲜果质量、果皮厚、果籽质量、出籽率、种仁含油率、种子含油率在家系间有极显著差异,家系遗传率在0.1~0.91之间,相同品种无性系内与家系内的单株间也有较大变幅,家系内单株间变异幅度的上限明显超过无性系,为岑软品种的优株选择奠定了基础。研究发现在15项种实指标中,有14项的家系平均值超过无性系平均值,其中家系果油量平均值超过无性系达83.64%,4个种实质量指标(鲜果质量、果籽质量、干籽质量和干仁质量)均值超过45%,3项种实含油量指标(果实含油率、种子含油率和种仁含油率)均值超过20%。与嫁接繁殖相比,实生繁殖植株在种实质量与含油率指标方面的优势明显,虽然该发现有待更大规模调查证实,但应该引起对油茶优良种质繁殖利用策略的思考。对主要经济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按照5%入选率,从4个岑软品种家系内共选出6株综合评价值高的优株,优株果油量均值与无性系和家系均值的优势比分别为4.1和2.2,可作为当地的优良种质进行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田林县油茶是当地重要的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产业,但是目前的油茶种植存在品种混杂、林龄老化、产量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田林县油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扩大。因此,通过优良无性系油茶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运用,是解决当前田林县油茶产业发展困境的重要举措。文章首先分析了优良无性系油茶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然后从造林技术、幼林抚育管理技术和成林经营管护技术三个方面的内容阐述了无性系油茶高产栽培技术,希望可以提升广大油茶种植户的油茶种植水平,促进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是自1979年以来对15个油茶无性系进行选择培育的试验总结。通过对产油量、病情指数、自然着果率、果出油率及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等5个指标的评定比较、选择了9-8,12-6、606和12-1四个无性系为最优无性系。经过四年的产量测定表明,它们比对照增产茶油22.1-77.5%。本文还讨论了油茶优良无性系的评选标准,并简要介绍了那些中选的最优无性系。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不同油茶无性系苗期光合效率特征差异,以国家审定的8个长林系列油茶优良无性系2 a生苗木为试材,开展其光合速率与生理和形态指标的测定、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油茶苗净光合速率日均值长林4号与40号,分别显著高于18号,其它无性系油茶的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叶绿素相对含量中,长林4号叶绿素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优良无性系;不同无性系的形态指标差异显著,其中长林4号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全株叶面积最大,23号的叶长、叶宽和全株叶面积最小。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选育油茶优良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油茶生产现状 我国现有油茶林多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的实生油茶,虽然面积较大,但产量低下,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油量在2.5公斤左右。究其原因,一是品种老化,二是管理过于粗放。近十几年来,林业科研人员已经选育出一批优良的高产无性系油菜品种,有效地解决了品种老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