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加快秸秆还田技术在颍上县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稻茬麦栽培技术,提高稻茬麦产量,特进行了稻茬麦免少耕秸秆覆盖种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稻茬麦免少耕秸秆覆盖种植提高了地温,前期出苗快,对杂草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后期表现有效分蘖增加,成穗率高,穗粒数增加,千粒重提高,较免耕露地种植的产量增加516kg/hm~2,增产率为9.6%。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栽培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于2016年进行了9个主推小麦品种的田间种植表现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华麦5号"、"扬辐麦4号"、"华麦6号"可作为淮南麦区稻茬麦扩大种植面积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3.
<正>阜阳市沿淮颍上、阜南等地常年种植稻茬麦面积90万亩上下,占当地小麦种植面积的一半。由于耕作粗放、栽培技术落后、管理跟不上等原因,生产水平一直较低,平均亩产长期徘徊在300千克以下,遇有灾害年份仅有200千克上下,是制约全市小麦均衡增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笔者通过近年来对稻茬麦生产的调查研究认为,要改变稻茬麦生产现状,尽快把单产水平搞上去,必须采取以下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4.
播期和播种量对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晚播稻茬麦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研究了播期和播种量对当地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种量均对洪泽区晚播稻茬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小麦产量呈下降趋势;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晚播稻茬麦的产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晚播稻茬麦在11月1日播种的,每667 m~2播种量以15 kg为宜;以后每晚播1 d,每667 m~2播种量应增加0.35kg,但每667 m~2播种量不宜超过35 kg。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湖北省孝感市稻茬麦种植现状及特点,分析了影响稻茬麦生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提高稻茬麦种植质量和效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稻茬麦高产优质节本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影响稻茬麦生产的因素,提出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用、种子处理、整地、配方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稻茬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开封地区稻茬麦种植常年稳定在1~1.2万hm《'2》之间,主要分布在沿黄河两岸的郊区、开封县、兰考县的部分乡村,其中约80茗~90%为撒播麦.由于该地区地下水位浅,一般为1~2m,造成地块潮湿、土壤黏重,不易耕作,加上稻茬茬口晚,为省力、省时、省工,稻茬撤播麦种植已形成稻区独特的生产方式.但当地农民"重稻轻麦"的传统观念以及对稻茬麦的粗放管理,严重影响了稻茬撤播麦的产墨.如何才能提高稻茬麦的产量呢?  相似文献   

8.
分析影响稻茬麦生产的因素,提出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用、种子处理、整地、配方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稻茬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不同肥水处理对晚播稻茬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淮麦3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肥水运筹对稻茬晚播麦生长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水处理均能促进稻茬晚播麦出苗,增加茎蘖数分化,提高茎蘖群体质量。稻茬晚播麦的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显著增加,产量增幅为8.8%~30.4%,其中,浇水处理增产最显著,达30.4%。小麦对氮素的利用率增加幅度为12.5%~29.5%,浇水处理的氮素利用率最高,达29.5%。总体效果为浇水处理>灌水处理>洇水处理>常规施肥。因此,肥水配施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其构成具有显著的促进和改善作用,施肥后配合适宜的水分运筹有助于提高小麦对氮素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研究播种方式对稻茬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播种方式对稻茬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有不同的影响,综合来看,以机播效果较好。该结果可为稻茬麦的高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凤阳县总铺镇小王村稻茬麦示范片3年种植淮麦28的观察、记载及生产经验总结,对淮麦28稻茬麦产量结构进行分析,提出淮麦28稻茬麦7 500 kg/hm~2绿色丰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寿西湖农场经过连续几年种植结构调整,稻茬麦生产面积逐年扩大。为了提高稻茬麦产量水平,结合生产实际,制定出寿西湖农场稻茬麦栽培技术规程,从种子准备、整地、施肥、播种、各生长期的管理、收获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稻茬麦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影响稻茬麦出苗的关键因子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稻茬是江苏省麦作的主要茬口类型,稻茬麦占小麦种植面积的3/4以上,目前全省小麦高产地区和大面积低产田均集中在稻茬麦地区,造成巨大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整地播种方式、播量大小和播后处理的不同.系统分析了播种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茬麦出苗的影响,量化评价了播后镇压对稻茬麦全苗、匀苗、壮苗的促进效应,总结提出了基于稻草全量还田的稻茬麦高效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五河县稻茬麦生产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稻茬麦低产的原因,并提出了该县稻茬麦高产栽培措施,以期为稻茬麦取得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任城区稻茬麦田位于济宁市南部,沿南四湖西部一带,为典型的滨湖涝洼区。我们经过3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一,稻茬麦产量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433.9千克,平均增产42.7千克,增幅达11%。现将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信麦9号是以高产、抗病、优质的周麦11为母本,高产稳产、耐病性好的豫麦18为父本有性杂交并经8年系谱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其主要特点是耐湿性强,抗病性好,成穗多,产量高,适宜在豫南麦区淮北旱地和淮南稻茬地种植。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沿淮地区稻茬麦生产上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推广稻茬麦浅旋耕机条播配套技术,提高稻茬麦关键技术到位率和稻茬麦产量,对促进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稻茬麦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措施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分析了稻茬麦低产的原因,介绍了稻茬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解决稻茬麦低产现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渍害是豫南稻茬小麦生产中最常见的灾害,发生频率大,危害较重,是影响豫南小麦丰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分析了豫南稻茬麦渍害发生机理、影响及规律,研究提出了豫南稻茬麦渍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定远县稻茬麦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定远县生产条件和气候特点,总结分析了在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中稻茬麦高产的原因,阐述了稻茬麦高产集成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期为该县提高稻茬麦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