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NO对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4℃模拟低温胁迫状况,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上升,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不同浓度的SNP均能显著提高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促进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的生长;抑制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MDA含量的上升,降低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增加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表明外源NO可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缓解低温胁迫引起的膜脂过氧化,保护细胞膜免受或减少损伤,提高植物抗低温胁迫的能力。在SNP不同的使用浓度中,以100μmol·L-1SNP对低温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当SNP浓度过低和过高时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用盆栽法研究干旱和复水后八宝景天、沙打旺、紫花苜蓿和早熟禾4种植物实生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4种植物的RWC显著下降,相对电导率、MDA、Pro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升高;复水后,4种植物受到的伤害显著缓解,RWC有明显上升,相对电导率、MDA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有所下降,但各指标含量都没有完全恢复到胁迫前的水平;八宝景天的各生理指标在干旱胁迫下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复水后各指标恢复程度较高,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3.
硅提高植物耐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耐旱性有着重要作用,干旱胁迫会引起植物失水,抑制植物光合作用和正 常生长发育、进而降低作物产量,严重威胁粮食安全。虽然硅一直不被认为是植物必需元素,但有许多研究证明, 植物吸收硅后能够缓解各种逆境胁迫。系统总结了硅对干旱胁迫下植物生长发育、光合作用、渗透调节、抗氧 化调节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表明,外源硅能够促进相关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缓解干旱引起的渗透 胁迫,还能提高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抵御氧化胁迫,从而提高植物耐旱性。但有关硅调控植物 耐旱性,目前在生理层面研究较多,有关硅是通过何种途径调控干旱胁迫下植物渗透物质合成以及各种抗氧化 酶活性的分子机理还不清楚,这方面可作为重点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植物整体对干旱胁迫和复水的生理响应,以2年生的东澳棕(Carpentaria acuminata)实生苗为材料,分别进行干旱胁迫0、7、14 d和21 d,再复水3 d和6 d,测定叶片和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的生理指标,用于明确东澳棕叶片和根系对对干旱胁迫和复水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叶片的SOD活性、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在轻度干旱胁迫7 d时显著增加,随着干旱进行而减少,复水后又增加,相对电导率的变化规律与之相反。叶绿素含量在干旱胁迫21 d时达到最大值,复水后降低。根系的SOD活性只在干旱胁迫21 d时显著提高,复水后显著降低;Pro含量在干旱胁迫14 d时升高,后降低,复水后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干旱胁迫7 d时升高,后降低,复水后升高,MDA含量干旱胁迫7 d时降低,干旱胁迫21 d时升高,复水后降低,根系的相对电导率在干旱胁迫7 d时略增加,后降低。叶片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在干旱7 d-复水期间的变化趋势相同,根系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在干旱7 d-复水期间的变化趋势也相同,说明叶片和根系之间、SOD和MDA之间具有协同效应。干旱7 d-复水期间叶片的SOD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高于根系,干旱14 d-复水期间叶片的Pro含量显著低于根系。植物地上部和根系之间存在协同和互补效应,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水分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β-氨基丁酸(BABA)是一种高效的植物诱抗剂,能够增强植物对多种胁迫的抵御能力。通过施加外源BABA来减轻干旱胁迫对烟草幼苗的毒害,并从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系统来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5 mmol·L-1 BABA可以有效地改善烟草幼苗生长状况,提高其相对含水量及存活率。BABA预处理不仅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烟草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还增强烟草幼苗超氧化物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此外,BABA预处理提高干旱胁迫下烟草幼苗过氧化氢(H2O2)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综上,BABA诱导烟草幼苗抵御干旱胁迫是诱导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累积及抗氧化酶活性调节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6.
核酸降解物对植物具有增强根系活力,提高根部对磷、钾肥的吸收;提高农作物苹果酸酶和琥珀酸酶活性,笔者主要研究在不同程度胁迫下,核酸叶面肥对植物生理产生的一些影响:含水量、生长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细胞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改变,研究核酸叶面肥对植物抗逆性的提高所产生的影响,为核酸叶面肥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3种刺篱植物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刺篱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筛选出抗旱的刺篱植物。【方法】采用盆栽控水法,测定了干旱胁迫0(CK),7,14,21,28d时蔷薇、紫叶小檗、锦鸡儿3种刺篱植物叶片相对水分亏缺(RWD)、叶绿素(Chl)含量、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7个生理生化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对植物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刺篱植物Chl含量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干旱胁迫28d时,蔷薇、紫叶小檗、锦鸡儿Chl含量分别为0.84,0.66,1.32mg/g,较CK下降了55.8%,34.7%,36.5%。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蔷薇、紫叶小檗和锦鸡儿3种植物RWD、REC及MDA、SS和Pro含量均呈现出增加趋势,干旱胁迫28d时均达最大值;SOD活性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干旱胁迫21d时达最大值。【结论】3种刺篱植物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紫叶小檗锦鸡儿蔷薇。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金叶榆在水分胁迫下的生理变化,以2 a生金叶榆嫁接盆栽苗为材料,在连续干旱和水湿胁迫下,测定植株形态、水分含量、保护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相对含水量10%以下的基质中生长20 d,金叶榆植物未出现枝条干枯死亡的现象;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分别在干旱胁迫15 d和20 d时达到最大值,此时的MDA含量与相对电导率分别比对照高72.74%;叶片中的SOD活性、POD活性、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也显著提高,在干旱胁迫20 d时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7.12%、71.11%、20.35%、67.69%;脯氨酸含量也比对照提高了13.41倍;而叶片总含水量降低了19.87%;干旱胁迫下的形态指标分别与叶片含水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SOD活性等生理指标间达到显著相关水平。而在水分胁迫下,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均平缓,且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本研究表明在一定时间内金叶榆能较好地适应水湿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胺增强植物抗旱性的机理,为多胺作为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在玉米抗旱过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自然干旱,用外源Spd处理抗旱性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农大108和掖单13,检测渗透胁迫下2个品种幼苗叶片中相对含水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渗透胁迫7 d,抗旱性弱的掖单13玉米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较强的品种农大108;外源Spd处理明显抑制在胁迫条件下掖单13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的下降,并且提高了其在胁迫条件下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论]外源Spd处理,通过提高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内蛋白质的含量,提高了玉米幼苗的抗渗透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4种耐阴植物为材料,测定24 h低温胁迫下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低温处理下4种耐阴植物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一致。随着低温胁迫加剧,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活性先升后降,丙二醛含量先降后升。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这4种耐阴植物的耐寒性顺序为:红茴香大叶黄杨阔叶十大功劳洒金桃叶珊瑚。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三唑酮应用于蚕豆壮苗、抗倒伏,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10、20、40、60、80、100 mg/L)三唑酮浸种和不同处理方式(水浸+喷水,水浸+喷三,三浸+喷水,三浸+喷三)对蚕豆幼苗形态指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各试验处理条件下,三唑酮浸种蚕豆幼苗株高、节间距受到明显抑制,主根长度有所缩短,叶面积减小,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同时,以10mg/L三唑酮浸种和叶面喷施相结合的处理抑制蚕豆幼苗生长较明显。[结论]三唑酮能够矮化蚕豆幼苗,具有一定的壮苗效应,并能提高植株抗倒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用三唑酮防治稻粒黑粉病,通过不同的防治适期、不同的浓度及打药次数的防效比较,确定了最佳的防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制种田母本始穗期和抽穗期,用20%三唑酮EC1200ml/hm2或15%三唑酮WPl200 g/hm2防治稻粒黑粉病的效果在90%以上,重发年份,齐穗期扬花期还需再防治一次.  相似文献   

13.
三唑酮的光化学降解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太阳光和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三唑酮在溶液相中的光化学降解。结果表明,在太阳光下,三唑酮在正己烷、甲醇、丙酮和纯水中均能较稳定存在;高压汞灯下熏三唑酮光降解速度很快,有机溶剂中降解快慢顺序是丙酮>甲醇>正己烷,水溶液中三唑酮的光解率与其初始浓度呈负相关关系,各种类型水中光降解速率顺序为纯水>井水>河水>池塘水。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防治南瓜白粉病安全有效的药剂,选用12.5%腈菌唑乳油、4%四氟醚唑、20%氟硅唑乳油和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4种低毒药剂,采用叶盘沾药法和小株喷雾法分别对南瓜白粉病进行了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采用叶盘沾药法,4%四氟醚唑稀释1 000倍液和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液相对防效最高,分别为96.34%和90.73%;采用小株喷雾法施药14d后,12.5%腈菌唑乳油、20%氟硅唑乳油和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南瓜白粉病的相对防效均大于80%,4%四氟醚唑的相对防效也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15.
探明吡虫啉及三唑酮作为小麦种衣剂的合适用量,为小麦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以70、11、06156、周麦18和11穗136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室内培养皿发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5个小麦品种(系)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当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的浓度分别为125.0mg/L和75.0mg/L时,5个小麦品种(系)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达最高,并对其种子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还可有效隔离病虫害,保证种子正常安全发芽,超过此浓度则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16.
粉锈宁对弱筋小麦宁麦9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材料,研究喷洒粉锈宁方式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喷洒粉锈宁可以提高籽粒产量,提高籽粒容重和出粉率,降低湿面筋含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抽穗期喷洒粉锈宁的处理易实现宁麦9号优质与高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金良 《农学学报》2016,6(8):18-22
为筛选出安全高效的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品种,设置4种新型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杀菌剂应用20%三唑酮乳油、7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氰烯菊酯悬浮剂,在相同管理水平下,与清水防治处理的小麦对照组进行大区对比示范。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清水处理的产量532.0 kg/667 m2;参试的4种药剂中,产量最高的是25%氰烯菊酯悬浮剂,产量为564.0 kg/667 m2,比清水处理的增产32.0 kg,增产率6.0%;其次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产量为544.0 kg/667 m2,比清水处理的增产12.0 kg,增产率2.3%;20%三唑酮乳油、7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则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综上可以看出,小麦赤霉病选用25%氰烯菊酯悬浮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在抽穗至扬花期喷施能较好地预防赤霉病的发生,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三唑酮对小麦条锈病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唑酮对小麦条锈病的治疗作用很强,潜育期施药能中断侵染,铲除叶片内菌丝体,在显症和产孢以后施药,已产生的孢子堆不开裂,变色枯死,周围叶肉组织褐变死亡。下位叶片施药后有明显的上位输导和治疗作用。施药时期、用药量和环境温度影响治疗作用的强度。温室盆栽试验、田间小区试验和大田防治试验都证明治疗性施药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和保产效果。初步认为,大田施药时平均严重度应不高于10%,用药量5~20g/亩。  相似文献   

19.
植物提取液对黄瓜白粉病的抑菌活性筛选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首先通过叶圆盘法用29种植物提取液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菌效果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初步筛选出槐、黄檀、南瓜和石楠等4种植物的提取液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然后对这4种植物提取液进行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室内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黄檀提取液对黄瓜白粉病的预防效果达到72.97%,治疗效果达到91.28%,并且在处理12 d后仍保持42.60%以上的防效。而槐提取液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为79.73%和79.19%,处理12 d后也保持在50%以上的防效。这两种植物提取液均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三唑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用粉锈宁处理的萌发小麦α-淀粉酶活性测定,确定了粉锈宁在抑制丝状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同时,也抑制了控制α-淀粉酶合成的赤霉素的合成。外加赤霉素可减轻粉锈宁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