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植物镁素营养诊断及镁肥施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些年来有关植物镁素营养诊断及镁肥施用问题作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缺镁时植物的外部形态表现及内部结构变化、植物镁素化学分析诊断和生物化学方法诊断以及镁肥施用技术和国内镁肥使用状况.  相似文献   

2.
土壤镁素和镁肥施用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李伏生 《土壤学进展》1994,22(4):18-25,47
本文综述了土壤镁素,植物镁素营养以及镁肥施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土壤镁素可分为矿物态、非交换态、交换态、水记和有机态等5种形态,它们对植物的有效性不同,非交换性镁的释放量很低,难以满足作物对镁素的需求,在酸性较强的土壤上施用缓产性镁肥对作物具有良好的效应。镁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物质代谢及能量转化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作物对镁素的吸收受到环境因素,特别是阳离子竞争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红壤区土壤中镁肥肥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虽然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已经知道镁是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养分之一,但道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才开始施用镁肥.最近,对镁的作用和镁肥施用间题.给予了较大的注意p[1,2].这是由于镁在植物营养上的重要作用日益为人们所了解;以往认为是由病害所引起的一些症状,查明了往往是由镁素缺乏而引起;随着氮、磷、钾等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农作物产量增加,但由于没有相应地施用镁肥,加剧了土壤中镁素的缺乏.在某些国家,过去随钾肥可带入一些镁素,但后来由于肥料的精制提纯,这种无意的施用也停业了,因而作物缺镁症状增多.  相似文献   

4.
镁肥与添加剂施用后土壤镁迁移与淋洗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土柱试验,模拟了镁肥及不同用量添加剂包括生物质炭、有机肥、石灰施用土壤后镁素的有效性及迁移淋溶特征.结果表明:施用添加剂后均不同程度提高施肥土层(0~15 cm)土壤pH.施用镁肥、生物质炭、50%需求量石灰与3.3、6.6 g/kg有机肥后,施肥土层交换性镁含量显著增加,而10 g/kg有机肥与100%、20...  相似文献   

5.
当前植烟区土壤镁肥施用主要依据土壤有效镁含量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确定,但很少考虑到土壤钙镁比(有效钙含量/有效镁含量)对土壤镁素供应的现实影响,这必然对镁肥施用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以毕节植烟区为例,基于大样本土壤采样数据,综合考虑土壤有效镁含量水平、土壤钙镁比及两者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图形叠加和栅格运算,科学划定植烟区土壤镁肥宜施等级及分区。研究表明,毕节植烟区土壤有效镁平均含量为278.1 mg·kg-1,土壤钙镁比均值为14.5,空间上均呈现较强的波动性。从空间插值图看,土壤有效镁含量以适宜等级为主,占到毕节植烟区面积的69%,土壤钙镁比分布以10~20和5~10两等级为主,且各等级交错分布。基于土壤有效镁含量和钙镁比获得的土壤镁肥宜施等级图中,适宜和较适宜施用镁肥面积分别为69.0%和10.5%,不适宜施用面积为19.0%,而极适宜和极不适宜面积比例仅分别为1.3%和0.2%。若仅考虑土壤有效镁含量得到的宜施等级分布与考虑钙镁比的宜施等级分布存在很大差异,这说明在制定镁肥施用方案时,若不考虑钙镁比对土壤镁素供应的影响,得到的镁肥宜施等级分区会产生较大的偏...  相似文献   

6.
红壤区几种主要土壤的镁素供应状况及镁肥肥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关子土壤中的镁和镁肥的研究,自三十年代以后日益增多。随着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的进展,证明了镁与有机体的代谢具有密切联系,再因植物缺美症状增多,使美的作用及美肥的施用问题,有了新的评价[1,2]。  相似文献   

7.
于2017—2019年在吉林省农安县设置大田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秸秆还田J(12000 kg/hm^2)、秸秆不还田W,副区为施镁M3(施纯镁10 kg/hm^2)、不施镁M0,包含JM3(秸秆+镁肥)、JM0(秸秆+无镁肥)、WM3(无秸秆+镁肥)、WM0(常规)4个处理。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土壤交换镁含量逐渐降低,至成熟期,JM3处理土壤交换镁含量比WM3、JM0、WM0分别提高6.59%,8.47%,14.09%。施用镁肥促进玉米植株对镁素养分的吸收,秸秆还田配施镁肥进一步增加了玉米植株对镁素养分的吸收,WM3处理玉米镁素积累量比WM0平均提高12.30%;JM3处理的镁素积累量比WM3、JM0、WM0处理分别提高9.79%,15.99%,23.28%。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期的进行逐渐增加,施镁肥能提高干物质积累量与春玉米产量,在成熟期WM3(无秸秆+镁肥)的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分别比WM0(常规)提高5.30%与4.38%,JM3(秸秆+镁肥)的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比WM0(常规)分别提高11.50%与5.52%。综上可以得出,施用镁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交换镁含量,促进春玉米植株对镁素养分的吸收,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及提高春玉米产量。秸秆还田配施镁肥不但可以提高土壤交换镁含量,保持土壤镁素在整个玉米生育期的持续有效供应,还进一步促进春玉米植株对镁素的吸收,提高了干物质积累量及春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8.
不同镁肥在中国南方三种缺镁土壤中的迁移和淋洗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镁淋溶是导致南方土壤缺镁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实验探究了四种镁肥(氧化镁、改性硫酸镁、钙镁磷肥和硫酸钾镁)在中国南方三种酸性缺镁土壤(黄壤、紫色土、红壤)中的有效性、迁移和淋洗特征以及土壤对镁素的固持,以期为南方缺镁土壤科学施用镁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用镁肥(折合MgO 100 mg·kg~(-1))后,三种土壤施镁土层(0~15 cm)交换性镁含量提高了2倍~15倍。氧化镁、改性硫酸镁和硫酸钾镁在三种土壤中均表现出较强的迁移能力,经过60 d淋洗(模拟降雨量1 000 mm),未施用镁肥土层(15~50 cm)中有效镁含量均较对照增加17.9~105.4mg·kg~(-1)。黄壤上不同镁肥处理镁累积淋失量在104.9~243.8 kg·hm-2,与紫色土接近,但较红壤高2倍~3倍。实验结束后,黄壤和紫色土上施用氧化镁、改性硫酸镁和硫酸钾镁的淋失率均超过三分之一,而红壤中均低于7%;施用钙镁磷肥增加了土壤对镁的固持,减缓了镁向下淋洗,淋失率在三种土壤中均为负值。综合四种镁肥在土壤中的有效性、土壤对镁素的固持、镁在土壤中的淋洗特征以及土壤酸化阻控,钙镁磷肥在三种酸性缺镁土壤中施用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9.
沙田柚为对镁敏感作物。由于忽视施用镁肥,在生产上较容易观察到沙田柚叶片缺镁症状。研究了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配施不同用量钾镁肥对沙田柚叶片营养、柚果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镁可明显减轻沙田柚叶片的缺镁症状,提高叶片镁素营养;在土壤有效钾含量中等,有效镁含量缺乏的情况下,施用钾肥(K2O)340.2kg/hm^2基础上配施镁肥(Mg)22.5及45.0kg/hm^2,果实产量提高1.2%~18.7%,种植效益提高0.4%~24.7%;施用钾肥(K2O)453.6kg/hm^2基础上配施镁肥(Mg)45.0、81.0及117.0kg/hm^2,果实产量提高11.2%~31.7%,种植效益提高11.7%~39.4%,同时柚果品质得到改善。在施用钾肥(K2O)340.2、453.6kg/hm^2的基础上,推荐镁肥适宜配施用量分别以(Mg)45.0、117.0kg/hm^2 为宜。  相似文献   

10.
连续施用硫酸钾镁肥对柑橘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柑为试验材料,采用短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施用硫酸钾镁肥料对柑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各种钾肥对柑鲜果产量有极显著增产效果,且能提高叶片中钾素含量。在施用氮磷肥基础上,施用硫酸钾镁肥的增产效应明显,经济效益最佳。在本试验中,与施硫酸钾相比较,施用氯化钾的果实Vc含量略有下降,可滴定酸含量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1.
漳州香蕉园土壤镁素分布状况及施镁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21个蕉园土壤样品(0~40cm土层)分析结果表明,漳州缺镁蕉园土壤占36.4%,在缺镁地块上进行了为期二年的定位试验,以探讨施用不同镁肥的效果,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镁肥处理比对照的香蕉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长效果达显著水平:香蕉施用Mg(OH)2处理比不施用镁肥(对照)处理的产量增长达到极显著水平,两年分别增产10.18%和10.52%。因此,在缺镁蕉园施肥上应适量而又平衡的施用镁肥。  相似文献   

12.
土壤酸化会加剧土壤和柑橘树体缺镁,施用镁肥是解决柑橘园缺镁的主要措施。目前农业生产中常以硫酸镁(MgSO4)等价格较低、溶解性较高的镁肥形态为主。但其水解性较强且为速效性镁肥,养分易淋洗损失,难以满足柑橘等多年生作物的生长所需。因此,在柑橘园中施用何种镁肥的效果更好则需进一步研究。以降低土壤酸度、补充土壤和柑橘树体镁素、提高柑橘产量和品质为主要指标,评价了酸性缺镁土壤上MgSO4、碳酸镁(MgCO3)和氧化镁(MgO)3种常用镁肥的施用效果。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表明,不施镁处理的耕层(0~40 cm)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从27.7 mg/kg降低至22.5 mg/kg,与不施镁肥处理相比,施用镁肥则增加至29.2~34.5 mg/kg,且土壤pH与交换性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MgCO3对降低土壤酸度和增加土壤交换性镁的效果优于MgSO4和MgO。另外,施用镁肥显著提高了叶片镁含量,降低了钾含量,使叶片钾镁比和钙镁比趋于合理,其中以MgCO3施用效果最佳。此外,酸性缺镁土壤施用3种不同镁肥均能增加柑橘挂果量并提高果实产量,MgSO4、MgCO3和MgO处理分别比不施镁处理增产5.7%、28.4%和12.5%。同时,与不施镁处理相比,施用MgCO3及MgO的果实风味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各施镁处理中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平均增加8.41%和1.46%。酸性缺镁土壤柑橘园中,MgCO3在协同调酸、补镁、增产和提质方面的效果较好,MgO次之,MgSO4较低。这些结果为酸性缺镁土壤上有效解决柑橘园的缺镁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12 1个蕉园土壤样品 (0~ 4 0cm土层 )分析结果表明 ,漳州缺镁蕉园土壤占 36 4 % ,在缺镁地块上进行了为期二年的定位试验 ,以探讨施用不同镁肥的效果 ,结果表明 :施用不同镁肥处理比对照的香蕉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增长效果达显著水平 ;香蕉施用Mg(OH) 2 处理比不施用镁肥 (对照 )处理的产量增长达到极显著水平 ,两年分别增产 10 18%和 10 5 2 %。因此 ,在缺镁蕉园施肥上应适量而又平衡的施用镁肥  相似文献   

14.
雷文杰  李伏生  陆文娟 《土壤》2010,42(6):952-959
研究了2种灌水水平、3种石灰水平和3种镁肥水平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镁(Mg)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能提高玉米干物质积累和玉米对Mg的吸收;施用石灰不明显影响玉米干物质积累,但降低玉米对Mg的吸收,增加土壤对Mg的固定,对Mg肥表观有效率的影响因施用量不同而有所不同。施用Mg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干物质积累,明显增加Mg的吸收和土壤交换性Mg含量。因此玉米对Mg的吸收利用不仅受到土壤Mg供应水平的制约,而且也受到灌水、施用石灰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镁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但长期以来忽视施用镁肥的现象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2016年9月由德国钾盐集团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共建了国际镁营养研究所,进行植物镁营养基础研究;并在2017年建立了全国镁营养研究协作网,在全国连续开展施肥量调查、土壤取样以及大面积的镁肥田间试验和推广示范。1)调研结果显示,作物尤其是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生产中的氮磷钾肥投入量过高,但是大部分农户在生产中没有施用镁肥。在仅有少数施用镁肥的农户中,镁肥平均用量不足磷肥用量的10%。2)我国土壤交换性镁浓度平均为160.5 mg·kg-1,南、北方平均值分别为94.3、393.0 mg·kg-1。我国45.3%的土壤严重缺镁(<60 mg·kg-1),18.3%的处于土壤缺乏(60~120 mg·kg-1)水平,16.4%的土壤处于适宜(120~240 mg·kg-1)水平,12.9%的土壤处于偏高(240~480 mg·kg-1)水平,处于丰富(480~720 mg·kg-1)和极丰富(>720 mg·kg-1)的比例仅有4.0%和3.0%。3)优化氮磷钾施肥量不减产,还会增产;在优化氮磷钾投入基础上施用镁肥能够进一步增产,平均达到7.8%(n=110),同时还能提高品质。施镁不仅在南方缺镁地区的增产提质效果明显,在土壤交换性镁浓度较高的北方地区也有很好的效果。总之,我国超过63%的土壤缺镁或严重缺镁(<120 mg·kg-1),但生产中普遍忽视镁肥的施用。施用镁肥能够增产,且对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增产幅度大于粮食作物,还能提高不同经济作物的外在和内在品质,说明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增施镁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主要类型土壤镁素供应状况及镁肥施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调查、土壤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山西省主要类型土壤镁素供应状况及镁肥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山西省主要类型土壤耕层(0-20 cm)交换性镁含量在78.1~641.8 mg/kg范围内.平均含量为255.1 mg/kg.不同类型土壤交换性镁含量高低依次为潮土>褐土>栗褐土>石灰性褐土>黄绵土>褐土性土.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与土壤主要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生物消耗试验表明,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的镁生物有效性较高,其次是褐土性土和黄绵土,栗褐土和潮土的镁生物有效性最低.与不施镁肥相比,施镁大豆增产2.77%~9.04%,玉米增产2.98%~10.21%;大豆籽粒粗蛋白含量提高4.56%~7.52%,玉米籽粒粗蛋白、总淀粉和总糖含量分别提高9.96%~15.36%,2.41%~6.42%和8.52~12.50%.相关分析表明,大豆籽粒中镁含量与籽粒产量、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玉米籽粒中镁含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与粗蛋白含量呈曲线关系,而与粗脂肪含量呈现显著线性负相关.研究表明,山西省主要类型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处于较高水平,不同类型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及生物有效性存在显著差异,籽粒中镁与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密切相关,适量施用镁肥可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7.
通过420个水稻土耕层土样测定,龙岩市水稻土代换性镁平均含量为0.37cmol.kg^-1,土壤镁素普遍缺乏,以潮沙田尤为严重。从地区分布情况看,土壤代换性镁呈从西到东、由北向南逐渐递增的趋势,在土壤剖面中则有向下层移动富集的趋势。经回归分析,土壤代换性镁含量与pH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水稻土上施用镁肥,可矫治水稻缺镁黄化病,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 4 2 0个水稻土耕层土样测定 ,龙岩市水稻土代换性镁平均含量为 0 37cmol·kg-1,土壤镁素普遍缺乏 ,以潮沙田尤为严重。从地区分布情况看 ,土壤代换性镁呈从西到东、由北向南逐渐递增的趋势 ,在土壤剖面中则有向下层移动富集的趋势。经回归分析 ,土壤代换性镁含量与pH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水稻土上施用镁肥 ,可矫治水稻缺镁黄化病 ,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活性钙镁肥水稻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广东酸性土壤上施用以碱渣为物料生产的活性钙镁肥,水稻获增产、增收,并具改土作用,其肥效和用量受土壤钙镁供给状况及土壤酸度的影响。有效钙镁含量低、酸性强的土壤,钙镁肥作用效果大、增产率高、需肥量较多;反之,较少。  相似文献   

20.
在广东酸性土壤上施用以碱渣为物料生产的活性钙镁肥,水稻获增产、增收,并具改土作用,其肥效和用量受土壤钙镁供给状况及土壤酸度的影响。有效钙镁含量低、酸性强的土壤,钙镁肥作用效果大、增产率高、需肥量较多;反之,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