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干细胞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在特定的微环境下,可以分化成多种组织和器官,理论上一个干细胞可以发育成为完整的生物个体或组织器官.肿瘤干细胞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乳腺癌的形成,局部、远处转移及治疗抵抗等生物学行为.乳腺癌干细胞是当今科研领域的一个热点,有关乳腺癌干细胞理论及其在临床防治中的应用尚存在诸...  相似文献   

2.
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免疫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肿瘤免疫编辑理论对这一作用进行了阐述,而临床上对于靶向肿瘤免疫负调控的单克隆抗体的成功应用更证实了在肿瘤治疗方面免疫系统调控的重要作用。今后对肿瘤的治疗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传统肿瘤治疗方式如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等结合免疫治疗。本文对肿瘤的抗体、肿瘤疫苗和细胞过继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良好的向损伤部位归巢的能力,有利于组织修复和再生。肿瘤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不愈合创伤,MSCs通过向肿瘤组织的归巢和向间质成分分化,改变肿瘤微环境,并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研究发现MSCs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并不统一,存在双向性。目前,MSCs与肿瘤细胞之间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MSCs作为一种肿瘤治疗的靶向新型载体,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MSCs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潜在的恶性转化风险,特别是致癌机制。文章主要介绍MSCs对肿瘤细胞相关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干细胞治疗在相关疾病中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免疫排斥现象如影随从,是干细胞治疗技术的绊脚石。半乳糖凝集素1(Gal-1)在鹿茸干细胞、大多数间充质干细胞及多数肿瘤中被发现高表达,而相应的这些细胞中均出现免疫抑制现象。Gal-1作为免疫调控因子,推测其很可能参与了干细胞的免疫调控。本文综述了Gal-1在几种干细胞中免疫调控中的作用,以期为干细胞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表观遗传学是一门研究在细胞核DNA序列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及基因功能发生可逆、可遗传的变化的生物学学科。异常的表观遗传修饰能够导致肿瘤的发生。该文综述了表观遗传在肿瘤发生、诊断及治疗三方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因治疗肿瘤的关键是使目的基因表达的有治疗价值的活性物质可以稳定高效在肿瘤部位表达,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间充质干细胞(m esenchym a l stem ce lls,M SC s)不仅具有体外增殖及多向分化的潜能、低免疫原性等特点,而且其在体内迁移的靶向性以及对肿瘤的增殖有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以体细胞重编程技术为代表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已成为干细胞研究的热点.表观遗传学研究发现,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在基因转录调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维持干细胞多能性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综述细胞重编程中的特定转录因子引起的表观遗传学变化与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犬猫肿瘤的发病特征和组织学特征,对临床疑似肿瘤病例进行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从171例样本中诊断肿瘤137例,其中犬的肿瘤131例,猫的肿瘤6例;良性肿瘤78例,恶性肿瘤59例;皮肤肿瘤88例,是最常见的肿瘤发生部位,其次是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同时评价了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相结合是犬猫肿瘤诊断的必要程序。  相似文献   

9.
从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两个方面阐述了干细胞的研究历程及现状,并从生殖医学领域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组织修复治疗等方面对其临床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少数对于激素治疗敏感的肿瘤之一,内分泌治疗效果明确;他莫西酚(TAM)是乳腺癌的一线内分泌治疗药物,然而其耐药问题始终困扰着临床医师。CCND1基因是近年来确定的癌基因,在多种人类肿瘤中具有异常表现,与乳腺癌的关系尤为密切,是近年来研究较为深入的基因。目前研究表明:CCND1基因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标记的表达(如雌激素受体ER)、他莫西酚治疗敏感性及预后具有相关性。本文综述CCND1基因与乳腺癌的关系,及CCND1基因与乳腺癌他莫西酚治疗敏感性的关系。对于CCND1基因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乳腺癌的发生机制及雌激素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方式。CCND1基因可能成为乳腺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并在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筛选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德信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365-10367
该研究从植物干细胞的概念、茎端分生组织与根端分生组织特征及其各自调控的分子基础等方面综述了当前植物干细胞研究的新进展,同时,阐述了植物干细胞发生与分化受到内源性信号和外源性信号的共同调节,分析了内源基因以及外源调控分子的相互作用,并对植物干细胞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UV-B强度增加对小麦株高、各节间长度及各节间纵向细胞个数、细胞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UV- B强度增加,小麦株高呈显著下降趋势,小麦株高下降是由于节间长度缩短,而节间个数不变,且各节间缩短的百分率也有显著的差异,穗下第4,5节间的长度缩短对于株高下降影响的效应较大。显微切片测定节间细胞的纵向长度结果表明:穗下第五节间和穗下第四节间的缩短主要是由于节间纵向细胞个数下降,而穗下第三节间和穗下第二节间的缩短主要是由于节间细胞纵向长度缩短。小麦节间缩短和叶片长度的缩短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是指对体细胞实施特定的诱导方法,将体细胞重编程获得的多潜能干细胞。最常用的诱导方法是利用基因导入技术,将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C)多潜能性相关基因的转录因子导入体细胞,激活内源多能性基因的表达,实现体细胞重编程。除转基因外,使用某些小分子物质或蛋白质等也可以实现体细胞重编程。iPSC与ESC在形态学、表观遗传学和分化能力上高度相似。由于iPSC来源于普通成体细胞,避免了胚胎干细胞面临的伦理道德和免疫排斥问题,使得这一技术在再生医学和畜牧生产上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iPSC的低生成率和高风险性逐渐成为制约该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生成效率和速率低,大大增加了获得iPSC的难度,工作量大且成本高;高风险性使iPSC无法安全应用于再生医学和生产转基因动物。这成为iPSC科研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文章介绍了通过抑制体细胞衰老来促进iPSC生成的相关研究进展。该方法对体细胞重编程有显著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安全性争议。控制细胞衰老凋亡的Ink4a/Arf位点,p53pRB、p21等基因和蛋白因子可以及时清除体内损伤细胞,促进细胞衰老凋亡,抑制细胞癌变,组成了维护机体健康的重要调控通路。近年研究表明,抑制促细胞衰老凋亡基因的表达可显著提高iPSC生成的效率和速率,说明肿瘤发生和iPSC生成存在某些相同的调控通路。抑制体细胞衰老的方法主要有3类:改进培养液成分、使用新的转录因子和调节细胞培养环境。通过抑制体细胞衰老,最高可将小鼠iPSC生成效率提高到100%。这为高效获得iPSC,探索iPSC及肿瘤的生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此方法存在较大安全性问题。iPSC最初是由Oct4,Sox2,Klf4,c-Myc等4种转录因子诱导而来,这些因子本身都存在致癌风险。抑癌基因的失活使获得的iPSC致癌风险增大,成为制约该方法广泛应用的最主要障碍。文章概括了2008年以来通过抑制体细胞衰老促进iPSC生成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最近,由于干细胞研究普遍取得的令人鼓舞的进展以及干细胞分离、培养、移植等新技术方法的出现和发展,出生后雄性个体的生殖系干细胞———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stemcell,SSC)已成为一个愈加引人瞩目的课题。SSC位于睾丸曲细精管基膜上,既具有自增殖(self-renewal)潜能和定向分化潜能,又是自然状态下出生后个体内在整个生命期间能够进行自增殖并能将基因传递至子代的惟一成体干细胞。了解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节机制,获得足够数量的种子细胞一直是所有干细胞研究共同面临的迫切问题之一。近年来,借助于SSCs移植技术这一功能性检测方法,国内外学者就SSCs体外培养的条件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可喜进展。结合自己的前期工作,参考相关最新进展,就影响哺乳类SSCs体外存活、增殖、分化的因素及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最近,由于干细胞研究普遍取得的令人鼓舞的进展以及干细胞分离、培养、移植等新技术方法的出现和发展,出生后雄性个体的生殖系干细胞——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 SSC)已成为一个愈加引人瞩目的课题。SSC位于睾丸曲细精管基膜上,既具有自增殖(self-renewal)潜能和定向分化潜能,又是自然状态下出生后个体内在整个生命期间能够进行自增殖并能将基因传递至子代的惟一成体干细胞。了解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节机制,获得足够数量的种子细胞一直是所有干细胞研究共同面临的迫切问题之一。近年来,借助于SSCs移植技术这一功能性检测方法,国内外学者就SSCs体外培养的条件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可喜进展。结合自己的前期工作,参考相关最新进展,就影响哺乳类SSCs体外存活、增殖、分化的因素及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Stem cell self-renewal can be specified by local signals from the surrounding microenvironment, or niche. However,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niche and the mechanisms that ensure the correct balance between stem cell self-renewal and differentiation is poorly understood. Here, we show that dividing Drosophila male germline stem cells use intracellular mechanisms involving centrosome function and cortically localized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tumor suppressor protein to orient mitotic spindles perpendicular to the niche, ensuring a reliably asymmetric outcome in which one daughter cell remains in the niche and self-renews stem cell identity, whereas the other, displaced away, initiates differentiation.  相似文献   

17.
鱼类是优质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其中养殖鱼类占重要地位,而通过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等传统方法和分子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培育优良品种是鱼类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鱼类干细胞技术特别是细胞移植和诱导技术快速发展,为鱼类优良品种培育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介绍了鱼类干细胞育种的现状及应用,总结了鱼类干细胞育种技术面临...  相似文献   

18.
Interconversion between intestinal stem cell populations in distinct nich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estinal epithelial stem cell identity and location have been the subject of substantial research. Cells in the +4 niche are slow-cycling and label-retaining, whereas a different stem cell niche located at the crypt base is occupied by crypt base columnar (CBC) cells. CBCs are distinct from +4 cell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unknown, though both give rise to all intestinal epithelial lineages. We demonstrate that Hopx, an atypical homeobox protein, is a specific marker of +4 cells. Hopx-expressing cells give rise to CBCs and all mature intestinal epithelial lineages. Conversely, CBCs can give rise to +4 Hopx-positive cells.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a bidirectional lineag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ive and quiescent stem cells in their niches.  相似文献   

19.
Neural stem cells are reported to lie in a vascular niche, but there is no direct evidence for a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em cells and blood vessel component cells. We show that endothelial cells but not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release soluble factors that stimulate the self-renewal of neural stem cells, inhibit their differentiation, and enhance their neuron production. Both embryonic and adult neural stem cells respond, allowing extensive production of both projection neuron and interneuron types in vitro. Endothelial coculture stimulates neuroepithelial cell contact, activating Notch and Hes 1 to promote self-renewal. These findings identify endothelial cells a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the neural stem cell niche.  相似文献   

20.
肥大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向性造血干细胞,其生长和分化受细胞因子和(或)微环境的调节。肥大细胞分结缔组织型和粘膜组织型。成熟的肥大细胞含有异染颗粒,并有脱颗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